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婴(?―约前583)春秋时晋国义士,千百年来为世人称颂。相传他是古少梁邑(今陕西韩城西少梁附近程庄)人,为晋卿赵盾及其子赵朔的友人。晋景公三年(前597年),大夫屠岸贾杀赵,灭其族,朔客公孙杵臼与之谋,婴抱赵氏真孤匿养山中,而故意告发令诸将杀死杵臼及冒充孩儿,后景公听韩厥言,立赵氏后,诛屠岸贾,婴则自杀以报杵臼。程婴的事迹,后世广为传颂,并且编成戏剧,出现在舞台上,甚至流传到海外异邦。他那种舍己救人、矢志不渝的精神,一直为人们所钦敬。
程婴_程婴 -人物生平
程婴晋景公三年(前597年),赵氏家族遭难。司寇屠岸贾追究刺杀晋灵公的主谋,罪名加在赵朔之父赵盾身上,把赵氏全族诛灭。当时只有赵朔的妻子幸免于难,因为她是晋成公之姊,在宫中避祸。赵朔妻身怀六甲,如果生男,则是赵氏不灭。因此,保全和绝灭赵氏的两方,都盯住了这个尚未出生的遗腹子。
此时,公孙杵臼见到程婴,问程婴为什么没有为朋友殉难,程婴说:“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这时程婴已抱定殉难的决心,但是把保全赵氏后代放在首位。二人心意相通,遂为救援赵氏后代结成生死之交。
不久,赵朔妻产下一个男孩。屠岸贾风闻后,带人到宫中搜索。赵朔妻把婴儿藏在裤子里面,又幸亏婴儿没有啼哭,才躲过了搜捕。为寻万全之策程婴找到公孙杵臼商量办法,公孙杵臼提出一个问题,个人一死难呢,还是扶持孤儿难?程婴回答,个人一死容易,扶持孤儿难。于是,公孙杵臼说出一番计划,请程婴看在赵朔对他的深情厚谊的份上,担当起扶持孤儿的艰难事业,杵臼自己则择的是先去赴死。
计划已完,他俩谋取别人的婴儿,包上华贵的襁褓,带到山里,藏了起来。然后程婴出来自首,说只要给他千金他就说出赵氏孤儿的藏身之处。告密获准,程婴带着人去捉拿公孙杵臼和那个婴儿。公孙杵臼见了程婴,装得义愤填膺,大骂他是无耻小人,既不能为朋友死难,还要出卖朋友的遗孤。然后大呼:“天乎! 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求把他一个人杀了,让婴儿活下来。自然,公孙杵臼的要求未被答允,他和那个婴儿都被杀了。
程婴和公孙杵臼的调包计成功,人们都以为赵氏最后一脉已被斩断,那些附和屠岸贾的人都很高兴,以为从此再不会有人找他们复仇。程婴背着卖友的恶名,忍辱偷生,设法把真正的赵氏孤儿带到了山里,隐姓埋名,抚养他成人。
15年以后,知情人韩厥利用机会,劝说晋景公勿绝赵氏宗祀。景公问赵氏是否还有后人,韩厥提起程婴保护的赵氏孤儿。于是孤儿被召入宫中。孤儿此时已是少年,名叫赵武,景公命赵武见群臣,宣布为赵氏之后,并使复位,重为晋国大族,列为卿士。程婴、赵武带人攻杀屠岸贾,诛其全族。
赵武20岁那年,举行冠礼,标志着进入成年。程婴觉得自己已经完成夙愿,就与赵武等人告别,要实现他殉难的初衷,以及了却对公孙杵臼早死的歉疚心情。他其实也是以一死表明心迹,证明自己苟活于世,决没有丝毫为个人考虑的意思。赵武啼泣顿首劝阻,终不济事,程婴还是自杀了。
程婴和公孙杵臼的事迹,后世广为传颂,并且编成戏剧,出现在舞台上,甚至流传到海外异邦。他们那种舍己救人、矢志不渝的精神,一直为人们所钦敬。程婴忠实于友谊,公孙杵臼不忘旧主的品格,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
关于山西忻州南关为程婴故里的说法
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杀赵,灭其族,朔客公孙杵臼与之谋,婴抱赵氏真孤匿养山中,而故意告发令诸将杀死杵臼及冒充孩儿,后景公听韩厥言,立赵氏后,诛屠岸贾,婴则自杀以报杵臼。
舍己为人,藏孤救孤的大义士程婴为忻府区南关村人,其舍生取义、救孤之壮举,世人赞扬。程婴死后,葬于南关村。为此南关村每年的九九重阳节,办庙会,唱大戏,祭祀程婴。
藏山,地处太行山西麓,山西盂县城北十八公里处;因春秋时藏匿赵氏孤儿得名。境内峰峦叠嶂,古刹栉比;山间神祠祀赵家遗孤之位;中华忠义苑弘扬忠孝爱国之情;志士仁人视为圣洁忠义之地,千百年来留名篇佳作无数。山以史传,史以文传,汇中华儒家文化于此藏孤胜境,誉为晋东第一名山。
程婴_程婴 -史籍记载
医神程婴济黎民
程婴画像古时侯,偌大的程婴坟地上长满了各种草药,每月的初一、十五祭祀程婴的人络绎不绝,他们中有人从坟地采回药草给亲人服用,想不到药到病除,治病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卧牛城里人人皆知。采药的人多,药材采得少了,甚至连野草也拔光了,人们就从坟堆上挖土回家服用,同样有治病疗效。就这样年复一年,人们在春秋两季采药、拔草、挖土治病,许愿还愿,祈求健康平安。多少年来程婴祠、程婴墓贡品不绝,香火旺盛,家乡人民视他为“白马天神”。明万历忻州药材商人在程婴墓侧建“药王庙”。
程侯神鞭赠尉迟
相传唐朝初年,朔方突厥胡人侵扰三关,唐王李世民派大将尉迟恭屯驻忻州程侯山练兵布防。由于当地连年灾荒,乡民饥寒交迫,驻扎将士难以筹集粮饷。一天,尉迟恭登山察看,路过程婴祠参拜程婴塑像。程侯看他仪表堂堂,乃护国济民之才,心下甚喜。当尉迟恭走出庙门之际,遂化作道人坐在了庙门对面巨石之上。尉迟恭走近向道人讨教,道人含颌微笑,说:“将军不必为军饷发愁”。遂递过一支钢鞭,传授他开山之法。尉迟恭听罢欣喜不已,双手合掌谢过。他走到山腰凹处,赫然有六个紧闭的石门,按照老道指点,甩开钢鞭一指念道:“洞门快快开,尉迟取宝来”。只听空中嘎啦一声亮如闪电,那六个洞门应声而开,金、银、铜、铁、硫磺、蜜蜂洞口呈现眼前,尉迟恭先后进入一二洞中,只见金碧辉煌,光芒四射。他脱下战袍,分别在两个洞中包了砂土,背到山下小河中淘筛起来,瞬间淘出斗金斗银,解决了军饷不足的难题,随后尉迟恭心想,“民以食为天”,何不救救四方灾民,就将节省的金银筹粮,赈救了周围的百姓。乡民们为了感谢程婴显灵和尉迟恭的恩德,又把程侯山叫作金山,把山下小河叫作淘金河,淘过金银的小水泊起名金瓮和银瓮,将战马饮水的七岭河改称牧马河,把河的发源之山称作白马山。
南关九月“白菜会”
相传,程婴、王阿后年轻时成婚于南关新宅南寺湾的窑洞里,男耕女织,恩爱相惜,程婴行医种菜,阿后缝织裁剪,为人们所羡慕。不久,相国赵盾返乡巡视,闻程婴医术精湛,为人敦厚,着令程婴回相府任差,程婴欣然告别父老,携妻同赴国都……。程婴就义后,就葬回老家窑洞上面,在程婴原种过菜的畦地里,“二和白”大白菜年年大丰收,以管心大、帮子脆、香绵可口而驰名晋北,二州五县之人纷纷前来购买,乡民认为这是程婴夫妇留给家乡的礼物。
于是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下白菜的时候,南关人民都坚持举办庙会祭祀程婴,唱大戏、闹红火、挠羊赛好不热闹。因此人们称南关的庙会是程婴白菜会。
阿母娘娘俏娃娃
过去,南关红塘巷阿后庙长年香火旺盛,奉祀不绝。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举行参拜祭奠,四邻八乡的善男信女纷纷前来俏儿俏女,向娘娘烧香磕头上供许愿,许愿供品为面桃,还愿供品为面男面女,许愿者临走时带走男面孩或女面孩,据说十分灵验。还愿者中不少人立碑表达谢意,当时东西殿前还愿者石碑不下百余通,可见当年庙会之盛况。
现今忻州老年人中带俏字者甚多,如“俏明、俏和、俏根、俏贤、俏婵、俏凤、俏龙……”重名者不在少数。
白马神钟移忻城
金大定二十九年,在都维那张鼎的主持下为忻州钟楼铸钟,选定由朔州铸钟工匠赵世俊、赵孝宁、赵孝尔一家在当地制作。钟为生铁,重约六吨,钟身布满鸟兽花纹,铭文镌刻春秋晋义士程婴赞词。
铸好后,忻州遭遇空前兵灾人祸,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城郭内出现了十室九空的残状,惊动了程婴天神,一夜之间把宏钟移回忻州城,挂在了城东门的龙王庙,从此警钟长鸣,教化人们崇道德良善,尊礼仪廉耻。
程婴祠里金香炉
南关程婴祠里千百年来流传有民谣:里七步,外八步,里面有个金香炉。历朝历代的兵匪、盗贼常常光顾寻找“金香炉”,把程婴祠、墓内外七步挖了个底朝天,终究依然没有找到,因此,金香炉的存在成了一个谜。
话说当年宋王爷(神宗)为报程婴忠义救祖之恩德,追封程婴为“诚信侯”。下旨让州官在程婴墓北重建祠庙,祠庙完工后,宋王爷亲自来忻州祭祀,来时带来了金香炉,为防被盗,让工匠把香炉里外裱的严严实实并涂上黑漆,看上去好像是石头香炉或生铁香炉。原来,金香炉护身秘诀是:里漆布,外漆布,里面有个金香炉。如念动秘诀,金香炉熠熠生辉,不念秘诀如生铁顽石,躲过了一次又一次浩劫。明朝末年,程婴祠被毁,什件被掠,金香炉又成为一个谜中之谜。
神人赐瓜李孝子
清康熙年间,忻州孝子李友直年少丧母,事继母如亲生。继母生病后,侍奉周全,眼见终日诊治,不见好转,心中十分着急。其时听有人说尝患者粪便甘苦可判生死,于是在倒厕盂时尝了继母粪便味苦,继续寻医为母诊治,告医生其母病可治愈,医问其故,他答:“人言病者粪苦可好,今吾母粪便真苦,你快治吧”。医又问:“你尝过?”他答:“是”!医生为之感动,精心把脉,调剂药方,果有起色。十八年后,继母旧病复发,医生束手无策,令他十分着急。吃饭时,母亲提出想吃西瓜,时值四月初旬,北方哪里有瓜,愁得他在门外徘徊。瞬间,忽有一位白须老丈怀抱西瓜而至,友直欣喜而问:“能卖我乎?”老丈曰:“行也。”便将老丈引至家门,将瓜送至母亲榻前,待取出钱两出门酬谢,老丈已不见踪影,经人指点向西南方向寻去,走到红塘巷上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