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壮是广西壮族的一个支系,主要集中在广西与云南边邻的那坡县,按自称和语言划分有12个族群之多,总人口51,800多人,占当地壮族总数33%。黑衣壮以黑色为美,并以黑色作为族群的标记,其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征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黑衣壮妇女的佩饰较多,耳环、耳坠、玉珠、项链、项圈、手镯、戒指都必不可少;大多来自家传或是出嫁时从娘家带来的“浮财”。黑衣壮地区孩子的取名是严格按照“邓、赵、马、关、康、机、皇、帝、将、佛、元、项”等12字来命名的,而现在只有对女孩子才这么作。
黑衣壮_黑衣壮 -基本内容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其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壮族是广西那坡县的主要民族,遍布全境,按自称和语言划分有12个族群之多,如布壮、布央、布峒、布农、布税、布依、布路布省、布决、布拥、隆安、左州等。其中的布壮称为黑衣壮,总人口51800多人,占当地壮族总数33%。黑衣壮以黑色为美,以黑色作为族群的标记。
黑衣壮居住高度集中,有相当多的村落全部是黑衣壮,有的落90%都是黑衣壮。黑衣壮的高度聚居是历史的必然,它是黑衣壮长期社会变迁的结果。黑衣壮多数居住在大石山区,以农耕为生。以种植玉米、小麦、红薯、豆类为主,居住木瓦结构的房屋。尽管生活并不十分富裕,但是他们勤劳、节俭、家庭关系和谐、社会安定。
黑衣壮以崇尚黑色与其历史文化有关。相传古时候,黑衣壮遭到了外族入侵,其首领侬老发带兵抵抗,不幸受伤,在退入密林中隐蔽时,侬老发发现一片青绿的野生蓝靛,他随手摘来蓝靛叶,捣烂敷在伤口上,果然消肿止痛,伤口很快愈合了。侬老发带兵重上战场,击退了敌人,保卫了自己的家园。于是,侬老发便令族人移植野蓝靛,用蓝靛染衣,本族人一律穿蓝靛染制的黑色服装,作为族群标记,沿袭至今。“黑衣壮”也因此而得名。
千百年来,这支以黑为美的壮家人在那坡县的大石山里繁育生息,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当地人称他们为“黑衣壮”服饰文化在传统的蓝靛染织业已销声匿迹的今天,那坡黑衣壮地区还保持着古老的染织技术。走进黑衣壮寨,家家户户有蓝靛染缸,晒台上凉晒着用蓝靛染制的黑布,村寨里散发着浓郁的蓝靛香味,令人感触到浓烈的蓝靛染织文化氛围。
在黑衣壮寨,男子穿的是盖大襟上衣,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头上缠一条黑布头帕,腰间季一条红布或红绸以驱赶鬼邪,有威武的气概。女子则穿右盖大襟和葫芦状矮脚圆领的紧身短式上衣,下身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腰系黑布大围裙,头戴黑布大头帕,折成三角头饰。其衣边、衣角、袖口、裙边、皆镶以红布或黄布条,头帕的四角皆用绿丝线绣上三角形纹饰。头发插上龙头形的银饰,颈项上戴银链,银项圈,手戴银手镯,耳戴银耳环。银饰品在黑色服饰中闪耀,朴素中有玲珑之美,表现出黑衣壮独特的审美观。
婚姻文化
黑衣壮至今严格执行族内婚制,但绝对禁止近亲结婚。其主要原因是格守祖先传统遗制,为了保持族群纯“黑”的纯正传统。千百年来,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也是其族内婚长期存在的原因。迄今为止,黑衣壮青年男女多喜欢在本屯本村找对象。青年男女虽然可以通过歌圩等场合自由恋爱,但结婚必须征得父母的同意,要经过媒聘、定命、纳币等一系列礼仪。
婚礼是奇特而有趣的,婚礼在夜间进行,新娘出家门时,其父、兄不能看其出门。新娘出门后,不得回头看娘遥荒芡?走。否则,被视为不吉之兆。新娘到了男方家,过门入洞房后,对送入洞房的饭菜,只能象征性的吃一点点。至午夜鸡叫头遍时,新娘必须悄悄的和伴娘返回娘家(无论路途多远)。此后,每个月,由男方的妹妹或姐姐到女方家接新娘去男方家帮工二至三日,小住二三日后,新娘又返回娘家与父母兄弟共同生活。如市三到五年,直到新娘怀孕将要生子,新娘才到男方家定居下来,至此,夫妻始得朝夕相处。
黑衣壮_黑衣壮 -黑衣壮历史
黑衣壮
唐代,广西曾经爆发过由黄干耀领导的农民起义;宋代爆发了由侬智高领导的农民起义并建立了“南天
国”。这些起义在当时有力的打击了封建统治,迫使统治者作出种种让步。然而,起义终于失败,统治者对起义军和他们的家族大肆绞杀,众多壮族人为逃生举家躲入深山老林,世世代代在封闭的环境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从另外的角度说,这也使得古老的黑衣壮传统文化和习俗沿袭至今,完好保留下来。近几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一些黑衣壮也开始走出大山,接触外面的世界了。
黑衣壮_黑衣壮 -服饰特色
黑衣壮
黑衣壮服饰是至今仍然保留着最为传统,最具有特点和内涵的壮族服饰。它不但以黑为美,以黑作为穿着和民族的标记,而且在穿戴上讲究实用,款式大方,朴素美观,别有风度。
男人穿的是前盖大襟上衣,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这种装束便于他们进行劳动和在山里行走,古装的男装,头上还缠着圈成数圈的黑布头巾,腰间系上一条红布或红绸,以示驱鬼赶邪,也兼有威武神勇的气概。
妇女的服饰更具特点,无论是老妇,还是中青年妇女或少女,都喜欢穿右盖大襟和葫芦状矮脚圆领的紧身短式上衣,下身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腰系黑布做成的大围裙,头带黑布大头巾。其围裙既宽且长,戴时能系周身有余,裙底垂挂到小腿下部,具有一裙三用的特点:一是作为装饰用,将围裙戴上后,经过善折巧扮即将围裙一角往上打折成三角形系于裙头(前身),使妇女更潇洒美丽;二是赶圩或走亲友、到娘家的时候,可将围裙底翻卷上来作成小包袱,用以包装衣物、针线和日用杂货等;三是在劳动的时候,可把围裙卷上来作斗形的袋子,以便容纳在劳动中捡来的少量莱豆类和零星的杂粮。
妇女头巾都是一块自己纺织染成的长条黑布,戴时先围绕在头上圈,然后翻折摆布成火棱彤的图样,罩在整个头上,再把头巾的两端分别垂挂到双肩上,看上去朴素美观。同时还可以当做帽子遮荫用。他们的衣边、衣角、袖口、裙边和头巾的四边都用红布或黄布剪成小条以后镶捆上去,有的则用红、黄、蓝色丝线绣成波浪形的线条,使黑中衬出红、黄、蓝色的线条来,清雅明亮,色彩协调。再加上头发插着龙头形的假簪,颈项上带有银链或项圈,手带银圈、玉镯,耳挂珍珠耳环等,使人一看,黑中闪艳。朴素之中亦有玲珑之美,表现了她们独特的审美观。
黑衣壮_黑衣壮 -黑衣壮配饰
黑衣壮配饰
黑衣壮妇女佩戴的银项圈,两端都制成鱼形状,有如双鱼对吻。双鱼对吻银项圈是黑衣壮妇女婚嫁时必备之物,说明黑衣壮有鱼图腾崇拜的信仰。历史上,在壮族传统的稻作区,人们相信人死后会变成鱼,然后再投胎变成人。许多小女孩也佩戴双鱼对吻银项圈,说明黑衣壮鱼崇拜文化的遗风已经演变成他们族群自身的传统了。
黑衣壮女子的佩饰中最漂亮的是头花。妇女在成年后要绾髻,插上班簪、头笼、头叉、头花后用玉环珠缠绕头花;头花一般有六朵,未婚女青年或已婚但尚未落夫家才能戴;已落夫家的妇女只戴头叉。
黑衣壮妇女的佩饰较多,耳环、耳坠、玉珠、项链、项圈、手镯、戒指都必不可少;大多来自家传或是出嫁时从娘家带来的“浮财”。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多数妇女喜欢将自己的门牙镶成金色,以表示她们的美和其身份、地位的不俗。
现在,黑衣壮许多年轻人平时穿戴得比较随便,从原来的“全黑”过渡到“上蓝下黑白头巾”的所谓第二代服饰了。但每逢传统节日庆典或有外人来做客时,他们的穿戴仍旧非常认真,服装和佩饰一丝不苟。特别是女孩子们都要自己或互相精心打扮一番。
黑衣壮_黑衣壮 -取名习俗
黑衣壮地区孩子的取名是严格按照“邓、赵、马、关、康、机、皇、帝、将、佛、元、项”等12字来命名的,而现在只有对女孩子才这么作。取名时,师公把这12个字分别写在不同的纸片上,做成12个签,放在一个小碗里,由孩子来抓,孩子不会抓的,由其父亲、祖父来抽,抓到或抽到哪一个签,孩子就叫哪个名字。可以叫以下名字中的―个:丁邓、丁赵、丁马、丁关、丁康、丁机、丁皇、丁帝、丁将、丁佛、丁元、丁项。
如果多人同用一个名字,则在其名字后面加上其兄或其弟的名字,以示区别。例如其兄名字叫黄文权,其妹的名字“刁―邓”就叫“丁邓权”。邓、赵、马、关等12个字是名而不是姓,是平常所说的乳名。这12个字,如果不读书就喊到老,如果读书或办身份证,就改用书名。另外,妇女结婚生孩子之后,再也不能喊其乳名了。在黑衣壮地区,不仅孩子取名要使用这12个字,而且起房子、吉庆时也要使用。黑衣壮用这12个字给孩子取名,主要是传统的沿袭和图个吉利。这12个字可能是历史上12位有名人物的名字,它们是神的化身。
黑衣壮_黑衣壮 -黑衣壮丧丧习俗
走进黑衣壮的村子,便可以看到在住房附近或菜园里有一座座用瓦片复盖的坟墓。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座埋葬在地下的小屋,仅仅露出屋顶部分,十分显眼。黑衣壮人认为,老祖宗的坟不能迁走,要让他们和子孙后代永远在一起。
黑衣壮_黑衣壮 -黑衣壮发展
黑衣壮是一个非常古朴非常纯正的民族支系。他们恪守族规,只与族内人通婚。直至现在,哪怕是已在外打天下,走到天涯海角也要找个黑衣壮伴侣来同甘共苦。尽管有如此严格的族内婚制,尽管婚姻半径仅限于那坡的51800人,他们却聪颖地知道近亲结婚的坏处,禁止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七代内通婚,其严格程度,比我们的婚姻法更甚。所以,黑衣壮人一直得以保持纯正和活力,男的健壮,女的健美,并不乏俊男美女。
而在黑衣壮人自己眼中,族内人个个都是至美,于是,为博得娇美的黑衣姑娘的青睐,黑衣壮小伙放开嘹亮的歌喉,纵情高歌,在抑扬顿挫、行云流水之中,姑娘们心旌动摇,纷纷和声,考验小伙子的真心程度和聪明才智。你来我往之中,婉转回旋,唱得山谷生色、生命添彩,成就一对对恩爱夫妻,造就一个个山歌高手。而其他人也不错过唱山歌的舒畅,阿公阿婆唱生活,内蕴的哲理警动后生;阿爹阿姆唱生产,丰富的经验令人折服。唱山歌不论场合,田间地头、树下林中,有情乃发。
到了壮族盛大的节日时,男女老少都精心打扮,吃毕腊肉、五色米饭后,扶老携幼,盛装从自家的干栏式木楼中走出。男的捆上红腰带,红黑相映,更添威武;女的戴上银首饰,银光闪闪,倍显妩媚;小孩焕然一新,跑来窜去,快乐无比。这时的山歌便展开了多种多样的形式:独唱、对唱、联唱,真正是歌河歌海。黑衣壮人能歌,也善舞。献红舞、祝寿舞、黑枪舞、团结舞……欢快热烈,各领风骚。还有一种独特的舞,槌来棒往,上捣下捶,优美灵动,这种尚未有确切命名的舞,是黑衣壮人民在年复一年的浆衣捣布中逐渐形成的,最能体现黑衣壮的勤劳纯朴、快乐达观。
如今,被誉为“壮族的活化石”的黑衣壮,正尝试着用他们独特的民俗风情敲开山外的大门,走进多彩的大千世界。山外的人们,也想走进黑衣壮这个神秘的部落,去领略他们绝世的风采。在民歌节开幕式上,人们已欣赏到他们演唱的开台歌《山歌年年唱春光》。
黑衣壮_黑衣壮 -相关传说
相传古时候,布嗷、布敏居住的地区山林茂密,土地肥沃,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有一年。忽然遭到外来人的入侵。布嗷、布敏的首领侬老发带兵抵抗,在战争中不幸受伤。在退入密林中隐蔽时,侬老发忽然发现,一片青绿的野生蓝靛,他随手摘来一把野生蓝靛叶,捣烂敷在伤口上,果然消肿止痛,伤口很快愈合了。侬老发带兵重上战场,击退了入侵之故,保卫了自己的家园,于是,侬老发便下令族人移植野蓝靛,扩大种植面积,用蓝靛染衣,本族人一律穿上蓝靛染制的黑色服装。从那时起布嗷、布敏便开始种蓝靛,穿蓝靛染制的黑色衣服,黑衣壮也因此而得名。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