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糍的由来 麻糍 麻糍-由来

麻糍是浙江、闽南、江西传统的汉族名点,春节等传统节日食俗。麻糍在金华永康是别具一格的一种糯米食品,民间建房、种田和农历七月半几乎家家户户都要食用。 市场上也常有出售,但唯独城郊的田宅麻糍最负盛名。它种类很多,有麻糍泻、麻糍滑、米筛花、麻糍食果等等,成品洁白如雪,柔软如绵,光滑细腻,不粘碗,不钉牙糊口,老小皆宜,食者无所禁忌,倍受人们欢迎。

麻糍_麻糍 -由来

糯米做的叫麻糍,以晚米做的称年糕。清明做麻糍,过年做年糕,这是新昌民间流传至今的风俗习惯。过去,清明祭扫太公坟时有分麻糕的习惯。轮到作祭主的必须预先作好准备,待祭扫分,在坟坛前当场按人分麻糍。民间所讲的“清明拿麻糍,见人头分麻糍”之说盖出于此。新昌县志载:“宗族的太公坟,扫墓人多……祭扫会餐后,分胙肉和麻糍。”建国后,清明分麻糍的习惯已属少见,可是清明节做麻糍却更为普遍了。但它的意义并非单一为扫墓。

在新昌还有清明送麻糍的习惯。这是两家联姻后嫁娶前的一种礼仪。这一礼俗很早以前便在全县各地农村中流行。在嵊州市与新昌毗邻的农村中也如此。谁家要娶媳妇了,男家一般都要在清明节前向女家送去清明麻糍,预示在下一个清明节前将要来娶新媳妇过门了。女儿出嫁后,女家父母到了清明节又得向男家回送清明麻糍。据说这是预祝小俩口结成夫妻日子能过得糯滋滋、甜丝丝。

送清明麻糍最为讲究的是回山一带。春分后一星期便开始打算好办齐所用的作料。离清明节还五、六天就要安排送去,宁可早一天,不能迟一日。送的时间必须是上午,于是头一天下午或晚上一定要做好麻糍。凡是礼仪麻糍都须嵌过馅,叫做嵌糖麻糍。在制作中也比一般精细一些、捣得透一些,外形尽量做得样子好一些。大小要匀称,长短要致,馅的甜度也总是足一些。用来送麻糍的家伙也有一套讲究。大多用团空(用篾编成,工艺精细,形似鞋篮)或切篮。把麻糍一段一段分层次整齐地码放在里面,外面再套以青色麻袋,然后打好牢固的结(表示吉庆、结亲)。向女家送,一般都应由新女婿亲自挑着去,以表诚意。如新女婿因故无法亲自去,也有由兄弟代送的。女方向男家送,多由新媳妇的兄弟送。

麻糍送到后,还应将送来的麻糍马上分别向邻里家分过去,以表热情大方。这时邻里乡亲便会围上来看一看新上门的“毛脚女婿”,相互认识一番,大家也便知道这姑娘不久就要出嫁了。所以群众中还有“吃过清明糕,囡便养勿牢”之说。女家向男家回送的清明麻糍也一样,总得分给邻里乡亲共享口福,乡亲们接过赠送的麻糍,总是乐呵呵地还要回敬几句客套。

关于送清明麻糍,新县志中有“乡下有些男家给女家送三年清明麻糍,以示家底殷实”的记载。

麻糍的由来 麻糍 麻糍-由来

风俗

往昔,庆元菇民每年冬季去异乡砍树制菇,路上往往要步行半个月或几十天,受尽了挨饿受冻的苦楚。为免途中炊灶之难,菇民在出门前选用上等糯米洗净浸透,然后放入舂臼用舂槌捣成稠寥粘性的团状,俗称“麻糍”。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便于菇民路途食用。

庆元农家秋收后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麻糍,称之为“洗桶”(过去脱粒用的谷桶)。意思是说,秋收时节庄稼人遍身粘着谷壳芒屑,使人皮肤发痒,甚至难免将谷壳芒屑吸入肚里以至发病,通过吃麻糍,就能将这些谷壳芒屑粘走排净。刚出臼的麻糍可用豆粉、芝麻蘸着吃,其味香甜、柔韧,深受人们喜爱。

百年历史纯手工制作

麻糍是你到英都镇不可错过的一种特色小吃,它至今已有五百年历史。洪爱连的祖辈、父辈们都是在英都镇做小吃生意的。英都麻糍历经百年历史沧桑,影响了洪家几代人,一直到现在,洪家制作麻糍一直是家庭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

当年洪爱连的父亲洪老古就肩挑小担,沿街叫卖做麻糍生意。洪爱连介绍,她从八岁起就跟着父亲学做麻糍。本来家里几个兄妹都跟着父亲学做这门手艺,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做麻糍的每道工序都需要手工操作,耗时费力又挣不了几个钱,于是,她的几个兄弟陆续改行做了其他的生意。

“如果不是为了把这手艺传下去,我早就改行了。可每次一听到镇上的人称赞我做的麻糍比我父亲做的还好吃时,我就觉得这几十年的心血没有白费。”洪爱连说。

老手艺加入新理念

看似小小的糯米团子,制作起来可真不简单。作为洪家麻糍的第四代传人,洪爱连为了让祖辈们留下来的传统手艺不在她手中失传,经过四十多年的反复创新,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制作诀窍,使麻糍在保留传统口味的同时,又增强了它甜而不腻、糯而不黏的特性,让吃过洪家麻糍的人都有一个香甜的回忆。

洪爱连一边做着麻糍,一边向记者介绍做麻糍的窍门:想要制作出好吃又好看的麻糍,要注重心到、手到、眼到。以前做麻糍要先将糯米浸透了,再蒸熟,然后倒进大石臼里,用一根大木槌反复舂成柔韧的糯米糍,再放在案板上反复揉成糯米团。在制作过程中,最麻烦的就是舂糯米糍。舂糯米糍很费力,舂得越久才越有韧性,做出来的麻糍更好吃,但舂糯米糍要有力道,所以这力气活不太适合女孩子做,一般都由家里的男人来做。在积累了多年做麻糍的经验后,洪爱连想到用搅拌的方法代替用木槌舂,这样既省人力,又能让糯米糍更有韧性。

融入文化迎合市场

英都麻糍的特色就是香甜可口,软韧微冰。如今,古老的制作方法已经随着电器设备的产生而逐渐改进,从原始的石磨磨浆改成了电磨磨浆,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但纯手工制作的麻糍自有一种独特风味。因此,洪爱连除了将石磨改为电磨外,余下的步骤仍然保留传统的做法,并且把家传手艺带到了自己的婆家和亲戚家,在空闲时,她也会毫无保留地教村里有心学做麻糍的人。

以前做麻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现在的消费市场早已从吃饱肚子转为品尝文化感受历史。所以,英都麻糍除了作为红白喜事的珍品和祭品,还成为华侨宾客来南安时常购的驰名特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60103/165290.html

更多阅读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50字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简介 三八妇女节又称国际劳动妇女节。在国际上,妇女节的全称是“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一个世纪以来,各国妇女为争取自身的权利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成功地撑起世

“跃上葱茏四百旋”的由来 跃上科技制高点

“跃上葱茏四百旋”的由来熊六扬编辑整理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毛泽东在庐山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

六十花甲的由来 六十花甲 七十古稀

你知道六十花甲的由来吗当前举国上下都在为庆贺伟大祖国六十花甲华诞而忙得热火朝天。为什么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一时间我还真的说不清楚,那就带着问题学吧! 花甲是指人到了60岁. 花甲即一甲子。由天干、地支组合。甲乙丙丁戊己

变装小说的由来和分类种种 变装穿环 男妾小说

变装小说的由来和分类种种变装的英文为crossdress,简称CD,它通常是指男性通过穿着异性的服装和模仿异性的谈吐、举止等获得一种特别的满足感,是一种影响力渐渐扩大的非主流社会群体,也是一种与TS(变性)等有密切联系的边缘亚文化存在。变

声明:《麻糍的由来 麻糍 麻糍-由来》为网友久等必有贤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