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蕈又叫香菇,是一种寄生于栗、槲等树上的真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其菌盖灰褐色或淡赭色,光滑而有少量黏液,菌体较其它真菌柔韧。长期素食的人常喝点泡香蕈水或香蕈脚炖水,可以起到平脏腑、清烦躁的独特功效。
香蕈_香蕈 -基本概况
香蕈
来源:为侧耳科植物香草的子实体。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人肝、胃经。
功效主治:化痰理气,益胃和中,托疹解毒。主治食欲不振,身体虚弱,小便失禁,大便秘结,形体肥胖,肿瘤疮疡等病症。
采集:春、秋、冬季均可收采,采得后除去泥砂杂质,晒干或焙干。
禁忌:《随息居饮食谱,:"痧痘后、产后、病后忌之
香蕈_香蕈 -形态特征
菌盖径可达10厘米,表面黑褐色,有不规则的裂纹;下面有许多分叉的菌褶。菌柄弯生,白色。盖膜为绵毛状,盖开展后,仅在柄的上部留存毛状的痕迹。
寄生于栗、柯、槲等树干上,通常都用人工培养。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广西、广东等地均有。
香蕈_香蕈 -化学成分
香蕈
干香蕈食部占72%,食部每100克中含水分13克,脂肪1.8克,碳水化物54克,粗纤维7.8克,灰分4.9克,钙124毫克,磷415毫克,铁25.3毫克,维生素B1-0.07毫克,B2-1.13毫克,尼克酸18.9毫克。新鲜香蕈除含水分85~90%外,固形物中含粗蛋白质19%,粗脂肪4%,可溶性无氮物质67%,粗纤维7%,灰分3%。蛋白质中含白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三者之比为100:63:2。
干香蕈尚含一种蛋白质,含量约2.35%,其中谷氨酸含量为1~7.5%。干香蕈的水浸物中含组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素、乙酰胺、胆碱、腺嘌呤及痕迹量的三甲胺。脂肪的碘价为139,可见所含脂肪酸的不饱和度甚高。用乙醚抽提所得的油脂部分,不皂化物占30%,混合脂肪酸占60%;后者的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占80%,蜡酸占10%;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占80%以上,油酸占10%;不皂化物中,除麦角甾醇外,尚有菌甾醇等。又含一种有强臭的"蜡",熔点38℃,分子中含-CHO,-SH,-SS-基。香蕈中的麦角甾醇,无论用日光或紫外线照晒,皆可转变为维生素D2,故香蕈为抗佝偻病食物之一。
香蕈含维生素C甚少(东北产者含0.27微克),又缺乏维生素A及A原。香蕈所含碳水化物以半纤维素为最多,此外尚有甘露醇、海藻糖、葡萄糖、糖原、戊聚糖、甲基戊聚糖等。香蕈的呈味物质,是一群水溶性物质,其中腺嘌呤是主要者之一;其香气,新鲜者以松茸醇为主(占90%),此外尚含正戊基乙基酮4~6%;干燥香蕈,香气则以酮为主。浙皖制造干香蕈,系在炭火上烤干,烤干后,才具有"香菇"的特有佳香,与新鲜者大不相同。新鲜香蕈含分解核酸的酶,水解核酸产生嘌呤等成分。香蕈所含降低血脂的物质有香蕈太生和2R-羟基-4-(9-腺嘌呤基)丁酸。
香蕈_香蕈 -药理作用
香蕈
香蕈有降低血清脂质的作用,在大鼠饲喂含香蕈的饮食(同时加胆甾醇1%,酪蛋白18%,棉子油5%)1~2月后,可使血清胆甾醇含量较不给香蕈的对照组为低,但肝脏中胆甾醇含量则与对照组无区别。在给胆甾醇1月后,再给香蕈也同样有效(即血清胆甾醇水平下降之速度较不给香蕈者为快)。水及稀醇溶解之部分有效,而醚溶者无效。
高脂血症的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患者)连服香蕈有效成分150~300毫克/天15周后,甘油三酯、磷脂、总脂及非酯型脂肪酸均有所下降,停药后血脂质梢上升,再给药又可下降。肝功能(SGOT,SGPT,血清总蛋白量、凝血酶元等)则无任何影响。曾分离其有效成分,主要为Eritadenine;另分离出之次要成分为2R-羟-(-腺嘌呤基)-丁酸,效果远较Eritadenine为差。
香蕈_香蕈 -植物特性
香蕈
菌丝体:菌丝由孢子萌发而成,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枝,细胞壁薄,纤细的菌丝相互结合,不断生长繁殖,集合成菌丝体。菌丝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基质坐表面形成子实体――香蕈。香菇的整体均由菌丝组成。组织分离时,切取香菇的任何一部分都可以长出新的菌丝来。
子实体:香蕈的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等组成。菌盖圆形,直径通常3~6厘米;大的个体可达10厘米以上;盖缘初内卷,后平发;盖表褐色或黑褐色,往往有浅色鳞片。菌肉肥厚,中部可达1厘米左右,柔软而有弹性、白色。
菌柄中生或偏生,圆形柱或稍扁、白色、肉实,长3~10厘米,直径0.5~1厘米。菌褶白色、稠密而柔软,由菌柄处放射而出,呈刀片状,是产生饱子的地方;孢子白色、光滑、卵圆形。一个香菇可散发几十亿个孢子。
香蕈_香蕈 -生育条件
香蕈
营养:香蕈是一种水腐菌。体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是依靠分解吸收木材或其他基质内的营养为生。木材中含有香蕈生长发育的全部营养物质(碳源、氮源、矿物质及维生素等)。香蕈具有分解木材中木质素、纤维素的能力,能将其分解转化为葡萄糖、氨基酸等,作为菌丝细胞直接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利用代料栽培时,加入适量富有营养的物质如米糠、麸皮、玉米粉等则可促进菌丝生长,提高产菇量。
温度:香蕈属变温结实性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广,为5℃~32℃,适温为25℃~27℃,子实体发有温度在5℃~22℃之间,以15℃左右为最适宜。变温可以促进子实体分化。温度过高,香蕈生长快,但肉薄柄长质量差,低温时生长慢,菌盖肥厚。质地较密;特别在4℃雪后生长的,品质最优,称为花菇。
湿度:香蕈菌丝生长期间湿度要比出菇时低些,适宜菌丝生长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为70%左右,出菇期间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85%~90%为适宜,一定的湿度差,有利于香蕈生长发育。
空气:香蕈亦为好气性菌丝,对二氧化碳虽不如灵芝等敏感,但如果空气不流畅,环境中二氧化碳积集过多,就会抑制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甚而导致杂菌孽生。所以菇场应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以保证香蕈正常的生长发育。
光线:香蕈是好光性菌类。香蕈菌丝虽在黑暗条件下也能生长;但子实体则不能发生,只有在适度光照下,子实体才能顺利地生长发育,并散出孢子。但强烈的直射光对菌丝生长和出菇都是不利的。光线与菌盖的形成、开伞、色泽有关。在微弱光下,香蕈发生少、朵形小、柄细长、菌盖色谈。
酸碱度:香蕈菌丝生长要求偏酸的环境。菌丝在PH3~7之间都可生长,以pH4.5上下最为适宜。栽培香蕈时,场地不宜碱度过大。喷洒用水时,菇水浸水要注意水质;防止病虫害,最好不用碱性药剂。香蕈的生育条件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连的。从菌丝生长到子实体形成过程中,温度是先高后低,湿度是先干后湿,光线是先暗后亮。这些条件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必须全面给予考虑,以免顾此失彼,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香蕈_香蕈 -代料栽培
香蕈
代料栽培意义:食用菌人工栽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人为地创造对香蕈菌丝和子实体发育有利,而对其他杂菌生长不利的环境条件的过程。香蕈代料栽培即源于此理。香蕈历来都是被局限在少数地区用段木或原木进行栽培,由于受到树木、地区、季节的限制,发展速度很慢。自上海栽培成功并大面积推广木屑栽培法以来,为发展香蕈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代料栽培得以迅速发展。所谓代料栽培,就是利用各种农林业副产物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辅助材料,制成培养基,来代替传统的栽培材料(原木、段木)生产各种食用菌。
代料栽培的优点:首先是可以广开培养料来源,综合利用农林产品的下脚料,把不能直接食用、经济价值极低的纤维性材料变成经济价值高的食用菌,节省了木材,充分利用了生物资源,变废为宝。其次是,可以有效地扩大栽培区域,有森林的山区可以栽培,没有森林资源的平原及沿海城镇也可以栽培,适于家庭中小型栽培,更便于工厂化大批量生产,为扩大食用菌的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由于采用代料栽培的培养基可按各种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合理配制,栽培条件(如菇房)比较容易进行人工控制,因此产量、质量比较稳定,生产周期短(从接种出菇,仅需要3~4个月,至采收结束10~11个月),资金收回快又可以四季生产,调节市场淡旺季,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一般每1000斤木屑或棉籽壳等代料栽培,可收600~800斤鲜菇,从产品质量及其经济效益看,都超过段木生产,是栽培香蕈行之有效的途径。
代料栽培的原料:用来栽培香蕈的主要代用料是阔叶树木屑、部分针叶树木屑(如:柳、杉、红松)以及刨花、纸屑、棉籽壳、废棉、甜菜渣、稻草、玉米秆、玉米芯、麦草、高粱壳、花生壳、谷壳等。此外,许多松木屑用高温堆积发酵或摊开晾屑的办法,除掉其特有的松脂气味;亦可用来栽培香蕈。
香蕈_香蕈 -栽培技术
香蕈
制袋
香蕈是腐生菌,本身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从提供给它的基质内吸收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矿物质和生长素进行生长。常用的配方有:
1.杂木屑78%,麦皮20%,糖1%,石膏1%,水120-125斤,PH值自然。
2.杂木屑78%,麦皮15%,连麦面5%,石膏1%,过磷酸钙1%,水120-125斤,PH值自然。
3.杂木屑40%,棉壳40%,麦皮18%,糖1%,石膏1%,水120-125斤,PH值自然。
4.杂木屑20%,蔗渣58%,皮麦20%,糖0.5%,石膏1.5%,水120一125斤,PH值自然。
5.棉壳90%,麦皮8%,糖1%,石膏1%,水110一130斤,PH值自然。
以上各种原料,必须新鲜、无霉变、无虫蛀。其中松、杉以及含芳香类物质较多的楠木、樟木等不能用于香蕈的代料栽培。使用以上配方时,加入0.1%的多菌灵(50%的含量)对抑制杂茵有一定的效果。即1000公斤料中加多菌灵1公斤。
将培养料98-100℃灭菌10-12小时,待菌袋冷却后进行接种发菌和菌袋培养。接种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菌袋培养时,料温应保持在18-23℃,在菌丝培养过程中,料温会逐渐上升,当料温达到25℃时;要及时翻堆,同时打张门窗散热,接种5-7天后,需要进行检查菌丝是否吃料,有无杂菌感染等,以后每隔5-7天翻堆一次,发现杂菌应立即淘汰。菌袋培养50-60天,菌茼成熟,袋内菌丝起波浪状或形成少许原基,接种块(穴)周围有部分出现棕褐色水珠,菌筒表面有零星原基出现时,即可以进行脱袋转色。
脱袋转色
香蕈菌筒脱袋转色的好坏,会直接影陶其出菇的早迟、品质和产量。脱袋必须选择在晴天或者阴天,无西北风,气温在17-25℃,最适宜气温为20-22℃。用小刀轻轻划破薄膜并小心撕去,将菌筒按10厘米间距,80度倾斜排放于地面。菌筒的转色主要靠人为调节控制覆盖薄膜内的小气候。具体做法是:菌筒脱袋后,若薄膜内温度在20-22℃之间,空气相对湿度85%,3-5天内不要掀动薄膜,使菌丝适应新环境,恢复正常生长,但当温度超过25℃时,第二天使要掀张薄膜,通风降温;若温在20℃以下,7-8天后才掀张薄膜通风,总之,首先要使菌筒表面菌丝恢复生长,长出一层浓白的气生菌丝后,才张始掀动薄膜,掀动薄膜的目的是增加氧气,降低温度,防止菌丝徒长,防止霉菌危害。
一般情况下,脱袋后3-7天内每天通风换气1-2次,每次20-30分钟,当菌筒出现淡黄色水珠,可以用喷雾器轻喷细水一次,然后盖紧薄膜,使黄水均匀分布菌筒表面,第二天用喷雾器冲喷菌筒,洗净黄水,通风至菌筒表面晾干不粘手而稍有粘感,再覆盖薄膜,3-5天内不掀动,然后每天上午9时与下午3时掀动薄膜通风换气,散发水分,增加散射光,拉大菌筒表面的干湿差,这样反复进行2-3天,即可使菌筒正常转色。从脱袋到转色完毕一般15天左右。
出菇管理
张袋后经过15-20天,菌筒已经正常转色,菌丝已储藏极为丰富的营养,菌丝生命力很强,这时必须给予一定的于湿差,昼夜温差和光刺激,菌丝突然受一外界恶劣环境条件的作用,菌丝生命力便会相对减弱,张始从营养阶段转向生殖生长阶段转化,并相互交织扭结形成原基,继而变成菇蕾,当菇生长到黄豆大小时,应及时供给充足的水分,以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具体的做法是:在昼夜温差小的地区,一般必须采取:菇床上白天覆盖薄膜减少通风换气,增加床内小气候的温度,晚上最好在凌晨4点把薄膜掀张,使菇床气温猛然下降,人为制造温差,这样连续3-4次即可使菌筒产生原基并由原基发育成菇蕾。
当气温一直处于20-22℃时连续3天昼夜均不要掀张薄膜,闷4天后乘晚上气温较低时掀张薄膜并结合浇水降温,这样也可川顷利出菇。当遇连续低温,白天可以适当抽掉菇场上面的部分遮阴物,利用太阳光提高菇床温度达到15℃以上也可能使原基形成菇蕾顺利出菇,现蕾时,棚内湿度要增加到85%左右。当第一批香蕈采收完后,需要停止3-5天,掀张覆盖薄膜增加通风换气次数,以利于菌丝的恢复和扭结。当采收部分的菌丝发白,表明已经恢复生长,再提高温度,创造昼夜温差促进第二批菇蕾形成,当菇体长到2厘米时张始喷雾状水,气温20℃以上,早晚进行喷水。
二批菇采收后再按头批菇进行管理,菌筒经过几批长菇后,菌筒内含水量降至原来重量的35%左右就不易出菇了,再采用喷水的方法已不能满足出菇对水分的要求,必须采用浸水或注水的方法,使菌筒达到原来的重量,恢复其出菇的能力,浸水或注水时,切勿让菌筒吃水过多,否则,造成菌筒腐烂解体而失去出菇能力,浸水后盖好薄膜,每天通风换气1-2次,并拉大温差刺激,促进原基形成。当香蕈子实体长到八分成熟时,菌盖边缘少许内卷形成“铜锣边”,茵招由白转为淡黄时,品质最优,应及时采收,加工。
香蕈_香蕈 -功用主治
香蕈益胃气,托痘疹。
①《日用本草》:"益气,不饥,治风破血。"
②《本经逢原》:"大益胃气。"
③《医林纂要》:"可托痘毒。"
④《现代实用中药》:"为补偿维生素D的要剂,预防佝偻病,并治贫血。"
香蕈_香蕈 -食疗作用
香蕈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香菇多糖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还可促进T淋巴细胞(CTL)的产生,并提高CTL的杀伤活性。
延缓衰老香菇的水提取物对过氧化氢(H2O2)有清除作用,对体内的H2O2,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抗病毒香菇菌丝体水提取物可抑制细胞的吸附疱疹病毒,从而防治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引起的各类疾病。
防癌抗癌香菇菌盖部分含有双链结构的核糖核酸,进人人体后,会产生具有抗癌作用的干扰素。此外,香菇中的多糖体成分能使人体内的抗癌免疫细胞活力提高,β葡萄糖昔酶则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
抗艾滋病英国从培养的香菇菌丝体中提取到一种物质,可使因艾滋病病毒感染的T淋巴细胞复原,刺激巨噬细胞,增加Ih-I因子的活性,有助于产生抗体治疗艾滋病,且安全无副作用。
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香菇中含有瞟吟、胆碱。酪氨酸、氧化酶以及某些核酸物质,能起到降血压、降胆固醇、降血脂的作用,又可预防动脉硬化、肝硬化等疾病。
香蕈_香蕈 -保健食谱
香蕈
香蕈桃仁汤:鲜香蕈500克,鲜桃仁200克,鸡汤250毫升。先将鲜桃仁上锅蒸熟备用;取鸡汤加精盐、料酒、白糖适量,下锅煮沸,再加人熟桃仁和鲜香菇共煮熟,用淀粉勾芡即可。此肴具有润肠通便,健脾益气的功效,可辅助治疗便秘,食欲不振等。
香蕈牛肉粥:香蕈、粳米各100克,牛肉50克,葱、姜各适量、牛肉煮熟切成薄片,与香菇、粳米共人锅内加水煮粥,调人葱、姜、精盐等调味食用。此粥具有和中理气的功效,适宜于慢性胃炎,胃痛,反胃等病症。
香蕈猪肉:香蕈、猪瘦肉各100克。将鲜香菇撕片猪瘦肉切成薄片,二者共煮,加食盐调味即可。此肴具有滋阴润燥,和血平肝的功效,可辅助治疗慢性肝炎。
香蕈蒸鲤鱼:鲤鱼1条(重约750克),水发香蕈50克,生姜、冬笋各100克,冬瓜皮、火腿肉各SO克。鱼去鳞及内脏洗净;冬笋、火腿切薄片,香菇切丁;姜、冬瓜皮切细丝;上料一起放人鱼腹中,并加调料品,蒸熟食用。此肴具有消肿利水,健脾益气的功效,可辅助治疗脾虚湿肿,体弱倦怠等病症。
香蕈_香蕈 -食物相克
香蕈
香蕈为动风食品,对患有顽固性皮肤瘙痒症者忌食。《随息居饮食谱》:“痘痧后,产后,病后忌之,性能动风故也。”《本草求真》:“香蕈,中寒与滞,食之不无滋害。”
香蕈有“蘑菇皇后”、“干菜之王”的美称,因为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在100克干品中含蛋白质12.5克,脂肪1.8克,及多量的维生素B1、B2、B12、D以及钙、磷、铁等。香蕈中还含有30多种酶和18种氨基酸,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香蕈中就含有7种。由此可见香蕈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不仅如此,临床和动物实验都证明香蕈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之人食之颇宜。香蕈所含的香菇多糖具有增强肿瘤患者的抗体免疫功能,从而能治疗或缓解肿瘤病人的病情。日本名古屋大学万谷教授发现,香菇所含的特殊氨基酸,能使患者尿蛋白显著下降,是急慢性肾炎,尿蛋白症的食疗佳品。临床资料表明,香菇可治疗多种肾脏疾病,且无副作用。
香蕈_香蕈 -文献选录
《日用本草》:“主益气,不饥,治风破血。”
《本草求真》:“大能益胃助食及理小便不禁。”
《全国中草药汇编》:“经常食用可预防佝楼病,预防人体各种粘膜及皮肤的炎症,预防身体衰弱、毛细血管破裂,牙床以及腹腔出血等。”
《福建药物志》:“托毒拔脓,主治麻疹不透、荨麻疹、盗汗,毒菇中毒,铁钉刺伤。”
香蕈_香蕈 -文化欣赏
香蕈
《宋・杨万里。蕈子》:“戴穿落叶忽起立,拨开落叶百数十。蜡面黄紫光欲湿,酥茎娇脆手轻拾。色如鹅掌味如蜜,滑如莼丝无点涩。伞不如笠钉胜笠,香留齿牙麝莫及。”
《菌谱》:香菇,又称合蕈,其来历为“合蕈始名台蕈,旧传昔上进,标以合蕈。上遥见误读,因承误云。”
《夷坚志・景志》载,进贤县简坊市,皆诸简所居。因仆赵三,每日人山采薪。庆元元年七月,久雨乍晴,持斧至山颠,见巨松下一大蕈,其径一尺八寸,摘归夸语邻里,以为平生所未见。酒肆王翁尤异之。谓曰:“我与尔钱,尔以与我,将挂于店外以诱饮客。”赵许之,而嫌所酬之薄,与妻言:“蕈如许大,而王翁只肯还五十钱,不如我一家自饱。”傍人亦以是赞之。即分劈洗涤,和米加味作膳,唤妻子妇孙均食讫,乃就寝。未及交睫,皆觉腹痛雷鸣,竟奏厕,到明尽死。独一孙数安,以呕吐得免,简氏为收育之。蕈之有毒固多,此祸一何惨也。王翁家与酒客亦危矣哉!历史传说:清代程渠南,为人性滑稽。一日其与僧人觉隐同斋食蕈,觉隐请赋诗,渠南应声作一绝词:“头子光光脚似丁,抵宜豆腐与波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