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由原北京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观测站、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等台站及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和国家授时中心(原陕西天文台)于2001年4月25日合并而成,总部位于原北京天文台总部,在河北省兴隆县建有观测基地,该基地拥有一台直径2.16米(85英寸)的光学望远镜。国台正在开展的项目包括:FAST、LAMOST以及探月工程等。总部设在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在太阳物理方面颇有建树。
国家天文台_国家天文台 -简介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成立于2001年4月,由中国科学院天文领域原四台三站一中心撤并整合而成。国家天文台包括总部及4个直属单位,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继续保留院直属事业单位的法人资格,为国家天文台的组成单位。国家天文台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主要从事天文观测和理论以及天文高技术研究,并统筹我国天文学科发展布局、大中型观测设备运行和承担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项目,负责科研工作的宏观协调、优化资源和人才配置;重点研究领域有: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形成和演化、天体高能和激发过程、恒星形成和演化、太阳磁活动和日地空间环境、天文地球动力学、太阳系天体和人造天体动力学、空间天文观测手段和空间探测、天文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国家天文台建有中国科学院光学天文、太阳活动和天文光学技术等重点实验室,并与十几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了多个联合研究中心或实验室。LAMOST工程指挥部和中国科学院探月工程总体部等均依托在国家天文台总部。
国家天文台_国家天文台 -历史沿革
国家天文台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于2001年4月宣布成立,系由中国科学院天文学科原四台三站一中心撤并整合而成。国家天文台由总部及4个下属单位组成。原北京天文台的各项事宜由国家天文台总部负责。下属单位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其中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由原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改制为科技型企业后,进入知识创新工程的天文光学实验室改建。各下属单位作为事业单位在属地注册法人资格。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由于历史悠久,承担着国家重大的科技项目和课题,并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继续保留中国科学院直属事业单位的法人资格,学术上受国家天文台的宏观协调和指导。国家天文台另与高校联合成立有四个研究中心。
在中国科学院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中,国家天文台的奋斗目标是建成具有强大科技创新和持续发展能力、特色鲜明的、为世界公认的高水平天文台,成为中国在国际天文学界的主要代表。
国家天文台_国家天文台 -组织机构
综述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是适应国家基础研究工作的需求,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中组建,经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批准于2001年4月25日宣布成立的。这之前的1998-2000年,正值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启动阶段,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天文基地的建设经历了探索和试点,为国家天文台的成立做了准备。
天文观测中心
中科院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开始于1998年。按照中科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建设国家知识创新基地的部署,经天文学界的努力,天文基地被列入首批启动的知识创新基地之一。当时,我国天文学研究的布局集中在院属五台三站一中心,即北京、紫金山、上海、云南和陕西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长春和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以及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1999年4月16日,中科院决定在院属五台三站一中心的基础上,批准组建“国家天文观测中心”。国家天文观测中心的定位是:统筹科学院天文学科发展的布局、大中型观测仪器设备运行以及未来发展的大科学工程项目的立项实施;建立天文研究工作网络,由天文观测中心负责科研工作的宏观协调和指导,研究工作仍分布在各天文台站及与大学联合成立的中心进行管理和实施;争取在2000年末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国家天文台和若干天文研究机构,组成我院天文研究新体系。4月23日,国家天文观测中心(北台作为其总部所在地)举行成立大会和挂牌仪式。5月19日,艾国祥被任命为国家天文观测中心主任,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