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共和国,简称波兰,位于欧洲东部。面积321677平方公里。人口3750万,98%为波兰人。太阳中心学说的创始人哥白尼,世界著名音乐家肖邦、发现镭元素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等,都是波兰人。城市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9.8%,92%以上的居民信仰罗马天主教。在波兰,几乎所有的人都参加圣诞节和复活节弥撒。波兰天主教会派出800多名传教士,在24个国家从事传教活动。波兰语为国语,在一流旅馆里英语可以通用。首都华沙。波兰于公元965年建国,曾三次被邻国瓜分。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才统一。1918年11月10日,毕苏斯基在华沙宣布波兰独立。1944年7月22日成立波兰人民共和国,1989年12月29日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1948年10月7日与中国建交。1989年6月4日,波兰第一次民主选举。波兰自1918年11月11日恢复独立以来,经过90年的发展变迁,特别是在21世纪初的几年里,波兰在欧洲的重要性越来越引人重视,甚至有望成为欧盟四巨头之一。
波兰共和国_波兰 -地理
波兰地理地图
环境气候
波兰面积为31万多平方公里。位于中欧东北部,北濒波罗的海,西邻德国,南界捷克、斯洛伐克,东北和东南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立陶宛相连。海岸线长528公里。全境绝大部分为略有起伏的低平原(平均海拔173米),北低南高,北部多冰碛湖,南部有低丘陵,靠近捷边境为苏台德山和贝斯基德山。地势北低南高,中部下凹。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72%。主要山脉有喀尔巴阡山脉和苏台德山脉。较大河流有维斯瓦河(长1047公里)和奥得河(波兰境内长742公里)。全国99.7%属波罗的海流域,其中维斯瓦河流域占二分之一,奥得河流域占三分之一。最大的湖泊是希尼亚尔德维湖,面积109.7平方公里。全境属于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自西而东,自北而南,海洋性渐减,大陆性递增,年降水量450-800毫米,南部山区可超过1,000毫米。森林占国土28%。
行政区划
1998年7月,议会通过了政府制定的关于地方自治机构改革方案,决定将原有的49个省调整为16个省,同时重新设立县制,由目前的省、乡两级改为省、县、乡三级,共设16个省,308个县,2489个乡。
主要城市
波兰克拉科夫市著名的教堂及其广场
波兰2002年进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上,波兰只有华沙一座城市的人口超过100万,但中西里西亚人口密集,以卡托维兹为中心的各市形成一个城市群,都市连绵区人口也在100万以上。
波兰共有65个县级市,“所辖县级市”一栏中,名单和人口已经全部列出。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都市和都市区的信息,可以参考:
华沙市2002年普查人口为1,671,670;
罗兹市2002年普查人口为789,318;
克拉科夫市2002年普查人口为758,544;
弗罗茨瓦夫市2002年普查人口为640,367;
波兹南市2002年普查人口为578,886;(以上5市原为省级市)
什切青市2002年普查人口为415,399;
格但斯克市-索波特市-格丁尼亚市(三市相连)2002年普查人口合计为756,719;
西里西亚城市群,该州首府卡托维兹为中心,2002年普查人口合计为1,991,481;13座城市相连,请看“西里西亚省”所辖县级市名单,不带“・”的13座城市即是。
波兰共和国_波兰 -国家象征
波兰位于中欧东北部,北濒波罗的海,西邻德国,南邻捷克,地势北低南高,中部下凹。全境属于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波兰具有迥异的东欧风情。每年的5~9月是波兰较美丽的时候,天气温暖而阳光明媚,9月被誉为“波兰金色秋天”的开始。7~9月是波兰的旅游旺季。
波兰,国名全称波兰共和国(TheRepublicofPoland)
国旗
波兰国旗波兰国旗波兰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8∶5。旗面由上白下红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构成。白色不仅象征古老传说中的白鹰,而且还象征着纯洁,表达出波兰人民渴望自由、和平、民主、幸福的美好愿望;红色象征热血,也象征着革命斗争取得胜利。
国徽
国徽
波兰国徽
波兰国徽为盾徽。红色的盾面上绘有一只头戴金冠、舒展双翼的白鹰。红、白两色是波兰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也是国旗之颜色。白鹰象征波兰人民不屈的爱国精神。
国歌
《波兰没有灭亡》
人口
全国人口数量为3850.1万人(2012年3月22日),比上一次在2002年全国人口普查时的人口总数增长了27.1万,增长比例为0.71%。其中女性人口数量为2006.7万,男性人口数量为1843.2万,男女人口比例为100:109。这其中女性人口数量增长了35.3万人,而男性人口数量则比2002年减少了8.4万。波兰城市人口数量为2316.9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0.2%,而2002年城市人口占61.8%;与此同时,波兰农村人口的数量为1533.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9.8%,而2002年时的比例为38.2%。官方语言为波兰语。信仰天主教占95%,东正教、基督教新教和其他教派占5%。使用货币为兹罗提,语言是波兰语。总人口中波兰族约占98%,此外还有德意志、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立陶宛、犹太等少数民族,德意志人占1.3%,乌克兰人0.6%,白俄罗斯人占0.6%。
民族
波兰族是欧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属西方斯拉夫系。
远古时期,在维斯瓦河流域和奥得河流域居住着一群莱赫人,他们便是波兰族人的祖先。据历史考证,在9世纪末和10世纪初,古波兰族人已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了自己最初级的国家组织。此后,古波兰族人的首领们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公元966年,波兰人正式建立波兰国家,此时的波兰已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也属斯拉夫国家中的大国之一。在随后的诸多世纪中,由于波兰贵族统治者继续推行扩张主义政策,加上波兰几度被瓜分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波兰疆界的变更,波兰则变成拥有10多个民族的、且以波兰族为主的国家。
波兰族服饰
波兰族人占全国总人口的98%,乌克兰人占0.7%,白俄罗斯人占0.5%,其余的为亚美尼亚人、立陶宛人、日尔曼人、犹太人等。而1931年(根据当年的一次调查显示),波兰族人仅占波兰全国总人口的68.9%,乌克兰人、犹太人和白俄罗斯人却分别占13.9%、8.6%和5.4%。
人民政权建立后,由于波兰政府注重少数民族的利益,并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波兰在东欧国家中始终属于少数民族问题较少的国家。
1989年的东欧剧变,特别是冷战的结束,使东欧乃至整个欧洲国家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少数民族问题凸现出来。如波兰与捷克和斯洛伐克国家之间的民族矛盾。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北部的西里西亚地区居住着近10万波兰人,而在波兰境内也居住着少量的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以前,波兰与原捷克斯洛伐克曾为这些少数民族归属问题发生过多次争吵,以致"杰欣"(亦译为"切欣")一度成为双方有争议的地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波兰政府继续实行积极的少数民族政策,更加重视少数民族问题,尤其加倍注重少数民族的利益。例如,为了淡化民族问题和维护少数民族的利益,波兰已将原由内务部负责处理的少数民族问题划归文化部管辖,在议会中设立了少数民族委员会,允许各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政治组织并参与各级议会或总统竞选(以少数民族的政治组织进入波兰议会不受波兰选举法最低得票率的限制等规定来照顾少数民族利益),允许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允许保持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
节日
新年:每年1月1日
三个国王节:每年1月6日
复活节:每年4月的第3个周日和周一
劳动节:每年5月1日
波兰国旗日:每年5月2日(一般不放假)
国庆日:每年5月3日(宪法日,1791年5月3日波兰颁布第一部宪法)
圣体节:每年6月15日
国家复兴节:每年7月22日
圣母玛利亚升天日:每年8月15日
清明节:每年11月1日
独立日:每年11月11日(1918年11月11日波兰恢复独立)
圣诞节:每年12月25日
卡廷事件遇难者纪念日:每年4月13日(1943年)
波兰共和国_波兰 -历史
早在6~10世纪中叶,西斯拉夫的原始公社就开始逐步解体,封建土地所有制产生。10世纪中叶,以格涅兹诺为中心的波兰部落逐渐统一了其它部落。皮亚斯特(Piastów)家族的梅什科一世(MieszkoI,约960~992在位)建立了早期封建国家。公元996年,波兰接受基督教。1025年,博莱斯瓦夫一世(BoleslausI,992~1025在位)加冕为波兰国王,波兰成为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国家。
波兰1863年起义
封建国家的建立和统一时期
(10-15世纪中叶)12世纪中叶,博莱斯瓦夫三世(BoleslausI,1102~1138在位)死后,由于王公、贵族和教会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全国分裂为几个公国,波兰进入封建割据时期,达200年之久。瓦迪斯瓦夫一世(LadislausI,1314~1333在位)统一大波兰、小波兰、库雅维,于1320年在克拉科夫加冕为波兰国王。卡吉米日三世(KazimierzIIIWielki,1333~1370在位)又统一了马佐夫舍。但是,西波莫瑞和东波莫瑞还分别为勃兰登堡和条顿骑士团占领。西里西亚则被波希米亚王室占领。为抵抗条顿骑士团的侵略,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实行了王朝联合(1385),立陶宛大公瓦迪斯瓦夫二世?亚盖洛(Jagiellon)为波兰国王。1410年,波兰-立陶宛联军在格伦瓦尔德战役中,给了条顿骑士团以毁灭性打击。1466年,收复了东波莫瑞。
第一共和国时期
(15世纪中叶-1795)
以格但斯克为中心的东波莫瑞的收复,刺激了波兰粮食的出口,贵族庄园纷纷建立劳役制庄园,从事商品粮食的生产。城镇出现手工工场。1505年,议会通过宪法,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颁布法律。从而削弱了王权,招致外来势力干预,面对莫斯科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议会在卢布林通过了成立统一的波兰共和国的决议,首都从克拉科夫迁到华沙。波兰共和国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农奴制国家,面积达31万平方公里,17世纪后半期,波兰的农奴制进入了危机阶段,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БогданМихайловичХмельницкий),领导的哥萨克在乌克兰举行民族起义。统治阶级内部也分崩离析,1652年大贵族迫使议会通过自由否决权,1654年沙俄对波兰宣战,兼并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北方战争初期、波兰被迫追随俄国参战。1655年波兰-瑞典战争爆发,波兰丢失部分领土。1733~1735年俄、奥与法、西、撒丁为争夺波兰进行了战争,严重破坏了波兰主权和国家经济。
波兰第一共和国的政治制度非常特别,在当时也是相当先进的,称为“贵族民主制”。这种制度有两根支柱,一个叫自由选王制,国王由贵族选举,凡不是贵族就没有民主权力;一个叫自由否决权,只要有一个议员反对,这项议案就不能通过。而真正的民主是基于少数服从多数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这种贵族民主造成了波兰极端的民主和无政府状态。这也导致了在有争议的议题上往往议而不决,从而导致国家意志得不到体现,这也是波兰最后衰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18世纪后半期,波兰生产关系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启蒙运动影响下,中小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发起爱国革新运动,但受到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IIАлексеевна)武装干涉。1772年,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对波兰进行了第一次瓜分。波兰人民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把革新运动推向高潮。1791年5月3日,波兰四年议会通过了《五三宪法》(Konstytucja3Maja),取消自由否决权,这也是欧洲最早的宪法。叶卡捷琳娜二世再次对波兰进行武装干涉。1793年,俄普两国对波兰进行了第二次瓜分。1794年,波兰人民在民族英雄科希丘什科领导下举行起义,后被俄国镇压下去。1795年,俄、普、奥三国对波兰进行了第三次瓜分。
波兰的三次被瓜分
1772年5月,沙皇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国在彼得堡会谈,于8月5日签署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条约。据此,波兰丧失了约35%的领土和33%的人口,波兰成为俄、普、奥的保护国。1793年1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签订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定,经第二次瓜分,波兰成为仅剩领土20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的小国,成为沙俄的傀儡国,波兰国王未经沙皇许可,不得与外国宣战与媾和。1795年1月3日,俄、奥签订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协定,10月24日,普鲁土也在协定上签署。根据该协定,波兰领土被全部瓜分。“俄国吞并了立陶宛、库尔兰、西白俄罗斯和沃伦西部,把边界推进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线,共12万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奥地利占领了包括克拉科夫、卢布林在内的全部小波兰和一部分玛佐夫舍地区,共4.75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万;普鲁士夺得其余的西部地区、华沙、其于部分的玛佐夫舍地区,共5.5万平方公里,人口100万。”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波兰国家灭亡了。概括在三次瓜分波兰的过程中,沙俄夺占的领土约占原波兰领土的62%,共约46万多平方公里;普鲁士夺占约20%,共约14.11万平方公里;奥地利夺占约18%,共约12.18万平方公里。经史了这三次瓜分之后,波兰亡国,波兰就从欧洲地图上消失长达123多年。
外族统治时期(1795~1918)
1809年拿破仑一世(NapoléonBonaparte)在波兰中部建立华沙公国(Ksi?stwoWarszawskie),拿破仑失败后,华沙公国被肢解,其西部土地成为波兹南公国(WielkieKsi?stwoPoz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