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秉建,周恩来的侄女,财政部离退休干部局巡视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68年,16岁的周秉建遵从伯父周恩来的教诲,插队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伊和高勒公社新宝力格大队和西乌珠穆沁旗吉林高勒公社阿拉坦图大队,扎根内蒙古。1979年她与蒙古族青年、歌唱家拉苏荣结成百年。1994年3月开始,历任财政部财政监督司财政监察专员、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副主任、财政部离退休干部局巡视员,还历任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谈到自己,她数次重复着“我就是个普通人,我和别人没什么不同”。
周秉建_周秉建 -人物简介
周秉建周秉建是周恩来的亲侄女,周家六兄妹中,秉建最小,排行小六。总理非常关心这个最小的侄女。周秉建于1975年9月至1978年7月,就读于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专业。第五届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团十大代表、中央委员。1978年8月至1994年3月,历任内蒙古锡盟西乌旗团委副书记,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蒙古文学所副所长、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民族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并挂职锡林浩特市政府副市长。1994年3月至今,任财政部财政监督司财政监察专员、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副主任、财政部离退休干部局巡视员。1979年她与蒙古族青年、歌唱家拉苏荣结成百年。2009年,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上,出现了周秉建的名字。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周秉建备受关注。谈到自己,她数次重复着“我就是个普通人,我和别人没什么不同”。2013年2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周秉建在周家六兄妹中,秉建最小,排行小六。总理非常关心这个最小的侄女。电影《周恩来》中有一个感人的镜头,久卧病床的总理,微睁双眼,连续叫着“小六,小六……”总理心中一直惦记着远在内蒙大草原的周秉建。
周秉建_周秉建 -人物生平
周秉建1968年,15岁的周秉建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报名到内蒙牧区插队。行前,秉建去向伯伯和七妈告别。他们十分高兴,伯伯叮嘱她,一定要注意和尊重那里的风俗习惯,要多想些困难,想得太简单了,遇到困难就容易动摇。插队后,她当了一名普通牧民,住进蒙古包,学蒙古话,穿蒙古袍,干牧业活儿,融入了牧民之中。插队时期,她吃了很多苦,也经受了刻骨铭心的锻炼。
参军,是当时青年的追求,周秉建也一样。1970年冬,凭着自己的良好表现,她通过正当途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1971年元旦那天,秉建穿着草绿色的新军装,高高兴兴地到北京来见伯伯和七妈。没想到,伯伯见面第一句话是:“你能不能脱下军装,回到内蒙古草原上去?”看到秉建眼泪汪汪,一时不能理解,总理又和颜悦色地说:“你不是说内蒙古草原是广阔天地吗?你参军虽然符合手续,但内蒙古这么多人里挑上了你,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上?我们不能搞这个特殊。”当时,确有一些干部子弟通过“走后门”当兵,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但秉建在牧区的生产队参加劳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她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但她心里有一点最清楚,那就是伯伯的话一定有他的道理。后来她才知道,伯伯收到她的信后,已经派人去部队了解她是怎样被批准参军的,是否通过正常的手续?秉建回部队后,向领导汇报了离开部队重新回到草原上去的想法。但是部队想把秉建留下来。他们认为,总理工作忙,也许拖几个月就会把这件事忘了。他们没想到,总理办事从来是一丝不苟的。他知道这一情况后很生气,还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总理说:“你们再不把她退回去,我就下命令了。”于是,只有三个月“军龄”的秉建很快又回去当了牧民。与此同时,秉建在延安插队的小哥哥秉和也在伯伯的劝说下,从兰州军区脱下军装回到了黄土高坡。
周秉建在牧区经常给伯伯七妈写信,信中除了汇报自己的劳动、生活,也会谈到当地的政治运动情况。这些信,总理都在百忙中看过,而回信一般由七妈完成。周秉建不知道,伯伯居然从她的信中发现并纠正了内蒙古“文革”运动中一个重大问题。当时,受“极左”思潮影响,内蒙到处都在“揪内人党”,许多老党员、老干部被“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甚至迫害至死。秉建所在的生产队的一个领导就说:“队里只有三家是红的,其他牧户都是反革命的内人党,他们的小娃娃也是内人党分子。”这儿坏人怎么成了大多数,秉建觉得不能理解,在给伯伯七妈的信中就提到了此事。后来,周总理在一次会上就批评到:“我从一个在牧区插队的女知青那里得知,内蒙挖内人党都挖到蒙古包、挖到羊群里去了。”总理还把情况反映给毛主席,使这一错误得到制止。消息一层层传开,基层群众很是鼓舞,人们都传说“问题反映上去是有明白人给中央写信了”。有人认为是周秉建写的,可她傻呼呼的,一点也不知道那个写信人是自己。多年后,七妈提起这件事来,说“当时你伯伯就是最先从你的信中得知此情况的。可按他的处境,也只能起到一点遏制作用。”
回到牧区后,周秉建经过踏踏实实的劳动,入了党,后来又被选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1975年,身患癌症的周总理已经住进了医院。但当伯伯得知秉建有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想法时,在病床上与秉建通了电话,鼓励秉建学好蒙古语文。当时周恩来做完手术不久,忍受着巨大的疼痛,手颤抖得几乎连话筒也拿不稳。不久,秉建由牧民推荐到内蒙古大学中文系蒙文专业学习。大学毕业后,周秉建再一次回到牧区旗县工作。1994年,夫妇二人调北京工作。11年过去了,尽管人在北京,但他们仍与内蒙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
周秉建_周秉建 -婚姻
周秉建与拉苏荣周秉建清楚地记得,1972年,她回到北京探望伯父,伯父认真地和她谈起了婚姻问题:“你能不能找个蒙古族青年呀?过去王昭君不就是做了蒙古族人的媳妇了吗,蒙古族小伙子是很不错的。”
周秉建记住了伯父的这番话,也是天赐良缘,后来她遇到了蒙古族青年拉苏荣,与他结为夫妻,周秉建说,应该说伯父对我讲的那番话有很深的意义,他是为了民族之间的大团结。
说起丈夫拉苏荣,秉建脸上露出无法掩饰的幸福。她说,我们相濡以沫几十年,生活得非常美满,到如今我们出差,分别几日后,见面时都要拥抱一下。我们北京的家里,就像当年住蒙古包一样,经常有内蒙来的老朋友,家中时常飘溢着羊肉和奶茶的香味。
周秉建_周秉建 -精彩语录
做委员,责任光荣,也有压力。伯父从小教育我们要和老百姓一样,过老百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