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调腔闹九江简介 新昌调腔 新昌调腔-简介,新昌调腔-历史发展

新昌调腔是古老的戏曲声腔之一,又名掉腔、绍兴高调、新昌高腔,以新昌为中心,流布于浙东绍兴、萧山、上虞、余姚、嵊县、宁海等地。它被认为是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的惟一遗音。

新昌调腔闹九江简介 新昌调腔 新昌调腔-简介,新昌调腔-历史发展

新昌调腔_新昌调腔 -简介


新昌调腔

调腔又名绍兴高调、新昌高腔。其出处尚存争论:一说是明代余姚腔的遗音,另一说是出自弋阳腔,或受弋阳腔影响。由于调腔长期在浙东山区活动,艺人又多来自新昌、宁海、奉化交界处的山坑冷岙,受外来影响较少,至今尚保留其固有特色,对余姚腔探索研究有一定价值。

调腔一名最早见于明末张岱的《陶庵梦忆》。清末以群玉班及新群玉班最为著名。1937年前,在浙东绍兴、萧山、上虞、余姚、嵊县、新昌、宁海、天台一带有20多个调腔班社,抗战争期间全部解散。1954年重新成立了新昌新艺剧团(今新昌高腔剧团)和宁海平调剧团。
新昌调腔

当时,尚能演唱的传统剧目有:《北西厢》中6出、《琵琶记》中21出、《玉簪记》中4出、《牡丹亭》中8出、《拜月亭》中4出、《白兔记》中6出、《吕蒙正》中8出、《荆钗记》中9出以及《赐马斩颜良》、《三关斩卞》等。此外,老艺人还能回忆出传统剧名目近百出,背出传统曲牌300余支。

调腔的唱腔系曲牌联套体,在长短句中偶尔有三、四、五、六、七言的不同叠句。唱时每句句尾大多采用一字或数字帮腔,或迟一拍用不同旋律重复句尾几字,帮腔都由乐队以人声帮和,每个乐句的旋律趋向下滑,故有人认为“调腔”即“掉腔”的讹音。


新昌调腔

调腔的伴奏不用管弦,只有打击乐,分文武场,不同音色的文武场打击乐器有28种之多,后因受当地昆腔和乱弹剧种影响,在极少数折子戏中增加了笛子及板胡伴奏,仍保留尾音帮腔,艺人称它为“四平”。

戏曲界的专家一致肯定新昌调腔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调腔是元朝统一后"北曲南移,南腔北上,南北声腔交流"的产物,从产生到现在约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明代著名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就连夸调腔"妙绝"、"又复妙绝"。到了清代,调腔的班社可谓遍地开花,单是新昌一地就有宋凤台、老凤台等几十家演出团体。当时有句俗语叫"年终封箱,艺人返乡,说声做戏,即可登场",由此可见当年盛况。

新昌调腔_新昌调腔 -历史发展


新昌调腔

明代,越地出现调腔,俗称高腔或高调。调腔一名最早见于明末清初绍兴人张岱《陶庵梦忆》:"朱楚生,女戏耳,调腔戏耳。" 张岱《陶庵梦忆》所云之朱楚生者,即为当时著名之调腔戏演员。

"女戏",是指唱调腔的女戏子。调腔,绍兴人称为高腔,以其"不托管弦、徒歌干唱、人声帮接、锣鼓伴奏"为其演唱特点。调腔流行于旧绍兴府、台州府所属各县和宁波、舟山、温州及浙西等部分地区。

清初,新昌调腔进入全盛期,以杭州为中心向四外流传。曲牌体、唱腔有调腔、昆腔、四平,以调腔为主,并有帮腔,是绍兴地区唯一以南北曲为剧本。明末至清中叶,调腔与昆腔一起在绍兴盛行。清末,昆腔趋向衰落,而调腔独受宁、绍、温、台一带观众欢迎。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载,咸丰、同治间,绍兴城里有"群玉班",新昌先后有"老凤台"、"凤舞台"、"大通元",俗称有"十二副半"调腔班,从业人员达200人。

至抗日战争开始,兵荒马乱,绍兴调腔趋向衰落,调腔演员加入乱弹班演出,而新昌调腔一枝独秀。民国以后,各地的调腔演出活动渐趋减少,至1959年,新昌县成立专业高腔剧团,调腔即以"新昌高腔"之名入载典籍。虽历经曲折,新昌调腔仍活跃于当今舞台。

新昌调腔_新昌调腔 -艺术特色


新昌调腔

新昌调腔音乐可分为剧唱音乐和场面音乐两部分。剧唱音乐由文(唱辞)乐(唱腔)两者构成。剧唱的文体以曲牌为基本结构单位。

调腔唱词严谨,曲牌丰富,如今尚存传统曲牌360多只,分"套曲"和"只曲"两大类。"套曲"由多只曲牌按一定规律联缀而成,现存有"点绛唇套"、"新水令套"、"一枝花九转套"、"梁州序套"等32套。"只曲"是由单一曲牌作反复演唱,尚存有"桂枝香"、"孝顺歌"、"驻云飞"、"风入松"、"急三枪"等37支。

其中,"风入松"、"急三枪"两支联缀体中,竟还能找到唐、宋时期古典歌舞"踏歌"和"转踏"的遗响,真是弥足珍贵。在浙江各路调腔曲牌中,新昌调腔曲牌最为丰富。

调腔的脚色行当有"三花、四白、五旦堂"之称,三花为大花脸、二花脸、小花脸,四白为老生、正生、副末、小生,五旦堂为老旦、正旦、贴旦、小旦、五旦。其表演以精湛细腻著称,有擎椅、掌烛、背身踢靴等绝技。


新昌调腔

调腔音乐的特色有三种:一为帮腔,二为叠板,三为干唱。"帮腔"是演员在演唱时,唱腔的句尾则由后场帮唱或接唱,它既不是简单的"一唱众和",更不是其他戏剧中常用的那种幕后合唱,而是根据剧中人的心理状态和典型环境,有规律、分层次地予以应和。

常在每句唱词的句尾采用一字或数字的帮腔,或者迟一拍用不同旋律重复句尾几字;帮腔纯用人声,各句旋律有逐渐下滑的趋势。让今人感到惊奇的是,同样一句唱词,通过帮腔这一形式,能达到其他剧种所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调腔不用管弦伴奏,仅以打击乐配合演出,后因受昆曲和乱弹的影响,在少数折子戏中采用笛子和板胡伴奏。调腔的伴奏乐队构成极为简单,仅由6人组成,负责鼓板、小锣等的演奏。

现代的调腔唱腔中已夹杂着各种各样的乐器,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变化而成的。

新昌调腔_新昌调腔 -传承价值

1、与众不同的声腔


新昌调腔

在调腔古戏中则是"不托丝竹,锣鼓助节,前场启齿,后场帮接"的干唱形式。这是演唱中的最高层次,没有相当高的演唱技巧,是难以把握的,这在其他戏曲声腔中已很难听到了,新昌调腔却一代复一代地承传下了这种古老的演唱方式。

1992年6月,文化部举办"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新昌调腔剧团演出的《北西厢・请生》一折,就以调腔传统的表演手法及高难度的"干唱"形式,倾倒了与会专家和观众,一举夺得优秀剧目奖、编剧奖和表演奖。出人意料的是,一个仅由五人组成的乐队,居然捧得了整个展演中仅有三个音乐奖之一的乐队伴唱伴奏奖。


新昌调腔

新昌调腔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没有曲谱。前辈老艺人积累了一整套简单的符号附注在古抄剧本的唱句之旁,形似蚯蚓,名曰"蚓号",艺人见了就会根据注明的曲牌和不同的符号唱出特定的腔调。

调腔既无曲谱,那么这360余只传统曲牌是从何而来的呢?这里有几位有功之臣:一位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滕永然,他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来浙江采风,根据艺人的唱腔,记成了曲谱和文字。后来,方荣璋先生花费大量心血整理成了《调腔曲牌集》。

到了1983年,他又编写成了一部52万多字的《调腔乐府》。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中国地方戏曲音乐调腔门类的空白,还为后人研究调腔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绍兴市文联特授予他"鲁迅文学奖"。后来,一位名叫吕月明的乐师又在《调腔乐府》和调腔所保留的其他音乐档案的基础上,扩编为《调腔音乐集成》,全书125万字。

2、丰富的剧目


新昌调腔调腔的艺术价值除了与众不同的声腔,还有丰富的剧目。调腔所拥有的剧目可说是贯穿了整部中国戏曲发展史。它不仅拥有素有"戏祖之称"的目连戏、始于宋时的老南戏、形成于元代的元杂剧以及明清时期的传奇剧,还有新编历史故事剧和现代戏。其内涵之丰富,形式之完备,在国内现存的剧种中是找不出第二的。在调腔档案中,仅保存的古剧抄本就达230多本,这些古剧抄本大多为晚清时所抄,其中属于元杂剧的《北西厢》、《汉宫秋》、《妆盒记》等剧目为调腔所独有,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新昌调腔剧团是全国惟一能演《北西厢》的艺术团体,其演出的《汉宫秋》亦能保持元曲的原貌。调腔目连戏在我国目连戏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167出调腔目连剧目中,为其他剧种所没有的多达72出。

新昌地处浙东山区,环境相对闭塞,调腔因而得以在这一隅之地保存下来。在调腔散曲"风枪联缀体"中还能找到唐时"踏歌"和宋时"转踏"的遗响,对于古代戏曲、音乐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调腔深深地影响了周围的剧种,宁海平调是它的分支,越剧、台州乱弹、瑞安高腔、绍剧等地方剧种也都从它的剧目、声腔和表演中得到一定的滋养。

新昌调腔_新昌调腔 -现状


新昌调腔清末民初战乱频仍,加上新剧种不断兴起,新昌调腔因之走向衰落。新昌调腔剧团是全国尚能演出元杂剧《西厢记》的唯一剧团。目前调腔戏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处于濒危状态,剧团资金匮乏,演艺人员青黄不接,断层严重,只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证这个剧种继续生存下去。

新昌调腔_新昌调腔 -参考资料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www.chinaich.com.cn/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http://drama.sysu.edu.cn/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http://www.ihchina.cn/main.jsp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http://www.chinayigou.com/news-admin/Article/zt/whyc/xwbd/

新昌调腔_新昌调腔 -相关词条

京族哈节吴桥杂技锡伯族西迁节天桥中幡沧州武术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

新昌调腔_新昌调腔 -相关链接

1. http://www.zhongguoxijuchang.com/wenzhang/dfxb-diaoqiang.htm

2. http://www.zjol.com.cn/gb/node2/node66222/node66299/userobject15ai668895.htm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40103/160937.html

更多阅读

正月十五闹元宵 2016年闹元宵视频

正月十五闹元宵——简介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点起万盏花灯,携亲伴友出门赏灯、逛花市、放焰火,载歌载舞欢度元宵佳节。以下一起来看看元宵节的来历和各地闹元宵的习俗吧。正月十五闹元宵

声明:《新昌调腔闹九江简介 新昌调腔 新昌调腔-简介,新昌调腔-历史发展》为网友死丢屁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