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挥,男,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被认为是中华张姓始祖,生卒年不详。
张挥_张挥[张姓始祖] -人物记载
张姓始祖――张挥像
张挥,生卒年不详,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被认为是中华张姓始祖。
古代典籍《世本》和唐朝的《元和姓纂》记载:“张氏,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孤星,因姓张氏。”
古史记载,挥公之父玄嚣与中华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之父昌意同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之子。黄帝逝世后,颛顼继位,建都帝丘,也就是现在的濮阳。《史记》中说:“帝颛顼,都帝丘东郡,濮阳是也”。挥公自幼生活在清河之阳的顿丘,年长便在帝丘辅佐帝颛顼。
张挥_张挥[张姓始祖] -人物简介
他自幼聪颖非凡,夜观天象,从弧矢星受到启发,发明了弓箭。弓箭的出现,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发明创造。弓箭用于射猎,既减少了野兽伤害,猎物又空前增多,解决了部族缺衣乞食。用于战争,打败了与颛顼争帝的共工部落,使帝颛顼统治的疆域空前扩大。为嘉其功,颛顼封他为弓正宫,亦称弓长,并以职为姓,赐姓张,从此,中华有了张姓,挥公便是中华张姓始祖。
张挥_张挥[张姓始祖] -1.张姓始祖
濮阳张挥墓
号天禄,青阳之子,与颛顼同为黄帝之嫡孙,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当时社会贡献很大,所以帝颛顼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也称弓长(掌管弓箭的官职)。后又取弓长之意,赐挥姓张。张挥公仙逝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因此说中华张姓始祖为挥公,张姓祖根在濮阳。
挥公一生辅佐颛顼。帝丘是挥公的生长地、受封地、得姓地。1998年春,濮阳县人民政府根据广大人民的意愿,重修挥公陵墓。
张挥公园坐落于濮阳县城东关,金堤以北、南环路以南,占地1000余亩。建有挥公墓、挥公碑、挥公像以及名人碑林、祭祀广场、展濮阳张挥墓览馆等设施。
挥公墓为圆型,直径20米,基座高2.6米,土球高5米,墓基采用料石砌筑。
挥公碑在挥公墓地南20米处,碑身高3米,宽0.76米,厚0.5米,碑阳刻“中华张姓始祖挥公墓”,碑阴刻挥公的生平与功德。
挥公碑南90米处是挥公雕像,像基座高5.15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花岗岩粘饰。挥公像坐落在花岗岩基座上,像高3.3米,采用实心红花岗岩雕塑而成。张挥手持弯弓,身挎利箭,目视前方,威武雄壮,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挥公像基座四面有四组线描图案,记述了挥公的功绩。分别是“始制弓矢,射猎鸟兽,迎战共工,颛顼赐姓”.
每年清明节期间 ,海内外张姓都要来此举办寻根谒祖祭祀活动。
张挥_张挥[张姓始祖] -2.北宋僧人、词人
仲殊像
即仲殊像仲殊。本姓张,名挥,字师利,出家后法号仲殊。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往来甚厚。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
苏轼称仲殊“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稗海》本《志林》卷11)。其诗散见诸家笔记,如《京口怀古》、《润州》等诗,雄放而有情致,颇具唐人佳境。仲殊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词作方面。有些描写春情、别恨一类的作品。如《诉衷情》(涌金门外小瀛洲)、《蝶恋花》(开到杏花寒食近)等,被誉为“篇篇奇丽,字字清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更多的词带有苏轼超迈横绝的作风,这在他登临怀古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如《金蕉叶》“六朝遗恨连江表,都分付,倚楼吟啸”,《定风波》“山色入江流不尽,古今一梦莫思量”,都于壮丽空阔的景物描绘中寄寓历史的感慨,表现出超旷的胸襟。此外,如《南柯子》写“六和塔”,《柳梢青》写“天涯”、“行人”,也都显得清新洒脱。所以苏轼说他“胸中无一毫发事”(《志林》卷11),“通脱无所着”(《东坡后集》卷一《破琴诗引》)。至于仲殊的一些吟咏花草的词,却既无寄托,又乏风韵。
仲殊有词1卷,名《宝月集》,早已失传。近人赵万里辑《宝月集》1卷共46首,断句七,《全宋词》据以收录时,有所增补。《全宋词补辑》又新补22首。
张挥_张挥[张姓始祖] -3.淮阴书画院副院长
原名张辉,1977年生于江苏淮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淮阴书画院副院长。
书法作品曾入选:走进新世纪-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精品展,全国第三届新人新作展,入展江苏省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首届中国电视书法大赛。书法作品获西泠印社举办的“第三届国际篆刻书法大展”最高奖---西泠印社奖。作品散见于《中国书法》、《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等。
张挥_张挥[张姓始祖] -4.广州人卫观测站研究员
1934年出生。天文学家。籍贯广东普宁,泰国归侨。曾用名张锡蕃、张声湖。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1963年至1973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从事拓扑学研究,后从事台式电子计算机研制,任微程序设计负责人。1974年至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从事人造卫生观测、原子时计算、天体力学和天体测量研究。曾任副研究员、基本天文研究室主任、天文台学术委员会主任。现在广州人卫观测站,任人卫室主任。主要成就:原子时计算研究使陕西天文台的原子时工作在1980年路居全国这首;对前使用的岁差常数、岁差公式、世界时定义提出有意义的见解。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要有:《新天文常数系统的岁差公式》、《基于DE历表的岁差公式》、《Amethod for the derivation of precession expressions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