炭疽病 炭疽 炭疽-病原简介,炭疽-内容概述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杆菌所致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原系食草动物(羊、牛、马等)的传染病,人因接触这些病畜及其产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而被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坏死及特异的黑痂,或表现为肺部、肠道及脑膜的急性感染,有时伴有炭疽杆菌性败血症。

炭疽_炭疽 -病原简介


炭疽病毒

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系一需氧或兼性厌氧、无鞭毛的粗大杆菌,长4~8μm,宽1~1.5μm;菌体两端平削呈竹节状长链排列,革兰氏染色阳性。在人体内有荚膜形成并具较强致病性,无毒菌株不产生荚膜。炭疽杆菌生活力强,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炭疽是一种由炭疽杆菌所引发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与鼻疽一样,多发于牧区与牲畜密切接触的从业人员。鼻部传染多由不良的挖鼻行为所造成,多为个体发病,鲜有流行报道。

炭疽杆菌在人及动物体内有荚膜,在体外不适宜条件下形成芽胞。本菌繁殖体的抵抗力同一般细菌,于56℃2小时、75℃1分钟即可被杀灭。常用浓度的消毒剂也能迅速杀灭。在体外不适宜的环境下可形成卵圆形的芽胞。芽胞的抵抗力极强,在自然条件或在腌渍的肉中能长期生存,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在皮毛制品中可生存90年经直接日光曝晒100小时、煮沸40分钟、140℃热3小时、110℃高压蒸气60分钟、以及浸泡于10%福尔马林液15分钟、新配石炭酸溶液(5%)和20%漂白粉溶液数日以上,才能将芽胞杀灭。 本菌致病力较强。
炭疽杆菌的抗原组成有荚膜抗原、菌体抗原、保护性抗原及芽胞抗原四种。荚膜抗原是一种多肽,能抑制调理作用,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也能抗吞噬;菌体抗原虽无毒性,但具种特异性;保护性抗原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芽胞抗原有免疫原性及血清学诊断价值。
炭疽杆菌繁殖体能分泌炭疽毒素,此毒素由第Ⅰ因子(水肿因子,EF)、第Ⅱ因子(保护性抗原,PA)及第Ⅲ因子(致死因子,LF)所组成的复合多聚体。3种成分个别注入动物体内均无毒性,但保护性抗原加水肿因子或致死因子则可分别引起水肿、坏死或动物死亡。

炭疽_炭疽 -内容概述


炭疽病毒

一种植物疾病,发生於温暖潮湿地区,侵染多种草本和木本植物,由某些具分生孢子盘的真菌(通常是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或盘长孢属〔Gloeosporium〕)所致。症状是叶、茎、果或花中出现各种颜色的凹陷斑。斑点常扩展而导致萎蔫、萎凋或组织死亡。1970年代末期,在北美鉴定出一种炭疽病的新类型──狗木炭疽病。与其他炭疽病类型不同,此类型在凉爽的气候条件下十分多见,狗木炭疽病最先在北美西北部太平洋地区出现,然後迅速播散到美国东部,最後导致山区自然生长的狗木成片死亡。直到1991年该类型的病原体──毁灭性座盘孢(Disculadestructiva)才得到描述。防治炭疽病的方法是除去病部。采用无病种子及抗病品种、应用杀真菌剂及防制将致病真菌在植株间传播的昆虫和

炭疽病 炭疽 炭疽-病原简介,炭疽-内容概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60103/167228.html

更多阅读

《伤寒杂病论》作者简介张仲景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张仲景,名机,据传当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一五○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张仲景自小好学深思,“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

口蹄疫综合防治知识(图) 国家口蹄疫防治计划

口蹄疫综合防治知识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动物中传染性最强的疾病。主要侵害偶蹄动物(牛、羊、猪等),牛被看做是口蹄疫病毒的指示器,发生口蹄疫后,牛首先表现症状;猪是口蹄疫病毒的放大

感染性腹泻病 感染性腹泻病-病原学,感染性腹泻病-发病机制

我国感染性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为致泻性大肠杆菌、志贺氏菌、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仍以细菌性病原为主(城市57.6%,农村占64.9%)。感染性腹泻病感染性腹泻_感染性腹泻病 -病原学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原种类很多,根据全国各地资料报道

声明:《炭疽病 炭疽 炭疽-病原简介,炭疽-内容概述》为网友满头杨花共白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