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蜂(trichogrammatid)属于膜翅目赤眼蜂属的一种寄生性昆虫。因它的复眼是红色,所以叫赤眼蜂。成虫体长0.3-1.0毫米,黄色或黄褐色,大多数雌蜂和雄蜂的交配活动是在寄主体内完成的,是一类很有利用价值的天敌。
赤眼蜂_赤眼蜂 -简介
赤眼蜂
赤眼蜂是自然界一类寄生性天敌,在天敌的种类中,它最小,体长只有0.5毫米,因为它的复眼是红色,所以叫赤眼蜂。
赤眼蜂在自然界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130多种,中国常见的有26种,生产上常用的赤眼蜂种类有螟黄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
赤眼蜂的防治对象计有20多种农林作物的60多种害虫,
赤眼蜂_赤眼蜂 -形态特征
雌蜂体长不超过一毫米,呈光亮黄色,头背面阔而短,后头向内弯曲,口器淡黄色;复眼赤色,卵圆形,单眼三个,为赤色,位于复眼间,在中央略居前方;触角黄色五节;胸腹较头狭,背腹两面黄色;腹部近卵圆形,末端较尖;前翅宽,翅缘有缨毛,后缘角最长;前翅较体长;后翅细长,呈刀形。
雄蜂比雌蜂小,腹部呈黑褐色,触角末节棍棒状,着生长毛。
赤眼蜂_赤眼蜂 -生物学特性
赤眼蜂
成虫寿命20~25℃时4~7天,30℃以上时1~2天。
雌蜂平均产卵42粒,在害虫卵内产卵,幼虫孵化后取食卵液,杀死寄主卵,7~12天繁殖一代。
雌蜂产卵25~28℃,相对湿度60~90%为宜。20℃以下以爬行为主,活动范围变小,水平扩散半径减小,25℃以上时,赤眼蜂水平扩散半径可达10米。
赤眼蜂_赤眼蜂 -寄主范围
赤眼蜂的繁育寄主有黄地老虎、米蛾、麦蛾、一点谷蛾、灰带毒蛾,松毛虫和柞蚕等卵。
赤眼蜂_赤眼蜂 -作用
赤眼蜂属于膜翅目赤眼蜂科。赤眼蜂是世界范围农林害虫生物防治着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寄生蜂,特别是在抑制许多鳞翅目害虫的大量发生时,此类天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赤眼蜂_赤眼蜂 -人工养殖技术
赤眼蜂
人工繁殖赤眼蜂需要有蜂种、寄生卵、繁蜂室和一定的低温冷藏等设备:
1、蜂种选择:各种赤眼蜂对寄主及环境有一定的选择性,选择适宜的蜂种很有必要。根据赤眼蜂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可分为三种活动类型:
(1)林间活动型:多喜寄生在林间树木上或果树害虫的卵块上,如松毛虫赤眼蜂。
(2)平原活动型:多喜寄生于旱田作物害虫卵上,如寄生在玉米螟、棉铃虫等卵内的玉米螟赤眼蜂。
(3)沼泽活动型:一般多喜在沼泽地作物上活动,如稻螟赤眼蜂。
2、种蜂的来源:种蜂来源最好采集本地蜂种,如防治松毛虫等林木害虫可选择松毛虫赤眼蜂,可在秋季8月低9月初,在松林内采集被寄生卵块,携回室内等羽化出蜂后接蜂转育,待发育老熟幼虫阶段时放入1~4℃低温处冷藏。每1~3个月转育一次,延续到第二年繁蜂作蜂种。也可在赤眼蜂活动产卵期,在林内悬挂卵卡人工诱集,分离蜂种。
3、寄主卵的选择:主要种用柞蚕蓖麻蚕卵作寄主卵,其次有的用松毛虫卵、油茶毛虫、麦蛾等害虫的卵作转换寄主卵。
4、寄主卵的制备:
(1)暖茧:越冬后的秋茧发育起点温度为9℃,有效积温为220日度。
(2)洗卵:蛾子羽化后立刻剔出雄蛾防止交尾,待雌蛾展好翅后拾入果筐内,第二天破腹取卵,寄主卵的制取方法有二,一是将蛾腹取下冷藏,此法卵粒新鲜,不易干瘪;二是破腹取卵,即揉搓蛾腹,清水淘洗,凉干即可备用。
(3)卵卡的制作:最简单的制法是用毛笔将乳涂在纸片上,然后将卵撒在胶面上,抖去多余的卵粒而成。
5、接蜂繁殖:接蜂的方法很多,如蜂箱接蜂法;窗口接蜂法;大空间接蜂法等。虽然形式不同,但道理相同,都是利用其趋光性与亲卵性,记羽化的蜂子飞向一个密闭有光线的屏幕上,在屏幕上挂上卵卡接蜂。
6、蜂种复壮;赤眼蜂如繁殖代数过多(不宜超过10代),或复寄生量太大,蜂体出现退化现象,雌蜂体胖,变弱不能飞翔,复壮的方法有三:
(1)加大接蜂比例;
(2)加大接蜂距离,可加大到1.2~2米,淘汰不能飞向蜂卡的弱蜂;
(3)繁蜂中间更换一次寄主卵。蜂卡最好不冷藏,加大日产蜂量,不断繁蜂。
赤眼蜂_赤眼蜂 -使用方法
释放赤眼蜂可有效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在田间一见到有蛾即开始放蜂。一般在傍晚时放蜂,从而减少新羽化的赤眼蜂遭受日晒的可能性。
放蜂时,将蜂卡挂在每个放蜂点植株中部的主茎上。赤眼蜂的主动有效扩散范围在10米左右,因此放蜂点在田间应分布均匀。赤眼蜂孵化后,可主动寻找害虫卵并寄生。隔三天释放一次,释放5~6次,每次释放5000~15000头/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