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叶小檗(学名:Berberis thunbergii var. atropurpurea Chenault),别名:红叶小檗,小檗科、小檗属。原产于中国东北南部、华北及秦岭。多生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林缘或疏林空地。落叶灌木,枝丛生,幼枝紫红色或暗红色,老枝灰棕色或紫褐色。叶小全缘,菱形或倒卵,紫红到鲜红,叶背色稍淡。4月开花,花黄色。果实椭圆形,果熟后艳红美丽。紫叶小檗的适应性强,喜阳,耐半阴,但在光线稍差或密度过大时部分叶片会返绿。耐寒,但不畏炎热高温,耐修剪。园林常用与常绿树种作块面色彩布置,可用来布置花坛、花镜,是园林绿化中色块组合的重要树种。
小檗_紫叶小檗 -概述
紫叶小檗
紫叶小檗即红叶小檗,为日本小檗的自然变种.
科属:小檗科,小檗属
学名:F. atropuTpurea
紫叶小檗为落叶多枝灌木,高2~3米。叶深紫色或红色,幼枝紫红色,老枝灰褐色或紫褐色,有槽,具刺。叶全缘,菱形或倒卵形,在短枝上簇生。花单生或2~5朵成短总状花序,黄色,下垂,花瓣边缘有红色纹晕。浆果红色,宿存。花期4月份.果熟期9―10月份。
紫叶小檗原产日本,我国秦岭地区也有分布.现我国各大城市有栽培。喜凉爽湿润环境,耐寒也耐旱,不耐水涝,喜阳也能耐明,萌莫强,耐修剪,对各种土壤都能适应,在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更佳。
小檗_紫叶小檗 -形态特征
紫叶小檗
紫叶小檗是日本小檗的自然变种。落叶灌木。幼枝淡红带绿色,无毛,老枝暗红色具条棱;节间长1-1.5厘米。叶菱状卵形,长5-20(35)毫米,宽3-15毫米,先端钝,基部下延成短柄,全缘,表面黄绿色,背面带灰白色,具细乳突,两面均无毛。花2-5朵成具短总梗并近簇生的伞形花序,或无总梗而呈簇生状,花梗长5-15毫米,花被黄色;小苞片带红色,长约2毫米,急尖;外轮萼片卵形,长4-5毫米,宽约2.5毫米,先端近钝,内轮萼片稍大于外轮萼片;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5.5-6毫米,宽约3.5毫米,先端微缺,基部以上腺体靠近;雄蕊长3-3.5毫米,花药先端截形。浆果红色,椭圆体形,长约10毫米,稍具光泽,含种子1-2颗。
原种(日本小檗)是落叶灌木,一般高约1米,多分枝。枝条开展,具细条棱,幼枝淡红带绿色,无毛,老枝暗红色;茎刺单一,偶3分叉,长5-15毫米;节间长1-1.5厘米。叶薄纸质,倒卵形、匙形或菱状卵形,长1一2厘米,宽5-12毫米,先端骤尖或钝圆,基部狭而呈楔形,全缘,上面绿色,背面灰绿色,中脉微隆起,两面网脉不显,无毛;叶柄长2-8毫米。花2-5朵组成具总梗的伞形花序,或近簇生的伞形花序或无总梗而呈簇生状;花梗长5-10毫米,无毛;小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带红色;花黄色;外萼片卵状椭圆形,长4-4.5毫米,宽2.5-3毫米,先端近钝形,带红色,内萼片阔椭圆形,长5-5.5毫米,宽3.3-3.5毫米,先端钝圆;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5.5-6毫米,宽3-4毫米,先端微凹,基部略呈爪状,具2枚近靠的腺体;雄蕊长3-3.5毫米,药隔不延伸,顶端平截;子房含胚珠1-2枚,无珠柄。浆果椭圆形,长约8毫米,直径约4毫米,亮鲜红色,无宿存花柱。种子1-2枚,棕褐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
小檗_紫叶小檗 -物种分布
原产中国华北、华东以及秦岭以北,因为园林绿化的使用,现我国各北部城市基本都有栽植,产地在浙江、安徽、江苏、河南、河北等地。
小檗_紫叶小檗 -采集
春、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小檗_紫叶小檗 -药用价值
来源
为小檗科植物大叶小檗、细叶小檗或日本小檗的根及茎枝。 性味
《唐本草》:味苦,大寒,无毒。
主治
小檗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急性肠炎,痢疾,黄疸,热痹,瘰疬,肺炎,结膜炎,痈肿疮疖,血崩。
①陶弘景:主口疮。
②《唐本草》:主口疮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