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反差保留 校徽 校徽-概述,校徽-反差

校徽(school badge)是学校徽章的简称,是一个学校的标志之一,其主要的目的是分辨人员、留存纪念和通过图案、文字来介绍学校的性质和学科,同时在佩戴校徽的时候也给佩戴者在无形中增加了纪律的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校徽,是一名学生的标志,佩戴校徽不仅是学生形象的一部分,也是一名学生的行为规范。校徽,在老一代知识分子心中,包含着自豪、荣耀,还有对母校的归属之情。而自2


北京大学校徽000年以来,绝大多数校园中很少能看到佩戴校徽的学生,更有学生认为,戴校徽,透着炫耀的肤浅,再说别在衣服上,活动也受限制。

校徽_校徽 -概述


各个学校的校徽学校年年发校徽,学生届届有校徽,但无可挽回的是,中国几十年的戴校徽历史,也许很快就要断档。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西藏中学原党总支书记祁岳宽曾递交“关于在全市大中小学校中恢复戴校徽制度的建议”。他自知无回天之力,只是想借此说点什么。而值得注意的是,另一股潮流也同时在涌动:校徽不知何时改了定义,有人说,横条的那叫校牌,代表大学标识的才叫校徽。曾几何时,图案各异的标志性标徽在升温,不一定挂在胸前,但在大学随处可见。

佩戴校徽是一种形式,而其中的德育蕴含却是很丰富的。在这方面,学校还有很大的引导和教育空间。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社组织的调查显示,除了有33%的学生不喜欢校徽的情况外,关于是否佩戴校徽,只有30%是经常佩戴,偶尔佩戴校徽的占38%,还有32%的学生很少佩戴校徽。北京大学的校徽最早可以追溯至1917年,是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请鲁迅设计的。在这枚校徽上,“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

把校徽戴起来,有助于学生培养对学校和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们对校徽有着浓厚的感情和自发的真诚理解。有关校徽的调查显示,关于“你喜欢你们学校的校徽吗?”的问题,回答“喜欢”的占67%。对于“戴校徽的好处”问题的回答中:认为“是身份象征”的有49%,认为“培养集体荣誉感”的有50%,认为有“道德行为约束”的有45%。

校徽_校徽 -反差


各个学校的校徽提起校徽,老一代知识分子大都怀有深情。过去,清华、北大的校徽都是三角形的,清华的“清”那三点水是三横,字是艺术字体;北大的校徽曾是蔡元培请鲁迅先生设计的,1950年毛泽东题字,才改为横条的。老一代知识分子心目中,校徽带给他们的是自豪、荣耀,也有对母校的归属之情。而校园中年轻的一代学子,对校徽则各具看法。

北大一位大学二年级的男生介绍说,他从未戴过校徽,似乎也不记得放在哪里了。但他的说法更显个性:有北大的大旗就够了,要什么校徽?走在校园里,都是北大人,谁戴给谁看?走在大街上戴个校徽,透着炫耀的肤浅,再说别在衣服上,活动也受限制。

在北大留学的一位马来西亚女生说得比较实在:挺想戴,可别人不戴,自己也不好意思戴。他们的理由大都是:别人都不戴;也有的是:不屑一“戴”。

当然,不戴校徽还有其他原因。来自大学学生工作部的信息说,有的校徽质量不过关,别针和前面的小牌往往会“分家”,造成遗失;冬季穿皮衣、呢衣,无法别校徽,等等。

校徽_校徽 -原因


各个学校的校徽新老知识分子截然不同的际遇,决定了他们对校徽的不同态度。几位教育界人士的观点是:其一,对母校认同感的问题。过去是计划经济,国家包分配,学习目的单一,思想政治工作易于开展,青年对母校具有深深的认同感,自觉戴校徽。现在,学生有其不同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校徽不再具有原来的凝聚力作用。

其二,校徽潜在的价值降低。大学生占人口的比例成倍增长,使大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稀有。过去一家出个大学生,大有光宗耀祖的荣耀,争相佩戴校徽。现在,大学的录取改变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状况后,大学校徽更不为人看重。

其三,彰显个性占了上风。历史上的校徽曾有过圆形、三角形,而今校徽多为横条形。过去知识分子以衣着朴素为荣,有道是:“公共汽车上见着戴校徽的,小偷都不偷。”他们从未想过这样的校徽是否还时尚,只知认真佩戴。而现在追求个性释放的新一代大学生,已经看不上这种千篇一律、样式陈旧的校徽,如果一定要戴点什么,他们宁可选择胸针、胸花,让自己与众不同。

其四,学校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校徽是学生在学校的通行证,进校门要查,进图书馆也要看,校徽背后有编号,丢失了要登报,声明遗失后才可补发。现在的校徽尽管背后也有编号,有的大学对遗失补发也有自己严格的“土规定”,但它不再有通行证的意义,刷卡、凭证件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

也有老师认为,现在校园里不允许有任何不安全隐患存在。别说校徽这样有别针的东西不能随便扎在胸前,就连会议文件的装订,也杜绝了金属的订书钉,改为用胶粘。尤其是上体育课,都严格地要求着装不得有任何对身体造成伤害的东西。在教育部门的反复监督下,学校无时不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校徽_校徽 -讨论


各个学校的校徽2004年05月27日,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手中央媒体,举办“把校徽戴起来”讨论及相关活动。

校徽,是一名学生的标志,佩戴校徽不仅是学生形象的一部分,也是一名学生的行为规范。但是不少学校、学生们未能真正明白佩戴校徽的意义,不少同学也没有养成佩戴校徽的习惯。为此,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广州日报、信息时报、岭南少年报、大洋网及光明日报社教育部、中国少年报联合倡导“把校徽戴起来”并开展相关讨论活动。中国教育电视台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信息网、新浪网也同时展开这一讨论。

此次活动首先进行关于校徽情况的问卷调查,在报刊和网络同步展开。问卷包括学生佩戴校徽的基本情况,对校徽的看法和校徽的故事,也欢迎家长们积极参与。

在调查的基础上,各媒体将展开关于“把校徽戴起来”的讨论,并延伸到有关学生守则、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学生社会形象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讨论。家长、教师、教育专家都将在讨论中各抒己见。讨论还将组织由学生自己主持的专题论坛,号召学生们积极参与设计校徽。

这次讨论活动旨在动员全社会都来关注未成年人教育,通过“把校徽戴起来”的活动和讨论,增强学生的自信、自尊和自律意识,并由此培养他们对父母、对家人、对班级、对学校、对国家的热爱,同时也希望引起全社会的广泛思考。

校徽_校徽 -调查

佩戴校徽是一种形式,而其中的德育蕴含却是很丰富的。在这方面,学校还有很大的引导和教育空间。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社组织的调查显示,除了有
33%的学生不喜欢校徽的情况外,关于是否佩戴校徽,只有30%是经常佩戴,偶尔佩戴校徽的占38%,还有32%的学生很少佩戴校徽。北京大学的校徽最早
可以追溯至1917年,是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请鲁迅设计的。在这枚校徽上,“北浙江大学校徽[7]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
把校徽戴起来,有助于学生培养对学校和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们对校徽有着浓厚的感情和自发的真诚理解。有关校徽的
调查显示,关于“你喜欢你们学校的校徽吗?”的问题,回答“喜欢”的占67%。对于“戴校徽的好处”问题的回答中:认为“是身份象征”的有49%,认为
“培养集体荣誉感”的有50%,认为有“道德行为约束”的有45%。

校徽_校徽 -讨论

高反差保留 校徽 校徽-概述,校徽-反差
200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05月27日,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手中央媒体,举办“把校徽戴起来”讨论及相关活动。
校徽,是一名学生的标志,佩戴校徽不仅是学生形象的一部分,也是一名学生的行为规范。但是不少学校、学生们未能真正
明白佩戴校徽的意义,不少同学也没有养成佩戴校徽的习惯。为此,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广州日报、信息时报、岭南少年报、大
洋网及光明日报社教育部、中国少年报联合倡导“把校徽戴起来”并开展相关讨论活动。中国教育电视台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信息网、新浪网也同时展开
这一讨论。
此次活动首先进行关于校徽情况的问卷调查,在报刊和网络同步展开。问卷包括学生佩戴校徽的基本情况,对校徽的看法和校徽的故事,也欢迎家长们积极参与

在调查的基础上,各媒体将展开关于“把校徽戴起来”的讨论,并延伸到有关学生守则、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学生社会形象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讨论。家长、教师、教育专家都将在讨论中各抒己见。讨论还将组织由学生自己主持的专题论坛,号召学生们积极参与设计校徽。
这次讨论活动旨在动员全社会都来关注未成年人教育,通过“把校徽戴起来”的活动和讨论,增强学生的自信、自尊和自律意识,并由此培养他们对父母、对家人、对班级、对学校、对国家的热爱,同时也希望引起全社会的广泛思考。

校徽_校徽 -办法


各个学校的校徽让“冷”下去的校徽再度“热”起来,这冷热调节的文章人们早就在做。20世纪末本世纪初,许多高校迎来建校百年或50周年大庆,各校都已意识到树立自己品牌形象的重要性,这样可以招进优秀生源,并向用人单位顺利输出毕业生。学校的名气如何,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各大学开始热推自己的标识。1998年,北大迎来百年校庆,在鲁迅先生1917年所设计校徽(三个人的形象)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现在的新标识,制成直径约2公分的圆形胸针、纪念币,印在公文纸上,有的楼门前也有此标识,机动车进校门的通行证也印有这一图案。

清华大学推出两种标识校徽。第一种是中间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校训的圆形图案,它本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本世纪初,将锯齿边改为麻花边,2005年在校务会上正式通过;另一种是“文革”后设计的,中心是一口大钟,钟上有篆体的“清华”二字。标识校徽也已制成圆形胸针,开会搞活动时别在西服上作为点缀。

借此契机,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于2002年下半年开始制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案,2003年,教工委推动各学校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规划。规划的制定,都由各校党委主持、审议。由于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和推进,各大学开始热推自己的标志性校徽。

从那时起,不断有大学将自己的标识校徽在网上公布,申明办学理念,如齿轮象征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三角形表示德育、智育、体育;字母缩写变形为和平鸽、燕子、植株等。也有的大学向校友发出征集校徽设计图案的通知。打出自己的招牌,增强凝聚力,是这一热潮的中心涵义。

2004年,媒体的目光投向校徽,几个主要媒体分别开展起“是否恢复戴校徽”的讨论,并公布一些大学的校徽,交网友评选。

校徽没有离开校园的生活,只是改变了存在方式,只是还没有戴在师生胸前,它可能会变得更加精美、小巧玲珑,更像工艺品,佩戴方式会趋于安全化、灵活化。愿它再次起到约束人们举止的作用。

校徽_校徽 -相关知识

1937年闻一多在临时大学任教时佩带的校徽。现藏于浠水县闻一多纪念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60103/167091.html

更多阅读

如何处理模糊的照片 图像模糊处理软件

如何处理模糊的照片(图片)大家都遇到过,数码相机、手机拍出来的照片模糊的情况,一般都直接删掉。但是如果表情POSS都很到位,很喜欢,想保留怎么办?这里教大家用PS轻松快速将模糊照片变清晰,色彩比原来更艳丽。这个办法比原来的“高反差保留”

高椅古村 高椅古村-简介,高椅古村-景区概述

高椅古村,是湖南省迄今发现的一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建筑村落,被专家誉为“江南第一村”和“民俗博物馆”。2002年5月,被正式批准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椅位于湘西南的会同县境内。因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形宛

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疾病概述,高尿酸血症-病因介绍

高尿酸血症又称痛风(gout)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 icemia)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本病

photoshop 模糊变清晰 如何用Photoshop将模糊照片变清晰?

第一种方法:大家都遇到过,数码相机、手机拍出来的照片模糊的情况,一般都直接删掉。但是如果表情POSS都很到位,很喜欢,想保留怎么办?这里教大家用PS轻松快速将模糊照片变清晰,色彩比原来更艳丽。这个办法比原来的“高反差保留”那招更见效

声明:《高反差保留 校徽 校徽-概述,校徽-反差》为网友屌丝先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