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忠将军 于学忠 于学忠-将军生平,于学忠-军旅生涯

于学忠(1890~1964)字孝侯,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陆军二级上将。山东省烟台市蓬莱(今蓬莱市)市小门家镇于家庄村人。于学忠生于旅顺,少时就读于黄县崇实中学。后随父亲在军营中生活(父亲是毅军宋庆部下)。曾任排长、连长,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兼河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56年被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3届中央委员。1964年9月22日病逝于北京,终年74岁。

于学忠_于学忠 -将军生平


国军上将于学忠

于学忠(1890―1964),字孝侯,山东蓬莱县小门家镇于家庄人,抗日爱国将领,陆军二级上将,东北军著名将领,抗战中参加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保卫战等,立下赫赫功勋。

于学忠将军祖籍山东蓬莱,出生于1890年。少时就读于黄县崇实中学。后随父亲在军营中生活(父亲于文孚是淮军宋庆部下)。

191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徐永昌第二名)毕业于北洋武卫左军(即毅军)速成随营学堂步兵科。

1908年考入通州速成随营学堂步兵科,

1911年又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在毅军中历任排长、连长,

1912年随毅军进驻热河,1914年任林西镇守使署副官长,是年6月授中校衔。

1917年调任直系吴佩孚部陆军第十八混成旅炮兵营长(旅长赵荣华系于学忠表兄),驻襄阳(起初,林西镇守使米振标不同意放行,后经毅军统帅姜桂题出面,他才于1918年8月正式上任)。

1920年夏,直皖战争爆发,于随赵荣华参加对皖系长江上游总司令吴光新的作战。1921年秋,川军熊克武、刘湘号称援鄂,大举向湖北进攻。当时卢金山、赵荣华准备弃守宜昌,但于学忠建议固守,后得到吴佩孚的支持,守军最终击退了川军。自此,他为吴佩孚所赏识。宜昌之战结束后,他升任第十八混成旅步兵第二团团长。

1922年7月,四川爆发拥护孙中山的熊克武与拥护曹锟的杨森、刘湘两军之战。年底,他受命参加了援川之役。

1923年9月,他被授予陆军少将衔。这年冬,赵荣华因指挥不力,吴佩孚遂令于学忠接任第十八混成旅旅长。

1925年10月,第十八混成旅扩编为十四省联军第二十六师,他任师长(司令部设于施南)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北伐,他被吴佩孚任命为长江上游副司令。

1926年冬,他升任联军第九军军长兼荆襄边防总司令。

1927年6月,在北伐军打击下,所部已不服从其命令的情况下,于下野返回蓬莱故里,所部被冯玉祥收编

。后转投奉系张作霖,历任镇威军第二十军军长、东北边防公署军事参议官、滦州警备司令。

1928年后历任东北军第一军军长、天津卫戍司令、河北省政府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51军军长、甘肃省政府主席、江苏绥


于学忠将军

靖主任。"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参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采取与共产党合作的立场。抗日战争时期,曾参加津浦路南段战役、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会战,并多次与八路军合作抗日。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鲁苏游击战区总司令,山东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军事参议院副院长。建国后,曾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体委主任等职。

于学忠_于学忠 -军旅生涯

将军为东北军核心将领之一,为少帅张学良之左膀右臂。

于学忠将军 于学忠 于学忠-将军生平,于学忠-军旅生涯

1908年(宣统元年)考入通州速成随营学堂步兵科。1911年以第1名的成绩毕业于北洋武卫左军(即毅军)速成随营学堂步兵科。历任排长、连长,1914年任热河林西镇守使署中校副官长。1917年调任直系吴佩孚部北洋陆军第18混成旅炮兵营长。1921年秋川鄂战起,川军大举进攻湖北,驻湖北的第18旅参战失利。适两湖巡阅使吴佩孚亲临督战,于学忠往见吴佩孚,面陈战策,被采纳,经过5昼夜激战,大获全胜,得吴佩孚赏识,提任步兵第2团团长,很快升任18混成旅旅长,1925年10月升任14省联军第26师师长,1926年任长江上游警备副司令,1926年冬任第9军军长兼荆襄警备区边防总司令等职。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昌,吴佩孚主力被歼,他于1927年6月离开部队返回蓬莱故里。不久,第二次直奉战争后转投奉系张作霖,历任镇威军第4方面军团第20军军长,后晋升陆军中将。1928年,任东北军第1军军长、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公署军事参议员、临绥驻军司令。1930年9月,受命率领东北军第1军随张学良从沈阳出发,入关进驻北平,被南京政府任命为平津卫戍司令。

于学忠_于学忠 -抗战期间


于学忠将军

1931年任第1集团军总司令。“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主张抗日。1932年8月改任河北省主席兼北平军分会

委员。1933年4月任华北军第1军团总指挥兼陆军第51军军长,1933年6月移师天津兼任天津市市长。张下野出国后,他手握重兵常与日军针锋相对。日本侵略军以于学忠为其侵略华北的障碍,多方利诱、威胁,甚至使出暗杀手段,于学忠皆不为所动。1935年4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1935年6月后调任陕甘边区“剿匪”总司令,1935年11月任甘肃省主席,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5届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冬任西北“剿匪”第2路军总司令。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时,他支持张学良“兵谏”,拥护团结抗日,参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采取与共产党合作抗日的立场,并积极配合张的一切行动。1937年“七七” 事变后,任第3集团军副总司令,奉命率部守卫山东海防。次年1月,任第3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先后参加津浦路南段战役、淮河战役、台儿庄战役及武汉会战(武汉保卫战),屡立战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939年,任鲁苏游击战区总司令,指挥第51军、57军在苏鲁交界处与八路军合作抗战。次年,兼任山东省政府主席、鲁南游击总指挥。1944年3月,调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 。1945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6届中央执行委员。解放战争期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年初,蒋介石胁迫其前去台湾,于学忠不从,隐居四川乡村。

于学忠_于学忠 -吴佩孚“叫于营长去跟我当团长”


于学忠

于学忠的父亲于文孚,曾在淮军宋庆部下任营副。于学忠从小随父从营,18岁时考入毅军速成随营学堂步兵科,毕业后任排、连长。辛亥革命爆发后,毅军将领黎天才率领第9师起义,该师团长赵荣华却投靠了袁世凯,被改编为第18混成旅。赵自幼失怙,于学忠父母将其抚养成人。赵荣华升任旅长后,于是邀请于学忠到该旅充当炮兵营营长。1921年,川军熊克武攻打宜昌,两湖巡阅使吴佩孚命令卢金山、赵荣华两部增援,却被川军打个落花流水。吴佩孚乘舰到宜昌视察前线,发现只有于学忠的一个营尚与川军对峙。赵荣华闻吴到前线,便急忙收拾溃兵返回第一线,终于使局势转危为安。使败局转安。吴佩孚当即对赵荣华说:“叫于营长跟我去当团长!”从此,在吴佩孚眼中有胆有识的于学忠迅速被擢升,短短几年便成为第9军军长兼荆襄警备区总司令。1926年7月,吴佩孚的14省联军被北伐军击败,吴逃至河南邓县于学忠部,企图带于部入川。于对吴说:“大帅带重兵入川,恐怕会让人觉得喧宾夺主,不如只带卫队团,入川后尚能得到川军将领的欢迎和保护。大帅入川后,我亦解甲归田,与大帅共进退。”吴佩孚遂照办,于学忠也脱下军衣、骑上大马回蓬莱老家了。不久后,在张作霖力邀下,于学忠率旧部投靠了奉系。后吴佩孚携眷及随员数十人由四川回北平定居,时任平津卫戍司令的于学忠亦常去吴家看望并有接济。送吴投张是一次几近完美的转承,于学忠在彰显忠诚与耿直个性的同时,也劲透他的圆润与辩势。

于学忠_于学忠 -张学良“他是我的左右手”


于学忠

于学忠下野前,张作霖曾派来说客,等于回故乡后,张学良又遣其人持着他的亲笔信来到蓬莱,力邀于赴北京洽谈合作问题。当时,于的旧部已经被冯玉祥改编,原部下马廷福等人却趁调防之机,将3个师的部队拖到安徽蒙城一带,然后派人到蓬莱于学忠家,力请总司令出山。于学忠说:“我们坐船就要坐大船,才能经得起大风大浪。”于是率部归附了奉系。细究起来,张作霖与于学忠父亲于文孚仍是故交――曾为“马贼”的张作霖,后被招安至宋庆部下当差,与于父有共事之谊。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张作霖说:“你是故人子弟,不是外人。我知道你对吴子玉(吴佩孚)的忠义,希望你能像对吴子玉那样对待我就很好了。”于学忠遂被任为奉系第20军军长,归3、4方面军团长张学良指挥对于这样一个“外人”,张学良对于学忠却信任有加。“9"18”事变后,张学良背负“不抵抗”的罪名下野。在赴欧美考察之前,张学良把东北军全部交给于学忠指挥。1936年12月,在张学良准备发动“西安事变”时,于学忠曾问张学良:“你这样做,何以善其后?”张答道:“说干就干,何必顾虑那么多?”于说:“要干就得干到底,决不可半途而废。”后来,“半途而废”的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陪蒋上飞机前,张学良再一次把大部分东北军和自己的财产交给于学忠掌管。此后的于学忠,将知遇之恩置于首位,处处以张学良的利益作为自己取舍的标准,甚至为此不惜逆势而动。为此,他曾冒着“触怒龙颜”的危险,4次到南京面见蒋介石,请求释放张学良,但一直没成功;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毛泽东亲自点名让他做赴朝慰问团团长,他却拒绝了这次莫大的荣誉,因为他觉得自己“凡事低调,张学良的日子就会好过点。” 他曾对部下说:“张副司令叫我照顾东北难民、守住华北、坚决顶住日寇的进攻,我都做到了。我要等他自由了,将东北军交还给他。”在张学良90岁寿辰时,他辗转听到这些话后不胜感慨,说:“我忘不了于学忠,他是我的左右手啊。”

于学忠_于学忠 -与日斗争


于学忠

1933年蒋介石以将开始抗日为名,把东北军所有的旅,均改编为师。于学忠充当51军军长。该军辖113师、

114师、118师3个师,驻扎天津、塘沽、大沽、马厂、杨柳青一带。在大沽构筑工事,防止日军在塘沽登陆。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后,1933年1月侵占山海关,继而入侵热河及长城各口,虽遇我军抵抗,但热河终于沦于日军魔掌。而蒋介石仍继续执行其“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并说:“侈谈抗日者杀无赦。”同年5月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把绥东、察北、冀东划为日军可以自由出入的地区。《塘沽协定》后,蒋介石派黄郛在北平组织行政院北平政务委员会,并任委员长。于学忠兼任委员,5月,又兼任天津市市长。黄郛听从日本的摆布,在“非战区”内划出冀东特别区,以汉奸殷汝耕为该区专员。黄郛令河北省主席于学忠组织两个警察纵队,驻扎“非战区”内。于学忠在51军中抽调干部,购买枪械,委任张庆余为冀东特警第1纵队长、张砚田为特警第2纵队长(每纵队辖两个大队,每大队约等于1个团的兵力),到“非战区”驻扎,归殷汝耕指挥。这两个纵队后又改编为冀东保安队,1937年7月28日冀东保安队在通县杀死日军甚多,并抓获殷汝耕,拟汇合第29军进行抗日,这时第29军已撤出北平,保安队在西撤途中被日军冲散,大部分官兵回到51军加入抗日行列。1934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配合军事行动,在天津以日租界为根据地用各种手段扰乱我军后方。利用失意政客如白坚武、郝鹏等收买汉奸、流氓,组织“便衣队”.经常由日租界出动,扰乱津市治安,当被我保安队击溃后,日特务机关长土肥原和日本驻屯军武官柴山亲自出面会见河北省主席于学忠,妄想游说使于学忠与汉奸齐燮元等搞所谓“华北独立”,均被于学忠严词拒绝。日本特务机关又唆使日军士兵骑着马在中国界内横冲直闯,肆意侮辱行人,在河北省政府(现金钢桥花园)大门口小便,甚至抢夺岗哨的枪,进行挑衅,制造事端。于学忠再三向日租界驻军提出抗议,日军不但毫无收敛,反

而更加猖狂。日特利用日租界的汉奸收买51军被撤职的团长曲子才及其同伙,窥视于学忠活动时间,几次阴谋刺杀于学忠。如买通于的厨师在饭菜里下毒药;买通于的副官欲在卧室内枪杀于学忠;派刺客在于外出途中行刺等等。这些阴谋活动,均被于学忠预加侦知和防范。未能得逞。1935年春季,于学忠忍无可忍,他警告天津日本驻屯军:“如果日军不停止挑衅及阴谋刺杀等一切险恶行动,即向日租界开炮!”此后,日军在天津挑衅行为虽有所收敛,但日本向北平军分会及蒋介石要求撤换于学忠的军政职务。当时何应钦即在北平,向于学忠通电话,请于自请长假。于学忠回电话说:“我叫外国人逼迫自请长假,我感觉太丢人,你撤我的职吧!”不久,何应钦与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签订了《何梅协定》。《协定》达成后,蒋介石任命商震为河北省政府主席,于学忠调任甘肃省主席,并令于学忠所属的111师、113师、114师、118师向西安开拔,进驻陕、甘一带“剿共”。在于学忠任河北省主席时,有一次在省府闲谈说:“都说共产党不孝顺父母,你看人家周恩来对父亲不是挺孝顺吗?”于学忠率51军到陕、甘后,1936年春在西安于说:“你看蒋介石左右这一些人,没有一个好人,庸碌无能,光会贪污,营私舞弊,吃喝嫖赌,把中国搞得这么糟糕,现在我看好人还在共产党方面。” 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于学忠由兰州抵西安参加张学良主持的高级将领会议,在会上表示支持“兵谏”,并在“八项抗日主张”上签名,积极配合张学良的行动。“西安事变”后,奉张学良手谕,全权负责东北军。1937年1月,与杨虎城联合通电质问南京政府:“调兵西进是何居心?”并先后到杭州、奉化、南京、上海等地积极活动,要求释放张学良,因此获罪,被撤职留任;4月,51军调往蚌埠、淮阴、宿县,于学忠任江苏省绥靖公署主任;8月,51军调往山东,负责海防守备,于学忠任第3集团军副司令。

于学忠_于学忠 -职位变动

1938年1月任总司令;3月率部参加淮河战役、台儿庄战役及武汉保卫战,屡立战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同年改任第5集团军总司令。1939年1月任苏鲁战区总司令,指挥51、57军从大别山鄂豫皖地区越陇海、津浦路向敌后鲁南进发,于山东、江苏两省交界处与八路军并肩抗日。1941年底任山东省主席。1942年5月兼任鲁南游击总指挥。1944年3月卸苏鲁战区总司令等职,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1945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6届中央执行委员。1947年5月任国民政府军事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8年4月,选为国民大会主席团成员。1949年初,蒋介石曾胁迫其去台湾,他隐居四川乡间未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学忠以桑榆之年励精竭诚,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52年12月,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员。1954年8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9月任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2月任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兼河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56年被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3届中央委员。

于学忠_于学忠 -建国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学忠以桑榆之年励精竭诚,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52年12月,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员。1954年8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9月任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2月任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兼河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56年被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三届中央委员。

1964年9月22日病逝于北京,终年74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60103/165316.html

更多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_附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FPA性格色彩学的前世今生 fpa性格色彩测试题

近日著名的“打假斗士”方舟子在微博上提出乐嘉老师创立的FPA性格色彩学是剽窃国外的理论,不少网友不假思索的跟帖打假。那么性格色彩学真的是剽窃来的么?国外的性格分析学说和FPA性格色彩是完全一样的么?首先,乐嘉老师创立的叫FPA性格

多品牌运作:联想要学步步高

伴随着MOTO重新回归国内市场,意谓着联想将同时拥有MOTO,联想,VIBE,神奇工场四个品牌。这对现在的联想来说,即是机遇又是严峻的考验。陈旭东领导的神奇工场致力于电商产品,将成为继小米,荣耀,大神,一加之后的又一大互联网品牌。联想将会继续

丝路基金成立于 沿线城市旅游联盟将成立 海外丝路或走热

     2013年11月15日,西安唐华宾馆会议厅,由西安市旅游局牵头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旅游发展研讨会”上,来自丝绸之路国内段沿线共23个城市的旅游局长齐聚一堂,他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合作。  业界普遍认为,旅游业可以脱颖而出,率

声明:《于学忠将军 于学忠 于学忠-将军生平,于学忠-军旅生涯》为网友绝缘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