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地理沿革表 辽中县 辽中县-建制沿革,辽中县-地理环境

辽中县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22°28′至123°6′,北纬41°12′至41°47′,距离沈阳52公里,南接鞍山市台安县,东邻辽阳市,西连锦州市黑山县,北界新民市。截止2010年,辽中县总人口53万,有汉族、蒙古族、回族等13个民族。辽中县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6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3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1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72.7%。辽中县特产有寒富苹果、辽中玫瑰、辽中鲫鱼等; 著名人物有袁天培、谢荣策等。 2016年1月,国务院已批复沈阳市调整行政区划,辽中将撤县设区。

辽中县_辽中县 -建制沿革


辽中县辽中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人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他们是境内最早的开拓者。在现今辽中县境南部出土过新石器时代遗址。

商、周时期已有部落和村庄,分属幽州和营州。

春秋战国时期,属燕国。

秦时期,属辽东郡。

西汉时在境内置辽阳县(今茨榆坨公社偏堡子古城),仍属辽东郡。东汉时期,属玄夷郡。魏晋因之。

西晋时期,分属高句丽和百济。

东晋时期,属前燕、前秦、后燕、北燕。

南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时,东部为高句丽割据。

隋时期辽河以西属燕郡。

唐为安东都护府辖境。

辽时属东京辽阳府所辖的汤州。

金时仍属东京路辽阳府辖区。

元时期属辽阳路、广宁路分辖。

明时期属辽东都指挥使司辖地。

清时期先后为新民、辽阳、承德(今沈阳)、镇安(今黑山)、海城各府、州、县之属地。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百姓横遭刀兵之苦,激起参与以反帝为宗旨的义和团斗争。清政府为利于对人民斗争的镇压,便于辽阳、承德、镇安、海城等边缘地带各割一部,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二十七日,建立辽中县,并以清初时期所建韵阿司牛录镇(今辽中镇)作为辽中县府驻地。建县之初,隶属奉天府辽沈道所辖。

民国时期,属奉天省(后改为辽宁省)。

民国二十年(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仍为辽中县,属伪奉天省。

1945年“九・三”胜利后,不久又被国民党占领,设立辽中县政府,属辽宁省。

1947年冬,辽中解放。

1948年春,国民党二次占领辽中。

同年11月2日才最后获得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权“辽中县人民政府”,属辽西省管辖。

1954年划归辽宁省。为沈阳市辖县。

1955年属辽阳专署。

1959年,属沈阳市。

1964年,属沈阳专署。

1969年,属沈阳市至今。

1999年,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69号)批准:一、于洪区:撤销翟家乡,造化乡、彰驿站乡,设立翟家镇、造化镇、彰驿站镇。二、辽中县:撤销四方台乡,设立四方台镇。

2000年,辽中县辖12个镇、9个乡。

2001年,辽中县辖12个镇、9个乡:辽中镇、茨榆坨镇、朱家房镇、于家房镇、满都户镇、肖寨门镇、杨士岗镇、冷子堡镇、新民屯镇、长滩镇、刘二堡镇、四方台镇、城郊乡、六间房乡、养士堡乡、乌伯牛乡、老大房乡、大黑岗子乡、牛心坨乡、潘家堡乡、老观坨乡。

2002年12月13日撤销乌伯牛乡、辽中镇,合并设立辽中镇。区划调整后,辽中镇政府驻地化工社区居委会,区域面积80.34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20个社区居委会。行政区划调整后,辽中县辖12个镇、8个乡:辽中镇、茨榆坨镇、朱家房镇、于家房镇、满都户镇、肖寨门镇、杨士岗镇、冷子堡镇、新民屯镇、长滩镇、刘二堡镇、四方台镇、城郊乡、六间房乡、养士堡乡、老大房乡、大黑岗子乡、牛心坨乡、潘家堡乡、老观坨乡。

2005年7月5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辽中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同意将辽中县养土堡乡小帮牛村、城郊乡敖司牛村、孙家万子村划入辽中镇。

2006年,辽宁省政府决定设立细河经济区,将辽中县四方台乡、长滩镇、新民屯镇划归细河经济区,后细河经济区取缔,上述乡镇归属铁西区管辖。

2009年根据《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经省政府批准,撤销辽中县六间房乡、城郊乡、养士堡乡、老观坨乡、潘家堡乡,分别设立六间房镇、城郊镇、养士堡镇、老观坨镇、潘家堡镇,所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2012年根据《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经辽宁省人民政府和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辽中镇建制,以蒲河为界分别设立蒲东、蒲西街道办事处,实行街道管村体制,调整后的蒲东街道办事处办公地址为辽中县滨水路26号,蒲西街道办事处办公地址为原辽中镇政府驻地;撤销老观坨镇,原老观坨镇所辖行政区域划入肖寨门镇,调整后政府驻地为肖东社区。

辽中县_辽中县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辽中县地处辽河流域下游,属辽河、浑河冲积平原。起伏甚微。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海拔由22米降至6米左右。东部茨榆坨一带有少数沙丘,西南部地势低洼。

气候特点

辽中县县处南温带亚湿润区,属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夏季濒雨。辽中海拨5.5-23.5米,年平均日照2575小时,年平均气温8℃。一月平均气温-12℃,最低气温-31℃;七月平均气温24.5℃,最高气温35℃。平均相对湿度65%,平均无霜期171天。年平均降水量640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无霜期165天。

水文状况

境内主要有辽河、浑河、蒲河、细河等。可利用地下水资源5.9亿立方米。

浑河,位于辽宁,发源于抚顺市,流经沈阳 ,长约几十公里,是辽河的支流,古称辽水,又称小辽河。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湾甸子镇滚马岭是沈、抚两市母亲河――浑河的发源地。著名的浑河源头位于滚马岭下,那里的景色更为清新恰人。相传,唐朝大将薛仁贵片东时路过这里,因贪恋眼前的景致不慎滚马,“滚马岭”由此得名。一路寻来,林间常有水声相拌,但临近源头,一切却归于沉寂。惟见源头石下,一冽清泉缓缓流出。

细河是大凌河下游左侧最大支流。源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他本扎兰乡东北东骆驼山(清初名摩该波罗山)北坡牌楼营子村附近。经阜新市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东梁乡、伊吗图乡、卧凤沟乡以及清河门区的蔡家屯入义县,在复兴堡进入大凌河,全长113公里,总i流域面积2932平方公里,比降O.002一0.001。上游他本扎兰乡杨家荒村以上超过O.0059,河宽160―356米。

辽中县_辽中县 -自然资源

辽中境内有辽、浑、蒲等5条过往河流,矿产资源有石油和天燃气,辽河油田茨榆坨采油厂座落在县城东北15公里处。水资源总量8.9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5.9亿立方米。

辽中县_辽中县 -人口民族

截止2010年辽中县总人口5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约10万,劳动力资源丰富。辽中县有汉、蒙、回、满、锡伯等13个民族。人口出生率为5.88‰;自然增长率为0.60‰;计划生育率99.11%。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01627人,其中:辽中镇 82278人、于家房镇21436人、朱家房镇28806人、冷子堡镇27056人、刘二堡镇19160人、茨榆坨镇55960人、新民屯镇13278人、满都户镇19241人、杨士岗镇16892人、肖寨门镇24575人、长滩镇19432人、四方台镇 19302人、城郊乡19847人、六间房乡23709人、乌伯牛乡16566人、养士堡乡17068人、潘家堡乡16312人、老观坨乡13387人、老大房乡15000人、大黑岗子乡13303人、牛心坨乡19019人

辽中县_辽中县 -经济概况

综述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6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3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1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72.7%;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49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73.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15500元,同比2009年增长36.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0050元,同比2009年增长23.2%。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实现1.5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24.7%。

2011年,辽中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60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37.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0.18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8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69亿元(新口径),同比2010年增长5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5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2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21620元,同比2010年增长19.7%;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1400元,同比2010年增长19.8%。

2013年,辽中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24.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7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7.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750元。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7%以上,增值税等五大税种保持20%以上速度增长。

第一产业


辽中县农业

辽中县耕地面积130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57万亩,玉米种植面积39万亩,大豆种植面积10万亩,小麦及经济田种植面积24万亩。盛产水稻、玉米、大豆。粮豆年总产量52.6万吨。葡萄、草莓、棚桃等水果年产量3万吨。精养水面10万亩,淡水鱼年产量7.4万吨,肉鸡年饲养量3000万只,肉牛年饲养量25万头,肉猪年出栏量100万头,白酒年产量10万吨。

2010年,辽中县农业产值实现44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9.1%。农作物播种面积130万亩,粮食总产量预计10亿斤,新建各类富民小区200个,发展壮大了12个种养业基地,建成了14个现代化农业园区。肉牛、生猪、肉鸡饲养量分别为25万头、130万头和2000万只,分别同比2009年上一年同期增长38%、18%、6%。

第二产业


辽中

辽中县主要产业是铸造、机加、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白酒酿造和稻米加工等。铸锻造机加产业集群,涵盖全县168(其中上报105户)户铸锻造机加企业(全口径)。2012年实现产值347.9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23.5%,年产铸锻件30万吨,约占全市实际需求量的四分之一,实际产量的三分之一。泵阀产业集群,入驻企业46家,33家企业竣工投产,固定资产总投资超20亿元。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集群,生产军工、航空、航天、民用钛合金新型材料和铜铝复合材料。2012年实现工业产值85.2亿元,利税实现6亿元。截止到2012年,全县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已达 148家,是2007年的2倍多。

第三产业

2010年1―9月份,辽中县个体工商户11853户,从业人员14930人,注册资金84321万元。全县私营企业592户,从业人员8125人,注册资金51988万元。投资600万元建成肖寨门、养士堡黄牛交易市场,投资100余万元改造了轻工市场和副食大厅,投资500万元新建家家福超市,投资1000万元新建了碧水湾宾馆。全县商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26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10.6%。

辽中县第三产业涉及到14大行业,35个门类。到1014年全县三产业企业已发展到约11100户。2014第一季度,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3.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6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2.8%,完成年计划的23.6%。

2014年, 辽中县40个专业市场中农贸及蔬菜批发市场27个,轻工市场5个,建材市场3个,花卉市场1个,年市场交易额实现75亿元。

辽中县_辽中县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现有各类学校263所,在校学生总数8万人,教职员工8080人。其中一高中是省级重点高中,二高中是市级重点高中。

医疗卫生

改革开放给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无限生机。2004年末全县共拥有卫生机构32个,医疗床位1045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606人。其中县人民医院以其设备先进、技术高明,成为辽中县的医疗中心。

社会保障

2004年末,保险公司累计承保金额2676万元,财产险赔款金额1999万元。

2013年,辽中县投入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贫工作,加大了对低保、五保、孤儿、优抚对象的救助力度。为850户低保家庭发放租赁补贴225万元,改造农村危房930户。免费为全县65周岁以上老人进行体检。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4%,城保参保率达到91%,养老保险基金征缴超过1亿元。实名制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之内,失业保险参保率达到100%。新建烈士陵园,完成全县14处零散烈士陵园整合。建设完成农村服务中心30个、室外文体广场41个。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辽中县境内拥有各级公路共1015公里,其中省级公路192公里,县级公路172公里,乡级公路275公里,专用公路64公里,村级公路312公里。京沈高速公路、秦沈高速电气化铁路贯通境内。

沈环线、沈盘线、小小线三条线公路贯穿全县境;辽中段的沈山高速公路总长38.75公里,秦沈高速电气化铁路总长43.1公里。

电力设施

到2010年装机总容量316.6兆伏安,6.6万伏变电站19座。全县电力总装机容量186150干伏安。

水利设施

2007年~2010年,辽中县共投入农建资金16.5亿元。完成维修改造排水站23座、万亩桥59座、清淤大排干15条等水利工程建设,先后建成各类养殖小区398处,高标准冷、暖棚14.6万亩。特别是完成骨干工程492项,改善涝区面积45.5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9万亩,新增灌溉面积6.35万亩。

天然气

辽河油田年产天然气5亿立方米,到2012年有利用指标300万立方米。

通讯设施

通信发达,拥有、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数字微波等通讯手段。全县实现城乡电话程控化。

辽中县_辽中县 -历史文化

评剧表演艺术:评剧是我国第二大剧种,仅次于京剧,有200多年的历史。

二人转民间艺术:二人转是中国北方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等腔调。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

辽中县_辽中县 -旅游资源

风景名胜

山岳风景区有千山、凤凰山、医巫闾山冰峪沟等;湖泊风景区有萨尔浒、汤河、清河等;海岸风光有大连滨海、金州东海岸等;岩洞风景有本溪水洞、庄河仙人洞;泉水名胜有汤岗子温泉、五龙背温泉、兴城温泉等;特异景观有金石滩海滨喀斯特地貌景观、蛇岛、鸟岛、怪坡、响山等;人文景观有以沈阳(陵、庙、寺、城)50余处;旅游度假区有大连金石滩、葫芦岛碣石、瓦房店仙浴湾、盖州白沙湾等。辽宁的九门口长城、沈阳故宫、昭陵、福陵、永陵和五女山城等六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蒲河公园

蒲河公园是蒲河流经辽中镇和蒲东开发区形成的城内河带状公园,宽800米,长1700米,总面积136万平方米。建设中的蒲河公园,已形成85万平方米人工湖,2座湖心岛,岛上及两岸遍布鲜花碧草,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雅致。

茨榆坨西山

茨榆坨西山旅游区距茨榆坨开发区1公里,占地427公顷,南北2公里,东西8公里。区域内沙丘跌砦,绵延起伏,林深树茂,百鸟鸣唱,令人深感回归自然。

团结水库


辽中团结水库位于辽中县北25公里,有水面1667公顷,平均水深4米。湖中有绿岛7处,其中最大岛3平方公里,湖心山清水秀,水中鱼类繁多,荷花菱藕飘香,万亩蒲草荡扑朔迷离,20余种飞禽栖息其中,景色优美。

国家湿地公园

蒲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辽中县境内、蒲河下游,距沈阳市55公里,规划区面积为8141.75公顷。湿地公园内分布有天然形成的河流、沼泽和沟塘,植被茂密,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文物古迹

辽中境内现有较大型宗教活动场所4处。其中,南三台子天主教堂始建于1863年,经法国巴黎传教士承建,于1992年重建,占地9690平方米。

永安寺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又称北大庙),于1995年复建,1996年大雄宝殿落成。

辽中境内现有古遗址49处,其中新石器时期16处,古墓葬4处,明代烽火台和边墙1处,出土文物若干件。有现代纪念性建筑3处,其中小英雄谢荣策烈士墓坐落在茨榆坨西山旅游区内。

辽中县_辽中县 -著名人物

袁天培(1915――1946)

袁天培,男,河北满城人,生于1915年,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辽中县第一任民主政府县长,无产阶级革命烈士。

早年参加革命,抗战胜利后,袁天培于1945年10月到辽中县民主政府任第一任县长。工作中,他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赤子情怀,毅然辞别了需要他赡养的老母,告别了需要他照看的儿,没有一丝的犹豫和一毫的踌躇,置生死于度外,交赤心于人民,倾身投入到剿匪和土改的斗争中。同年十二月到朱家房镇门房村开展减租减息工作时,与国民党武装和土匪遭遇,在激战中被俘,关进了国民党锦州集中营。1946年1月20日,袁天培走向刑场,献出年仅31岁的生命。

谢荣策(1931――1948)

谢荣策,1931年11月13日,诞生在辽中县茨榆坨镇茨榆坨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因生活所迫,9岁就给地主放猪、放牛,受尽了地主老财的百般虐待。在他幼年的心灵里,就埋下了对地主老财仇恨的种子。因此,谢荣策少年时期就参加革命活动,1948年辽中县解放后,担任茨榆坨村的儿童团长,参加了土地改革斗争。1948年3月11日,在掩护干部和群众转移时,被国民党骑兵团抓走。他面对凶恶的敌人毫无畏惧,英勇斗争,不幸被敌人杀害,年仅16岁。1949年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辽中县委员会追认谢荣策为革命烈士,将他的遗体安葬在茨榆坨烈士陵园,并为谢荣策立了纪念碑,碑上刻着:“谢荣策小烈士千古!”1984年3月,中共沈阳市委决定,进一步修建谢荣策烈士陵园。10月13日,谢荣策烈士像塑成,在塑像基座正面大理石上,原中共沈阳市委第一书记李涛同志题写的“少年英雄谢荣策”七个大字,寄托着人们对烈士的怀念和哀思!

苏子元(1904――1995)

辽宁省辽中县人。青年时代在沈阳基督教青年会工作。1924年春结识中共党员韩乐然,受其影响参加革命工作。1925年在哈尔滨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以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做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其问参加了平民教育。1926年4月,中共北满地委成立后,负责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曾被调到绥芬河一所中学任校长,创建绥芬河特支。1927年6月,受党组织委派,他与高庆有等五人去苏联学习。1O月被派回哈尔滨专做国际情报工作,并在东北地区发展建立了国际情报组织。后留在苏联工作,1956年回国,被安排在广播电视事业局工作。1995年于北京逝世。

孟凡升(1972――)

空军航空兵某师一级飞行员,1972年10月出生,1992年8月入伍,1996年毕业于空军某飞行学院,总飞行时间2000小时,先后荣立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

王树常(1885――1960)

奉天(今辽宁)辽中人。字霆午。生于今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肖寨门乡南三台子村的一个地主家庭。日本陆军大学毕业。1919年回国。曾任北洋政府参谋本部科长、黑龙江督军参谋长、镇威上将军公署总参谋兼军长。1927年后任张学良部第十军军长、国民党政府军令厅厅长、黑龙江省政府委员。1930年任河北省政府主席。1932年后任天津卫戍司令。1935年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后长期寓居。

理由[满](1938.7.24――)

原名礼由,原籍辽宁辽中,生于北京。1955年在北京四中读高三时被调到北京市体委任国防体育教练,后担任科技馆教员、《光明日报》记者。1981年转为专业作家。

19岁开始练习写作,发表过散文、诗歌。1973年开始发表小说,主要作品有《山丹丹花》、《子爵号》等。1976年以后致力于报告文学创作。1978年创作的《扬眉剑出鞘》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另外《中年颂》、《南方大厦》等作品也分别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他观察生活敏锐,抓住群众关心的问题,从各个侧面来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并善于在作品中刻划人物。因此作品有较强感染力和浓郁的时代气息。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专业作家。

礼广贵(1920――1995)

历代地理沿革表 辽中县 辽中县-建制沿革,辽中县-地理环境

礼广贵,满族,辽宁省辽中县大黄旗堡村人。1940年入西北大学历史系。1939年参加革命,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蒋管区从事地下工作,再进入辽南解放区,先后在复县人民政府、县委宣传部、辽东省委、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社会科学院工作。历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辽宁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任、辽宁省地方志编辑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古籍整理小组副组长、全国人才学会理事及辽宁省人才学会副会长等职。主持并参加编写《少奇同志在满洲省委》、《东北义和团档案史料》及主编《张学良将军》画册等。

潘作良(1965――2008)

潘作良,1965年2月出生,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5月入党,大学文化,先后担任过辽中县老观坨乡司法助理、乡党委副书记,养士堡乡乡长,四方台镇镇长、镇党委书记,县人大专职常委。2008年5月9日18时,潘作良同志因带病连续工作,突发大面积脑出血昏迷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于5月10日病逝。病逝后,国家信访局追授他“全国优秀信访局长”荣誉称号、辽宁省委追授他“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优秀信访干部”荣誉称号、辽宁省政府追记他“一等功公务员”,省总工会追授他“辽宁五一劳动奖章”;沈阳市委追授他“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沈阳市人民政府追授他“沈阳市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宋江波执导电影《潘作良》剧情简介:根据辽中县信访局原局长潘作良的真实事迹创作而成。通过选取潘作良在信访工作中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架构全片,描述了他与家人、同事及上访群众相处的多个片段,刻画出一个“一身正气、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优秀基层信访干部形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60103/165662.html

更多阅读

历代地理沿革表 桃源 桃源-地理位置,桃源-历史沿革

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历来被誉为“世外仙境”。桃源县人文景观极为独特,桃花源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人间仙境,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桃源域内生活着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土家族、满族、侗族、壮族、瑶族等13个民族。自

历代地理沿革表 武宣县 武宣县-建制沿革,武宣县-地理环境

武宣县(壮文:Vujsenh Yen),又称仙城,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位于自治区中部,东邻桂平市,南靠贵港市,西接来宾市兴宾区,北连柳州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武宣县历史悠久,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始置中留县,武宣县名建制始于宣德六年(1431年)。

历代地理沿革表 铜山区 铜山区-建制沿革,铜山区-地理环境

铜山区,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环抱徐州市区,北部与山东省微山县、枣庄市为邻,南部与西南部接安徽宿州市、灵璧县,东部与邳州市、睢宁县交界,西北部与丰县、沛县毗邻。铜山区因境内微山湖中铜山岛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徐州东北八十里曾产铜,岩石

历代地理沿革表 荔波县 荔波县-历史沿革,荔波县-地理

荔波县,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南部。东北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县、榕江县接壤,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县、南丹县毗邻,西与独山县相连,北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界。面积2431.8平方千米,人口17.28万人(2010年)。荔波

声明:《历代地理沿革表 辽中县 辽中县-建制沿革,辽中县-地理环境》为网友醉雨非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