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对朱光潜的评价 李自健 李自健-名人评价

李自建,著名的旅美画家,1954年生于湖南邵阳,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移居美国洛杉矶。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海外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油画家协会会员。20年来,持续于六大洲三十个国家与地区举办大型环球巡回个展,自主、自费,以现实主义油画艺术巡展传播人性与爱普世价值,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影响广泛,瞩目画坛。国际和平特别贡献奖章及欧洲拜占庭“圣・约翰骑士勋章”获得者。2000年,代表作《南京大屠杀》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永久收藏。

李自健_李自健 -名人评价

跨越国界的艺术

李自健环球艺术之旅的卓越表现,在许多方面都让人觉得印象深刻。首先,李自健是第一位举办全球巡回展的中国大陆画家,而且此项空前的艺术展览所涵盖的地域,跨越了六大洲中的许多国家,在历史上,我们可能很难找到一位艺术家的展览曾经巡回并穿越如此众多的文化与国界。更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艺术得到各国欣赏者一致的接受与欢迎,他的作品也在世界各个多元文化的城市,诸如巴黎、纽约、阿姆斯特丹、吉隆坡、柏林、圣保罗、开普敦、伦敦和曼谷等地,赢得了赞美与掌声。不论是联合国的秘书长、马来西亚的首相,还是荷兰、圣堡罗、新加坡和德国博物馆的馆长们,以及纽约的大学生们,都被李自健的绘画深深感动,而一致表现出他们由衷的赞赏。在他的作品中,他以一种含藏宇宙真理与超越语言和世代的声音,不分种族与时代的界限,诉说着一幕幕感人的情境。

李自健的绘画,不论是对社会的描写,或是家庭生活的表现,都能巧妙地唤起一股庞大动人的力量,传送着超越他画面与主题的深层意义。正如古往今来所有真诚的艺术,李自健的绘画作品中的主题,往往只是隐藏在画面背后更深更远的象征,那也正是这批巡回世界的作品要我们去深入思考与咀嚼,由画家倾力灌注的独特风格与国际的诉求中,所隐藏的超越画面之上的深层意义。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在李自健所描绘的各种主题与内容中,全都围绕在巡回展的主题“人性与爱”的圆心旋转,同时“人性与爱”也像一缕主轴贯穿着,同样也传达着画家所有作品的中心信息。

由于画家所要传达的理念,具备广大包容与永恒的特质,使得他的艺术表现,自然而然地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与自古典时期以来的艺术家一起弹奏古今以来动人的和弦。更贴切地说,李自健的绘画技巧深受古典传统,如希腊、罗马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影响。由于坚实地注重对称、比例、和谐的线条与形式等理念,李自健作品中的结构与笔法所展现的特质,使得他的艺术与全世界的艺术传统合流。

李自健的作品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欣赏者同声赞赏,的确是深具意义的。他赢得荷兰博物馆馆馆长卢尔德・ 史普鲁特的赞扬,正如中国的艺术家们看到作品中所蕴含的东方精神,而美国的观众也能感受到他作品中所蕴含的对新世界的意义。在卢尔德・ 史普鲁特先生的文章中,他从伦布朗和维米尔的角度出发,讨论李自健的作品,他说到“整体而言,他是对自我了解深刻的艺术家。他那令人难以置信的技巧,对色彩艺术感受与光彩的表现,一再提醒我们想到荷兰黄金时期或海牙十九世纪印象派的大师们的作品,在李自健的作品中融入所有荷兰人一向喜欢的绘画元素及形式”。正如所有观赏李自健作品的各国观众一般,这位荷兰艺术评论家对李自健这位中国艺术家的绘画技巧印象深刻,但是他也强调,在李自健作品中,他发现了对于身为荷兰人而言的特殊意义,主要在于李自健的作品超越了表面的技巧层面,而忠实表达了“卡尔文教派对绘画艺术必须具备某种意义与哲学内涵的主张”。

李自健对于视觉形式与风格的选择,显示出他所要传达的世界性特色,正如中国的谚语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李自健以他的绘画技巧,向不同国度的人们宣示着宇宙的真理。尽管现代绘画的潮流有与忠实叙述性的视觉表现分离的倾向,李自健仍然坚定地忽视这瞬息万变的抽象与反启蒙主义的潮流,而遵循他自己的美学,倾向于直接传输他所见所感,而非单纯地只是绘画技巧优美的呈现。在李自健的作品中,不仅显示出一位训练有素的艺术家绝妙而且纯熟的绘画技巧,同时也展示出他敏锐的感性和创造力,以及理性与感性兼具的内涵。

李自健已经掌握了光影在绘画中立体表现的技巧,而且在他的作品中,也呈现了他与生俱来的对于掌握色彩与体积的天分。更具体地说,他是一位能够全然掌控材料与技巧,并且晓得如何运用它们的艺术家,但是他的目标并不在于表现他的绘画技巧,他的作品也不在于只是掌握媒材能力的展示,他的作品也不像许多现代主义艺术家的作品一般,是任由作品反映它们自我的美学本质。在他的画布中所显现的,是一种直接叙述的风格,陈述着作品与周遭世界与观赏者的关系,在“母与子”、“美国流浪汉”和“西藏的牧羊人”等作品中,同样都融入了人性的因素,也唤起了观众相对的感受。正如荷兰博物馆馆长卢尔德・史普鲁特发现了李自健作品中能够感动荷兰人的原因,巴西国立艺术馆的馆长耶满偌耶欧・阿拉乌就,也表示出李自健作品对于巴西的观众所产生的相同影响。他指出李自健的作品“表现了对全人类的了解,反映出不论东方西方民族,都源属于人类的大家族,也都分享着彼此共同的目标,分享着相同的寂寞与快乐”。他又写道:“李自健的艺术告诉我们,什么是全体人类的真谛,同时也再度阐释了人类无私与悲悯的爱的真相”。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李自健运用了像是炼金术的神秘配方,将一群分散的人或物,转变成彼此紧密联系的视觉影像。这些日常生活所见的事物,超越了眼见的物质外表,而带有符号般的象征意义,同时它透露了画家意图让我们感知潜藏在事物背后的意蕴,那似乎就是在他的绘画符号中所要尝试表达的一种真实。这属于中国传统所强调的美学观念,绘画作品不仅呈现外在的自然形象,更必须抓住其中微妙的内在精神,并使其含藏的“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彼此和谐的意涵”具体化。在李自健以他的妻子与小孩为主题所绘制的一系列光彩焕发的人物画中,不仅仅是他以作为一位丈夫与父亲的心情,所精心描绘如此令人陶醉的人物,更是他绘画技艺炉火纯青的展现。正如画中的主题人物怀抱着所有的与最初的希望,它们是一系列对人类母性光辉图像式的描述,无怪乎,它们都能够引起中国、荷兰、巴西和美国等地广大的观众一致的回响。

李自健,创作于1992年的《南京大屠杀》,是一部雄辩的声明。在这幅唯有毕加索《格尔尼卡》可与之相比的描绘可怖战争作品中,作者再现了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时的暴行。在一群血肉模糊的尸体左边,站着两个自鸣得意的日军士兵;在这个尸山的右边,则站着一名僧侣;一个孩子在成山的血肉上哭喊,他是唯一的幸存者。这幅画展示了一种绝妙的平衡,以及这平衡中撕心裂肺的寓意。

即使充满柔情的家庭生活描写的画作,主导着这次李自健的展览,仍然有数幅作品,借由平凡无奇的人物来提升并阐述其内在的意义。我们可以在画家作品中,不断欣赏到他以间接、暗示的手法所反复提及的,启发我们有关人类在家庭与社会中彼此互动、互相依恃的主旋律。在他所描绘的《我的姐姐》、《山溪悠悠》、《冬季》、《摇篮》、《童年》和其它画作之中,李自健企图表现人类童真时代的向往,虽然这些都是独特的中国人文景像,但是它们却以含蓄的手法承载了庞大的“人性与爱”的密码,深刻地吸引观众的眼睛,也震撼着他们的心灵。

同样地,像是在《宝贝》、《祈》、《暖冬》、《高原》和《青苹果》等画作中,我们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感动。画家将婴儿时期与老年时期的人物表现在同一幅画作之中,使得他的作品不可避免地,都一致传达着世代之间爱的联系。然而因为这种世代的感情的联系,在西方社会早已经逐步泯没,因此相对地,能够给予西方国家的观众直接而特别的感触。

人与人彼此心灵的互动,在以“家书”命名的系列的画作中,也被李自健以不同的方式表现。画面显示一位手持信件正在读信的年轻妇女,或沉思、或哀愁、或喜悦的神情,我们无法得知书信中文字的内容,但在这一幅幅生命影像里,未被画家叙述的部份,唤起了观赏者浓浓的好奇,因此画家没有刻意地描写细节,反而有意地留下许多空白,但是事实上,画家所精心描写的部份,已经足够让观赏者在画面中的主角与其心爱的伴侣,没有因为身隔两地的阻碍,而仍然能够亲密地两相联系的情境里悠游与沉思。

另外,一个存在李自健画作中的普遍要素,在于表现人类的高贵与尊严,不论在青年和老者、富人与穷人,还是城市佬与乡巴佬的身上,我们都可以体会出画家作品的这项特质。我们常可以注意到,李自健画作中的小孩常常显示出庄重的神情,可能此种神情是亚洲小孩的特色,但是却表现了一个特殊的生命意义,此种意义在于联结婴儿所像征的生命的起点到达智慧与沉静的老人阶段。在《韧》这幅作品里,画家表现一位老祖母专注于穿针的神情,在展览会场中博得了众多的赞美,如今这幅作品已经被联合国选为一九九九年国际老人年的主题印刷品,这幅作品正能够反映出相同的微妙意义。在《夕阳》中一对老夫老妻正享受着他们晚年生命中的微光,这些作品都一一展现了人类社会中人性关怀的特质。

在李自健的作品里,个人的尊严往往超过种族、社会阶级与年龄的藩篱,在他的作品中,不论是对台北和湖南具备富贵气质女子的描写,或是对客家、鲁凯族、西藏人物的绘写,或是画家父亲的描绘,乃至对他艺术生涯大加鼓励与帮助的高僧星云大师肖像的表现,他都一视同仁地做出正式而且精细的创作研究。在国家官员方面,李自健曾经被委托制作出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尔和联合国秘书长柯菲・安南的肖像,它们被分别悬挂在他们的办公处所或官

名人对朱光潜的评价 李自健 李自健-名人评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20103/155604.html

更多阅读

李泽厚:悼朱光潜先生

悼朱光潜先生朱光潜先生逝世了,我应该写点什么,却不知道写什么才好。凌晨四点钟,我坐在屋里发呆,四周是那样的寂静。我和朱先生是所谓“论敌”,五十年代激烈地相互批评过,直到朱先生暮年,我也不同意他的美学观点。这大概好些人知道。但是,

朱光潜谈美 谈美朱光潜对美的说明

80年前,时年35岁的朱光潜写了一本小册子,《谈美》。我认为他是在给民众启蒙或曰普及美学,即使是在今天,此书仍有新鲜的意义。从前,我看过黑格尔的《美学》(也是朱光潜译的),厚厚的四大本只看了半本,翻来覆去地读,把脑子搅成了浆糊,饱受折磨,后来

欣慨交心——朱光潜小传 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

【编按:温和像鸽子,坚贞像金刚。文革时期,宁住牛棚,“不愿以平生所学向权威举债”;面对斗争,宁受百般委屈与曲解,同样“不愿以平生所学向'主义’(俩字)的铸造者举债”。这位一生奉行“不向权威举债” 主义的温和而坚强、正直而儒雅的老人,就是

朱光潜教你如何读书 朱光潜谈读书阅读答案

朱光潜教你如何读书2014-09-14 凤凰读书谈读书朱光潜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

专业人士对皮尔洛的评价 专业人士评价 韩春雨

专业人士对皮尔洛的评价1.“以静制动的指挥家。”----皮尔洛球员生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伯乐,布雷西亚主教练马佐尼2.“皮尔洛是核心。”----现任AC米兰主教练安切洛蒂3.“不为什么,因为他是皮尔洛,没有能像他一样的。或者我们这么说,

声明:《名人对朱光潜的评价 李自健 李自健-名人评价》为网友痴痴吻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