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睿,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80后青年作家之一,1980年12月2日出生。中学阶段广泛阅读了王朔和国外作家的作品,文风深受王朔影响,京味十足,被誉为“80后王朔系最优秀的学生”。中学以优异成绩考入有着四大染缸美誉的北京工业大学。中国青年作家,代表作有《草样年华》、《草样年华-北x大的故事》、《活不明白》、《草样年华2-后大学时代》、《朝三暮四》、《最后的盛典》、《我是你儿子》、《七喜》、《选择之道》、《草样年华3-跑调的青春》、《跟谁较劲》。2006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生。其鲜活生动的文笔,幽默诙谐的文风,深得京味文学的精髓。常常使人在怅然若失之余又忍俊不止。
孙睿_孙睿 -人物简介
2004年之前,没人知道孙睿是谁,而仅仅几个月时间,一本《草样年华》已让孙睿跻身“5大偶像”的行列了。传闻中他曾就《草样年华》以十万向韩寒下了战书,虽然这一传闻最终被当事人否决,但孙睿和他的《草样年华》终究也火了一回,甚至也可以说比《花样年华》来得更生猛!孙睿既不像韩寒的文笔是幽默搞笑无厘头,也不像郭敬明那样华丽优美,孙睿的作品是质朴的,是深刻的,是令人无法忘却的。
孙睿_孙睿 -作品特点
其鲜活生动的文笔,幽默诙谐的文风,深得京味文学的精髓。常常使人在怅然若失之余又忍俊不止。他的小说有着王朔式的幽默,却没有王朔的油滑;有着王小波式的睿智,却没有王小波的炫耀;有着石康式的浑不吝,却不像石康那样一味地颓靡。
孙睿_孙睿 -个人故事
关于王朔:没见过面,但不影响对他的推崇
受小说《我是你儿子》影响,没见到孙睿时,总把他和书中的儿子杨帆划了个等号。而生活中的孙睿却是个非常实在而坦诚的小伙子:剃个光头只为了舒服,留个小胡子也不是为了显示成熟,仅仅是懒得打理。
《我是你儿子》被业内看成是青春酷哥的转型之作,但其荒诞、幽默的风格,近似于贫嘴的跳跃式语言,同样写单亲家庭,同样是“冤家父子”,和王朔早年的那本《我是你爸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说孙睿是拿这本书叫板王朔,孙睿却老老实实地承认是对王朔的回应。自己从初中就阅读王朔的作品,每次的作文都是以王式文风挥就,喜欢的就是他的真实。
对自己的偶像,尽管心仪已久,但孙睿承认从没见过面,也无从知晓王朔对他的印象。对王朔那本颇多诟病的新作《我的千岁寒》,孙睿也诚实地回答:“只看了一点,因为看不懂。看了一点觉得晕,再看下去就睡着了。但是我绝不会批评王朔写得不好,因为他堪称经典的东西太多了,我们都不配去批评他。”
孙睿
关于父亲:他边看边笑,永远说我的东西不好
《我是你儿子》突破了孙睿一贯的校园青春题材,故事性更加明显,主人公以杨树林和杨帆这对“冤家父子”代替了之前那个玩世不恭又执着的“我”,关注的视野也从校园生活转向家庭关系,关注父与子两代人的生理、心理成长。
说起写这本小说的创作动机,孙睿说是来源于现实的灵感触动,他那时刚从一个公司辞职在家,和父母有了更多接触。有那么一刻,与父亲坐在一起,发现他的皮肤变糙了,白发变多了,突然意识到父亲已然老去,他突然就想写一个父亲和儿子的对抗。4岁以前的事他没什么记忆,算是合理想像;小时候的事综合了别人家孩子的事;中学、大学那些调皮捣蛋的事儿全给他用上了。
孙睿不怕别人说他不深刻,他说自己才20多岁,要是能深刻就太可怕了。现在能看到这个程度,他就写到这儿了。而他的父亲,总是对他的作品持否定的态度,看到这个作品,一边看一边笑,笑完了还是说孙睿的东西不好。
关于田壮壮:我们在一起不谈文学和电影
如今孙睿拜在北京电影学院田壮壮门下读研,以为孙睿去学导演,是想以后把自己的作品捣腾部电影什么的方便些。不想孙睿回答的特实在:“因为那年就他招生,所以就去学了。”孙睿说自己算不上一个好学生,常带着小说去上课,而在课下,田壮壮和他们在一起从来不谈文学和电影,他们在一块就神侃了。
都知道赵薇也是师从田壮壮,孙睿却表示两人并不认识。“我是自己考进去的,她读的是MFA(MFA考试弱化英语,可以使一些英语较差但专业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有深造的机会)。田老师有10个研究生,我们考进去的有4个,另外6个是MFA,我们不在一起上课。”
关于自己:开个公司,想出搞笑漫画书
虽然没有同为80后作家的郭敬明、韩寒、张悦然等人走红,孙睿还是挺满意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他只在白天写作,自称“太阳一落山,心就沉下来了”,但就是以这样的速度,他还是出版了五本书,共计100多万字。他最近还注册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准备以后把自己的作品拍成影视剧,还想办杂志。目前,他正在创作《草样年华III》,还打算出一本搞笑的漫画书,由他写分镜头,再找人画出来。记者“引导”了半天,他只告诉记者,这本漫画书的主角是个猫,其余的都要暂时保密。
孙睿_孙睿 -性情孙睿
大学教育制度不可爱
孙睿经常一头浓密的短发,一直架在眼上的墨镜,军绿色休闲外套再加黑T恤,1米75左右的个头,孙睿里里外外都透着一股酷劲,给人的感觉更像一位影视明星,但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看书。在《草样年华》一书中,孙睿用调侃、幽默的笔触对大学生活的很多方面都进行了真实的描写与批判,大学生活本身是可爱的,大学学生也是可爱的,但大学制度不可爱。我批判的只是大学的制度。对于很多读者“邱飞的故事是不是就是孙睿本人的经历”的好奇,书中的人物、故事都是虚构的,只有情绪、以及对生活的态度都是我自己的,是真实的。
孙睿
喜欢西安的摇滚歌手
孙睿以前读的是北京工业大学,这也解开了很多读者心中“北X大”究竟何校的悬疑。目前孙睿有一份和文字有关的固定工作,写作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孙睿说他像邱飞一样喜欢音乐,并且曾经一度非常迷恋西安摇滚,郑钧、张楚曾经都是他的最爱。除了音乐,他还喜欢看电影,看书,还有运动。
孙睿没有完整地看过郭敬明的作品。对于有评论称他大有取代郭敬明之说,孙睿不置可否,这得拿作品说话,有的作家出一本书就‘死’了,有的却流芳百世。这得看他作品写的好不好。处女作就引起如此大的轰动,那么我们的“酷哥”有没有意图乘胜追击,继续打造他的下一作品呢?我现在正在写一本新书。仍然是用调侃的语来写的,但内容已经转换到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艰难,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上。
在南京书城,可以见到为新书《活不明白》来宁签售的孙睿,孙睿坦言觉得写西就是一种原始的本能,有感而发的记录你想表达的东西。在他目前的两本书里面,情绪的东西都是真实的,《草样年华》里主要是表达一种大学生在学校里面对专业的不喜爱所导致的无聊等情绪。这种情绪就是他在大学时候一种真实写照。他上大学时候并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也是从书中那种状态混过来的。包括现在的这本《活不明白》也有很多真实的生活状态、感受在里面。比如工作以后他特别茫然不知所措,所以最后还是辞职了。比如现在想要考研,这在书里也有一些描写。当然这一次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打算考电影学院。
孙睿
“不要再叫我80后”
出生于1980年的作者孙睿以一本《草样年华》被媒体称作“青春小说的最后一个酷哥”。蛰伏一段时间后,孙睿又推出新作《我是你儿子》,小说的风格是一如既往的荒诞与幽默。与孙睿一样,80后作家阵营纷纷推出新作,他们仿佛在不断发出这样的声音:“不要再叫我80后。”
生于“50后”的王朔早就以一本《我是你爸爸》睥睨群小,如今生于“80后”的孙睿以一本《我是你儿子》回应得不折不扣,在两代人的两部小说里,同样是单亲家庭,同样是“冤家父子”;就连行文风格都透着同样的调侃和戏谑。孙睿新推的与王朔如此神似的作品是偶然暗合还是遥相呼应,是追随迎合还是公然叫板?
孙睿认为自己的语言风格受到王朔的强烈影响,以《我是你儿子》为小说命名,并非“按名索骥”,而是在创作过程中形成的灵感,当然,这灵感也来源于王朔小说先入为主的知名度。除了名字形成了互文对照,孙睿与王朔作品更有神似之处,即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王朔的小说人物身上确确实实有自己的影子,他与父亲的关系就是小说的现成模本;而生于80后的孙睿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理解虽是间接的,但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幽默杂志第一人
80后京味儿作家孙睿继绘本《倒霉催的猫》转型后又推出一本新锐杂志《逗》,这本书里收集了国内众多青年作者的幽默文章。据悉,除孙睿自己每期为《逗》贡献一万字的文章外,韩寒、宁财神、冯唐、林长治、章无计、路金波、丁天、王小枪、徐德亮等文笔幽默的作者都将在《逗》上露面。
《逗》是目前国内非官方文坛里唯一一本以幽默为基础向外延伸出不同类型的小说集结本,出品人路金波也表示,现在当下各种图书跟风都很严重,《逗》是一部极其特色鲜明的作品,在市场上还没有出现于其相似的风格,他对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孙睿_孙睿 -回归亲情
孙睿作品
新作回归亲情
孙睿出生在1980年,也就是所谓“80后”,他的写作是在众多描写个性、描写反叛的“80后”作品中第一批回归亲情的。
《我是你儿子》写了父子两代人的故事,一直写到儿子27岁:杨帆三个月大的时候,薛彩云和杨树林离了婚,他被判给后者。婚后九个半月杨帆就出生了,且五官中丝毫看不出和父亲有相似之处,于是杨家父子的关系成为邻居们饭后找乐子的良好素材。杨树林对年幼的儿子百般呵护,杨帆茁壮成长到中学。杨树林和儿子的老师沟通多了,就惦记着把老师变成儿子的妈,正值叛逆期的杨帆与父亲的矛盾升级。两人干涉与反击的较量一直持续到大学,不甘寂寞的杨树林企图“拉拢”儿子,却终不得逞。小说结尾时儿子突然醒悟,为父亲捐了一个肾。孙睿在这本书里表达了他对父子关系的理解:“虽然我以前跟你有很多矛盾,很多冲突,但我是你儿子。”
王朔的语言前期是“逗”,后来是“晕”
孙睿可称得上是王朔的粉丝,甚至在博客上说:“如果没有王朔,我不知道自己现在会干什么。”孙睿认为自己的语言风格受到王朔的强烈影响,“看王朔是高一的时候,之前我只看过《初中语文》、《高中语文》,看了以后就觉得王朔这语言太好玩了,后来我写作文就照王朔那样写。我一学他呢,高中作文不是1500字吗,我刚耍两句贫嘴就够篇幅了,导致我语文成绩特差,高中会考都不及格,语文老师很头疼。”
《我是你儿子》名字仿佛王朔的《我是你爸爸》。谈到《我的千岁寒》评价时,孙睿说:“看得比较晕,没读完。感觉需要一定的经历才可以读得明白。”
由于理科成绩比文科成绩好,孙睿大学读的是北京工业大学,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以文为生,直到大学毕业后写就的《草样年华》使他名声大振。
现在,毕业三年又重返校园的孙睿在电影学院田壮壮门下读研,他还注册了自己的公司―――草样年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孙睿已经走出活不明白的尴尬,越活越明白了。
孙睿_孙睿 -孙睿语录
孙睿
1.每个生命都是有其自身价值的,然而许多生命在结束前却尚未实现其价值。他们只是随着历史的车轮社会的脚步,在漫无目的地完成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期间,他们丢掉个性,失去理想,埋葬幸福,丧失自我,甘于平庸,他们只是历史洪流中的匆匆过客。
2.大学不是一点儿好处没有,它能洗去人的浮华,同时让人意志消磨,多愁善感,酒量大增。
3.伤感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有的,而我的伤感却像自来水,一旦阀门打开便源源不断。
4.幸福好象长在我们的屁股上,每个人看到的只是他人的幸福,却对自己的一无所知,只会彼此羡慕
5.死了的人永远地死了,活着的人不会永远地活着,所以我们要好好地活着。
6.长大的标志,不是你开始抽烟喝酒就算长大了,也不是你失了身就算长大了,也不是你有了老婆孩子就算成人了,也不是你读书破万卷阅人无数就成熟了,也不是你酒喝不动把烟戒了的时候就长大了,而是你开始低下了头,无论在行走还是坐着的时候,当头颅微微低下成为你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姿势你就真的长大了,总仰着脑袋的一定小屁孩,以为自己很牛x,其实差远了
7.当我同一个人争论的时候,说明有兴趣与他讨论;而沉默的时候,不是因为被说服,而是对他的思想嗤之以鼻,不屑与其叫板,费那劲儿干吗,他爱咋想咋想去吧,愿意当傻x,我不拦着。
孙睿_孙睿 -人物评价
孙睿作品
他在逃避深度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日常生活就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横行时期,一帮“新写实”作家用一堆丰盛的作品奠定了日常叙事的基调,他们为力图将叙事情感压制到“零度状态”,以“流水账”式的“只做拼版工作,而不是剪辑,不动剪刀,不添油加醋”(池莉语)。之后70后们毫不客气地接过了不着边际的日常叙事,他们以放言无忌的疯狂和絮絮不休的诉说拆解了小说的规则,爱不释手地玩味着极为有限的日常经验。这时,日常叙事进一步流于表面,空洞和乏味俯拾皆是。
当我们80后的大偶像孙睿“接过雷锋的枪”的时候,日常生活已经千疮百孔了,而面对这件破衣裳,孙睿还是毫不犹豫地披在了自己身上,他把“日常生活”锁在了“大学生活”的盒子里,目标直指当今图书消费的主力军―――大学生,他的那种刻骨铭心的贴身叙述关怀理所当然地会引起广大同学的共鸣,畅销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但是越是畅销得过分的东西就越不一定是好东西,用一句老前辈的话说:“毒品畅销,但那是好东西么?”如前所述,孙睿在逃避深度,他所进行的只是全景式的原貌重现,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