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体倒挂,是指相同条件下脑力劳动者的报酬低于或等于体力劳动者取得的报酬数量。相同条件一般是指相同的工作时间。
脑体倒挂_脑体倒挂 -发展历史
“脑体倒挂”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初期,发生了第一次“脑体倒挂”现象,大量知识、技术含量高的劳动者,收入明显低于简单劳动力,这是20世纪80年代在城市地区出现的独特现象。随着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单位和社会群体融入市场经济,昙花一现的“脑体倒挂”早已寿终正寝。
20世纪末,由于国家看到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与高等教育实际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于1999年开始实施扩招。当年扩招达到了40%以上,此后直到2005年,每年的扩招幅度都保持较大的比例。大量的学生招了进来,但是却没有考虑到社会是否都能得到合理的使用,每年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否也在高速增长以及产业结构上的不合理问题。
由于中国的产业结构中,需要知识型人才的第三产业发展依然不够,而第一和第二产业的科技改造也步履蹒跚,因此社会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不足,而对一些体力劳动者的需求却非常大,高校与市场的供需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同时,一些学校不顾自身条件,盲目开设一些与社会脱节的专业和课程,再加上师资和教学设施跟不上,教学质量下滑,于是,第二次““脑体倒挂”现象在2003年之后便逐渐出现。
脑体倒挂_脑体倒挂 -成因
脑体倒挂是在中国特定的经济体制和错误的劳动价值观念下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区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所具有的不同价值,追求劳动者形式上的平等,即结果平等,而忽视了实质平等。
中国宪法规定,劳动者分配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但现实中受“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影响,片面强调了分配上的平等,加之长期工资制度的僵化,形成了脑体倒挂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脑体倒挂”意味着劳动力价格真正进入由市场供求决定,紧缺时就会上涨,而与学历高低无关。
脑体倒挂_脑体倒挂 -区别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区分在于:脑力劳动一般属于复杂劳动,而体力劳动一般属于简单劳动,脑力劳动在相同的工作时间内可以创造出较之体力劳动更高的价值,为社会创造出更高的社会财富,对社会的贡献大些。如果只计算劳动时间的长短,不考虑劳动的复杂程度、实际贡献,既违背劳动价值规律,又不利于鼓励人们积极学习现代化知识,提高文化技术水平,不利于整个社会进步。
脑体倒挂_脑体倒挂 -危害
脑体倒挂
脑体倒挂一定程度上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是必然的和相对合理的,也是有利于竞争和效率的。但是,这种倒挂一旦超出一定的范围、时间、程度,就会引起一些危害。
1、各种形式的人才浪费现象。
2、贫富不均导致两级分化。
3、“脑体部门”吸引力倒挂。
4、产生“教育无用论”怪圈。
5、脑体倒挂一旦超越了人们所能承受的心理压力,就会出现心态失衡,那么在法制和其它竞争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这种状况可能是社会混乱的一个根源。
脑体倒挂_脑体倒挂 -评论分析
大学生工资虽然比农民工工资低,但大学生刚进入社会没有工作经验,专业知识不扎实,就业结构不合理,总体上处于“被挑”的境地。如果不接受低工资现状,选择从事服务员工作,包吃住,一个月可以存下一些钱来继续充电。
脑体倒挂
尊重知识的时代,脑体倒挂现象不会到来。虽然会出现个别现象,社会是向前发展的,从事服务工作的大学生在几年之后一定会比没有知识的人做的贡献大,得到的回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