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履历表 科研成果 王泽龙 王泽龙-人物履历,王泽龙-科研成果

王泽龙,出生于1957年,湖北洪湖人,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主编。主要学术著作有《反思与重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念综论》,(新华出版社2005出版);《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修订本);《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图本郭沫若传》(合著,沈阳出版社2011年出版)等。

王泽龙_王泽龙 -人物履历


华中师范大学1982年元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2年至2001年9月任教于荆州师范学院。

1996年元月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8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2001年9月至今任教于华师文学院,现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代文学博士研究生。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主编。

王泽龙_王泽龙 -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

1.《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1998年再版。

2.《中国新文学思潮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3.《湖北文学史》(与王齐洲合作),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4.《反思与重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综论》,新华出版社2005年出版。

5.《中国现代文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005年第7版。

6. 《反思与重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念综论》,新华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7. 《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修订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

8. 《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9. 主编(与李遇春合作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上、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10. 主编(与李遇春合作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上、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11. 主编:《华韵诗魂:现当代诗歌精选》(第二届中国诗歌节《华韵诗魂》丛书之一),2009年5月出版。

论文

(近15年来主要成果):

1.《论穆旦的诗》,《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略论湖北现代文学特征及其文化传统》,《江汉论坛》1995年第8期

3.《论冯至的十四行诗 》,《贵州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1期全文转载

4.《论卞之琳的新智慧诗》,《 文艺研究》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5期全文转载

5.《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嬗变及其特征》,《 晋阳学刊》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7期全文转载

6.《李金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位置刍议》,《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7.《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外国文学评论》1996年第4期

8.《鲁迅精神魅力的探寻》,《 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11期;《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全文转载

9.《论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嬗变》,《学习与探索》1997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7年第9期全文转载;《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全文转载

10―11.《胡适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上、下),《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1998年第6期;人大复印质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4期全文同期转载

12.《20世纪中国诗歌的现代化历程的回眸》,《人文杂志》199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2期全文转载;《诗刊》1999年第5期转摘

13.《略论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几种关系》,《文学评论》 2000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6期摘要

14.《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其特征》,《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2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2期全文转载

15.《20世纪中国诗歌的民族化历程回眸》,《人文杂志》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

16.《文化视野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1年全文转载

17.《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观念的二元对立》,《人文杂志》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8.《略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经典化》,《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第12期全文转载

19―20.《法国象征主义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8期同期全文转载

21.《略论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文学思潮的反思特征》,《 江汉论坛》2003年第8期

22.《论20世纪40、5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转型:兼论中国现代作家后期创作现象》,《文艺研究》2003年第5期

23.《论徐圩〈鬼恋〉的叙事审美特征》,《人文杂志》2003年第5期

24.《2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音节诗学》,《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5期摘要

25.《论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新华文摘》 2005年第6期摘要

26.《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现代意象诗学综论》,《人文杂志》 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7.《论中国现代诗歌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意象艺术》,《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3期

28.《中国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意象艺术略论》,《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

29.《论闻一多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江汉论坛》2005年第9期

30.《论中国现代诗歌意象的都市化特征》,《人文杂志》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文、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31.《九叶诗派意象艺术的现代化追求》,《河北学刊》2006年第5期。

32.《西方意象诗学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文艺研究》2006年第9期。

33.《论七月诗派的意象艺术》,《三峡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34.《走向融合与开放:艾青诗歌意象艺术的探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35.《新诗散文化的诗学内涵与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文、当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12期全文转载。

36.《关于现代旧体诗词的入史问题》,《文学评论》2007年第5期。

37.《培育儿童媒体文化 适应现代教育转型》,《华文学刊》(新加坡)2007年第1期。

38.《1990年代以来郑敏研究述评》(与张琰合作),《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39.《也谈当前的国学热》,《文艺报》2007年2月10日。

40.《不能把五四与传统对立》,《社会科学报》2007年5月17日。

41.《现代中国文学学科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综述》(与张晋业合作),《光明日报》2008年7月3日。

42.《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图景》,《社会科学报》2008年7月3日。

43.《中国现代诗歌意象的发生》,《人文杂志》2008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44.《色戒:从张爱玲到李安》,《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45.《新诗困惑期的选择与思考》,《文艺报》2008年1月24 日。

46.《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及其特征》,《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新华文摘》第10期摘要。

47.《近30年郭沫若〈女神〉研究综述》(与胡忱合作),《郭沫若学刊》2009年第3期。

48.《语文课问题何在》,《光明日报》2009年2月9日。

49.《回归传统不是语文课的出路》,《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年第7期全文转载。

50.《近三十年中国现代诗歌史观反思》,《文艺研究》2009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51.《现代旧体诗词不宜入史》,《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0月20日。

52.《新诗的困惑与选择》,《文艺研究》2009年第12期

干部履历表 科研成果 王泽龙 王泽龙-人物履历,王泽龙-科研成果

研究成果

(1990年以来主要科研成果)

《李健吾文艺批评思想初探》,《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

《论郭沫若早期诗歌的楚文化意蕴》,《郭沫若学刊》1990年第2期

《鲁迅与茅盾小说的悲剧艺术》,《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

《论赵树理创作的文化选择》,《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

《解放区文学批评略论》,《延安文艺研究》1990年第3期

《余上沅的戏剧观初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年第4期

《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观念方法嬗变略论》,《荆州师专学报》1990年第4期

《延安文艺概论(专著合作)》,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新编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主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名作选讲(上、中、下)》(主编教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

《中国现代小说的历史发展与审美嬗变》,《荆州师专学报》1991年第4期

《试论延安文艺的审美价值》,《延安文艺研究》1992年第1期

《论鲁迅1925年前后的创作》,《鲁迅研究月刊》1992年第4期

《论延安文艺的文化价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合作)

《执着的追求潜心的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2年第2期

《延安文艺价值选择综论》,《荆州师专学报》1992年第3期

《忧郁美感伤美散文美》,《中文自修》1992年第11期

《走进现代作家心灵的殿堂》,《阜阳师院学报》1993年第3期

《论3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年第4期

《废名的诗与禅》,《江汉论坛》,1993年第6期

《青年毛泽东的文化选择略论》,《荆州师专学报》1993年第4期

《新诗现代化的探求》,《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专刊

《由狂放的天狗到寂寥的雨巷》,《荆州师专学报》1994年第2期

《西方现代主义诗学与五四时期中国现代诗学》,《外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2期

《寻找自己的星座》,《海南师院学报》1994年第2期

《鲁迅杂文研究的新收获》,《鲁迅研究月刊》1994年第4期

《论戴望舒诗歌的意象艺术》,《人文杂志》1994年第6期

《论戴望舒诗歌的主题精神》,《吉首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戏剧艺术的生命气息》,《江汉论坛》1994年第12期

《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专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中国新文学思潮研究》(专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湖北文学史》(专著合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论穆旦的诗》,《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论李金发诗歌的章法特征》,《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略论湖北现代文学特征及其文化传统》,《江汉论坛》1995年第8期

《进入新诗的本体研究》,《海南师院学报》1995年第3期

《论冯至的〈十四行集〉》,《贵州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

《论"七月"湖北诗群》,《荆州师专学报》1995年第3期

《论卞之琳的新智慧诗》,《文艺研究》1996年第2期

《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嬗变及其特征》,《晋阳学刊》1996年第2期

《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外国文学评论》1996年第4期

《鲁迅精神魅力的探寻》,《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11期

《论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嬗变》,《学习与探索》1997年第2期

《胡适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上)》,《荆州师院学报》1998年第6期

《与大海洋诗社同仁谈新诗》,《大海洋诗杂志》第55期

《20世纪中国诗歌现代化历程的回眸》,《人文杂志》1998年第6期

《胡适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下)》,《荆州师院学报》1999年第1期

《五四文学精神与20世纪文学嬗变》,《荆州师院学报》1999年第11期

《走向大气的湖北文学应该增进现代意识》,《湖北作家论丛》1999年11月

《新诗的民族化》,《理论与探索》2000年第5期

《略谈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几种关系》,《文学评论》2000年第4期

《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其特征》,《荆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6期

《20世纪中国诗歌的民族化历程》,《人文杂志》2001年第1期

《文化视野:中国现代文学的有效性与局限性》,《荆州师院学报》2001年第4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纲(参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俗世文化与俗世审美》,《小说评论》2002年第1期

《论中国现代文学史观念的二元对立》,《人文杂志》2002年第4期

《略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经典化》,《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5期

《中国现代文学(主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科研项目

中国20世纪文学与外国文学的相互关系研究--中国社科九五项目主要参加者之一

中国现代诗潮研究--湖北省92年社科项目

湖北文学史--湖北省94年社科项目(合作)

楚文艺美学研究--湖北省教委1995年重点社科项目(主持人)

解放区文学研究--陕西省七五社科项目(合作参加)

湖北当代历史题材小说研究--湖北省社科2002年项目(合作参加)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体系转轨研究--湖北省教委1993年教学科研项目

王泽龙_王泽龙 -获奖情况

1993年获湖北省政府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1999年获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

2001年获湖北省政府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1年获荆州市政府首届社会科研成果一等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30103/158036.html

更多阅读

教育科研成果有哪些表现形式?案例 科研成果形式有哪些

微型教育科研成果有哪些表现形式?(案例)主要的有研究报告、成果报告、调研报告、科研论文、案例,其次还有经验总结、反思记录、教育故事、教育日志、教育随笔、示范课、教具、校本课程开发等。微型课题的成果更侧重于哪些形态?我们的观点

声明:《干部履历表 科研成果 王泽龙 王泽龙-人物履历,王泽龙-科研成果》为网友侽紸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