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位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鄂豫皖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郑位三毕生献身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为党、为人民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郑位三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在半个多世纪的生涯中,郑位三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不畏强敌,不避艰险,百折不挠,奋斗不息。郑位三坚持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和群众路线,具有无产阶级的革命胆略和远见卓识。郑位三功高不自居,位高不自恃,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作风民主,从善如流,始终保持革命传统和人民公仆的本色。郑位三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将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郑位三_郑位三 -人物简介
郑位三郑位三(1902-1975),湖北黄安(今红安)人。
1922年毕业于湖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任中共黄安县委书记,领导了黄安农民九月暴动,参与创建鄂豫边苏区。
曾任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代理委员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中共鄂东北道委书记兼游击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
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鄂豫陕特委书记,鄂豫皖区委书记,淮南区委书记,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二师、第五师政委,中共豫鄂边区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代理书记、中原军区政委。
建国后,任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是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
郑位三_郑位三 -详细介绍
郑位三中郑位三(1902-1975)原名植槐。
1902年10月21日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马鞍山。早年在武昌甲种工业学校学习。
1922年毕业后返乡。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派往黄安七里坪地区开展农民运动。
1927年4月任中共黄安县委委员。大革命失败后,主持重建县委,任代理书记、书记。同年9月,参与领导黄安农民暴动。
1928年7月到柴山保地区,参加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0年秋起,任鄂豫皖边特区苏维埃政府内务部部长,财政经济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和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候补委员。
1932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转移后,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委员、鄂东北道委书记兼游击总司令,领导组建地方武装,支援红二十五军坚持游击战争。
1934年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同年11月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和中共鄂豫皖省委(后改为鄂豫陕省委)常委,并随军长征,参与领导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曾任中共豫陕、鄂陕特委书记。
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西进甘肃、北上陕北后,他留在陕南地区,任中共陕南特委书记,领导军民坚持游击战争,抗击国民党军三次重兵“围攻”。
1937年春到延安。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派回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鄂东特委书记,领导组建地方抗日武装。
1939年底到安徽庐江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会合。
1940年2月兼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政委。
李先念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二师政委兼皖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同师长张云逸等领导所部开展敌后抗日武装斗争,巩固和发展淮南抗日根据地。
1943年秋,作为中共中央中原局代表,被派往新四军第五师活动的豫鄂边抗日根据地,参加党政军的领导工作。曾任边区临时参议会议长。
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局书记、中共中央中原局代理书记兼中原军区政委。
1946年6、7月间,与李先念等指挥中原部队分路突围,并随北路部队进到陕南。不久到延安。
1948年起因病休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第二、第三、第四届常务委员。
1975年7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郑位三_郑位三 -抗战经历
郑位三同志1902年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早在“五四”运动时期,郑位三在武昌湖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读书时,积极投入武汉各界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并在恽代英等创办的“利群书社”里学习《共产党宣言》和其他进步书刊,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由戴克敏、戴季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