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夫人李佩 李佩[郭永怀夫人] 李佩[郭永怀夫人]-简介,李佩[郭永怀夫人]-传

李佩,江苏镇江人,1918年出生在北京。中学就读于美国教会学校贝满(Bridgeman)女中,1937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38年至1941年在昆明西南联大学习,曾任西南联大学生会副主席。大学毕业后,李佩在重庆中国劳动协会工作,参与诸多进步活动,创办工人夜校和工人托儿所。李佩受到中共地下党员影响,曾帮助把美国劳动协会的捐款送到延安解放区。李佩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参加了包括校场口事件等多个中共领导的进步群众运动。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夫人,她曾长期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英语教授。她是中国的“应用语言学之母”,曾代表中国女性在国际会议上发出第一个声音。81岁那年,她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2011年,总共办了600多场。

李佩_李佩[郭永怀夫人] -简介

李佩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夫人,她曾长期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英语教授。
1989年,著名声学家汪德昭院士在郭永怀先生诞辰80周岁的纪念会上说过:“我们尊重并怀念郭永怀先生,但郭先生的夫人李佩女士也是一位十分受人尊重的人,她非常优秀,她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

从中国科学院网站查到李佩部分获奖信息: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三八”红旗手称号,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老有所为精英奖”,1992年获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7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突出贡献荣誉奖”和“中国科学院教书育人特别贡献奖”。

李佩_李佩[郭永怀夫人] -传奇人物

郭永怀夫人李佩 李佩[郭永怀夫人] 李佩[郭永怀夫人]-简介,李佩[郭永怀夫人]-传
她祖籍江苏镇江,父亲从英国伯明翰大学矿冶专业毕业回国后,全家迁到了北京。李佩小时候住在北京东城南小街,那里距离东四沙滩的北京大学很近。
1936年,在教会学校贝满(Bridgeman)女中毕业后,李佩报考了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和女子文理学院,她还考上了燕京医预科。虽然父亲也是留过洋的,但是,父母仍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不同意她上大学,更不让她上男女合校。最后,经过李佩一番抗争,父母妥协的结果是读北大,因为离家近,可以走读。而没去上燕京大学是因为燕京在郊外,需要住宿。

1937年,在北大经济系读了一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和很多同学一样,李佩也想找个安定的地方去读书,于是,1938年,她到了西南联大。那是清华、北大和南开合办的一所大学。在西南联大,李佩曾任一届学生会副会长。因为同情左派学生组织,帮助并参加过左派群团搞的一些活动,李佩等进步女生曾被三青团在女生宿舍门口贴布告辱骂。1941年,李佩从西南联大毕业后,来到重庆中国劳动协会工作。那时,美国两大工会组织为支持中国工人为抗战坚持生产,捐献了一大笔钱。为改善中国工人生活条件,中国劳动协会用捐款创办了一些工人福利项目,如工人托儿所、夜校、图书馆、福利社、医院等。当时,中国劳动协会的理事长是朱学范先生,一部分捐款被送到延安去了,用于购买医药设备等。

1945年11月,第一届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巴黎召开,86个国家的团体会员应邀出席。李佩因出色地组织了许多重大社会活动,加之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被选为中国妇女代表,并做大会发言。李佩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英语水平,得到了当时美国工会在中国教育项目负责人的赏识,因而被推荐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47年2月,李佩开始了她在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的留学生涯。

正是在康奈尔大学,李佩遇到了她一生的知己――郭永怀。说起来,郭永怀与李佩还是校友,两人都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又都在抗战开始后转赴西南联大。只不过,郭永怀读的是北大物理系,而在西南联大时,郭永怀是著名物理学家饶毓泰先生的助教。1947年李佩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学习工商管理。次年,李佩与相识在西南联大的学长郭永怀结婚。
郭永怀先生夫人李佩
1951年李佩受康奈尔大学语言学系系主任Shadack教授的邀请,给准备派作外交官的美国学生上中文课。

1956年10月,著名力学家郭永怀带着妻子李佩和女儿历经周折从美国回到了祖国。李佩曾在中科院行政管理局西郊办公室任副主任。西郊办公室负责粮店、菜市场、餐馆、医院和中小学校的后勤建设工作,这为今后的中关村科学城打下基础。中关村道路两侧白杨树就是她组织科技人员栽种的,这些白杨树曾是中关村人的骄傲。

1961年,李佩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英文。郭永怀日理万机忙于科研,经常出差,习惯了他说走就走的工作方式,只知道他是在做重要工作。

1966年“文革”开始,郭永怀因承担重要工作而受到特别保护,但李佩未能幸免。留学美国的经历让她成为“美国特务”,在单位接受审查。

1968年12月5日,从核导弹试验基地乘飞机返京的郭永怀,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处理完郭永怀的后事,李佩仍然在单位接受审查,初中毕业的女儿郭芹自愿回到吉林白城插队的地方。

1970年初,李佩随中国科大迁到了合肥,留下因生病在家休养的郭芹一人在京。

从1970年到1973年底,她在科大接受隔离审查,监督劳动,不能工作,来往的信件也要被检查,只是没有人贴她的大字报。1974年,中国科学院各所外派留学人员集中到科大培训英语,李佩在饱受造反派不公正对待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为最早两期出国人员培训班教授英文。

在老领导郁文的过问和关照下,1976年暑假李佩奉调回北京。1978年,李佩白手起家组织创办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外语教学部。她编写的英语教材荣获国家优秀教材奖。她还举办了国内首期应用语言研究生班,为该学科在国内正式建立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并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1999年,80岁的李佩正式离开教学岗位。离休后,李佩依然保持着“做事”的习惯。她和桂慧君等一批女学者,发起成立了“中关村老年互助服务中心”。为了让离退休老人能跟上现代科学发展的步伐,了解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关村老年互助服务中心”先后举办了各类讲座及座谈会600余次,其内容丰富,领域广泛,分为科普、健康、时事政治、文化文艺、社会科学与法律等几个系列。李佩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关系,邀请到的演讲人既有中科院院士、研究所所长,也有知名人文学者。

到她95岁时,为了让我国人民了解和学习钱先生的科学贡献,她花了三年时间,组织她和郭永怀以及钱学森先生的许多位老学生,把钱学森先生在美国20年做研究用英文发表的论文集,高质量地翻译成中文。遇到翻译中的争执,一概由她老人家亲自审阅并定稿。

李佩_李佩[郭永怀夫人] -贡献付出

郭永怀回国时说过,振兴中华,中国最缺少的是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所以当务之急是培养人才。几十年来李佩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把主要精力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1978年,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教育部和科学院分别部署大规模招收研究生的计划。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名研究生聚集到了研究生院。李佩带领刚分配到研究生院的3位北京大学工农兵学员开始了外语教学部的筹建工作。缺少教员,没有教材,李佩开始寻找“千里马”。她用3种办法找老师:一是“挖墙脚”,请大学的教师兼职,请退休教师;二是到科学院信访办公室看有无求职的人;三是办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班,自己培养师资。

许多“右派”被她找出来了,他们原来是名牌大学的名教授,被划为“右派”后或被关进监狱,或被发配到边远地区。黄继忠、许孟雄就是其中两位。李佩经同事介绍找到黄继忠,得知他毕业于燕京大学,在银川劳改农场时被银川师范大学发现,调入师大做英文教师,李佩邀请黄继忠一起办英文师资班,并帮助黄继忠将户口调入北京。李佩的学生推荐了原人民大学英文教授许孟雄。许孟雄划成“右派”后离开了学校,1978年回到北京后在海淀区教育局办的中学英文教师补习班上课,每个月只有40元的收入。李佩登门请他到研究生院上英文课,每月付他80元的工资,并提出每天派车接他上课,给他以应有的尊重。当许孟雄到研究生院上课后李佩才知道,早在20世纪60年代,英语学界就有“北许南葛”之说,“南葛”是指上海复旦大学的葛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20103/155053.html

更多阅读

追思李三友 乔任梁追思会视频

集中体现人类优秀品质的人(2012-05-2820:57:50)昨日下午,受出差的家妻委托,也是自己愿望,去北京四中参加了李三友追思会,会议主题为“我们的三友”。追思会全程长达两个半小时之多,内容丰富、安排紧凑,气氛肃穆而热烈,李三友的灵魂,李三友

刘永好夫人李巍谈婚姻成功秘诀 刘永好老婆李巍

按:因为工作关系,与浙江的企业家夫人接触较多,关于婚姻和幸福,是她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当然,经历了风雨和彩虹,如何保持婚姻的温度,才是她们更加关注的。同为企业家夫人,李巍的处世和婚姻经营之道,或许会留给大家一些思考。刘永好,新希望集团董

曹禺和夫人李玉茹 李玉茹的第一个丈夫

  原载:上海京昆艺术中心删节:快乐杨杨1983年11月。北京的深秋之夜,晴朗而又高爽。人民剧场内,座无虚席,掌声如潮。新编京剧《青丝恨》刚刚演出完毕,帷幕拉拢又启开,在剧中饰男主角王魁的演员,领着饰女主角敫桂英的青年姑娘和其他演员,向观

转 李锐:耀邦去世前的谈话二

对耀邦的认识加深我的老伴有两个很熟的干部子弟夫妇延滨和元元,他们的父母同耀邦夫妇关系密切,元元的母亲同耀邦夫人李昭是延安女大同学。在耀邦的追悼会上,我见到他们两人同家属站在一起。他们常来我家,于是元元有时就成为我同耀邦之间

声明:《郭永怀夫人李佩 李佩[郭永怀夫人] 李佩[郭永怀夫人]-简介,李佩[郭永怀夫人]-传》为网友有情怀的落伍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