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青 愤青 愤青-愤青辞典,愤青-性质

愤青,全称“愤怒青年”,本义是褒义词,但如今词义褒贬不明。“愤怒青年”这个称呼早在1970年代的香港已经出现,当时特指一班对社会现状不满,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后来,被简称为愤青,并成为中国大陆网络语言中的专有词汇,四个字的原称反而不常用了。积极的定义应该是:一群有道德、有思想、有理想,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正义、不公平的现状充满愤怒,同时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以改变不正义、不公平的现状实现理想社会为目标并为之奋斗的青年人。愤青是国家人民活跃程度的体现,但程度过分、缺乏客观性则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并产生不良风气。

什么叫愤青_愤青 -愤青辞典


愤怒青年

愤青即愤怒青年,英文The Angery Young,中文称谓发明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指某个躁动社会种群,或指个人一生之中的某个阶段,通常与荷尔蒙相关。不同时代不同愤青,"文革"愤青是造反有理的红卫兵,80愤青是摇滚青年,90愤青是顶鸡冠头的朋克。新世纪愤青为网络拍板块者。

[愤青世代]

分50后,60/70后和80后三个世代。50后如牟其中、杨小凯们年少时曾写下《中国将向何处去》,80后韩寒、郭敬明们会写畅销书。50后下过乡、进过厂、扛过枪,80后上过学、跨过洋、泡过网,当这两代父子关系的愤青掐在一起时,60/70后在一旁劝架。

[愤青国别]

愤青非中国特产,日美均有。不同的是,日本愤青从原子弹废墟里爬起来,化悲痛为力量把一个战败国建成世界强国,而中国愤青口水多过行动。中美愤青却有共同之处,即美愤敢对小布什说"不",而中愤也敢对小布什说"不"。

[愤青级别]

A级:伟人型,如鲁迅、陈寅恪;

B级:精英型,李敖、崔健、陈丹青;

C级:平凡型,发帖者、认真回帖者;

D级:浮躁型,爱拍砖者;F级:即粪青,除了骂人不会干别的。伟人愤青用灵魂爱国;精英奋青用行动爱国;平凡愤青用键盘爱国;浮躁愤青用唾沫哀国;垃圾粪青用粪便碍国。

[网络愤青]

骂人为嗜好的冒牌爱国者,常用词为"汉奸"、"走狗"、"特务"、"卖国贼"。主张不要买外国货,主要是日美货。对哈日族、哈韩族、亲美派深恶痛绝,必将置之死地而后快,仿佛只有他们才是正义的化身。

[世界]

老愤在"文革"时号称要"拯救全世界2/3受苦人",新愤在全球化大潮中对世界"说不",总之,这个世界能看顺眼的地方不多。

[说不]

《中国可以说不》一书开创了"说不"系列之先河,后引申为对既定世界的格局强烈地不认同,包括国际格局和国内社会。该书的口号是"丢掉幻想,准备战斗!"被西方评为"肤浅青年的无知与孤傲"。当下"说不"的方式改用鼠标。

[网争]

愤青 愤青 愤青-愤青辞典,愤青-性质

"馒头案"、"寒白之争"及众多愤青战小资口水官司,均说明社会人群的某种分裂状态。八十年代喊出的"理解万岁",消弥了不少时代隔阂,而现在是喋喋不休的争吵。

[仇日]

愤青第一大仇外症,抗日战争过去60年,新的"抗日"如火如荼。保钓、教科书、靖国神社,每每激起中国民众尤其愤青的强烈情绪。故在其国名前加个"小"字,而这个"小"的日本百多年来却一直压着"大"中国半场打。作为战败国,却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却决不道歉。所以,愤青奋起抵制日产汽车、电器和动漫,却收效甚微。

[反美]

美国人难懂"为什么世界上的人都想学我们,却又恨我们。"消费麦当劳、可口可乐、米老鼠长大的一代,开始用麦当劳的方式行事,追求可乐般爽的生活,和像米老鼠一样快乐。这些都是所谓"美国梦"的一部分。然而,美国却是中国人最恨的国家之一,同时又是最想去的国家。

[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第一关键词是改革开放,九十年代第一关键词是发财,新世纪第一关键词是娱乐。八十年代启蒙引发中国当今千年未遇之变局。有着书认为,八十年代是理想主义的年代,故怀念之。

[理想主义]

嘲笑60代、70代的思想单一、高谈阔论,80后们一只眼看课本、另一只眼盯美女。试卷的题目是"读书是否为了赚大钱娶美女"。追求即时快乐成为新做派,理想是个多么遥远的词汇。他们不谈理想,更不谈主义。

[诗人]

曾经的时代启蒙者,借犀利诗句唤醒沉默的大多数。现在,无论"高尚是高尚者墓志铭"的悲壮,还是"卑鄙是卑鄙者通行证"的愤慨,早就被政治笑话、短信和黄段子消解掉了。诗人变成嘲讽对象,于是悄然变身策划人或酒吧老板,缪斯门徒当上房地产商的食客。

[奋斗]

被"自我实现","成功"PK掉。八十年代"女排精神"崇尚集体主义拼搏精神,而现在追求个人成名和个人品牌,成名哪怕十五分钟。"成功学"成了中国一门显学。如果你二十岁不反叛,就是没心;如果你三十岁还没成功,就是没脑。

[青春]

青春成为某种崇拜对象,人们意图加以延长、享受它,商业上加以迎合之。再老也要赖在青春里。我们很重要,我们要表达,我们要改变世界。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你愤青或哪怕老愤,也是一种莫大的赞誉。

什么叫愤青_愤青 -性质


愤青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如何分类,中国愤青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个共识,即不反华夏民族,也就是不反华。因此,是否反华夏民族,应该是评价一个“激进人士”是愤青还是汉奸的重要标志。

此外,也有一种说法,“愤青”一词的词义应当定性为奋斗的青年。年轻人要有一种向上的奋斗激情,不畏强暴,勇往直前,敢于与社会不良的现象作斗争。祖国的未来,全都寄托在青年人的身上。

但总体来看,年轻人应该多去研究一些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层次理解。而执政者也应当从青年人的思想中发掘出新的历史观念和新的发展战略。对年轻人的思想定性,要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不要一棒子打死,要给以正确的引导。

什么叫愤青_愤青 -历史记载

愤青史记之词坛愤青:千秋壮词说天生的"犟牛鼻子"陈亮:"中华双宝唐诗、宋词",前有李杜,后有稼秆,不过,真正的稼秆词意,并非出于辛弃疾的一手操办,这个"稼轩",是个文人社团,其实多与这个陈亮有很多最直接的关系。陈辛好友,但彼此并不投契,辛最恨陈多言,多次有杀陈之心,陈也一直小心设防。陈亮与辛弃疾的关系。

愤青史记之女愤青严蕊:待到山花插满头揭露朱熹嘴脸:严蕊字幼芳,能诗善词,通古达今。有一年,大道学家朱熹巡视浙南,为了打击唐仲友,搜集他的"罪状",就把严蕊抓了起来,严刑拷打,逼她招认与唐仲友有"不正当"的嗳昧关系。严蕊虽然备受鞭笞,饱尝夏楚,几乎死去,却绝不屈服,更不招供。严蕊遭到朱熹暗算始末。

愤青史记之愤青大夫汲黯:才高于志,土木形骸不服天子令的汲黯:汲黯字长孺,汉代名臣。其祖先是小国国君,至汲黯是第七世,"累世为卿大夫"。汲黯的"愤青"表现,是相当有特点的,有很多成语,如"后来者居上"、"招之不来,麾之不去"等都是出自他的笔下。司马迁赞之:"以'高学'着称于世",这在《史记》中是难得的评价。

汉朝时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还有投笔从戎、率36人号令西域诸国的班超。如果现在有个愤青言语排行榜的话,那么西汉陈汤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绝对可以高居首位。


愤青

各国"愤青"之表象

不管怎么定义愤青,其都不是中国独有的,纵观世界各国无论东西南北古今都不乏愤青之类的力量和情绪。首先,国家利益并非是一国全体国民利益的简单相加,每个国家内部都有不同的利益阶层利益集团,他们之间的利益有很大的差异性,国家的每一项具体政策也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使所有人都满意。其次,就算是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不同的人群对同一事件也可能有不同的处事方法和哲学,有时甚至完全对立。 这些对立和差异常常表现在国家的对外政策上,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鹰派鸽派之争。如美国对华政策上长期存在着接触与遏制的论争,在伊拉克战争前也有主战和反战两派。以色列在对巴勒斯坦政策上有强硬派和温和派,他们之间的严重对立甚至导致了前总理拉宾被刺杀。在我们东边的日本也有坚持和平的力量和极右的妄图复活军国主义的势力。

这些鹰派、强硬派、极右派和我国被称着愤青的非常相似,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并没有被在其国内受到太多的责难,相反却在国际政治斗争中与鸽派、温和派、和平力量交替出现,成为国家对外政策中的软硬两只手或黑白两张脸,强硬派把关系恶化,然后温和派出来转递胡萝卜;温和派不能使对方就范,强硬派就出来挥舞大棒,为其国家谋求最大可能的国际利益。

相对于国际形势,对"愤青"应持有的态度


愤青

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将更多地参与国际社会,我国与其它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矛盾冲突在将来肯定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因此我们也要有更好的更老练的政治、手法处理国际矛盾与冲突。我们需要成熟冷静理性的对外政策,但同时出需要愤青那样的激情,因为我们可以发现在很多时候冷静、理性并不是总能解决问题;有时我们非常需要些激情、甚至极端非理性的手段才能维护我们的合法国家利益。

当遭遇到他国的鹰派、极右派、甚至军国主义分子时,我们用完全理性的顾全大局的手段应对,肯定是要吃亏的。在对方强硬政策当道时,我们除了冷静理性面对外,还必须要有强硬手段备用,以免对方全赢我方面输。也就是说当对方推行极端民族主义的政策,我方也只有以我们的民族主义与之应对,对方温和我们自然也就温和,如果我们压制"愤青"那就等于是自废武功。"愤青"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民意,这个民意应该为国家所尊重,民意可以为我国抵挡外国的强大压力和无理要求,特别是在和那些西方民主国家打交道中,他们也要顾及中国的民意,这为我国外交人员在谈判时赢得回旋之地。

"愤青"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有一定的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反省对外工作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提高我国外交工作维护国家最大利益的能力。由于我国政治的特点,各部门对外都以同一个口径表达,无所谓鹰派鸽派之分,所以"愤青"更有存在的必要。 但是部分的愤青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极端的民族主义,国力在控制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协助却经常会被反咬一口,造成了国内开始啃噬,辱骂同胞,等等强硬口吻一直存在,则所述温和与强硬共存则基本形成不了对立,相对的,这种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想却给国家带了一定量的负担,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粪青",而这种词汇也由于强硬手段和极端思想的刺激让社会开始进入一种"反叛期",则是国文化不能精进,国外垃圾文化吸取量与日俱增。这种由愤青到粪青的变化取决于个身基本文化底蕴和知识含量,有些人则是将对自己生活的不满以及发泄作为宣扬战争的工具,这时候已经不存在所谓的强硬派之说,因为这一切已经不立于国家基本之上,而仅仅只是一种"恐怖组织"而已。

愤青时代的失落

愤青,几年前曾经十分流行的一个词汇。顾名思义,愤青指的是愤怒的青年。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愤怒的传统,从发动"国人暴动"时愤怒的人群,到大泽乡揭竿而起的愤怒的农民,到新文化运动中愤怒的文人,还有五四时愤怒的学生和工人。中国社会的每一次运动似乎都与愤怒有一种不可割舍的关系。时至今日,我们这一代青年也顺理成章地继承了这一传统。愤青的愤怒,代表着一种精神状态。他们的愤怒是真实的。他们有理想、有热情,他们渴望用自己的青春谱写未来崭新的生活,但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现实的残酷。他们压抑,他们无奈,所以他们愤怒。但愤怒之后他们不气馁、不彷徨,仍然勇敢地行进在追梦的路上。这一点在70年代出生的青年身上尤为显着。当然,愤青的帽子最早也是扣在了他们头上。你可以敏锐地从人群中分辨出他们,因为他们的热情、他们的活力,当然还有他们的愤怒。他们可以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天安门集会,他们会在海子死后集体焚烧诗集纪念这位早逝的诗人,他们可以在物欲横流之时坚持自己的理想。因为他们愤怒着,而这,正是愤青的精髓之所在。


美国青年VS中国愤青

放眼今世,愤怒仿佛在一夜之间消逝了踪迹。郭敬明、张悦然、安妮宝贝……一个个名字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他们成为新一代青年的代言人。可从他们身上,我们已经找不出一丝愤怒的影子了。当然说句公道话,韩寒文章中戏谑的成分更多一些。"青春是一道妩媚的忧伤",在愤怒退去的那个秋天,一阵寒流过后,世上仿佛便只剩下了忧伤和那些忧伤的人们。他们用舒缓的语调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很感人,但我知道那里面更多的是不真实。他们活在回忆中,甚至美好的回忆都被他们抹上一层淡淡的忧愁。或许他们在逃避什么,可是,有什么能够让一个青春的生命如此惧怕?太深的留恋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仅是双脚,还有未来。也许在他们丢掉愤怒的同时,连同青春的勇气、活力、热情一同丢掉了。他们再也不可能体会到"梦想"、"流浪"、"远足"这些词汇能带给他们的感撼。他们只是一味地忧伤、回忆,未来不会在回忆中被创造,可忧伤的他们却看不到这一点。在这个年代,只剩下了愤怒却没有了愤青。年青的小伙子嚼着箭牌口香糖大骂美国的霸权,校园里的学生听着索尼松下的CD痛斥日本的无耻,甚至互相咒骂来展现他们的"热情"。他们称不上是愤青,他们只是在愤怒,只是在宣泄着一种毫无正面价值的弊大于利的冲动。"既然选择了地平线,留给世界的便只有背影","自己相信的正义绝对不会歪曲",愤青的愤怒不张狂,不放纵,他们比沉默的人更稳重,他们比啸叫的人更成熟,他们只是在所选择的道路上坚定地行走着。

或许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这个时代注定不会属于一帮愤怒的青年。在愤怒燃烧尽青春的热情之后,一切都归于沉寂。但沉寂之后呢?或许又是一个愤怒的年代。

什么叫愤青_愤青 -愤青代表


李敖

李敖(1935-),字敖之,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时事评论家,自由主义大师。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以自诩为“中国白话文第一人”。有《北京法源寺》、《阳痿美国》、《李敖有话说》、《红色11》等100多本着作,前后共有九十六本被禁,创下历史记录,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李敖大全集》是他大部分着作的合集。2005年9月访问大陆,在北大、清华、复旦三所顶尖高校发表“金刚怒目、菩萨低眉、尼姑思凡”的系列演讲。

【对他评价】

李敖是特立独行的怪杰。他精通文史,学贯中西,以其杂文反封建、骂暴政、揭时弊,呼吁政治民主,鼓吹言论自由。其文谈古论今,惊世骇俗,以思想的敏锐、见解的独到、谈吐的坦荡而自成一家之言。李敖的杂文如刺向专制暴虐者的剑、烧向丑恶人事和伪道学伪善者的烈火,但他谈论两性之情又是温文尔雅、真诚严肃,一点也不玩世的。

喜爱调侃和幽默也是李敖文风的重要特色,如曾引用英国的首相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 1st Earl of Beaconsfield)讲的一句话:“世界上有三种谎话:谎话、可恶的谎话、统计学。”(Lies, damned lies, and statistics)(实际上这句话是马克吐温将其发扬光大,后经学者考证最早出处并非Disraeli, 而是Charles Wentworth Dilke)以讽刺统计学;但是也有人怀疑李敖对统计学的真正认知程度。杨照说:“李敖的英文程度不差,然而他显然殊少受到西方现代文学影响。他对现代哲学、现代文学,惯常抱持一份不信任的态度,他知道‘艾略特(T.S. Eliot)已咬定小说到了福楼拜(Flaubert)和詹姆士(Henry James)之后已无可为’,不过他对福楼拜和詹姆士之后的现代小说到底长什么样子、玩什么花样,显然不甚了了。”

李敖的作品以文字尖锐、不留情面着称。如其散文以及评论文章等,常常会引起争议:例如曾评价余光中“文高于学,学高于诗,诗高于品”、“一软骨文人耳,吟风弄月、咏表妹、拉朋党、媚权贵、抢交椅、争职位、无狼心、有狗肺者也”,并认为其言论粉饰了蒋介石当政时期国民政府的专制行为,这些评价引起的反应不一。


冯锦华

冯锦华

冯锦华,山西太原人。2001年8月13日,日本首相小泉不顾周边国家人民的反对,坚持参拜了靖国神社。14日晚,在日本工作的冯锦华为表示抗议,用红漆在靖国神社侧门的一个石雕底座上喷写了日语“该死”字样,当场被日本警方以“损害物件罪”拘捕。在外有着“唐・吉诃德”、“抗日青年”、“反日英雄”等称谓。

【对他评价】

因在靖国神社外涂漆获罪的冯锦华,2002年6月23日从日本回国。一年后,当他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时,是站在东海一条颠簸的渔船上,向包围着渔船的日本军舰和直升机高喊“钓鱼岛是中国领土”。这一次,他的身份是民间保钓行动的总联络人。

从靖国神社涂漆到东海保钓,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理性、更加坚定的爱国青年、热血义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40103/160528.html

更多阅读

“电波怒汉”、“大龄愤青”——电台节目主持人,万峰 十二怒汉

1、听众:万老师,我不是上海人。  万峰:甭管你是什么地方人,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你就是台湾的,也是中国一部分。  2、听众:万峰你除了会劝人离婚还……(电话被掐断)  万峰:要提意见,这儿不合适。(狂怒)这位李先生到底有没有听前面的节目

郑强教授愤青语录 校长郑强2016两会语录

有人戏言,郑强教授是浙大第一愤青教授,蚯蚓也不记得是否以前发过郑教授的语录没有。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请边读边思考,如果你已经看过,那就请再读一回,再思考一遍。1)日本人宁愿喜欢黑人,也不喜欢我们,因为现在的中国人没有了精神。2)大家都在嘲

打捞中国愤青愤青与爱国 打捞中国愤青

第三部分:愤青与爱国愤青为国家操碎了心没有人统计过中国到底有多少愤青,我估计这是一个无法统计的数字,因为,愤青不是一个年龄概念,而是一个群体概念。这个群体跨越青、中、老,如果单是青年人,大致的定一个比例,就可以算出来,因为跨越年龄,所

爱国贼 爱国愤青的奇葩言论

松柏高立图受辱蒙羞既久,使国人心理不再完整,遂对爱国抑或卖国的机警,远远超出了对专制还是民主的敏感。但有人看出了其中的荒谬。陈独秀有句令人发汗的名言:“恶国家甚于无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

网络扫盲:粪青、五毛、美狗是什么意思?晓月原创

粪青:“愤青”英语简称GTK“愤怒青年”这个称呼早在1970的已经出现,当时特指一般对社会现状不满,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后来,被简称为愤青,并成为网络语言中的专有词汇,四个字的原称反而不常用了。1、愤青的由来 愤青这个词,诞生在文

声明:《愤青 愤青 愤青-愤青辞典,愤青-性质》为网友国产男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