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寺位于周至县城南17公里的黑水峪口。是西安西南线西端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著名旅游景点。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与萧史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这里。古称仙游得名。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称“仙游宫”。隋仁寿元年(601),杨坚为了安置佛舍利,于十月十五日命大兴善寺的高僧童真送佛舍利至仙游宫建塔安置,改称仙游寺。
仙游寺_仙游寺 -景点位置
仙游寺位于周至县城南17公里的黑水峪口。
这里四山环抱,一水中流,峰峦奇绝,甘泉飞瀑,是西安西南线西端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著名旅游景点。
仙游寺_仙游寺 -名称由来
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与萧史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这里。古称仙游得名。
仙游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称“仙游宫”。隋仁寿元年(601),杨坚为了安置佛舍利,于十月十五日命大兴善寺的高僧童真送佛舍利至仙游宫建塔安置,改称仙游寺。唐大中年间(847―859),宣宗李忱将仙游寺拆建为三寺:黑河南岸的名仙游寺(亦称南寺),河北名中兴寺(亦称北寺)另一寺已于宋以后的战乱中损毁。明代英宗正统六年(1441),仙游寺由西域喇嘛桑加巴主持,修复扩建,易名普缘禅寺,明末毁于兵燹。清代康熙二年(1663)募捐重修寺院,恢复仙游寺的原名,乾隆、道光年间以及民国初年,再次修葺。
仙游寺_仙游寺 -寺院介绍
仙游寺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五九八年)十二月,隋文帝巡幸天下,自京师(大星城)到麟游仁寿宫,在周至境内,置有宜寿宫,文山宫,凤凰宫等十二个专供自己游玩的行宫。路过这个地方,杨坚看上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即命人大兴土木,
在这儿还修了座行宫,作为他消夏避暑的胜地,并起了个名字叫“仙游宫”,仙游的名字,就从这个时候叫起来了。
隋文帝建立仙游宫仅二十年,隋朝就灭亡了。当时宫内空空,离这里仅有三十多里的楼观台道士,看见这里殿宇巍峨,风景幽胜,便迁来了一部分居住在这里。因此,这里也曾叫过“仙游观”。此后,佛教兴盛起来,道士们有的搬回了楼观台,有的四海云游去了。沙门和尚便居住在这里,诵经参禅,这样,这里又成了寺院。从这个时候起,叫成了仙游寺这个名字。唐代,唐懿宗在这里建立了三寺,以“一水中流”的黑河南面叫仙游寺,又称南寺。黑河北面的叫中兴寺,又称北寺。另一寺为废墟,据传说可能叫法源寺。
沦桑屡变,到了明哲宗正统六年,仙游寺由少数民族喇嘛桑加巴主持,到这时候,规模宏大,改叫普缘寺。此寺原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尊贤殿、苏公藏符处、钟楼、鼓楼,当时殿内有泥塑、铜铸和木刻佛像多尊,均极精巧。苏东坡《仙游北寺》诗中道“唐初传有此,乱世不留碑。”可见在宋代此寺就因冰火而颓败了。一直到清康熙二年,才又复募建寺院,恢复了仙游寺的原名。
仙游寺
仙游寺现存清代正殿,内有泥塑佛像,前檐东西两墙画有哼、哈二将,正殿两侧有耳房,东西两侧还有厢房20余间,殿前有一口明代铁铸大钟。在正殿的西北约60米处,有隋代修建的法王塔。塔身七层,通高35米,底层每边长8.7米见方。法王塔的塔檐由十三层砖叠涩与反叠涩出檐,塔身各层正南面各有一券门,塔刹已毁。塔身逐层收分减高,叠涩出檐,形制属密檐式塔。法王塔的北面20米处,有一石条砌筑的明代喇嘛式逼水塔,四方形塔座,复钵形塔本。
在正殿东面40米处,有一石彻喇嘛式普通塔,四方形石座复钵形塔身,塔刹基本完好。
白居易于元和元年(806)应举考试及第,奉命为周至县尉,在这里写下了千古绝唱《长恨歌》。黑河北岸的中兴寺,原有殿宇20余间。正殿东南面的3间大房,有清代道光年间书写的“苏公藏书处”匾额,传为宋代苏东坡读书处,现已毁殆尽。
仙游寺从隋朝建宫起,已有一千三百一十四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如:颇有小雁塔密檐式建筑风格的法王塔,比例适度,线条柔和和优美,是屈指可数的关中唐代古塔。历代有很多著名诗人和书法家,画师,如王勃,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