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笔记作者简介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概述,《猎人笔记》-作者简介

《猎人笔记》是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作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

猎人笔记_《猎人笔记》 -概述

猎人笔记作者简介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概述,《猎人笔记》-作者简介

《猎人笔记》《猎人笔记》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特写集,作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体现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猎人笔记_《猎人笔记》 -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屠格涅夫是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生于俄国奥廖尔省奥廖尔一个旧式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个骑兵团团长,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屠格涅夫的妈妈脾气很不好,经常打骂自己的孩子。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随后转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经典著作,俄国文学和哲学。1838年前往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在欧洲屠格涅夫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被视为“欧化”的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为怀念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

猎人笔记_《猎人笔记》 -内容分析


《猎人笔记》第一篇《“黄鼠狼”霍尔与卡里内奇》:小说译文约一万一千字。情节很简单。“我以猎人的身份访问瑞兹德林县,在旷野里结识了小地主鲍卢台金”。他邀请“我”到他那里过夜,因为路远,“我们”先步行到了“黄鼠狼”霍尔的家,但霍尔进城去了。于是由他十五岁的小儿子瓦夏驾车送“我们”回鲍卢台金家过夜。第二天,鲍卢台金被迫进城跟邻居皮丘可夫打官司去了。于是“我”一个人出外打猎,傍晚前“我”返回途中,有意顺便来到霍尔的家。“我”在霍尔的柴草房里住了三天,与他多次长谈,了解了许多情况,学到了许多东西,恰好有一次卡里内奇也来看朋友霍尔。第四天傍晚,鲍卢台金派卡里内奇来接“我”,于是“我”跟霍尔依依告别。“次日,我离开了鲍卢台金先生好客的家”。故事就这样结束。

像标题指明的那样,小说的主人公当然是这两个农奴――黄鼠狼“霍尔”与卡里内奇,尤其是“黄鼠狼”霍尔。作家对“黄鼠狼”霍尔浓墨重彩,对卡里内奇则轻描淡写。无疑“我”也是当然的主人公。小说不仅记录了“我”跟他们两人、特别是霍尔的长篇对话,而且写出了“我”对霍尔的观察、感受与理解。“我”本人的思想观点、文化素养、性格特征、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以至身份经历,也都全盘托出了。“我”也是地主,而且不是小地主,是奥廖尔人,确切说,出生并居住在奥廖尔省的首府奥廖尔市(不是波尔霍夫县),“我”是个有高文化、出过国的知识分子,关心农民,同情妇女;“我”平易近人,没有架子,虚心向农民学习,四天的工夫,就跟“黄鼠狼”霍尔这样的农民交了朋友。

第二篇《猎人叶尔摩莱与磨房主妻子》:译文约一万二千字。简单的情节如下:“我”带着雇佣的猎人叶尔摩莱,傍晚日落前在树林里“守猎”。为了第二天黎明日出前“守猎”,他们想在附近一个磨房里过夜。磨房主怕引起火灾,所以拒绝了他们的请求,但最后还是安排他们住在距离磨房一百步远的一个四面敞开的小棚里。后来,磨房主叫他妻子阿丽娜出来招待这两位不速之客。原来阿丽娜是一个地主太太的贴身丫头,由于要求与地主老爷的贴身男仆结婚而被撵到乡下。是她现在的丈夫花钱为她赎的身。看来叶尔摩莱与她有旧情。这两个主人公的身世完全是通过“我”、即作家的述说介绍出来。有些情况则是通过“我”与他(她)两人的对话获得。这都是“我”的第二手材料。但“我”侃侃道来,故事娓娓动听,语言朴实精练,人物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作家高超的语言技巧与写作才能。

第三篇《从草莓泉水到伯爵管家》:译文约一万字。标题或直译《草莓泉水》,但该泉水不是小说的主题,也不是主要的描写对象,而只是一个“引子”,引出两个被“解放了”、即赎身后的“自由”农民――他们才是小说的主人公。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在初秋八月、天朗气清、阳光灿烂的一个炎热的日子,“我”带着猎犬来到伊斯塔河畔打猎。泉水从河岸的一条裂缝里喷出,经过峡谷,流入伊斯塔,形成一个泛起涟漪的河湾。由于炎热难熬,所以来到这个附近闻名的“草莓甘泉”,痛饮了清凉的泉水,自然也就见到了“我”早就认识的那两个农民。一个叫斯交布什卡,是一个祖宗四代就不知道有姓、来历不明、无家可归、流落在外、吃了上顿、不知下顿的、“既不能认为是人,也不能认为是家仆”的“二溜子”,他现在“寄住”在给主人管菜园的米托洛方的菜园,不知他到底靠什么活着的;另一个叫米哈伊洛?萨魏里甫?“涂蛮”(名?父名?姓),但“涂蛮”这个姓,像第一篇小说里的“黄鼠狼”霍尔一样,也来源于绰号;其字面意义是“雾”,似有“糊涂”之义。此人曾经是已故伯爵彼得?伊里奇家的管家,在伯爵生前就“已放归为自由人”,他现在七十左右,如今寄住在县城里一个得痨病的旅店老板那里。这两个人就是本篇小说的主人公。但核心人物是这位老人。从他口里,读者知道那个伯爵的故事。伯爵生前风光了一阵子,但他因此倾家荡产,死于旅馆的客房里。老人对自己的主人至今有好感,怀念多于埋怨。看来他是一个相当聪明、颇有见解、比较良善的老人。


《猎人笔记》第四篇《县医奇缘》:译文约八千字。原文标题直译成《县城的大夫》,该大夫就是小说的主人公。除了第一段,全文都是这位“县医”的自述:他对“我”讲述他本人在给一个小地主家的姑娘治病过程中亲身经历的一段终生难忘的恋爱故事。

这个爱情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县城的医生应邀下乡,去离城四十多里远的“一个女地主、一个寡妇”家,为她的一个女儿治病。在治病过程中,两人产生了感情。姑娘很感激医生,医生为姑娘的美貌所吸引。双方的文化修养相配,看来也起了不小作用。但不幸的是,天公不作美,有情人未成眷属,由于农村医疗条件差,离城虽只有四十多里,但道路泥泞,进城买药,来回一次需要几天,姑娘一病不起,折腾几天几夜后一命呜呼。临死前姑娘勇敢地向医生表白爱情,而医生似乎接受,但仍然保持一定距离。爱情就这样不了了之。在医生心里留下了终生的遗憾和永久的记忆。

第五篇《我邻村的地主拉其洛夫》:译文约八千字。唯一的主人公是小地主拉其洛夫。其人其事,小说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这也是一个正在变穷的小地主。他至多五十来岁,小说写:“论年龄,拉其洛甫可以做她(即奥丽佳)的父亲”;他年富力强,步履轻快,为人慷慨,待人和善,包括自己的仆人。“拉其洛夫曾在陆军步兵团服役了十来年,还到过土耳其”。他不仅当过兵,打过仗,参加过俄、土战争;而且负过伤,住过院,几乎送了命。他见多识广,谈吐自由,但性情内向。他结过婚,但三年后妻子因难产病故。现在他和妻子的妹妹奥丽佳双方有意,最后他带着姑娘离家出走,抛下了他的母亲和家。这事件在省里引起了轰动。

第六篇《富农奥夫谢尼科夫》:本篇译文近两万字。小说第一主人公是富农奥夫谢尼科夫。但从他口里,读者知道一批地主贵族,大的和小的,好的坏的,老式的和新式的,开明的和吝啬的,俄国土生土长的,外国后来的,各种类型都有,其中包括“我”的外公和外婆。此外,小说还写到富农奥夫谢尼科夫的亲侄子米加。可以说,如果把小说其他内容去掉,只留下富农奥夫谢尼科夫和亲侄子米加的有关部分,实在也是一篇精彩的短篇小说或散文。标题就可以改成《奥夫谢尼科夫和他的亲侄子》。叔侄二人都是小说从正面肯定的主要人物。特别是富农奥夫谢尼科夫,简直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第七篇《李郭甫村外芦苇荡遇险》:全篇译文约六千字。写的是“我”和猎人叶尔摩莱到距离李郭甫村十里的芦苇荡里撑船打野鸭遇险的故事。中间,他们先遇到华而不实的猎人符拉基米尔,“他是地主家一个解除了奴隶身分的仆人”;然后又找到看管一个破木船的渔夫、绰号“干树枝”的老人舒乔克。“蓬头垢面、破衣烂裳、光着双脚的舒乔克,一看就是辞退了的地主家仆,年纪六十岁左右。”他先后为地主贵族老爷当过仆从、厨子、车夫,现在是渔夫。“我们”四人就是坐着他那只破旧不堪的平底木板船在芦苇荡打猎的。第二篇《猎人叶尔摩莱与磨房主妻子》详细介绍过猎人叶尔摩莱:他是一个枪法高明的好猎手,他能巧妙地用同一个布袋(分成两半)装火药和子弹而不让二者搅混在一起,他能用最次的猎枪打中飞鸟。本篇则更加突出他的勇敢和聪明,能干和良善。在本篇,他可以说是“智、仁、勇”三者兼备的“英雄”!本篇可以看成《猎人叶尔摩莱续篇》。其中还可以节录出一篇精彩的散文:《芦苇荡打猎遇险》。

第八篇《河湾草地上的五个小孩儿》:译文近五万字,是《猎人日记》中最长的一篇。但情节很简单。“我”因为贪恋打猎晚归,回家途中迷了路,后来只好跟五个小孩儿在河湾大草地的篝火旁边过夜,“我”假装睡着了,听到了孩子们的谈话。“我”如实地记录了他们谈话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家神、美人鱼的迷信和神话,以及当地发生过的一些传说。

这篇小说在写作上的突出的特点就是写景占了很大篇幅,对于日出和日落,朝霞和晚霞,有非常精彩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作家屠格涅夫这位语言大师高超的写作才能。

小说对与五个小孩儿的介绍和描写,语言非常朴实自然。故事真实可信,生动感人。特别是勇敢、聪明、正直、善良、可爱、可惜的巴夫鲁沙!《猎人日记》把篇幅最长的篇章献给《河湾草地上的五个小孩儿》,由此也可见作者对儿童的这份爱心!

第九篇《来自美奇河畔的侏儒卡西杨》:本篇的译文近两万字,故事情节也很简单。“我”打猎(从第二篇可知他是黎明时候打猎)归来,坐在马车上,一路颠簸。上午(中午前)的天气闷热,车轮干裂得吱吱响。在路上碰到出殡的队伍,为了避开这“不祥之兆”,车夫赶马向前,结果车轴坏了。为了买新的车轴,“我们”来到了只有六户穷苦农民的“移民新村”,“我”见到了“来自美奇河畔的侏儒卡西杨”,由他陪同到了伐木场买车轴和打鸟,从“我”和他的交谈中了解到卡西杨的身世和为人。在伐木场度过了后半天,返回新村前见到了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小安娜――可能就是老人的私生女。最后回到家里,天已大黑。小说语言朴实自然。但也有展现作家高超才能的精彩片段。

卡西杨是该主人公的名,小说没有提到他的姓。“这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侏儒…他的整个身体异常虚弱和瘦小,而他的眼神奇特到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这是“我”对他的第一感的印象,后来“我”问车夫关于他的为人,车夫说他“是个怪人,简直是个疯子,傻子,不会干活儿…他是这样一个不安心的人,真像是一只跳蚤。不过他歌唱得好”。车夫虽然说他不会治病,但又说“治好了我的瘰疬症??????”?就是这样一个有才能的“怪人”,带着一个小姑娘住在这个贫穷的移民村。他的家一贫如洗,四壁空空,只有小姑娘刚从树林里拾来的一筐蘑菇。


《猎人笔记》插图第十篇《田庄管家》:译文约一万四千字。这不是一般的地主家里的管家,他的儿子当村长,他自己被主人委派掌管庄园,“天高皇帝远”,他成了田庄真正的“主人”或老爷,在庄园当家做主、发号施令。此人聪明能干,地主老爷喜欢他和赏识他,但当地农民怕他、恨他,骂他是吃人的恶狗。

本篇写的第一主人公是年轻的地主阿尔卡奇?巴夫莱契?别诺契金。此人是个表面和善、开明,内心冷酷、守旧的人物。他跟第五篇描写的那位宽厚良善的地主拉其洛夫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两篇都是写在一八四七年。

在写作技巧上,本篇和第五篇也可以互相对比。虽然两个主人公都是“我的邻居”,但一个原先不认识,所以“我”在与他初次见面的过程中逐步地观察、了解和评介他的言行和为人;一个本来就认识,有较多的了解,所以开头就对他作详细介绍,然后再写“我”和他的这次交往和陪同他去田庄“巡视”或“参观”。

第十一篇《田庄管理处》:译文约两万字。小说的情节非常简单。一个绵绵细雨的秋天,“我”打猎归来,为了找一个避雨的地方,经一个看守窝棚的老人指点,来到安尼耶沃村洛司涅科娃夫人的田庄管理处,被管理处的主要负责人安排在隔壁的房间里睡觉、休息。“我”后来透过间壁的空隙看见和听见管理处发生的一切,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所说、所为。该管理处就是代表女主人洛司涅科娃夫人管理安尼耶沃村田庄。管理处虽然由六人组成,但大事小情几乎是一人独断,他就是小说的主人公尼古拉?叶列梅奇?赫伏司托夫(名?父名?姓)。他实际上就是管理处的主要负责人。虽然小伙子说这里没有“总管”,但尼古拉?叶列梅奇?赫伏司托夫就是总管。事实上,小说里有几处就这样写称呼他。小说里写了他在一天里接待的三个人和三件事(买秧苗的商人、林场来求他的木工西多尔、找他吵架的医生保罗),从中可见他的忙碌和精明,也可见他的卑鄙和险恶。

第十二篇《护神林》:本篇译文约八千字。故事情节很简单。“傍晚我一人驾着轻便马车打猎归来,离家还有十六里”,天气突变,乌云盖天,接着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拉车的母马陷在泥泞中拔不出腿。就在这艰难的时刻,看林人皮留克“仿佛从大地钻出来”,帮“我”走出困境,把“我”拉到他家。雨过天清后,皮留克准备送“我”回家,但此时听见有人偷砍树木,于是皮留克到树林(“我”也跟了去)一举擒获了那个农民,带回家中,经我的帮助,皮留克终于放了这个贫困可怜的农民。然后他送“我”出了树林,分手告别。故事娓娓动听,真实可信,发人深思,令人感叹。主人公一家(特别是那个小女孩儿)的贫困和不幸,那个农民一家以及全村(甚至是当时整个俄国)的落后和贫穷,具体而深刻地反映在这篇短短的的小说之中。小说只写了四个人物。除了“我”,就是主人公皮留克和他十二岁左右的女儿,以及偷砍树木的那个贫穷农民。

这位主人公是“我”心目中的一个“英雄”。“我”在描写他的肖像时,带着由衷的喜爱和羡慕;“我”述说他的言行时充满着好奇和敬佩;最后,当看林人放走了那个可怜的农民后,“我”情不自禁地又一次夸他“实在是个棒小伙儿!”

第十三篇《两个地主》:本篇译文约五千字。标题是《两个地主》。”《猎人笔记》几乎每一篇都要写到、至少提到地主,但此前专门写地主的篇章,除了第五篇《我邻村的地主拉其洛夫》,就是本篇了。这两个地主出身和经历不同。一个是退伍的将军(从当勤务官升到少将,但从未打过战),所以当地主后,始终不减昔日的派头:一个是土生土长、从未在外面任职的、闭目塞听、孤陋寡闻的地主。这是他们两人的共性,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小说完全用叙述文的笔法描写了将军的其人其事;而对这个土老爷,则主要用“我”的一次访问记实以揭露他的外表热情温和、内心冷酷残忍的伪君子言行。可见小说开场白说“他们是好几个县里十分有礼貌、有善心、并受到普遍尊敬的人”,――原来这是彻底的“反话”!

猎人笔记_《猎人笔记》 -作品背景


《猎人笔记》1847年,俄国进步刊物《现代人》的“杂拌”栏里,出人意料地发表了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霍尔和卡里内奇》,并冠以一个奇特的副标题:“猎人笔记之一”。小说发表后立刻受到进步评论界的欢迎。

原来,编辑部安排在“杂拌”栏刊出,是为了障人耳目,对付书报检查机关。发表前,杂志的主持人巴纳耶夫送审时,曾这样报告书报检查官:“送上屠格涅夫的短小故事一篇,似供第一期‘杂拌’用;鄙意认为,此文毫无恶意”。其实,巴纳耶夫和别林斯基心里十分清楚,对沙俄统治者来说,这个短篇远不是“毫无恶意”。它是俄国文学中第一次描写农民的作品,矛头是刺向农奴制下的地主阶级。

此后,屠格涅夫一发而不可收拾,在“猎人笔记”这个总题目下,陆陆续续写出25篇短篇。这一组作品,以俄国中部地区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衬托,通过对庄园里农民与地主的生活的广泛描绘,揭露了地主表面文明仁慈实际野蛮残暴的本性,对忍辱含垢,备受欺凌的农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发出了农奴也是人,而且是富有聪明才智的人的呼声,这在当对无疑是振聋发聩的。1852年,这组作品以《猎人笔记》为名在莫斯科结集出版,成为轰动俄国文坛的一件大事。进步舆论称赞它是射向俄国社会生活的灾难――农奴制度的“一阵猛烈的炮火”,是“一部点燃火种的书”。

猎人笔记_《猎人笔记》 -作品评价


《猎人笔记》《猎人笔记》是目前所读过的屠格涅夫作品中我最为喜欢的一部。一则因为其每一篇的篇幅都很短小,读起来感觉很轻松。二则是因为这部作品中不仅有极其美丽的风景描写,刻画人物也相当成功。寥寥几笔,或勾勒出自然景物的神韵,或描慕出一个人物的灵魂。让人不由得不喜欢。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猎人笔记》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短篇特写集。当此书的第一篇特写《霍里和卡利内奇》刚发表时,别林斯基便立即给予了作者极大的鼓励。别林斯基亲自写信给作家称赞他“找到了一种适合于自己的创作形式。”在这样的鼓舞下,屠格涅夫才思泉涌,佳作迭出。直至一八五二年,作者将先后刊出的二十一篇特写汇编在一起,外加一篇未曾发表的新作《两地主》,以《猎人笔记》为书名,出版了单行本。至一八八零年,作者又加进了后来创作的三篇:《切尔托普哈诺夫的末路》、《车轱辘响》、《枯萎了的女人》,共计二十五篇。《猎人笔记》通过一个猎人的足迹和眼光,揭露了俄罗斯中部农村贵族地主压迫和剥削农民的罪行,描绘了广大农奴备受折磨和摧残的真实图景。因此,这部作品被称为是对地方阶级的“连续射击”。屠格涅夫也因此而闻名全国。以致于在街头或车站,当人们知道他就是《猎人笔记》的作者时,都要脱帽向他致敬。也正因为如此,屠格涅夫很快就遭受到了沙皇政府的迫害,被遣返故里监管一年。

《猎人笔记》的中心思想内容便是反对农奴制。这种思想倾向不仅表现在对地主阶级的揭露和批判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农民的才能和精神世界的赞美上。在揭露和批判地主阶级方面,俄国“自然派”文学奠基人、杰出作家果戈里已经作出了出色的贡献,他在《死魂灵》中已成功地刻画了从玛尼洛夫到泼留希金等系列的地主形象。屠格涅夫继承并发展了果戈里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猎人笔记》中不仅描写了一系列新旧地主的形象,还前所未有地描写了一些富有才干,创造力和优良品质的农民形象。

佩诺奇金是书中刻画得最出色的地主形象。此人受过“良好”教育,颇有“文明”风度。他家里干净整洁却无人愿意登门,原因是他家里弥漫着可怕的气氛。他表面上客客气气,实际上奴仆们稍有不周,便会受到严厉惩罚。其他的地主有的蛮横地抢占他人的土地,如“猎人的祖父”;有的精神空虚,变着法折磨农民和家仆,如科莫夫;还有的专门设立“办事处”,通过一批爪牙管理农民,如女地主洛斯尼亚科娃。农民们在这些乖僻的地主管治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除了这些地主形象外,作家笔下出现的一系列富于才干的农民形象,使人们似乎看到了农奴制下的俄罗斯的希望。《霍里和卡利内奇》中和霍里和卡利内奇,一个勤劳自信,一个热情浪漫。《美丽的梅恰河畔的卡西扬》中的卡西扬纯真善良,头脑聪明,善于思考。《歌手》中的雅可夫具有非凡的艺术天赋。这些优良的品质出现在农民身上,既是作家一次大胆的尝试,也体现了作家追求“真实”的创作态度。

最后,《猎人笔记》中的风景描写也是极其出色的。屠格涅夫极擅长于描写自然风景。日月星辰、天空白云、晨光暮霭、雨露风霜等等自然现象以及大自然中的湖光山色、树林原野、香花野草、禽兽虫鱼,在他的笔下无不显得诗趣盎然,情味无穷。风景描写在书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有时是标示故事发生时环境气氛和时间地点,有时烘托或反衬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对情节的发展或结局起着象征作用。比如《幽会》中那位纯真少女阿库丽娜在树林中等待情郎前来幽会时,那树林中的景色也显得很欢快,“到处洒满阳光,透过那些欢腾嬉闹的树叶,看见浅蓝色的天空,它仿佛在闪闪发亮……”等到那个薄情郎冷淡地抛下她离去时,林中的景色亦随之大变,那阳光“似乎也变淡了,变冷了”一切都标志着“冬天的凄凉可怕的景象似乎已在悄然逼近了”。这很显然是少女伤心失望的心情的投影。情与景的交融,让景物也具有了生命力,成了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60103/165166.html

更多阅读

唐朝笔记 唐朝笔记-作品简介 ,唐朝笔记-作者简介

《唐朝笔记》是作者羽外化仙发表于起点女生网的一部唐朝穿越小说,讲述一个名门孤女成长为长安名媛的故事。唐朝笔记_唐朝笔记 -作品简介:《唐朝笔记》是作者羽外化仙发表于起点女生网的一部唐朝穿越小说,讲述一个名门孤女成长为长安

声明:《猎人笔记作者简介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概述,《猎人笔记》-作者简介》为网友唯你所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