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生平简介,格奥尔基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1882年6月18日―1949年7月2日)保加利亚共产党领袖。国际共产主义的杰出活动家。周恩来的老师。在他主持共产国际的8年中(1935-1943),帮助和指导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运动,指定了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1949年,他建立巴尔干联邦的思想还没实现,就突然死在苏联。

季米特洛夫_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 -生平简介

格奥尔基・迪米特罗夫・季米特洛夫(GeorgiDimitrovMikhailov(ГеоргиДимитровМихайлов,alsoknownasГеоргийМихайловичДими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тров,GeorgiyMikhailovichDimitrov)于1882年6月18日诞生在保加利亚拉多米尔县科瓦切夫齐村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有八个兄弟姐妹,12岁就被迫离开学校到索非亚一家很小的印刷厂当学徒工。1902年,季米特洛夫加入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工党。
1913年,季米特洛夫被选为国民议会议员。1919年5月,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工党(紧密派)改名为保加利亚共产党(紧密派社会主义者)。季米特洛夫再次被选为党的领导成员,成为一名共产国际领导人。
1933年2月27日,希特勒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国会纵火案”。3月9日,纳粹警察局以“参与纵火”的罪名逮捕了在柏林从事革命活动的季米特洛夫。9月21日,德国在莱比锡开庭审讯季米特洛夫。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严厉驳斥了法西斯对共产党的诬蔑,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了“国会纵火案”是法西斯精心策划的阴谋。在世界各国反法西斯力量的营救下,德国法西斯政府被迫将季米特洛夫释放。
1944年9月9日,保加利亚君主制被推翻,保加利亚工人党和祖国阵线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1945年11月4日,季米特洛夫回到了阔别22年之久的祖国。1946年9月,保加利亚举行全民投票,废除了君主制,成立人民共和国,11月,季米特洛夫出任共和国第一任总理。1948年12月,保加利亚工人党改名为保加利亚共产党,季米特洛夫当选为保共中央总书记。1949年7月2日,季米特洛夫因病医治不愈,在莫斯科不幸逝世,终年67岁。
前任:基蒙・格奥尔基耶夫保加利亚总理继任:瓦西里・科拉罗夫

季米特洛夫_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 -苦难一生

出生背景

1882年6月18日诞生在保加利亚拉多米尔县科瓦切夫齐村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季米特洛夫的父母吃苦耐劳,为人正直。季米特洛夫兄弟姐妹共八人,他们多数都先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由于家境贫寒,季米特洛夫刚满12周岁,就被迫离开学校到索非亚一家很小的印刷厂当学徒工。他酷爱读书,不仅攻读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和文学等各方面的书籍,而且认真阅读了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党创始人布拉戈耶夫等人的著作和其他进步书刊。他经常在劳累了一天后又到社会民主党俱乐部工人夜校听课。
季米特洛夫很早就投身于工人阶级的战斗行列。还在1894年底(12岁),他就积极参加了印刷工人的首次罢工。1897年季米特洛夫已经是索非亚印刷工人联合会的活动分子。当时,尽管季米特洛夫还非常年轻,但为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他表现出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1900年,季米特洛夫当选为索非亚印刷工会的书记。

入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工党

1902年,季米特洛夫加入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工党。在入党时季米特洛夫表示:“我希望做个党员,是因为我深信工人阶级不能靠阶级调和的办法,而只有靠革命的办法才能从剥削下解放出来”。
1903年,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工党的两派,即“紧密派”和“广泛派”在组织上分裂。季米特洛夫坚定地站在“紧密派”一边。
1904年7月,季米特洛夫出席社会民主工党(紧密派)召开的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出版委员会委员。8月,在全国工会同盟成立大会上,季米特洛夫被选为中央工人理事会理事。同月23日,他被选为索非亚地方工人理事会书记。
1905年8月,季米特洛夫被选为索非亚党组织书记和全国工会同盟中央书记。从此,他毫无间断地担任全国工会同盟中央书记一职,直到1923年该同盟被法西斯分子解散时为止。

当选为中央委员

1909年7月,在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季米特洛夫当选为中央委员。以后直到逝世,他一直是党的中央委员。季米特洛夫除积极从事党的组织和工会工作外,还十分活跃地从事政论工作。他写了许多小册子、文章和工人指南,发表在党和工会的几乎所有报刊上。季米特洛夫多年担任《印刷工人报》和《矿工报》的编辑,一度还担任过《邮电工人报》的编辑。党的机关报《工人报》的工会版,主要由他参与编辑。在他的领导下,工会传播报刊别具一格,意趣盎然,思想坚定。
在领导本国工人运动的同时,季米特洛夫还密切关注着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1909年12月,季米特洛夫出席了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的第一次巴尔干社会民主党代表会议。季米特洛夫根据代表会议精神倡议把巴尔干各工会组织的活动统一起来。这直接促成了保加利亚全国工会同盟和塞尔维亚工会的1911年协议。1910年,季米特洛夫被选进国际矿工联合会执行局。1911年,季米特洛夫代表保加利亚工会同盟出席第七次国际工会代表会议。在会上,他反对国际工会运动中的改良主义路线,顶住了工会国际的压力,抵制了与改良主义者领导下的工会进行无条件合并的要求。

被选为国民议会议员

1913年,季米特洛夫被选为国民议会议员。曾被选为紧密派社会党议会党团的书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保加利亚倒向同盟国。季米特洛夫站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立场上,投人了党发动的所有反战行动。1914年11月,在为表决补充军事贷款而召开的国民议会会议上,季米特洛夫代表议会党团发表讲演。他说:"我们不愿意为那种非但不能保障保加利亚的自由和独立,反而会丧失这种自由和独立,会失去整个保加利亚的政策花一分钱,流一滴血。"
1915年7月,季米特洛夫出席了第二次巴尔干社会民主党代表会议。会上,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巴尔干社会民主党联盟。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季米特洛夫立即撰文和发表讲演欢庆这一胜利。他指出:“这是国际革命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第一次胜利,是世界革命的开端。”1918年9月,保加利亚出现革命形势。在狱中的季米特洛夫建议党中央发动武装起义,但未被采纳。
1919年5月,作为共产国际领导人的季米特洛夫开始刻苦钻研列宁的著作,并号召保加利亚全体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听从列宁的有力召唤,深刻领会列宁的思想”。
1921年,季米特洛夫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和红色工会国际成立大会。他被选为巴尔干工会财务委员会委员、红色工会国际宣传委员会委员和中央理事会理事。在莫斯科期间,他会见了列宁。这次会晤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1922年,季米特洛夫出席了红色工会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红色工会国际执行局委员。
1923年6月,保加利亚发生法西斯军事政变。季米特洛夫起初赞同“中立”立场,但不久就认识到错误,并同科拉罗夫一起纠正党中央的错误方针。以后,季米特洛夫受党的委托参加了由共产党和农民联盟代表组成的军事革命总委员会,领导了保加利亚人民的反法西斯九月起义。九月起义失败后,由于被法西斯当局缺席判处死刑,季米特洛夫被迫流亡国外。
1923年10月,季米特洛夫同科拉罗夫在维也纳成立了保共国外委员会,担负起党在国外的领导工作。保共国外委员会出版了党的机关报《工人报》。季米特洛夫任该报纸编辑,他写了大量文章阐明党和反法西斯运动面临的各种迫切问题。同年12月,季米特洛夫当选为巴尔干共产主义联盟主席团书记。他努力使书记处正确发挥作用,促进巴尔干各国共产党的巩固和发展。
1924年,季米特洛夫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和红色工会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候补委员和工会国际执行局委员。1925年春,季米特洛夫出席了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五次扩大全会。会后,季米特洛夫留在共产国际执委会机构中工作。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六次全会后,在政治书记处下设立了若干地区书记处。季米特洛夫受托负责波兰一波罗的海地区书记处。
从1927年1月起,季米特洛夫直接在保共中央工作。他负责保共中央书记处和巴尔干共产主义联盟的工作,以及党的理论刊物《共产主义旗帜报》的编辑出版。

共产国际西欧局的领导人

1929年,季米特洛夫被指定为共产国际执委会西欧局的领导人。30年代初,季米特洛夫积极参与组织了反对战争的世界代表大会和群众性的反战运动。1933年2月27日,希特勒法西斯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国会纵火案”。3月9日,纳粹警察局以“参与纵火”的罪名逮捕了当时正在柏林从事革命活动的季米特洛夫。
1933年9月21日,德国法西斯在六个月的精心策划后,在莱比锡开庭审讯。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严厉驳斥了法西斯对共产党的诬蔑,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了"国会纵火案"是法西斯精心策划的阴谋。法西斯头子戈林以“证人”资格出庭时,被季米特洛夫质问得连自己在法庭的身份都忘了,冲着季米特洛夫吼道:“只要你离开法庭,我就会把你抓起来。”素来被法西斯称为“最干练的宣传家”的戈培尔,不但同样被季米特洛夫驳得哑口无言,而且还承认了纳粹党是“许多恐怖活动的组织者”。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反驳中最后说,“历史的车轮在转动……它现在和将来都在转动,直到共产主义的彻底胜利!”
季米特洛夫在法西斯法庭上的英勇表现,为全世界共产党人树立了同法西斯顽强斗争的光辉榜样。他揭穿了“国会纵火案”的大骗局,捍卫了保加利亚人民的尊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人民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当时曾有人说,"如果世界上有什么英雄的话,季米特洛夫就是英雄"。在世界各国反法西斯力量的强大压力下,德国法西斯政府被迫将季米特洛夫释放。
1934年2月27日,季米特洛夫来到莫斯科。4月29日,他当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政治书记处书记、共产国际政治委员会委员和中欧地区局领导。5月23日,他被吸收为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成员。这时,季米特洛夫作为共产国际政治书记处深孚众望的成员,实际上领导着共产国际。
1935年7、8月间,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季米特洛夫在会上做了题为《法西斯的进攻与共产国际为工人阶级的反法西斯统一而斗争的任务》的著名报告,并就大会的讨论做了题为《为工人阶级的反法西斯主义的统一而斗争》的总结发言:他在报告和发言中强调,法西斯主义不是“超然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上的一种国家政权形式”,而是“最反动、最主张民族沙文主义、最抱帝国主义野心的财政资本的公开的恐怖专政”。他指出,在法西斯进攻面前,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群众当前的主要任务并不是选择“无产阶级专政或资产阶级专政,而是资产阶级民主制或法西斯主义”。他反复指出,要反对资本的进攻和反对法西斯,必须以“保卫工人阶级经济和政治的当前利益”为出发点,正确处理共产党同社会民主党的关系,实现工会的统一,建立起工人统一战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和总结发言,及时有效地指导了共产国际和各国共产党实行策略上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季米特洛夫当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

改进了共产国际的领导工作

季米特洛夫担任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后,大力改进了共产国际的领导工作:解散了地区局,取消了向各党派全权代表和教导员的制度,精简了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机构;加强了同各国党中央的联系。
1936年7月,西班牙发生佛朗哥反革命叛乱。佛朗哥得到德、意法西斯的武器、军事专家和军队的支持。在季米特洛夫的倡议和组织下,三万五千名来自苏、法、德、英、中国等54个国家的共产党员和志愿人员来到西班牙,组成“国际纵队”和西班牙人民并肩战斗,抗击法西斯叛乱分子和德、意武器干涉者。
季米特洛夫也十分关心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称颂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当时条件下团结中国人民的一切力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最好办法”;赞扬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共产国际最好的支部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季米特洛夫曾经片面强调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而忽视了反法西斯的一面。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1941年6月希特勒德国入侵苏联后,季米特洛夫就克服了原先的片面评价,重视战争的反法西斯性质,号召各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斗争和抵抗运动。
1943年6月,共产国际在完成其历史使命后自行解散。季米特洛夫直接领导了共产国际自行解散的全部工作和解散后的善后工作。

领导保加利亚人民的抵抗运动

在共产国际解散后,季米特洛夫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领导保加利亚人民的抵抗运动上。1944年9月9日,保加利亚工人党和祖国阵线在首都索非亚等中心城市组织了胜利的武装起义,推翻了君主法西斯专政,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1945年11月4日,季米特洛夫回到了阔别22年之久的祖国。他先后主持召开了保加利亚工人党的九中和十中全会;他亲自领导改组了军队;根据他的提议,对部长会议和各部的结构及工作做了变动;在他的直接参与下,制定了一系列对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经济和政治基础起决定作用的重要法律;他提出了消灭君主政体和选举大国民议会的任务。
1946年9月,保加利亚举行全民投票,废除了君主制,宣布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1月,季米特洛夫出任共和国第一任总理。1947年12月,大国民议会通过了季米特洛夫亲自主持制定的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宪法。
1948年12月,季米特洛夫在保加利亚工人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代表党中央作了政治报告。在报告中,季米特洛夫总结了党走过的英勇道路及取得的成绩;阐述了保加利亚人民民主制度的性质,认为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规划了保加利亚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在"五大"上党改名为保加利亚共产党,大会一致选举季米特洛夫为保加利亚共产党中央总书记。

巴尔干联邦之梦

二战之后斯大林的计划是,派出像季米特洛夫这样的代理人,把他在雅尔塔会议上分得的地盘――整个东欧纳入苏联体系。但他万万没想到,受自己庇护多年的季米特洛夫并没按照莫斯科的意旨行事,而是想要在东欧建立一个与苏联分庭抗礼的社会主义国家联盟。季米特洛夫的这个想法由来已久,他也找到了一个坚定的盟友――那个斯大林讨厌的南斯拉夫领袖铁托,当然,他们的密谋一直瞒着斯大林。1948年1月,季米特洛夫在索菲亚发表讲话,陈述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巴尔干联邦”的重要性。
这一讲话令西方感到振奋,他们期望东欧在将来能够相对独立于斯大林的帝国。但与此同时,斯大林却勃然大怒,他把季米特洛夫召到莫斯科,大骂他像个“夸口的婆娘”,说这位曾担任共产国际总书记的老党员根本还是个“幼稚的共青团员”,季米特洛夫辩解说,这并不是一个脱离苏联领导的国家集团,但斯大林并不相信。不久之后,从南斯拉夫传来的消息更证实了斯大林的怀疑,一个潜伏在南共高层的苏联特务向莫斯特提供了季米特洛夫和铁托密谋的全部内容:“巴尔干联邦”不仅将包括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在未来还会加入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波兰甚至匈牙利等国家。斯大林在1948年可以确定,季米特洛夫和铁托在搞的这个“联邦”一旦成立,联合起来的东欧各国将让苏联丧失在这里的宗主国权力。这时候,已经打算与苏联分道扬镳的铁托早就对斯大林怀有戒心,而季米特洛夫还仍然相信斯大林不会对自己怎样。他仍然像以前一样定期前往苏联疗养,在去苏联之前,也像以前一样绕道到南斯拉夫去拜访铁托,商定两国要在“巴尔干联邦”的问题上同进退。铁托是否告诫季米特洛夫要当心苏联人,已不可知,但他肯定没想到,这一次自己的盟友居然真的一去不回。
1949年7月2日,苏联对外宣布,保加利亚共产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因病逝世于莫斯科近郊的巴尔维哈疗养院,享年67岁。季米特洛夫躺在苏联疗养院病床上的时候,他留在保加利亚国内的副手,在他赴苏期间代理部长会议主席职务的特洛乔伊・柯斯托夫(TraichoKostov)突然被免职,而后又被捕。在巴尔干联邦计划上,柯斯托夫坚定支持季米特洛夫,当时年仅52岁、年富力强的他甚至被看作是季氏的接班人,但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叛徒”和“特务”。
季米特洛夫在苏联去世之后,保加利亚最高法院公审柯斯托夫,指控他瞒着季米特洛夫和铁托密谋,出卖国家利益,企图把保加利亚变成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因此将他判处死刑。这一审判很难站住脚,身为副手的柯斯托夫,完全没有可能在季米特洛夫不知晓的情况下,单独与铁托密谋国家合并.而且,审判并不提“巴尔干联邦”,很显然,斯大林不想让人们联想到,其实是季米特洛夫在和铁托搞连横,所以他才杀死(按照当时西方报纸的推测,可能是慢性毒杀)了季米特洛夫。毕竟,当年身为反纳粹斗士的季氏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崇高声望,斯大林不可能像审判柯斯托夫一样审判他。柯斯托夫被处决后,经过几个月的短暂过度,忠诚于莫斯科的切尔文科夫(Chervenkov)继任保共总书记,铁托和季米特洛夫谋划的“巴尔干联邦”成为泡影。
米特洛夫死后不久,遗体就由苏联专家匆匆做了初步防腐处理,这也是一个疑点,一向对遗体保存技术保密的苏联人,为何突然对季米特洛夫开了先例呢?总之,保加利亚人最后得到的,就是一个装在密封水晶棺里,据说可以永久保留的尸体――它被放入只花了3天时间就建好的季米特洛夫陵墓,所有进一步防腐处理工作,也都是苏联专家完成的。1990年,东欧剧变后,这具遗体还是被火化了,季米特洛夫之死,也便永远成谜。

季米特洛夫_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 -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生平简介,格奥尔基
根据《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一书记载,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以后,他正式成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从这时起,他开始与中国党打交道。直到共产国际解散之后,他还在相当一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和斯大林段时间里负责协调莫斯科与毛泽东、中共中央的关系。季米特洛夫一上任,就为中国革命办了两件好事:一件是推动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一件是大力组织了对中国红军的援助。

确立联蒋路线


共产国际七大之后,特别是季米特洛夫开始负责中国问题之后,对中国的革命问题提出很大的疑问。在红军处于绝对劣势,短期内根本没有推翻蒋介石政权的可能,而民族危亡又迫在眉睫之际,把蒋介石国民党与日本帝国主义相提并论,是否有利呢?1936年4月,他终于正式表明了他的看法,主张废止公开反蒋的口号,以南京政府而不要以各地的反蒋派作为党的主要统战对象。7月,莫斯科与陕北中共中央恢复电讯联系,共产国际得到了中共瓦窑堡会议决议后,季米特洛夫立即召集执委会书记处会议,研究了决议中突出强调的“抗日反蒋”方针,随后更进一步会同中共代表团起草了给中共中央的政治指示,明确表示了不同意见。这一意见迅速为中共中央所接受,中国共产党争取南京国民党的统战工作由此全面展开,使得党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和口号有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两党关系的关键,其实主要是一个实力对比的问题。当时红军的力量处于绝对劣势,所处陕北甘北的自然条件又极端恶劣,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即使改变对蒋态度,蒋介石也未必真愿意坐到谈判桌前来。因此,巩固并壮大红军的力量就成了当务之急。对此,无论中共中央,还是季米特洛夫,都十分清楚。
1936年8月下旬,毛泽东正式向莫斯科求援。季米特洛夫当即会同苏联有关方面,研究确定了通过中国西北边境援助红军的具体办法。尽管此举意味着红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争一时将无法停止,甚至可能给苏联外交带来困扰,但季米特洛夫相信这是不得已之举。随后,他一面尽心竭力为中国红军组织援助物资和筹集援款,另一方面则多次电示中共中央:与国民党的谈判要保持高度警惕,对方不停止进攻如何显示有诚意?他强调,有关红军问题的谈判,“关键在于保证我们的绝对领导、组织系统和军官成份,并且绝对不允许国民党干涉红军内部的任何事情。只是在对日武装斗争的条件下,可以同意成立统一的、以蒋介石为总司令的指挥部。红军服从其指挥,但亦只是在一定战线上为完成总的对日作战计划这个范围内服从统一指挥。”
围绕着苏联援助的问题,季米特洛夫在1936年秋冬亲自主持了与中共中央的电讯联络工作,双方电报往来不断。但十分可惜,由于红军西渡黄河作战失利,接运援助的战略行动被迫中断。得知有两万西路军踏上西征道路,季米特洛夫即不断来电询问部队位置和行动部署,积极组织接应。西路军兵败甘西走廊,季米特洛夫非常遗憾,但还是尽力组织接应被打散的西路军,并积极与苏联军方联系,安排他们学习现代化的军事技术,为中共贮备军事技术人材。在直接的军事援助失去可能之后,季米特洛夫还立即与苏共领导人协商,为红军募集到了更多的援款,通过秘密通道陆续送来,以解红军燃眉之急。
西安事变的发生,严格说来不仅出乎共产国际的意外,也出乎中共中央的意外。由于事态紧急,形势严峻,如何处置,关系重大。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几乎是一天几封电报给莫斯科,说明事变的经过和意义,急于求得共产国际的明确意见和指示。共产国际和苏共中央似乎也为此颇伤脑筋。直到1936年12月16日,也就是事变发生后第四天,季米特洛夫才发来一封电报指示。而电报第一句话就是:“张学良的发动,无论其意图如何,客观上只会有害于中国人民的各种力量结成抗日统一战线,只会助长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这个评价,与毛泽东当时的评价确有很大不同。
由于中共中央在西安事变之初一度动摇过联蒋立场,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对形势的估计又过于乐观,必欲坚持西北半独立局面,并公开了蒋介石秘密承诺的条件,这使莫斯科颇感不安。为此,共产国际书记处于1937年1月19日发出一封措辞严厉的电报,批评中国党仍未完全摆脱过去反蒋的错误方针,把同蒋达成的协议看作是蒋介石的投降,把同张、杨军队的合作搞成了反对南京的联盟,弄不好会葬送好不容易才得来的和平局面。1月20日,也就是发出上述批评电报的第二天,共产国际书记处又发来一封电报,试探性地提出:“鉴于中国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特别是在日本侵略影响下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你们是否认为在你们的地区从苏维埃制度过渡到人民革命民主管理制度是适宜和适时的?”
1937年1月2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无条件地肯定了国际书记处的提议。考虑到国民党即将召开五届三中全会,为昭示共产党真心抗日、团结御侮的决心,坚定蒋介石的和共意愿,毛泽东在会上力主致电国民党三中全会,说明共产党准备实行苏区改制、红军改编,并准备根本放弃苏维埃革命政策。

关于统一战线

谈到季米特洛夫与毛泽东的关系,不能不提到共产国际派王明等回国“帮助”中共中央这件事。作为欧洲国家的党的领导人,继承俄国革命的经验,季米特洛夫和几乎所有苏联党的领导人一样,对中国党长期脱离中心城市的工人阶级一直忧心忡忡。也正因为如此,季米特洛夫相信,必须选派熟悉莫斯科意图,懂得依靠工人阶级重要性的干部,回去监督党、帮助党,以免国共合作后党会出现迷失政治方向,最终被蒋介石欺骗、瓦解的严重情况。
1937年10月10日,在确定了王明等人回国的问题之后,共产国际还通过一个专门的决议,进一步规定了王明等人在这方面的使命。决议对中国党提出了八点要求,加强统一战线问题只占八分之一,其余各点大都是告诫中国党要依靠工人阶级,扩大影响,巩固战斗力的。决议特别强调,务必设法保持红军的战斗力、它的团结和它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绝对忠诚,要设法扩充军队,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革命警惕性,使敌人不能通过瓦解、挑拨和特务活动等手段来破坏党和红军的组织。
1937年11月29日,王明和康生、陈云等乘苏联飞机抵达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对于王明等人的到来,毛泽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说这“是一件大喜事”,是“喜从天降”,甚至把王明他们比喻为从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据当时在延安的人回忆,在随后举行的欢迎大会上,毛泽东也“讲得很热烈、很兴奋”。可以肯定,毛这时所表现出来的激动心情,绝不是装出来的。因为在这时,作为世界革命中心的莫斯科,在中共领导人的心目中是很神圣的。被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派回来的领导人,自然要被另眼看待。但是,仅仅十天之后,毛与王明之间就开始出现了意见分歧。按照有的书上的写法,十天以后,毛泽东就开始“抵制”王明的右倾错误路线了。毛泽东自己的话说:十二月会议时“我是孤立的。当时,我别的都承认,只是持久战、游击战、统战原则下的独立自主等原则问题,我是坚持到底的”。
王明与毛泽东这个时候的分歧,主要还只是发生在如何兼顾党的利益和统一战线的需要这个具体的策略问题上。人的正确认识总是要经过反复的实践才可能真正形成的。第一次面对这种以四万红军与国民党二百万军队“合作”,共同反对强大民族敌人的新局面,采取何种策略方能利国利己,很难说抗战伊始毛泽东就有了十分的把握。因此,当得知王明带来的是受人尊敬的莫斯科方面的意见,毛泽东自然不会采取“抵制”的态度。更何况,与国民党的合作,当初就是以承认国民党在全国的领导地位为前提的,如果真能像季米特洛夫所建议的那样,实现国共两党共同领导、共同负责、共同发展,又何尝不是件好事呢?
任弼时根据会议精神起草的中共中央给共产国际的报告大纲里,也清楚地写着:“十二月会议,王明同志等带回季米特洛夫同志关于巩固发展中国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后,对于统一战线问题有着更详细的讨论,认定……统一战线的基本条件是抗日,‘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过去“我党对国民党和两党合作长期性认识不充分,过分强调独立自主、民主,与改善民生的要求,此外一些工作方式也有严重缺点”。大家认识到,“在民族统一战线当中,各党派在共同纲领下,是互相帮助、互相发展、共同领导、共同负责,不应有谁投降谁,谁推翻谁的企图。”根据这一认识,“我们认为国民党内开始产生改进自己组织的要求和趋势,而对国民党的改进与复兴采取赞助的方针,使国民党内能增加新的进步的成分。”不仅要共同抗日,还要争取共同建国。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季米特洛夫仍旧强调“共同领导、共同负责、共同发展”,主张在“抗日高于一切”的条件下“继续拥护蒋,拥护国民政府”,但当他得知蒋介石否认国共合作,竭力取消共产党的种种企图之后,却又开始突出强调共产党的独立性问题,强调拥蒋并不等于不反对国民党内的亲日派。他十分欣赏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能够在国民党挤压和日本人大举进攻这种“复杂环境和困难条件下真正运用了马列主义”。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的决议还特别告诫中共中央,不仅要努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大力发展自己的军队,而且可以适当地提出民主的要求。

指定毛泽东为党的首脑

王明的为人和作风,未必是季米特洛夫所喜欢的。他曾提醒王明说:你回去并不代表国际,而且你长期离开中国,脱离中国革命实际,所以回去以后要以谦逊的态度,尊重党的领导同志。中国党已经有自己的领袖,就是朱德、毛泽东,不是你,你不要自封领袖。
从1937年12月王明赴武汉工作,与延安中央书记处之间屡次发生矛盾的情形,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看法:这个时候由王明引起的矛盾,并不仅仅是他与毛泽东个人之间的矛盾,而更多地表现为王明与中央书记处的矛盾。这种矛盾也不仅仅在于双方对统一战线方针和策略问题的看法不同,而很重要的还是如周恩来、博古后来所概括的问题,即王明“目无中央”,甚或有另立“第二中央”之嫌。
好在因王明引起的党内矛盾,很快就被反映到莫斯科去了。1938年3月,还是根据王明自己的提议,延安的中央书记处决定派任弼时前往莫斯科汇报工作。据任弼时后来介绍,当他在莫斯科汇报党内情况时,关于王明的问题并非是他提起的,倒是共产国际领导人主动向他提出询问。首先是曼努伊斯基向他提了有关王明的三个问题:一是问王明是否有企图把自己的意见当作中央意见的倾向;二是问王明是否总习惯于拉拢一部分人在自己周围;三是问王明与毛泽东是否处不好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任弼时自然不能不介绍了王明向延安中央争权力及闹意见分歧的种种表现。据任说,当时季米特洛夫听了之后明确讲,他对王明的印象一直不好,说“这个人总有些滑头的样子”。据共产国际干部部反映,王明在一些地方不很诚实,在苏联时就总是好出风头,喜欢别人把他说成是中共领袖。季米特洛夫早在派王明回国前就告诫过王明:他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应该向国内的同志很好地学习,不要去争当领袖。
季米特洛夫等人这时对王明表现得如此反感,有一个十分微妙的背景。那就是,前共产国际东方部负责人,那个扶植王明上台的有犹太血统的俄国人米夫,在斯大林发起的肃反运动中被怀疑为反革命,这时已遭到整肃。米夫的倒台和被怀疑有敌对背景,不仅使王明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保护伞,而且也促使莫斯科的领导人对米夫一手扶植起来的干部表示出严重的不信任态度。此后中共领导人到莫斯科时,季米特洛夫和曼努伊斯基又曾几次谈到王明,除了对王明表示不信任以外,都特别提出过王明与米夫之间的关系值得怀疑的问题。
随着任弼时在1938年春赴苏汇报谈及王明与延安中央书记处之间的分歧,莫斯科已经不能不就中共领袖的人选问题发表明确的意见了。在这一年的7月,王稼祥回国前夕,季米特洛夫特地召见了他,就中共领导核心的团结,以及中共领袖的人选问题谈了几点意见。其中特别提到:今天中共在全国取得公开存在的条件,在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要中共团结才能建立信仰”,要“靠党的一致与领导者的团结”,才能巩固发展统一战线。而“在领导机关中要在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下”,造成“亲密团结的空气”。据季米特洛夫讲,斯大林也主张要宣传各国党自己的领袖,并树立他们的权威。
1939年9月中下旬,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由王稼祥传达了季米特洛夫的这一指示。紧接着,在10月份举行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在党中央的会议上代表中央作政治报告。会上,康生、陈云等明确提议应当推举毛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在这次全会上,中共领导人中已迅速形成推举毛为党的正式领袖的热烈气氛。就连王明也意识到自己大势已去,不得不急忙再使顺风舵,在会上信誓旦旦地表示:今后要像众星拱月那样拱卫在毛泽东同志的周围。

给毛泽东的电报

1943年12月22日
毛泽东(亲启)
一、关于令郎。我已安排他在军政学院学习,他毕业后当能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现代军事方面获得扎实的学识。这个小伙子很能干,我相信您会把他培养成一个可靠的好帮手。他向您致以热烈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的敬意。
一、关于政治问题。不言而喻,在共产国际解散之后,它过去的任何领导人都不得干预各国共产党的内部事务。但是从私人友情考虑,我又不能不告诉您我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状况的担忧。您知道,从1935年起,我就不得不经常密切过问中国的事务。我认为,从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退缩的方针,以及明显偏离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在政治上都是错误的,在中国人民进行民族战争期问,采取这样的方针,有把党孤立于人民群众之外的危险,有导致内战加剧的危险。这只能有利外国侵略者及其在国民党内的代理人。
我认为,发动反对周恩来和王明的运动,指控他们执行了共产国际推荐的民族统一战线,说他们把党引向分裂,这在政治上是错误的。不应该把周恩来和王明这样的人排除在党之外,而应该把他们保留在党内,千方百计利用他们为党工作。
另外一件使我担心的事是,一部分党的干部对苏联抱有不健康的情绪。我对康生所起的作用也心存疑虑。清除党内敌对分子和把党团结起来的党内正确措施,被康生及其机构扭曲得面目全非,这样做只能散布互相猜疑的情绪,引起普通党员群众的无比愤怒,帮助敌人瓦解党。早在1943年8月,我们就从重庆获得完全可靠的消息说,国民党决定派遣奸细混入延安挑动您同王明和党内其它活动家争吵,挑起敌对情绪以反对所有在莫斯科居留和学习过的人。关于国民党的这一诡计,我已及时预先通知了您。国民党秘而不宣的打算是,从内部瓦解共产党,从而轻易把它摧毁。我毫不怀疑,康生的所作所为正在为这些奸细助长声势。请原谅我这种同志式的坦率。
我对您怀有深深的敬意,坚信您作为全党公认的领袖,定能洞察事物的真相。仅仅由于这一点,我才如此坦率地同您谈问题。请按我给您发送这封信的方式给我一封回信。紧紧与您握手。
季〔米特洛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20103/156131.html

更多阅读

谦虚的故事 谦虚的名言

【名人名言】  真正的谦虚是最高的美德,也是一切美德之母。——丁尼生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自己。——莎士比亚  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高尔基  谦逊可以使一个战士更美丽。——奥斯

声明:《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生平简介,格奥尔基》为网友枫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