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鱼 剑鱼-外形特征,剑鱼-生活习性

剑鱼(学名:Xiphi gladius),是一种大型的掠食性鱼类,也是剑旗鱼科剑旗鱼属的唯一一个物种。剑鱼分布于全球的热带和温带海域。全长可超过5米,体重可达500公斤。特征是长而尖的吻部,占鱼全长的约三分之一,以乌贼和鱼类为食。虽然剑鱼体型庞大,但其游速可达每小时100公里,是海中游速最高的鱼类之一。剑鱼拥有典型的流线型身体,体表光滑,上颌长而尖,背部的鳍较小,嘴较扁平,无腮和腹鳍。剑鱼颜色各异,大体上鱼背和鱼身为棕偏黑色。剑鱼平均重量为68-113千克,平均长度2.1米,嘴占其身长的1/3。剑鱼的主要食物为其它鱼类和乌贼。剑鱼分布于除北冰洋之外各大洋,其本身也是一种主要的食用鱼,具有重要渔业价值。

箭鱼_剑鱼 -外形特征

体型


箭鱼质量可达900千克,它的身体呈棱形,背部深褐色,腹部银灰色,长4-5米,最长可达6米,体重约300余公斤,为大型凶猛鱼类之一。

头部

上颔由上颌骨及鼻骨组成,并向前延伸形成剑状吻部,坚硬而极锋利,呈剑状突出。吻长似箭,向前延伸,如箭状,平扁。眼大,上侧位,眼间隔宽平。口裂大,下颌较短。头大。成鱼无牙(幼鱼有细牙),鄂骨和舌上无齿。前鳃盖骨边缘无锯齿(幼鱼具齿)。

背部

体粗壮,纺锤形,背腹面钝圆。成鱼皮裸露,无鳞表皮粗糙,侧线不明显,背鳍两个。第一背鳍前部高,成三角帆状,自14鳍条后的各鳍条甚短,纳于背沟中,不外露。第二背鳍短小而低,位于尾柄部,臀鳍两个,第一臀鳍较大,位于体的后部,第二臀与第二背鳍同形相对。

尾部

剑鱼 剑鱼-外形特征,剑鱼-生活习性

尾柄粗强,平扁,每侧具一发达的隆起。

体色

头及体背为蓝紫色,腹部淡黑色,无斑纹。各鳍暗蓝色,具银色光辉。

箭鱼的体色,头体部为蓝紫色,腹部淡黑色,通常被人称为青箭鱼。是一种大型的海洋上层洄游鱼类。青箭鱼体粗壮并向后延长,背腹钝圆,尾部细长平扁。鱼体裸露,皮肤粗糙,侧线不明显。没有腹鳍,尾鳍深叉形。

箭鱼_剑鱼 -生活习性

生活环境


箭鱼箭鱼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大洋的上层,是一种异常凶猛的鱼类,每年的―月为生殖季节。箭鱼一般在水表层洄游,有时露出背鳍,有时跃出水面,这种鱼游泳时不成群,每条鱼至少保持10米以上的距离。

取食

以鱼和头足类海洋动物为食,如虾、枪乌贼等,也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体长超过100毫米时追食浮游动物和其他鱼类的椎鱼,成鱼则以鲐鱼、颌针鱼、等中上层鱼类和头足类以及鳕、鲆鲽类、灯笼鱼等深海鱼类为食。

武器

箭状长吻是箭鱼攻击和捕食的主要武器,它飞出海面爆发力极强,经常冲出海面以剑状上颌攻击大型鲸类和鱼类,也曾攻击过船只,致使船沉没。在国外某沿海博物馆里,尚陈列着一块小船的木板,里面有折断的箭鱼的颌骨。

繁殖


箭鱼箭鱼的年龄、生长情况尚不清楚。生殖群体中个体最小的体长为1.39米,体长(眼至尾叉)0.5-2.8米。体长小于1.3米的鱼体为未成熟个体,西太平洋箭鱼体长的年平均增长量25厘米。雌雄性比大致一相等。几乎一年都进行产卵,北半球以3-7月为主,南半球则以1月为主。箭鱼产浮性卵,卵径1.63-1.68毫米,单油球,直径0.40毫米。在水温22.5-25.2℃时,约70小时进行卵化,初卵铒鱼长4.0毫米。约经7-8昼夜卵典全部吸收。

箭鱼会在温暖的赤道水域全年产卵,而在较冷的地区于春夏季节产卵。在地中海、南意大利半岛及西西里岛经常可见箭鱼产卵。在6月到9月可见到大量剑鱼卵,整个地中海在11月到3月可见到大量箭鱼幼鱼。箭鱼在母体外部受精,即雌鱼产出数百万的活性卵子到水中,然后通过雄性分泌的精子受精。从受精卵孵化成的幼鱼,只有4mm长,短吻而多刺。在第一年,幼鱼生长迅速,身长可以达到90cm。雌性箭鱼达到成熟时身长约150cm,而雄性达到成熟时比雌鱼小,约100cm。产卵主要在水域温度不低于24°C的海域,产卵的水体深度介于0-75米,水体盐度为33.8-37.4‰。

箭鱼寿命长度未有定论。IUCN记录的寿命大约15年,世代长度估计为6.5年。

箭鱼_剑鱼 -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大西洋西部的美洲岸是箭鱼的主要产地。在中国,箭鱼活动于东海、台湾海峡至南海辽阔外海,渔民在这些海域均有捕获。

箭鱼_剑鱼 -应用价值

渔业价值

箭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性鱼种。全世界年产量大约在35000-42000公吨。一般渔法以一支钓或定置网捕获,有些地区以围网或流刺网法。亦是游钓鱼种,通常3-4月及7-12月较常钓到。每年全球大多数的剑鱼捕捞来自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然后印度洋。太平洋的箭鱼渔业捕捞活跃于西北太平洋,以及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的北部、太平洋热带区域的东南部、墨西哥和美国加利福尼亚。

食用价值

剑鱼的幼鱼,肉质鲜美,可加盐成干,长期保存。也可以加工成罐头、鱼肉香肠、鱼肉火腿等。该种鱼类富含脂肪,并含有大量维生素、钾等。

法国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部门(AFSSA)指出,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未满30个月的婴幼儿不宜食用剑鱼。研究表明,剑鱼等食肉鱼因处于食物链末端,易于集中一种叫做甲基汞的污染物质。该物质会自然地或偶发性地出现在环境中。尽管甲基汞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在食肉鱼体内含量相对较高。低龄婴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会对此种汞的衍生物表现出特定的中毒反应。

当然,此类鱼不必完全禁食,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每周食用量限制在150克即可,对于未满30个月的婴幼儿是60克。

仿生应用

剑鱼快速游泳的体型为飞机设计师提供了设计蓝图。设计师仿照剑鱼外形,在飞机前安装一根长“针”,该长“针”刺破高速前进中产生的“音障”,使超音速飞机得以问世,此为仿生学的一大成功。

经济价值

箭鱼的幼鱼,肉质鲜美,并可加盐做成鱼干,长期保存。更可以加工成罐头、鱼肉香肠、鱼肉火腿等。箭鱼富含脂肪、肝含丰富的维生素等。由于这种鱼个体大,经济价值高,在捕鱼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产量不断上升。

箭鱼_剑鱼 -亚种分化

在剑鱼科剑鱼属下仅有剑鱼(亦称剑旗鱼、箭鱼)一种,无亚种分化记录。

箭鱼_剑鱼 -物种状况

2011年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此物种的数量在三代间(约20年)已经下降超过28%。在地中海,其物种保有量在全球范围内已低于10%。

箭鱼_剑鱼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2011)――无危物种(LC)。

列入国际大西洋金枪鱼保护委员会(ICCAT)十年恢复计划(1999)。

箭鱼_剑鱼 -发现记录


青岛渔民捕获重达690斤“箭鱼王”2014年9月23日午夜,青岛市黄岛区积米崖渔港出海捕鱼的渔民在黄海海面捕获了这条巨型“箭鱼王”,并于24日早被销售野生鱼的石姓老板收购下来。9月24日上午,这条3.06米长、412斤重的巨型“箭鱼王”被摆放到了青岛市伊春路益欣超市的野生鱼摊档上,引起市民的好奇和围观。据石先生讲,这条“箭鱼王”已被多位市民订购而空,有饭店前来整条收购,他没有答应,说是为了让更多的市民尝鲜,准备与大家共同分享这条海中“巨无霸”。2015年09月21号上午,山东青岛一名渔民在黄海海域捕获了一条长3.8米、重达690斤的超大个“箭鱼王”。渔民称,今年黄海海域鱼群数量偏多,南方海域的大箭鱼向北追逐鱼群进入黄海海域捕食,容易入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60103/165185.html

更多阅读

三文鱼 三文鱼-外形特征,三文鱼-生活习性

中文的三文鱼最早由港台地区提出,是英文名salmon的音译名,这是因为salmon的英文发音近似于三文,三文鱼不是鱼类分类名称,而是某些鲑科鱼类或鲑鳟鱼类的商品名称。 三文鱼(salmon)是一个统称,三文鱼是英语Salmon的音译,其英语词义为“鲑科鱼

狗獾 狗獾-外形特征,狗獾-生活习性

狗獾(拉丁学名Meles leucurus)体重约10-12公斤,体长45―55厘米。头扁、鼻尖、耳短,颈短粗,尾巴较短,四肢短而粗壮,爪有力适于掘土,经常在洞里生活,背毛硬而密,基部为白色,近末端的一段为黑褐色,毛尖白色,体侧白色毛较多。头部有白色纵毛三条;面颊两

章鱼 章鱼-外形特征,章鱼-生活习性

章鱼,又称石居、八爪鱼、坐蛸、石吸、望潮、死牛,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Octopoda)。章鱼有8个腕足,腕足上有许多吸盘;有时会喷出黑色的墨汁,帮助逃跑。有些章鱼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可以分辨镜中的自己。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渔期分为

鼯鼠 鼯鼠-外形特征,鼯鼠-生活习性

鼯鼠也称飞鼠或飞虎,是对松鼠科下的一个族的物种的统称,称为鼯鼠族(Pteromyini)。全世界现存13属34种,中国有7属16种,其中中国特产的有3种:复齿鼯鼠、沟牙鼯鼠和低泡飞鼠。本类动物多数分布在亚洲东南部的热带与亚热带森林中,仅少数几种分布

声明:《剑鱼 剑鱼-外形特征,剑鱼-生活习性》为网友屌丝之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