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高原是东亚内陆高原。东界大兴安岭,西界阿尔泰山脉,北界萨彦岭、肯特山、雅布洛诺夫山脉,南界阴山山脉,包括蒙古全部,俄罗斯南部和中国北部部分地区。大部为古老台地,仅西北部多山地,东南部为广阔的戈壁,中部和东部为大片丘陵。高原面平均海拔1580米,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较大河流有色楞格河、克鲁伦河、鄂嫩河-石勒喀河、海拉尔河-额尔古纳河-黑龙江等。较大湖泊有乌布苏诺尔湖、库苏泊、吉尔吉斯湖、哈腊乌斯湖和哈腊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夏季炎热短暂,降水稀少,以牧业为主,种植业和林业占少量比重。工业极不发达,仅有零星的畜产品加工业。
蒙古高原_蒙古高原 -地理
地形
蒙古高原蒙古高原 MongolianPlateau东亚内陆高原。东界大兴安岭,西界阿尔泰山脉,北界萨彦岭、肯特山、雅布洛诺夫山脉,南界阴山山脉,包括蒙古全部,俄罗斯南部和中国北部部分地区。大部为古老台地,仅西北部多山地,东南部为广阔的戈壁,中部和东部为大片丘陵。高原面平均海拔1580米,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 年平均降水量约200毫米。冬季是亚洲大陆的冷源之一,最低气温可达-45℃,夏季最高温可达30―35℃。以游牧畜牧业为主,放养羊、牛、马、骆驼。种植业仅限于河谷地区,主要为小麦、燕麦等。有煤、铁、锰、钼、铅、锌等矿。
蒙古高原蒙古高原(MongolianPlateau)位于中国北部边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包括蒙古全部,俄罗斯南部和中国北部部分地区。大部为古老台地,仅西北部多山地,东南部为广阔的戈壁,中部和东部为大片丘陵。高原面平均海拔1580米,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较大河流有色楞格河、克鲁伦河、鄂嫩河-石勒喀河、海拉尔河-额尔古纳河-黑龙江等。较大湖泊有乌布苏诺尔湖、库苏泊、吉尔吉斯湖、哈腊乌斯湖和哈腊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夏季炎热短暂,降水稀少,以牧业为主,种植业和林业占少量比重。工业极不发达,仅有零星的畜产品加工业。
内蒙古高原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位于阴山山脉之北,大兴安岭以西,北至国界,西至东经106°附近。介于北纬40°20′~50°50′,东经106°~121°40′。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包括呼伦贝尔盟西部,锡林郭勒盟大部,乌兰察布盟和巴彦淖尔盟的北部。广义的内蒙古高原还包括阴山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和贺兰山以西的阿拉善高原。
地质与地貌
地质与地貌内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东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在中蒙边境一带是断续相连的干燥剥蚀残丘,相对高度约百米。较大河流有色楞格河、克鲁伦河、鄂嫩河-石勒喀河、海拉尔河-额尔古纳河-黑龙江等。较大湖泊有乌布苏诺尔湖、库苏泊、吉尔吉斯湖、哈腊乌斯湖和哈腊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夏季炎热短暂,降水稀少,以牧业为主,种植业和林业占少量比重。工业极不发达,仅有零星的畜产品加工业。
高原地面坦荡完整,起伏和缓,古剥蚀夷平面显著,风沙广布,古有“瀚海”之称。地质上古生代末期华力西运动使蒙古地槽褶皱隆起,燕山运动只发生广泛而和缓的挠曲和断裂。喜马拉雅运动和新构造运动使高原普遍抬升,并有大规模的玄武岩喷溢,填充了低洼处形成熔岩台地,广布于高原东部,台地呈阶梯状,台面略有起伏。
高原上普遍存有5级夷平面,形成层状高原。燕山运动挠曲下陷地区,第三系湖相沉积层堆积甚厚,扩大了平地面范围。新生代以来,气候虽有冷温干湿的交替,但均属半干旱和干旱气候,高原面分割轻微,过去形成的剥蚀夷平面大部得以形成平坦而较完整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戈壁、沙漠、沙地依次从西北向东南略呈弧形分布:高原西北部边缘为砾质戈壁,往东南为砂质戈壁,高原中部和东南部为伏沙和明沙。伏沙带分布于阴山北麓和大兴安岭西麓,呈弧形断续相连;明沙主要有巴音戈壁沙漠,海里斯沙漠、白音察干沙漠、浑善达克沙地、乌珠穆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等
气候特征
蒙古高原蒙古高原属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四季明显。
冬季(11月--次年4月)寒冷而漫长,全年最冷的一月,当地平均气温在-30℃至-15℃,最低气温甚至可以达到-40℃,并伴有大风雪;春季(5月--6月)和秋季(9月--10月)短促,并常有突发性天气变化,如在秋季,蒙古刚才还是秋高气爽,霎时便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有时甚至会突降大雪。蒙古的夏季(7、8月)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紫外线强烈,最高温度可达35℃。风大,天气变化快是蒙古气候的最大特点。
水文
蒙古高原上较大河流有色楞格河、克鲁伦河、鄂嫩河-石勒喀河、海拉尔河-额尔古纳河-黑龙江等。较大湖泊有乌布苏诺尔湖、库苏泊、吉尔吉斯湖、哈腊乌斯湖和哈腊湖。蒙古高原多为河流发源地,河水长且水量小,航运价值和水能都很低。内流河多为时令河,夏季为汛期。
蒙古高原_蒙古高原 -蒙古高原史
史前时期
蒙古高原公元前18500年,贝加尔湖居住着阿尔泰人,属于黄种人北亚人种。他们逐渐散居,定居蒙古高原中西部的是突厥族群,定居大兴安岭西侧的是蒙古族群,定居黑龙江流域的是通古斯族,由于蒙古高原西部和中亚居住着原始印欧人(吐火罗人),在长期的战争和交往中,吐火罗人被突厥族群同化,所以后来的苏美尔、匈奴、坚昆、丁零、金山突厥等突厥部落,都是黄白混血人种。随着突厥族群的西迁中亚,他们与当地的晚于吐火罗人到来的印欧人种雅利安人也发生融合。前8000年,后来从突厥族群分化出一支部落,他们西迁乌拉尔山,部分继续西迁到北欧,他们与当地的白人融合形成乌拉尔民族,成为芬兰、爱沙尼亚、摩尔多瓦、乌德穆尔特、拉普马扎尔人的祖先。公元400年匈奴西迁、公元600年蒙古族群的柔然人厌达人西迁,一部分与中亚北部的突厥人融合后形成保加尔人、鞑靼人、楚瓦什人、巴什基尔人,另外一部分同化于马扎尔人之中。突厥族群沿勒拿河、叶尼塞河向北极地区移民,形成楚科奇人、涅涅茨人、雅库特人,他们没有与白人发生融合,属于纯粹的黄种人。通古斯族群,原地一支演变为鄂温克、肃慎民族;迁走一支演变为东夷,散布在环渤海湾沿岸;一支迁移到朝鲜半岛,与当地的百越土著融合为韩民族。满洲的通古斯民族还进一步迁到日本成为统治阶级。突厥、蒙古、通古斯族群属于黄种人北亚人种。
匈奴
匈奴属于突厥族群(包括金山突厥、丁零、坚昆等)之一支,但匈奴王族是商朝北逃的夏桀的儿子淳维的后裔。“匈奴”即鬼方、混夷、獯鬻、荤粥、猃狁、胡等的异译。“匈奴”原义,直译成汉语为“人”,意为“天帝之子”。
匈奴族是“胡”的基础上,吸收周围各族人民发展起来的。在匈奴共同体中,有休屠、宇文、独孤、贺赖、羌渠等部。其下,还有众多氏族,如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