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行政区划 肥城市 肥城市-肥城简介,肥城市-行政区划

肥城市:地处山东中部、泰山西麓,是资源丰富的鲁中宝地,闻名中外的肥桃之乡。是全国明星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山东省经济强县(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肥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古称“君子之邑”,是史圣左丘明的家乡,商圣范蠡最后的定居之地。在近代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著名的泰西抗日武装起义和罗荣桓、陈光指挥的陆房战斗就发生在肥城。地理坐标为北纬35°53′~36°19′,东经116°28′~116°59′。东与泰安市岱岳区接壤,西与东平县、济南市平阴县为邻,南与宁阳县、济宁市汶上县隔河相望,北与济南市长清区以山为界。肥城市全境南北最长48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总面积1277.3平方公里。

肥城市_肥城市 -肥城简介


肥城印象肥城地处山东中部、泰山西麓,是资源丰富的鲁中宝地,闻名中外的肥桃之乡。地理坐标为北纬35°53′~36°19′,东经116°28′~116°59′。东与泰安市岱岳区接壤,西与东平县、济南市平阴县为邻,南与宁阳县、济宁市汶上县隔河相望,北与济南市长清区以山为界。全境南北最长48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总人口96.3万人,总面积1277.3平方公里。是全国明星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山东省经济强县(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

肥城市_肥城市 -行政区划

市人民政府驻地:新城街道

拼音:Feicheng Shi。

肥城市辖1个街道、12个镇、1个乡:新城街道、老城镇、潮泉镇、王瓜店镇、桃园镇、王庄镇、湖屯镇、石横镇、安临站镇、孙伯镇、安驾庄镇、边院镇、汶阳镇、仪阳乡。607个村(居)民委员会。

肥城市_肥城市 -历史沿革


肥城市肥城历史悠久,是革命老区。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古称肥子国,肥城因此而得名。西汉初设置肥城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肥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古称“君子之邑”,是史圣左丘明的家乡,商圣范蠡最后的定居之地。在近代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著名的泰西抗日武装起义和罗荣桓、陈光指挥的陆房战斗就发生在肥城。

1949年6月,肥城县行政区划为10区1镇,即第一区(城关)、第二区(巧山店)、第三区(安临站)、第四区(王庄)、第五区(王瓜店)、第六区(湖屯)、第七区(石横)、第八区(安驾庄)、第九区(高淤)、第十区(边院)和城关镇。

1951年,将上营、王先庄、代家河、杨家庄、侯家庄、李家峪6个自然村划归长清县。

肥城市行政区划 肥城市 肥城市-肥城简介,肥城市-行政区划

1958年3月,将西北部的段家天井、铁山、荒场等3个自然村划归平阴县所辖。同年9月,全县先后建立14个人民公社,即城关、仪阳、安临站、王庄、王瓜店、湖屯、石横、安驾庄、汶阳、边院、桃园、马家埠、过村、孙伯。

1959年7月,将长清县的双泉、马山、五峰3个人民公社共177个自然村划归肥城县。

1960年1月,撤销过村、马家埠、五峰三个人民公社。

1961年5月,将马山、双泉2个人民公社177个自然村复划归长清县。全县时辖12个人民公社、57个管理区、572个生产大队。

1982年3月,增设刘家庄镇。1983年12月23日,全县行政区划改为1镇12区。

1985年11月5日,全县行政区调整为9镇8乡593个行政村。

1992年3月1日,撤销肥城县,设立肥城市。

1992年9月5日,撤销新城镇,设立新城街道办事处,为肥城市的派出机构,其管辖范围为原新城镇的行政区域。

1993年8月30日,撤销潮泉乡,设立潮泉镇;撤销安临站乡,设立安临站镇;撤销王庄乡,设立王庄镇。

1996年1月3日,撤销马家埠乡,设立马家埠镇(鲁政函民字[1996]3号)。1996年1月11日,撤销过村乡、孙伯乡,设立过村镇、孙伯镇(鲁政函民字[1996]6号)。

2001年2月,将东陆房乡并入安临站镇,马家埠镇并入安驾庄镇,过村镇并入边院镇。

肥城市_肥城市 -经济发展


万亩桃园改革开放以来,肥城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协调进步,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和山东省经济强县。

肥城农业基础较好,历史上就有“齐鲁必争汶阳田”的记载,是全国粮食大县和果品、蔬菜、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全市年粮食总产5亿公斤以上,果品总产2亿公斤以上,国际认证的7.6万亩的有机蔬菜基地已经建成。肥城桃是国内稀有的宝贵资源,已有11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为历代皇室贡品,以个大味美、营养丰富闻名中外,是全国名牌农产品,年产量5000多万公斤,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佛桃之乡”。10万亩桃园被正式列入上海吉尼斯大全。

肥城市_肥城市 -工业布局


肥城肥城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开放型经济发展较快。境内有中央省市属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骨干民营企业等300多家,已形成了煤炭、电力、冶金、建材、机械、化工、轻纺、电子、食品等9大主导产业的工业生产体系。已与美、英、德、日、俄、韩和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年出口能力达8亿元以上。中美合资的2万吨甲酸项目是亚洲最大的甲酸生产装置;与日韩合资的吉明美工业有限公司,汽车水泵、万向节的生产出口能力居全国前列。建筑安装业发达。建安队伍10万余人,施工覆盖全国28个省市,并到日本、以色列等国家承揽建安工程。被山东省政府首批命名为“建安之乡”,位居山东“建筑业十强县”之首。

肥城是全国和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建材生产基地。各种资源共生配套,组合优势明显。现已探明的主要资源储量:煤炭11亿吨,钾长石5亿吨,岩盐50亿吨,石膏150亿吨,花岗岩20亿吨,优质石灰岩450亿吨,多种矿物质、近70种,地热温泉资源100多平方公里,市内石横电厂总装机容量135万千瓦;国家统配煤矿和地方煤矿年产原煤600万吨。

2005年,实现本市生产总值19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23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252.2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利润14.4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96.5亿元,实交税金8.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07.2和 82.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4亿元和15.4亿元;储蓄存款余额77.8亿元,增加11.7亿元。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和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民营经济、公路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称号,被确定为全省循环经济、生态市建设试点和“省级园林城市”。

肥城市_肥城市 -旅游风景

泰西宾馆
泰西宾馆肥城唯一的三星级宾馆。位于肥城市龙山路20号,地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购物及消闲中心地带,邻靠龙山河、龙山公园、隔河相望,青山绕碧水,曲桥卧蜒河,杨柳指翠坪,距济南国际机场78公里、曲阜68公里、泰山30公里、东平湖38公里。泰西宾馆是典型的园林式布局,有四幢群楼连为一体,庭院内有供客人散步的山水花园,环境幽静,是理想的居住、休闲场所,有肥城“国宾馆”之誉。宾馆设有保龄球馆、足疗、棋牌室、KTV雅间、商务中心、多功能厅、购物中心、旅行社等服务设施,被田纪云副委员长誉为“泰西明珠”。金牛山国家森林公园金牛山,又名全牛山,“郁葱山”,位于山东省肥城市北部,距新城11.5公里,面积3000公顷,整座山森林茂密,林相整齐,景点众多。整座山景可谓山清水秀、林茂境仙;远眺峰峦如聚、峭壁若屏,近观苍松叠翠柏、瘦藤攀古树,共有各类植物700多种动物150多种。主峰穆柯寨位于海拔524米的山巅上,现存石砌寨3600多米,高大的石墙上筑有掩体,易守难攻,是典型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相传是宋代巾帼英雄穆桂英屯兵处;陶山摩崖石刻古朴苍劲,七十二洞穴曲径通幽,石雕佛像千姿百态;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泰山封祥归途中曾驾临牛山,赐名为“郁葱山”。加上历代名人范蠡、西施、穆桂英、李邦珍等传奇故事,构成了牛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氛围。左丘明文化旅游区
肥城左丘明,春秋末年鲁国人,今石横镇衡鱼村人。曾任鲁国太史,著有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左传》和我国古代现有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被孔子尊为君子;古人谓之“先儒”、“先贤”;史学界推其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主要景点有左丘明墓及左丘明文化纪念馆,馆内有大量珍贵文物,对研究左丘明史学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陶山风景区陶山位于肥城市北部,属泰山山脉,中华商祖范蠡和美女西施曾在此隐居经商,是中国商业文化的发祥地。陶山山势险峻,方棱四削,峰顶平缓,负阴抱阳,遍身披翠,伟岸挺拔。山中奇石遍布,天然石洞星罗棋布,相传有72名洞,古时山前为湖,风光秀丽,是《水浒传》中提到的八百里水路的一部分。有诗赞曰:“泉美林秀何处再觅佳境,水抱山环此地即是蓬莱”。陶山文物古迹众多,现有20多处,主要景点有范蠡墓、范蠡祠、幽栖寺、朝阳洞、小泰山等,是您访古探险的理想选择。

肥城市_肥城市 -美食特产

演马庄牛肉

演马庄陈氏牛肉,亦称演马庄牛肉。陈氏牛肉的制作已有260多年的历史。色、香、味俱佳,享誉国内外。陈氏牛肉,营养丰富,其色泽微红透亮,食之肉味醇美,质鲜肉嫩,有一种诱人的芳香。有“安中益气,健脾胃,强筋骨”的功效,是极好的保健食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是待客及馈赠亲友的佳品。

河岔口鸭蛋


河岔口鸭蛋在汶阳镇的河岔口村,自古以来就有养鸭的习惯。这里出产的鸭蛋质优味美,远近闻名。河岔口村地处汶(汶河)、浊(浊河)汇流处。这里河面宽阔、水深、常年流水。冬去春来,沿河芦苇满滩,水草丛生,是鱼、蛙类栖聚的良好所在。入夏,鱼、蛙产卵,无数幼鱼蝌蚪、草虫浮游水面,蛤、螺遍布河底,是大自然赐给鸭类的优质食料。群鸭白天觅食于河滩,傍晚回家,再用豆饼、麦麸玉米掺于拌食喂养,晚间产蛋,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精心喂养,不仅产蛋率高,而且个大质优。有些鸭蛋经过加工腌制后,煮熟色泽鲜艳,质地细嫩,剖开后油脂四溢、沙瓤,吃起来蛋黄沙沙作声,别具风味,自古视为上乘佳品,早在600年前,这里的鸭蛋就以贡品奉献皇室。

肥城桃

因产于肥城而得名,又名大桃、佛桃、简称肥桃。以其果大、味美、营养丰富誉为“群桃之冠”,为全国“名优特产”。肥桃,据科研部门化验含糖11.4~14.6%,果酸0.25~0.43%,可溶性固形物14.27~23.9%,每百克果肉中含维生素C9.72~12.78毫克。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核黄素、尼克酸及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常吃肥桃可以键脾胃、增食欲、增强免疫力。

大麻

肥城市南部平原传统经济作物之一,历史悠久,最多年种植面积近2万亩,最高亩产麻皮174斤。其特点是麻皮薄,胶质少,质地柔软,色泽洁白,纤维细长,拉力强。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出口到美、英、法、日、俄等20余个国家。

肥城市_肥城市 -肥城名人

左丘明

(公元前556~公元前451)姓丘名明。石横镇东衡鱼村(春秋时鲁国都君庄)人。为炎帝后裔,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孔子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视其为君子,尊称其左丘明,谓之与其共好恶。《肥城县志》(清康熙十一年本)载:“乐正子春曰:‘子适齐过肥。肥有君子也。'”是以《史记》称左丘明为“鲁君子”,肥城亦因此而获“君子之邑”之美称。左丘明亦编修国史,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他还撰写了历史名著《国语》,与《春秋左氏传》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公元前451年,左丘明病逝,葬于东衡鱼村东北处。647(唐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封左丘明为“经师”,墓前建石坊。1530年(明嘉靖九年)明世宗封左丘明为“先儒”。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朱由俭封左丘明为“先贤”。1725年(清雍正三年)为避孔子名讳,奉旨“丘”旁加“阝”改为邱氏,今石横邱氏皆为左丘明之后人。

冉 子

(公元前544~?)名耕,字伯牛,肥城市人。冉子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肥城市内王瓜店镇冉家庄有冉祠和冉子庙,距庙20里有冉子墓,石横镇隆庄有冉子先人墓。

有 子

(公元前518~?)名若,字子若,肥城市人。有子为孔子弟子,曾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等学说。孔子死后,因他气质形貌似孔子,曾一度为孔子弟子所特别尊重。

范 蠡

(生卒不详)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省南阳)人,春秋末政治家。越国大夫,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被封为上将军。他认为勾践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携西施浮湖至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治产至数千万。齐王闻其贤,想以其为相。范蠡将财产散尽,来到肥城陶山之阳,自号陶朱公。经商11年,又积资巨万,后卒于肥城。

张志纯

(1220~1316)布山,号天倪子,安驾庄镇张家安村人。元代著名道人,有张炼师之称。张志纯6岁能诵五经,12岁学道,精通道务。张志纯喜爱诗词,为当时著名诗人。其中《泰山喜雨》写道:“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高卧今何在,东山似此山”。于1316年4月25日升霞(逝世),时年96岁。

李邦珍

(1515~1594)号同川,祖籍福建省,明洪武年间其祖迁居肥城县。嘉靖二十九年中进士,任职行人司,为政清廉。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功绩昭著。嘉靖县四十一年,封为文林郎,和戚继光一起率兵征讨倭寇,百战百胜,巩固了边防,百姓安居乐业。他曾参与肥城县第一部县志的编纂。1594年谢逝,享年79岁。为悼念其功绩,追封为正二品正奉大夫。

尹 庭

(1513~?)字子绍,老城镇尹庄人。嘉靖进士。任河南省郏县知县。任职期间,体恤民情,廉洁奉公,政绩卓著。后升任湖光道监察御史。尹庭生前倡导资助修建了许多公共设施,曾与李邦珍共同捐资,在肥城城内十字路口兴建一座“四牌楼”,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撰《重修贺家寺、福建寺碑文》。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撰写《重修肥城县城隍庙记》,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撰写《重修肥城北门迎恩桥记》,为考证肥城古迹留下了珍贵资料。

肖大亨

(1532~1612)谱名应文,字夏卿,号岳峰。明嘉靖年间人。祖籍安驾庄镇南夏辉村。他幼年聪颖过人,过目成诵,刻苦用功,明嘉靖年考中进士,授榆次县令。他体恤民情,吏治清明,百姓拥戴,声誉传扬。肖大亨为政一贯主张“民为邦本”,治国必先安民,为官要体恤民情。同时,教子从严。长子肖和中,进入仕途后,任后府都事,累进太朴寺少卿。次子肖协中,任上林苑监丞,后晋升为顺天府冶中。生平精文翰,著有《缘远柚赋》、《酝檀集》、《泰山小史》等作。肖大亨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生前著有《今古文钞》、《文章正宗》、《夷俗考》等书,史称其才高识卓,制法严谨,百姓敬仰,声名俱泰。明万历末年,后金军入侵。肖大亨奉旨率军拒敌。他不顾个人老年体弱,疆场上身先士卒,挥军杀退后金军。战斗中,他身负重伤。班师回朝后,皇上加封他太子太傅衔。不久,即溘然长逝。万历皇帝闻奏后十分惋惜。发皇银为其建造坟茔墓地,以彰其忠义。

赵丹

赵丹(1915年06月27日―1980年10月10日),原名赵凤翱,原籍山东肥城人,生于江苏南通,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少时受家庭熏陶,酷爱艺术,1932年步入影坛,1933年,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先后拍摄二十多部影片;由于他热爱表演艺术,又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加之形象好,极有表演天才,很快成为引人注目的“明星”。其拍摄影片和本人在国内多次多次获得大奖,是电影界一位艺术大师级的人物。同名电视连续剧2009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此外,还有多名同名人物,有大学教师、迈克尔・杰克逊的模仿者、二人转演员、战国时期赵国君主。

宋焘

(1572-1614),字岱倪,号绎田,又号青岩,肥城县宋孝门村(今肥城市汶阳镇宋孝门村)人。明代著名政治家和泰山学者。泰山五贤之一。宋焘幼时父母双亡,由长兄抚养。万历辛丑(1601年)中进士,并选为庶吉士。后改任御史,巡按江南,兼督学政。宋焘立朝,多次仗义直谏,无所顾忌。当时朝政失纲,宋焘对此十分不满,上疏斥责首辅朱赓。万历三十五年(1607)秋,江西参政姜士昌因直言被贬,朝臣无敢言者,独宋焘上疏为姜氏鸣冤。神宗阅疏大怒,下诏将宋焘贬为平定州(今山西平定县)判官。宋焘不久便辞职,归隐故里。宋焘归隐泰山期间,搜寻岱故,考订史实,编著了《泰山纪事》《岱下小史》《州志补遗》等著述。其中《泰山纪事》在历史上颇有影响。全书共三卷,卷一分名宦政迹、人物纪略、流寓、仙释等,收入泰山历代名人及附近郡邑的传记43篇;卷二为泰山古迹、掌故、风俗的考证;卷三是泰山一带的神鬼异闻,对泰山民俗、民间文学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明朝泰山知州江湛然在《泰山纪事序》中称此书:“闲览名胜,探索幽奇,于泰山各逸史考详摭实,……无不备载,而总颜之曰《泰山纪事》。”宋焘是明代泰山杰出的诗人,著有诗集《青岩居草》和《落花全韵》,研究明代文学和重要文献的《明诗纪事》也收录了宋焘的诗歌。他的许多诗歌,或反映当时的民间疾苦,或抒发作者政治失意时的惆怅。《过孙石二先生读书处》、《泰山大水歌》都是声情并茂的佳作。

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生于1928年,山东省肥城人,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田纪云

(1929―)山东肥城人,1945年5月入党,1945年1月参加工作,中学文化。1945―1949年,在鲁西南第三抗日中学从事战勤工作,冀鲁豫朝城县一区土改工作组组长,冀鲁豫战勤总指挥部会计,赣东北行署财政处会计。1949―1953年,任贵州省贵阳市军管会财政接管部机要秘书,贵阳人民革命大学班主任、贵州省财政干部训练班主任。1953―1969年,任贵州省财政厅秘书科副科长、科长,省财政厅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省财政厅计划科科长、预算处处长,省财政厅副厅长,西南局财办财金处副处长。1969―1981年,任四川省革委会财贸经营管理组副组长,省财政局副局长、局长,省财政厅厅长。1981―1983年,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机关党组成员。1983―1987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秘书长,国务院机关党组书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副组长,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87年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曲格平

曲格平1930年6月生于山东肥城桃园镇东里村。毕业于山东大学,先后担任保定胶片厂副厂长,化学工业部处长,国务院计划起草小组处长教授,1988年起担任首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被誉为中国环保之父。世界著名环境科学专家,现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名誉院长。

阴法唐

阴法唐(1922-),山东肥城市桃园镇张里庄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旅组织干事,冀鲁豫军区县大队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第二野战军团长兼团政委、师副政委。参加了进军大别山、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和进军西藏。1952年后,历任中共西藏江孜分工委书记兼西藏军共分区政委,西藏军区、福州军区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副政委,成都军区副政委兼西藏军区政委,中共西藏自治区区委第一书记,西藏自治区第三届政协主席,第二炮兵副政委,十三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2年晋升大校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阴法唐的历史功绩在于其主持西藏工作期间,成功的抵制了民族分裂势力和极端宗教势力对西藏的渗透和破坏,维护了西藏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保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

唐立纪

(1915.10.22~1985.11.30),山东省肥城市聂庄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担任第二野军(刘邓大军)第一纵队连长,抗战英雄。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唐立纪在其父亲唐茂珍的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肥城地下交通员。1943年父亲唐茂珍在抗战中英勇就义,为了支援抗日,散尽自己的土地,家产。抗日战争结束后,暴露了自己党员的身份,1946年因国民党大举进攻山东解放区后。他带领一个连的人员投奔了第2野战军第一纵队的杨勇司令员,后担任连长职位。1948年因地方需要复员,到大别山的一个区去当组织部长,曾与焦裕禄一起工作。1949年5月武汉解放,分配到武汉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军管组组长。1953年元月30日,武汉冶电业局实行“水电分家”,曾更名为武汉冶电局第六发电厂的宗关水厂与更名为武汉冶电业局武昌水厂的平湖门水厂以及管道,维修,收费,装表等部门合并组建为“武汉市自来水公司”。同年3月,唐立纪担任武汉市自来水厂党总支书记。

阴法舜

1933年10月生,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张里庄村人。1947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先后在南京海军联校、青岛海军航空学校、大连海军航空兵部队任学员、机械员、机械师、机械长等职,195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后,他在齐齐哈尔市、山西长治、晋城等军工厂先后任海军驻厂技术员、军代表、总军代表,长时间从事技术业务的领导工作。1979年起,先后任海军装备技术部政治部干部处处长,海军装备技术部政治部副主任,海军司令部直属政治部主任。1985年任海军葫芦岛试验基地政委。1991-1994年任海军航空兵副政委。1988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94年离休。

肥城市_肥城市 -饮食习惯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农户以面食为主,小米、大米、玉米、大豆等粗粮为辅,馒头、面条、油条、烙饼成为人们的主要食品,年节和平时改善生活仍习惯吃水饺。副食以蔬菜、肉类、豆制品、咸菜、油炸食物为主。
春季,人们多食小白菜、菠菜、苔菜、韭菜等;夏季,多食豆角、南瓜、莴苣、黄瓜、茄子、西红柿等;秋季,多食大白菜、萝卜、芹菜、山药、元荽、土豆、藕等。肉类,除回民外,以猪肉为主,牛,羊肉为次。待客或节日多食鸡、鱼、肉。
蛋类,以鸡蛋为主,鸭、鹅蛋次之。作为菜肴,或炒、或腌。平时,人们用盐水腌放鲜蛋,以备食用。近年,鹌鹑蛋亦成为一种待客佳肴。
豆制品,常年副食主要有豆腐、豆芽、豆腐皮。豆芽中,绿豆芽的食用量在近年中大大超过了黄豆芽的用量。
人们多自腌水萝卜、胡萝卜、香椿芽等咸菜。近年城镇居民食用各类酱菜的逐渐增多。
境内人喜爱油炸食物,诸如炸鱼、肉、藕合、茄盒、香椿芽、藿香等。
饮食口味,以咸为主,少数人喜食酸、辣、甜。葱、蒜、姜和醋酱油,是日常必备的佐料,近几年来人们的口味渐趋清淡。
境内习惯饮茶,且讲究茶具。除饮茶水外,夏季吃冰棍、冰淇淋,饮汽水者逐渐增多。近几年,饮牛奶者逐渐增加。

肥城市_肥城市 -穿着服饰

穿着毛、呢衣料者渐多,且花色、款式丰富多彩。
女装,流行各式裙式服装及各式毛绒衣。
男装,样式增多。牛仔裤、卡克衫、西装、面包服、毛料大衣、皮衣等,在城镇逐渐普及,农村亦渐增多。
帽式多样,有些男子戴鸭舌帽和毛线织成的各式便帽。夏季戴“太阳帽”、草帽等。女子冬季也多戴毛线、绒线织成的各式帽子。农民下地劳作,多以草帽防晒、防雨。青年男女讲究美观,下地亦多戴“太阳帽”。

肥城市_肥城市 -地方习俗

礼仪定婚择吉日,男方设宴款待女方家人,照定婚相,或男方赠女方衣物、现金等。也有的以男女双方换手绢为名,男方赠给女方现金或礼物。结婚男子结婚是一生之喜庆大事,街坊邻居、亲朋挚友历来有贺喜之习,在喜事前送钱或挂喜帐。一般关系者凑分子,称“挂公帐子”。亲戚、朋友送钱,称“道喜”。对送礼者,确定时间设宴款待,谓之“喝喜酒”。对一般贺喜者以喜烟、喜糖答谢。给女方送钱或礼物谓“添箱”。此俗愈来愈盛行。生育妇女生孩子,俗称“坐月子”或“占房”。婴儿出生后,丈夫到岳家报喜和通知吃面时间。娘家让报喜者带回数目不等的鸡蛋。产后3天,娘家母亲(或嫂子)带鸡蛋、红塘、挂面、小米等看望。婴儿出生1个月内,其祖父或父母要给孩子起乳名,称“小名”,也有外祖父或其他人起名的。
送粥米产妇分娩1个月内,亲朋、乡里送鸡蛋、挂面、小米、大米、面、红塘等,称“送粥米”或“看月子”。主家压回米、面或回赠染红皮的熟鸡蛋。现在除送鸡蛋、红塘外,还赠送婴儿装、婴儿毯等物。
吃面产妇产后6天、9天或12天,娘家亲族近户凑礼,装上“面盒子”、“菜盒子”,另外各提1个装满鸡蛋、米、面的篮子,到产妇家“吃面”。席间除酒菜外,必备鸡蛋、挂面。
满月产妇满月这天,早饭要吃油饼,称“壮腰”并卧床出汗。满月后,娘家把母子接去住“满月”。产妇回到婆家,娘家要给孩子一身衣裳或布料,称“退毛衫”。
百天婴儿出生第100天,旧时无庆贺仪式。70年代后不少父母给婴儿照“百天相”,以作纪念。
周岁俗称“一生”。生日这天,桌上摆放书本、笔、算盘、馒头、秤等,任凭孩子去抓,谓之“抓生”。以孩子先抓到的物件,评判一生的作为。如今许多人家虽还沿用“抓生”之俗,但多为游戏而已。
祝寿境内有“六十六,吃块肉”之说。老人到66寿诞时,子女要为老人上寿,谓“过生”。老人过生,一般从60岁开始,或更早几年。至70岁以后,除子女外,亲朋邻居晚辈或平辈也有的带礼祝寿,主家设宴招待。出嫁女儿给父母上寿,以带猪肉为主,其余不拘。迁居迁入新居后,亲朋好友带礼物或钱前去庆贺,主家设宴款待,俗称“温居”。
入殓老人临危,子女为其先洗脚,洗手脸,急速穿戴寿衣,以免气绝后“穿不去”。并在气绝前,将其移至明间,置毡子或席上,以免把魂隔在屋里。气绝后以火纸盖面,白纸盖身,然后烧“倒头纸”,以示“赴阴”。此时家人放声痛哭,为故者修容整装,将尸体移入棺内。若故者为女性,要等娘家人来“验尸”后盖棺。人死后,儿子到本族长辈及外祖母门上磕头,谓“跪门”,以求帮助料理丧事。长辈们议定丧事,请“总理”总揽丧局。一切事物由“内外柜”办理。总理请定后,立即商定须报丧的亲戚朋友等,着人写“丧贴”。丧贴要派专人报送。发丧日期不能更改,亲戚必须按期参加丧礼。死者女儿家要最先通知,女人要哭至娘家“讨服”。
送殡 又称“发丧”、“出殡”,一般在人死后第3日。丧前,孝子抱鸡到祖林“点穴”、烧纸、磕头,然后破土挖穴。富裕人家事先请风水先生择目的,以砖石砌穴。送殡前,孝子南左女右在棺木两旁守灵,邻里亲朋吊唁时,陪同放声嚎哭。亲友吊丧付礼钱,或送青纱、花圈。乡里人付“人情”钱。女儿家和其他至亲要办鸡、鱼、肉“三牲祭”。
亲朋到齐后开丧,先送“盘缠”,再拜“路祭”,棺材抬起时孝子摔“老盆”,手持哀杖和引魂幡在前面引领棺灵,女眷随棺后。至墓地,葬时子女儿媳等“游坟”。亲朋脱孝衣,礼毕。丧后第3天,子女端供品、酒具到坟地烧纸、祭奠,叫“复三”。之后,“三七”、“五七”、“百日”、“祭日”,亲人均带供品到坟前祭奠。“五七”之内,孝子逢认识的人皆磕头,下至孙子一辈,谓之“老的死了小三辈”。
串亲俗称走亲戚。每年走2次。一次是春节后,正月至二月初;另一次在麦收、夏种之后。节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人们习惯称过年,是民间最重视、过得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腊月始,人们便赶集上店裁做、购买新衣、筹办年货。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这天,户户打扫庭院房屋,俗称扫屋。
除夕人们俗称“年除”家家户户再打扫院子、街道、贴对联、年画。年除这天,人们敲锣打鼓,给烈、军属挂光荣匾,贴春联,送年货,扫院子。除夕之夜阖家团聚,有的通夜不眠,称守岁。近年来,多数家庭以看电视代替守岁。
初一 邻里街坊开始拜年。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妇女儿童穿红着绿,热闹非凡。机关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多在这天上午举行团拜。
元宵节因有上灯的习俗,俗称灯节。家家户户、大街小巷灯火辉煌。元宵之夜,人们扶老携幼,上街观灯、看演出,到处锣鼓喧天。此为闹元宵。1985年始,城区举办花灯展和焰火晚会。是夜,城内花灯似锦,天空礼花缤纷,大街小巷人山人海,鞭炮鼓乐响彻云霄,盛况空前。80年代后,城乡吃元宵已比较普遍。
二月二俗谓“二月二,龙抬头”,意为从这天起始闻雷声,乞求雨水调和,五谷丰登。
清明节清明这天人们要到自家坟墓地添土、祭奠、烧纸,近年来,一般用献花代替烧纸,以示对祖先悼念。
三月三传说是“宝山老奶奶的生日”。宝山,位于边院镇兴隆村西。旧时,逢三月初三,附近村民上山磕头进香。建国后,烧香磕头者稀少,当地群众吃水饺,改善生活的习俗至今尚存。
四月八旧时,人们赶山会、庙会,烧香、还愿和购置农具准备麦收的日子。市内80年代后期,庙会渐废,近年来,在这天赶会游览者逐渐增多,吃水饺习俗沿袭至今。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旦五”。人们素有包饺子、煮鸡蛋、缝制香荷包、门前插艾等习俗。70年代后,缝香荷包者已少见,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吃粽子、煮鸡蛋的习俗至今相传。
中秋节此节是民间传统大节之一,有“八月十五过小年”之说。节前,家家买月饼、水果等,亲友还互赠礼品。外出家人一般都在这天赶回家中欢聚,故又称“团圆节”。节日晚上合家欢聚,一边赏月,一边分食月饼,酒肴丰盛。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中秋节过得更加隆重。
腊八农历腊月初八,传说是释加牟尼成道之日。该日佛寺内诵经,并效法佛祖成道之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以香谷、果实等做粥供佛,谓之腊八粥,后渐演变为民间习俗。现今每逢腊月初八,各家早饭多用小米、大米、红枣、绿豆、花生等煮腊八粥,午饭吃水饺。近年来,不少人在腊八用醋腌腊八蒜。
辞灶腊月二十三,旧俗为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傍晚,将旧灶王爷年画从墙上取下,换上新“请”的“灶王”,以糖瓜作供品(糖瓜系用糖稀、芝麻做成),焚香、烧纸,连旧“灶王”一并焚化。家人磕头,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府降吉祥”。出门在外者或住娘家的媳妇,前一日均须回至家中,不然就被“辞”在外边。建国后,辞灶之说渐除。

肥城市_肥城市 -美丽传说

在肥城的西尚里村桃园,有一棵古老的桃树,谁也说不清这棵粗壮的桃树活了多久。听当地的老者讲,这棵桃树与当年王母娘娘举办的一次蟠桃会有关系。
相传在肥城的白云山下,驻着一户姓王的老汉。老汉个子瘦小,年逾花甲,家贫如洗,在山坡上用茅草搭起了三间破草房,艰难度日。王老汉虽然日子过得很难,但他特别喜欢桃树,房前屋后,地头坡下都种上了桃树。每到清明前后桃花盛开的时候和中秋前后桃子成熟的时候,王老汉都坐在桃树下,叼着旱烟袋,滋滋有味的吸着烟,享受着一份别人无法理解的快乐。
有一年,天大旱,地里庄稼颗粒不收,桃树也象得了瘟疫一样无精打采。人们无法生活下去,王老汉一家只好随着逃荒的人四处乞讨。后来王老汉终于支撑不住,一病不起,临终前,他爬到庙前,祈求老天爷下点雨,救救天下老百姓,但老天爷始终没睁眼,龙王爷也没有抬头。王老汉含恨死去了。
王老汉死后,王老婆婆的日子更加艰难,也一病不起。为了给老母亲治病,儿子把种的桃子全部卖了,钱还是不够,还有一味贵重的营养药配不上。儿子想,药不全,治不好病。便焦急地问大夫:“这味药有什么可以代替吗?”大夫回答道:“有,需要你腿上的二两肉即可。”儿子听罢,二话没说,回到家中,取出菜刀,从腿上割下了一块肉,为母亲煎药服用。王老婆婆的病真的就慢慢好了。
这件事正好给准备到泰山参加王母娘娘蟠桃会的七仙女看到了,七仙女便把此事说给了王母娘娘,并请求降福人间。王母娘娘听后很是感动,便将一棵硕大的仙桃核投落到肥城白云山王老汉的桃园中。后来,桃核长成一株桃树,结的桃肥大、汁甜,每个都半斤以上,人们都啧啧称奇。从此,这一家,这一带逐渐富裕起来,桃树也繁衍开来,一片一片铺满山坡,成了驰名中外、群桃之冠的肥桃之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60103/165679.html

更多阅读

声明:《肥城市行政区划 肥城市 肥城市-肥城简介,肥城市-行政区划》为网友梦在夏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