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行政区划图 晋中市 晋中市-概况,晋中市-行政区划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偏东,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5′~114°05′,北纬36°40′―38°06′之间。东依太行山,与河北省的井陉、赞皇、内丘、邢台、武安、涉县5县、市毗邻;西傍汾河水,与吕梁市的交城、文水、汾阳、孝义、交口5县、市相连;东北、西北分别与阳泉市、太原市及所属的阳曲、清徐2县交界;东南、西南分别与长治市的武乡、沁县、沁源3县和临汾市的霍州、汾西2县、市接壤。晋中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巨大的年轻城市。

晋中市_晋中市 -概况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西傍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

晋中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巨大的年轻城市。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商代后期境内就有城邑出现,春秋时期开始设立县一级行政建制。1948年设置榆次专区,1968年起称晋中地区,1999年,设立地级晋中市。晋中市辖区总面积1.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5万,行政区划分为1市(介休)1区(榆次)9县(太谷、祁县、平遥、灵石、寿阳、昔阳、和顺、左权、榆社)及晋中经济开发区,118个乡镇。

晋中是晋商故里,曾经创造过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晋中商人的商号店铺遍设全国通都大邑,并远涉日本、西亚和俄蒙,一时间“晋商”与“徽商”并驾齐驱。1824年,在这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金融机构“日升昌”票号,以此为代表的山西票号“汇通天下”、“执全国金融之牛耳”。

晋中人杰地灵、名家辈出。著名历史人物中,政治家有春秋祁奚、东汉王允、北宋文彦博、清代祁隽藻;文学家有唐代王维、温庭筠,实业家有晋商巨子乔致庸、渠本翘,票号创始人雷履泰;当代名人中,有法学家张友渔、历史学家侯外庐、画家李琦、歌唱家郭兰英、阎维文及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涛。

晋中境内山、川、丘陵皆备,气候四季分明,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东部山地岭高坡广、林木丰茂,是全市重要的林产品基地;中部丘陵岗峦起伏、草种繁多,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基础;西部平川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素为发达的农业区。

晋中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境内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具有开采价值的煤、铁、铝土、硫磺、石膏、陶瓷土等20余种,占全省探明储量矿种的四分之一,其中,煤炭储量大、煤种全、品质优,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这为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晋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自然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可开发的旅游景点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已形成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区等一批全省的旅游拳头产品和旅游精品,旅游资源优势已日益显现出来。此外,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要素配置,我市旅游品牌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晋中产业基础的综合经济优势明显。我市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晋中市农业产业化居全省领先位置,是全省粮食、蔬菜、畜产品、干鲜果的主要产区之一,蔬菜和畜禽产品综合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农业科技含量较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强,农业优势突出。

晋中工业起步较早,工业基础条件良好,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形成机械、煤炭、冶金、化工等支柱产业,煤焦、纺机、玻璃器皿、玛钢、医药等产品在全省占有较大份额。

晋中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是华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晋商文化的摇篮。深厚而独特的文化优势,无疑是激励全市人民奋发图强、负重赶超的内在精神力量。

这些比较优势是我市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都为建设山西中部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带和城市群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大大增强了实现新目标的可能性。

晋中市_晋中市 -行政区划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偏东,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5′~114°05′,


晋中市北纬36°40′―38°06′之间。东依太行山,与河北省的井陉、赞皇、内丘、邢台、武安、涉县5县、市毗邻;西傍汾河水,与吕梁市的交城、文水、汾阳、孝义、交口5县、市相连;东北、西北分别与阳泉市、太原市及所属的阳曲、清徐2县交界;东南、西南分别与长治市的武乡、沁县、沁源3县和临汾市的霍州、汾西2县、市接壤。

晋中市紧临山西省会太原市,是山西省的交通枢纽和太原市的南门户。南同蒲铁路、太(原)焦(作)铁路呈“人”字型南北纵穿,石(家庄)太(原)铁路、阳(泉)涉(县)铁路分两支东西横贯。太原――旧关、大同――运城、太原――长治3条高速公路和108国道、208国道、207国道、307国道以及12条省级公路南北交织,东西穿梭,构成网状。加之市城区距太原市武宿空港仅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中国共产党晋中市委员会、晋中市人民政府驻榆次区。南同蒲、石太、太焦3条铁路干线在市区交汇,太旧、太长高速公路、108国道环市区经过。市区中心文化广场(原榆次北门广场)十字路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4′13″,北纬37°35′24″。北距首都北京市487公里,距省城太原市27公里、大同市382公里、天津市607公里、呼和浩特市667公里;东至阳泉市92公里、石家庄市204公里;东北至秦皇岛市869公里、哈尔滨市1775公里;南至郑州市550公里(太焦线)、广州市2250公里;东南至上海市1468公里、福州市2073公里;西南至西安市624公里、成都市1466公里、昆明市2686公里;西北至兰州市1300公里、乌鲁木齐市3192公里。

晋中市处山西腹地,居晋省东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南部汾河峡谷古称“雀鼠谷”,为“晋陕通衢”,历代兵事频繁,多有交战;东部太行山脉山高关险,素为“晋疆锁钥”,是八路军抗日的重要战场,地处太行山巅的左权县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

晋中市行政区划表
地区名称行政区划代码
面积(km2)
人口(万)
下辖区域
榆次区140702
1,318
60
晋华街道、经纬街道、锦纶街道、北关街道、新建街道、新华街道、路西街道、安宁街道、西南街道、郭家堡乡、乌金山镇、张庆乡、修文镇、东阳镇、北田镇、庄子乡、长凝镇、东赵乡、什贴镇
介休市140781
757
61
北关街道、西关街道、东南街道、西南街道、北坛街道、义安镇、张兰镇、连福镇、洪山镇、龙凤镇、绵山镇、义棠镇、城关乡、宋古乡、三佳乡
太谷县140726
1,046
29
明星镇、胡村镇、范村镇、北汪乡、水秀乡、阳邑乡、小白乡、任村乡
祁县140727
853
27
昭余镇、东观镇、古县镇、贾令镇、城赵镇、来远镇、西六支乡、峪口乡
平遥县140728
1,254
51
古陶镇、段村镇、东泉镇、洪善镇、宁固镇、南政乡、中都乡、岳壁乡、卜宜乡、孟山乡、朱坑乡、襄垣乡、杜家庄乡、香乐乡
灵石县140729
1,202
26
翠峰镇、静升镇、两渡镇、夏门镇、南关镇、段纯镇、马和乡、英武乡、王禹乡、坛镇乡、梁家焉乡、交口乡
榆社县140721
1,700
14
箕城镇、云簇镇、郝北镇、社城镇、河峪乡、北寨乡、西马乡、兰峪乡、讲堂乡
左权县140722
2,022
16
辽阳镇、桐峪镇、麻田镇、芹泉镇、拐儿镇,寒王乡、石匣乡、龙泉乡、粟城乡、羊角乡
和顺县140723
2,194
14
义兴镇、李阳镇、松烟镇、青城镇、横岭镇、喂马乡、平松乡、牛川乡、马坊乡、阳光占乡
昔阳县140724
1,945
24
乐平镇、皋落镇、东冶头镇、沾尚镇、大寨镇、李家庄乡、界都乡、三都乡、赵壁乡、孔氏乡、闫庄乡、西寨乡
寿阳县140725
2,116
21
朝阳镇、南燕竹镇、宗艾镇、平头镇、松塔镇、西洛镇、尹灵芝镇、平舒乡、謦愁乡、温家庄乡、景尚乡、上湖乡、羊头崖乡、马首乡

晋中市_晋中市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晋中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地势东高西低,山地、丘陵、平川呈阶梯状分布,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

因地质变化,境内总体表现为东部山地、中部盆地、西南部山地和西部汾


晋中市河谷地四个地貌单元。东部山地处于太行山脉中段,属典型岩溶化的高中山、中山地貌,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山势南北走向,南高北低,主要山峰有左权的北天池(海拔2097米)、和顺的阳曲山(海拔2059米)。中部盆地是新生代以来形成的新裂陷带,北高南低,海拔在700――900米间。西南部山地为太岳山脉北端,有发育完好的倾斜单面山,东缓西陡,LU势险峻,属高中山、中山地貌,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峰有灵石的牛角鞍、石膏山(2533米)和介休的绵山(2120米)、天峻山(2009米)。西部汾河平川沿汾河呈带状分布,海拔多在800米以下。汾河出境处一段,因韩侯岭隆起自然形成峡谷,地表为黄土残垣、丘陵及侵蚀中山地貌。山地、丘陵、平川分别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63.9%、20.5%和15.6%。

晋商文化旅游区的6县、市、区正好位于晋中西部平川、汾河谷地。但这一地区的东部和中部地形仍以LU地、丘陵为主。其中榆次、太谷、祁县东部为太行山,平遥、介休、灵石东部为太岳山。西部则是晋中盆地底部和汾河冲积平原。全境的极高点和最低处均在灵石县境内,极高点为灵石县东部的太岳山脉最高峰牛角鞍,海拔2567米;最低处为灵石县西南部石桥村附近的汾河出境处,海拔仅574米。

气候

晋中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总的特征为: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全年太阳日照时数平均为2530.8小时,榆次最多,灵石最少;辐射总量为545―581千焦/平方厘米,寿阳最大,昔阳最小。年平均气温9.4C,其中平川区平均为10.4C,东山区平均为8.1C。年平均无霜期151天,其中平川区为160天,东山区为140天。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份


晋中市,年平均降水量479.6毫米,其中平川区为437.4毫米,东山区为530.3毫米,东山区比平川区偏多93.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718.4毫米,一般平川区大于东山区。

由于受境内复杂的地形影响,气候带的垂直分布和东西差异比较明显,总体表现为热量从东向西递增,降水则自东向西递减,即气温西部平川高于东部山区,年较差在28.2C一30.4C之间,降水东部山区多于西部平川,一年最多相差160毫米。

处于西部平川的晋商文化旅游区6县、市、区气候比较温和,昼夜温差变化较小,年平均气温比其他县高2―3C,夏季7月份高出3――4C。最热区为灵石县,年平均气温比全市高1.5C,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平遥县,达39.6‘C(1999年7月30日),为全市最高值。

河流

全市河流以太行山、太岳山中脊为界,分属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东部河流多属海河流域南运河、子牙河水系,主要有松溪河、清漳河、浊漳河;西部河流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主要有潇河、乌马河、昌源河、惠济河、龙凤河、静升河。

汾河为流经境内第一大河,沿西境由北向南纵贯祁县、平遥、介休、灵石4县市,流程128公里,流域面积911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58亿立方米,是西部平川用水的主要来源。

境内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份的汛期,且流程短,径流小,含沙量大。受地形及自然植被影响,东、西部河流又有差异,东部河流水量相对充沛,含沙量小,西部河流水量比较枯乏,泥沙多。全部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10.3亿立方米,人均360.92立方米。

晋中市行政区划图 晋中市 晋中市-概况,晋中市-行政区划

晋中市_晋中市 -自然资源

土地

全市土地总面积2460.6万亩,占山西省土地总面积的10.5%,


晋中市居全省11个地(市)第4位。其中耕地面积585.4万亩(基本农田502.01万亩),园地47.38万亩,林地533.44万亩,牧草地161.92万亩,水域面积51.54万亩,建设用地134.38万亩,未利用土地945.82万亩。全市人均占有耕地1.92亩。

矿产

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金属矿种11个,非金属矿种22个。主要有煤、铝土矿、铁、铬铁矿、钛铁矿、石膏、水泥用石灰岩、耐火黏土、石英岩状砂岩、水泥配料用黏土、电用石灰岩、硫铁矿等。其中钛铁矿和铬铁矿保有储量居山西省之首;石膏、煤炭分列全省第三、第七位。石膏矿储量13601万吨,煤炭储量192亿吨,以矿石品位高、矿床规模大、埋藏浅著称,为晋中绝对优势矿种。探明储量为铁矿2902.7万吨、铝土矿4413.6万吨、石灰石5050万吨,为相对优势矿种。各市县中,以灵石县、介休市矿产资源最多,主产煤炭、铝土矿、石膏、石灰石等,灵石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介休为全省最主要的焦炭生产基地。

据评价资料,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5.6亿立方米,其中河流径流量10.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lo.4亿立方米,二者重复量5.0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585立


晋中市

方米,土地亩均水资源量297立方米,均略高于山西省平均水平。受地形、气候及自然植被影响,东部山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工农业比较发达的西部平川6县、市、区,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仅为378立方米和170立方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植物

晋中植物种类齐全,林木、果木、药材、花卉、藻类、菌类皆备,共有116科、892种,其中野生植物747种。树种主要有油松、山杨、白桦、辽东栎、侧柏、白皮松、杜松等,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太行山和太岳山脉主脊两侧,以老庙山、万山、人头山、跑马坪、四县垴、蒙山、绵山、石膏山一线为多,其次是白羊山、阳曲山、观音垴、南天池、乌金山、罕山、方山等山地。名贵树种主要有白皮松、杜松、核桃楸、翅果油松、刺五加、猕猴桃等,珍稀名贵中药材有绵贝、元胡、羽叶三七,野生油果植物以沙棘、辽东栎、榛子、山桃、山杏、酸枣为主,且分布广阔,面积较大。干果经济林以核桃、红枣、花椒、柿为主,且分布集中,栽培历史悠久。全市森林总面积(包括经济林和四旁植树)506.3万亩,主要分布于东部山区,森林覆盖率为20.59%。国家级森林公园辖区有4个,分别为榆次乌金山、灵石石膏山、寿阳方山、左权龙泉山


晋中市。全市有天然草地资源818.2万亩,其中300亩以上连片性草地704.4万亩。品质优良的牧草有50多种。

动物

晋中动物种类计有陆栖脊椎动物27目231种,其中鸟类172种,哺乳类42种,爬行类12种,两栖类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金雕、大鸨、玉带海雕、黑鹳、豹5种,二级保护动物有斑嘴鹈鹕、灰鹤、大天鹅、鸳鸯、鸢、苍鹰、雀鹰、松雀鹰、大砖、普通鹜、鸟雕、白尾鹞、猎隼、游隼、燕隼、灰背隼、红脚隼、红隼、雕鹗、小鹗、长耳鹗、短耳鹗、水獭、原麝、黄羊、青羊等26种。

晋中市_晋中市 -民族宗教

一、晋中市民族宗教概况

我市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基本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有回、满、蒙、彝、土家等26个少数民族,人口近5000人,分布在全市各地。我市也是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市,有5个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县,约13万信教群众分布在全市11个县的60余个乡(镇)、500余个行政村,有30余处经政府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以及140余名宗教教职人员。

二、民族宗教工作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民族宗教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执行党的关于民族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以“构建和谐做贡献”为主题,围绕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把晋中建设成为山西中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带和城市群的战略构想,引导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和进步,进一步确保了宗教的和睦和稳定,为构建和谐晋中创造有序稳定氛围做出了贡献。

晋中市_晋中市 -历史沿革

晋中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在距今约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晋中市已有人类活动。商代后期,出现城邑。春秋时期,开始设立县一级的行政建置,境内设有祁(属今祁县)、邬(属今介休)、涂水(属今榆次)、马首(属今寿阳)4县,为晋国统领;东部有白狄族所建肥国(属今昔阳)。战国时,全境分别为韩、赵、魏三国所据有。秦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境地属太原郡和上党郡管辖。东汉时,在今昔阳置乐平郡,始有县以上的郡一级建置,全境分属太原、上党、乐平3郡。三国时归魏并州统辖,为太原、上党、西河、乐平4郡所领。北魏统一北方后,改属并州太原郡、乡郡(初治今榆社县社城镇,后迁今武乡县故县镇)、乐平郡、上党郡和汾州西河郡(治今吉县)。此后相继属于东魏、北齐。隋初废郡设州,改属并、介、韩、辽(开皇十六年设,治今昔阳)、吕5州。后废州复郡,属太原、西河(介州改)2郡。不久,又改属太原、介休、霍山3郡。唐代建置变化频繁,境地由并、介、吕、韩、太、辽、榆、受、箕、汾、仪等州及太原府相继领属,至883年(中和三年)定型为太原府和汾、辽2州统领。其中榆次、太谷、祁县、寿阳属太原府,平遥、介休、灵石多属汾州府,乐平、和顺、榆社属辽州。北宋时期,境地属河东路太原府、汾州、辽州、平定军管辖。宋金南北对峙期间,属于金。元代,分属冀宁路和晋宁路。明清两代,分属于太原、汾州、平阳3府和辽、平定、霍州3个直隶州。

民国初期,全境分属冀宁道和河东道。1927年(民国16年),废除道制,直属山西省督军府(后改山西省政府、山西绥靖公署)。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晋中境内各县抗日民主政府相继成立,分属于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边区政府管辖。1948年7月,晋中全境获得解放,各县暂归华北区太行一专区、太岳一专区和晋中(旋改称太原)一、三专区管辖。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设立榆次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构。从此,晋中开始成为一个统一的行政区域,称榆次专区。1950年8月,改称山西省人民政府愉次区专员公署。1955年2月,更名山西省榆次专员公署。1958年11月,改名晋中专员公署,俗称晋中专区。1968年9月,成立晋中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5月,改设晋中地区行政公署,仍为山西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1999年9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晋中市(地级市),所属榆次市改为榆次区。2000年10月,晋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晋中市_晋中市 -工农业情况


晋中产业基础的综合经济优势明显。该市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产业化居全省领先位置,是全省粮食、蔬菜、畜产品、干鲜果的主要产区之一,蔬菜和畜禽产品综合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农业科技含量较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强,农业优势突出。 全市工业生产焕发出勃勃生机。现已形成机械、纺织、建材、冶金、化工、电子、煤炭、轻工、食品等十多个门类,全国最大的纺机厂、液压件厂、钡盐基地,都在晋中。此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晋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民用锅炉生产基地。同时,着重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和出口创汇的产品。精梳机、电脑绣花机、钡盐系列、碳纤维、砌块成型机、电解铝、电缆、服装等。

晋中市_晋中市 -文化旅游


旅游资源

晋中文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自然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可开发的旅游景点约占山西省的十分之一。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县(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32处。境内现有平遥、祁县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左权龙泉、寿阳方山、榆次乌金山三处国家森林公园。平遥古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晋商文化为主要特色的“两城(平遥古城、榆次老城)、两寺(双林寺、资寿寺)、四山(介休绵山、榆次乌金山、灵石石膏山、寿阳方山)、五院(曹家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等景点是山西省旅游热线之一。
旅游景点

晋中市主要旅游景点有渠家大院、榆次老城、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平遥古城、榆次常家庄园、绵山、张壁古堡、常氏静园、体和堂、客院、广和堂、孔祥熙宅院、白塔、大寨村、石马寺、毛家大院、龙岩大峡谷、水墨头渔乡、卧佛寺、东北堡门、常氏祠
堂、杏园、狮园、常氏可园石芸轩书院、四十四帝后帖、后街、奉旨承恩坊、养和堂、慎和堂、雍和堂、谦和堂、节和堂、人和堂、华展、清虚阁、无边寺、净信寺、镇河楼、镇国寺、文庙大成殿、“日升昌”票号、慈相寺、后土庙、洪山源泉、袄神楼、回銮寺、曹家大院、石膏山、资寿寺、介子推庙、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60103/166415.html

更多阅读

中国行政区划图省份 中国行政区划地图

中国行政区划的划分: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83个地级市、17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853个市辖区、370个县级市、

定西市行政区划图 定西市 定西市-概况,定西市-行政区划

定西市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中部,是甘肃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通称“陇中”。介于东经103°52′―105°13′、北纬34°26′―35°35′之间,是兰州市的“东大门”。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审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定西历史悠久,区位优

中国行政区划图 瓜州县 瓜州县-基本概况,瓜州县-行政区划

瓜州县隶属甘肃省酒泉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连石油城玉门市,西接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瓜州县境东西长185公里,南北宽220公里,面积2.41万平

衡南县行政区划图 衡南县 衡南县-基本概况,衡南县-行政区划

衡南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居湘江中游,因地处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县域面积2688平方公里,耕地60540公顷,辖25个乡镇,1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办事处,人口100万余。始建于1952年7月。从西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始建酃县,至清乾隆21年(1756)析衡阳县东南境

声明:《晋中市行政区划图 晋中市 晋中市-概况,晋中市-行政区划》为网友虚情假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