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 亲亲相隐 亲亲相隐-历史渊源,亲亲相隐-外国法例

亲亲相隐,指对自己关心相爱的人,尤其是父母血亲,即便他们有了过失,也不忍苛责追究,兴师问罪,而动了包庇回护的恻隐之心,这样才是正常的。而现代法治社会的价值要求人们不论亲疏,不论罪责大小,都要检举揭发。在古代,为了维护宗法伦理和家族制度,“亲亲相隐”这一提法被解读验身,进而形成了古代刑律的一项原则,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在中国古代,亲亲相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主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亲亲相隐原则得到进一步确认。唐律对亲亲相隐原则作了具体规定,以后各朝的规定大体上与唐相同,其内容主要有3点: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减刑;控告应相隐的亲属,要处刑;有两类罪不适用亲亲相隐原则:一类是谋反、谋大逆、谋叛及其他某些重罪,另一类是某些亲属互相侵害罪。

亲亲相隐_亲亲相隐 -历史渊源

中国春秋时期的 孔子在《论语・子路》里曾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中国历代各朝多以孝治天下,在不同程度上对这一思想有所继承。 例如汉宣帝时期规定,卑幼首匿尊长不负刑事责任;尊长首匿卑幼,死刑以外的不负刑事责任。后来的律法多以此为蓝本,以《 唐律疏议》最为典型。它认为血缘关系是亲属相为隐的基础,同时在较大范围内承认人情的合理性。除谋反、谋大逆与谋叛此等重大犯罪外,亲属和同居者可以相隐不告。历代立法者多肯定亲亲相隐的原则,一直到民国《 刑法》仍规定,藏匿犯罪的亲属可减轻处罚。

亲亲相隐_亲亲相隐 -外国法例

在处理亲属犯案件时,西方法传统特别是近代西方法与中国传统法律多有不谋而合之处。“环顾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西方现代法律体系时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法制程度很高的现代西方国家在他们的法律中还均保留有隐匿亲属的一般犯罪不罚或减罚之规定。”( 范忠信《中西法传统的暗合》)例如英美法中,夫妻享有拒绝透露和制止他人透露只有夫妻之间知道的情报和信息。不能强迫夫妻对其配偶做不利的陈述。大陆法系的 德国和日本刑法典规定,一定范围内的亲属和关系密切的人享有拒绝作不利亲人的陈述,窝藏得以减刑或免受刑罚。西方法律对此类规定的立法基础在于尊重个人权利和维护社会关系的稳定,防止司法专横而伤害人们的感情。

亲亲相隐_亲亲相隐 -法理基础

历史渊源 亲亲相隐 亲亲相隐-历史渊源,亲亲相隐-外国法例

容隐权在中外司法被作为一项原则予以认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法律规范人的行为活动,应当基于对人性的理解和对人的关怀,否则制定出的法律很可能违反人的本性而成为恶法。亲属、家庭是人类感情的皈依和社会关系的基础。如果法律为了实现个别正义而不惜伤害亲属之间至真的感情,甚至不惜制裁这种感情,则有违法律保护社会风纪的本意。 孟德斯鸠说过:“为保存风纪,反而破坏人性;须知人性却是风纪之源泉。”如果在家庭关系中,用法律强迫出卖和揭私,则使人际之间毫无信任的底线。从现实中出发,不少人甘愿冒险窝藏亲属,帮助其逃亡,如果法律予以制裁,则可能导致全家受刑罚制裁的惨痛后果。从 犯罪学上讲,亲属间的背叛极可能导致犯罪分子心灵绝望;而一个充满信任和温情的家庭更有利于犯罪分子的最终改造。

亲亲相隐_亲亲相隐 -相关信息

目前我国 法学理论界对这个问题基本达成了一致,然而期望付诸实践仍有不小的阻力。亲亲相隐必将使公安司法机关侦破案件的难度增加,尤其是贪污犯罪或经济犯罪,面临的阻力非常大。当然,随着公安司法侦查技术的进步和办案水平的提高,这方面的困难将不是最主要的。因为承认容隐权是一项法定权利,公安司法机关则不应当通过增设义务甚至损害公民权利便利其完成工作。最大的困难在立法的操作:什么范围内的亲属得以相隐,哪些犯罪不得相隐,相隐的程度是如何,是用概括性语言还是用列举式予以明确,都是有困难的。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往往超出法律的规定,这也给法官予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法官素质不一,对相同案件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实践中会有很大的不同。目前理论界的研究提出一些立法技术上的建议, 华中师范大学孟奇勋老师在《论“亲属相隐”及其现代生命力》里提出的方案较有可操作性。立法者必须明确规定 “相隐”的主体范围。 刑事诉讼法限定的10种人即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都是直系亲属,可在其列。姻亲、两代以外的直系亲属是否列入,则需要做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允许“相隐”的层次,如拒绝出庭作证、包庇、窝藏、作伪证、甚至是共同犯罪,刑法应当有明确的限制规定。“相隐”的犯罪种类,也应当由法律规定。

中国古代的容隐制度将谋反,大逆等严重危害统治的犯罪排除在容隐范围之外。这说明容隐不是绝对的,应当有一个明确规定,以防止法官专断。法律赋予亲亲相隐的权利时应采用概括式立法,对轻微的犯罪的不予告发;对不准相隐的行为加以明确限制,适当的时候再用司法解释加以补充。

那么,那些情况属于相隐的限制呢?主要包括以下几条:1.对于危及国家安全重大利益或重大、恶性犯罪的,不得相隐。 2.家庭内犯罪,如亲属间虐待,遗弃,对子女、养子女的性侵犯等,其行为违反了亲情伦常,与“亲亲相隐”的立法原意相悖;当然情节较轻且得到亲属的原谅的犯罪作为例外。 3.允许法官对一些特殊情况作出自由裁量,临时免除某些人的“相隐”权利并强制其作证。例如允许其行使“相隐”权则有可能产生迫在眉睫的危险或者无法消除即将发生的重大危险情况。这种自由裁量权要严格控制在法律的范围之内,不得滥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50103/163956.html

更多阅读

托福口语 托福口语-历史渊源,托福口语-概念解释

托福口语怎么练_托福口语 -历史渊源托福口语考试的前身为TSE―TestofSpokenEnglish,是需要单独报名的一场口语考试,全程机考,任务包括回答问题、指路、看图讲托福口语故事等。自从2006年实施新托福考试(iBT)以来,口语考试变成了托福考

淮海锣鼓 淮海锣鼓-历史渊源,淮海锣鼓-流传乡间

淮海锣鼓又叫工鼓锣、公鼓锣。是徐淮盐连地区历史悠久的曲种。演出形式简单,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内容说古论今,歌颂民族英雄、爱国志士、忠臣良将,诅咒奸臣弄权、昏官扰民、庸吏误国。由于此曲种源远流长,门派众多,争奇斗艳,大家辈出。淮海锣

微软服务器 微软服务器-历史渊源

微软服务器是由美国微软公司所推出的关系数据库解决方案,最新的版本是SQLServer2012,已经在2012年3月6日发布。MicrosoftSQLServer数据库的内置语言是由美国标准局(ANSI)和国际标准组织(ISO)所定义的SQL语言,微软公司对它进行了部分扩充而

魏氏熏鸡 魏氏熏鸡-名称,魏氏熏鸡-历史渊源

魏氏熏鸡由聊城魏兆松始创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驰名于道光二十年(1840)前后。因当年运河水陆交通便利,得以畅销省内外。魏氏熏鸡_魏氏熏鸡 -名称魏氏熏鸡魏氏熏鸡 传统名吃。魏氏熏鸡_魏氏熏鸡 -历史渊源远香斋魏氏熏鸡由聊城魏

声明:《历史渊源 亲亲相隐 亲亲相隐-历史渊源,亲亲相隐-外国法例》为网友闪耀旳白日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