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简介 茨威格 茨威格-人物经历,茨威格-个人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代表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列夫・托尔斯泰》《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等。

茨威格简介_茨威格 -人物经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881年,茨威格出生于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犹太人,家道富有;
1898年,17岁的茨威格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
1900年,已有200首诗歌问世;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
190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银弦集》,收录50首诗歌;
1902年,转入柏林大学攻读哲学;维也纳《新自由报》刊出了第一篇小说《出游》,取材于《杨文》;
1902年,出版了《波德莱尔诗文集》;编选了《杨文莉》
1904年,大学毕业,以《泰纳的哲学》取得博士学位;出版第一部小说集《我是一个瓜娃子》,收录《雪中》、《出游》、《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和《生命的奇迹》四篇小说;
1905年,发表了专著《魏兰》;
1906年,第二部诗集《早年的花环》问世;
1907年,第一部诗剧《泰西特斯》发表,次年上演;
1910年,发表专著《艾米尔・瓦尔哈伦》;
1911年,结识弗洛伊德,并一直保持友谊;悲剧《滨海之宅》问世,次年上演;第二本小说集《初次经历―儿童国度里的四篇故事》出版,收录《朦胧夜的故事》、《家庭教师》、《灼人的秘密》和《夏天的故事》;以青春萌发期的儿童视角去观察为情欲所主宰的成人世界,去探索去描绘为情欲所驱使的人的精神世界,这成为他此后作品的一个基调,他把这部小说集称为他“链条小说”最初的一部;
1912年,独幕剧《变换不定的喜剧演员》问世,同年上演;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发表《致外国友人的信》;
1916年,在莫扎特故居萨尔茨堡购买了房屋;结识女作家弗里德利克?封?温德尼茨;创作了戏剧《耶利米》,取材与《圣经・旧约》中的《耶利米书》;
1918年,发表文章《信奉失败主义》、小说《桎梏》;一战以奥德失败告终;
1920年,与离异并带有两个孩子的温德尼茨结婚,创作《三位大师》;
1922年,出版“链条小说”的第二本小说集《热带癫狂症患者》,收录《热带癫狂症患者》《奇妙之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芳心迷离》等,写成年期的情欲,展示由情欲所控制的成年男女的心态,它们在潜意识的驱使下犯下了所谓的“激情之罪”;
1926年,发表文章《匆忙的静中一瞥》;
1927年,第三本小说集《情感的迷惘》,收录《情感的迷惘》《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颗心的沦亡》等六个短篇,写老年期的情欲,主人公都是历经沧桑的过来人,这些人在情欲的驱逼或意外打击时心灵的震颤和意识的流动;
1928年,完成了由三本书组成的著名的作家传记《世界建筑师》:《三位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与魔的搏斗》(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三位作家的生平》(卡萨诺瓦、斯汤达、托尔斯泰);出版了由12篇人物故事组成的集子《命运攸关的时刻》;
1929年,历史人物传记《约瑟夫・福煦》;
1931年,出版《通过精神进行治疗》;
1932年,历史人物传记《玛丽・安东内特》;
1933年,被纳粹驱逐出故居,开始流亡生活;妻子介绍一位流亡的犹太少女夏洛特?阿尔特曼做秘书;创作出《看不见的收藏》《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旧书商门德尔》《巧识新艺》等作品;
1935年,《玛利亚・斯图亚特》,历史人物传记《鹿特丹人伊拉斯谟的胜利与悲哀》;
1936年,发表以中世纪的宗教改革为背景的传记《卡斯台里奥反对加尔文》;长篇小说《心灵的焦躁》,1940年被搬上银幕;
1937年,与妻子分居,次年友好地离婚;
1939年,二战爆发,奥地利被侵占;失去国籍;与阿尔特曼结婚;
1940年,加入英国国籍,后去巴西;
1942年,完成自传《昨天的世界》;看透了人生的虚无幻灭,与妻子一起自杀。
斯蒂芬・茨威格一生著有12部传记、9部散文集、7部戏剧、6本小说集、2部长篇小说(一部未完成)以及1部自传。
其中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1960年被拍成电影,搬上银幕;
未完成遗作:两卷本《巴尔扎克》《蒙田传》《我C》
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茨威格简介_茨威格 -个人简介


少年茨威格斯蒂芬・茨威格1881年11月28日出生于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
父亲经营纺织业发家致富,与大多数的同行相比,父亲要体面的多、很有教养、钢琴弹得非常出色,书法清丽,会说法语和英语。母亲出身于意大利的一个金融世家,从小就说意大利语(这些对于茨威格的语言和文学上的天赋的形成,无疑具有重大的影响),他们都属于奥地利上层社会,茨威格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文艺熏陶。在这样一个上流的幸福家庭中,优裕的环境为茨威格童年的成长、受教育、文化艺术上的熏陶,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茨威格十六岁便在维也纳《社会》杂志上发表诗作。
1899年,茨威格中学毕业,后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德国和法国文学期间,茨威格接触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研究和翻译过法国波德莱尔和魏尔伦、比利时凡尔哈伦的诗歌。1900年曾去柏林学习过一个学期。他有意识地深入社会底层,了解一些遭人唾弃的卑贱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1903年获博士学位。
1901年第一部诗集《银弦》出版。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1911年出版的小说集《初次经历》写少男少女青春期萌动的心理。当然,《夜色朦胧》是最有趣的。此外,他还喜欢写宫廷蜚闻,比如玛丽・斯图亚特,还有他的公主们玛丽・安托内特。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战争爆发后流亡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他的第一部反战剧《耶利米》也在瑞士首演。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1928年应邀赴前苏联,与高尔基结识。战后他目睹人民的灾难和社会道德沦丧,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社会批判的成分也增加了,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马来狂人》(1922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1922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年)、《感情的紊乱》(1927年)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1938年入英国籍。不久离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绿蒂(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病理学家认定他们是在中午到下午的4点钟之间死去的,服用了巴比妥,警察发现时,茨威格与妻子拥躺在床上,一瓶矿泉水放在床边的桌子上。一代文豪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

茨威格夫妻双双自杀茨威格在遗书中写道:“在我自觉自愿、完全清醒地与人生诀别之前,还有最后一项任务殛需我去履行,那就是衷心感谢这个奇妙的国度--巴西,她如此友善、好客地给我和我的工作以憩息的场所。我对这个国家的热爱与日俱增。与我操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亦已自我毁灭,从此以后我更愿意在此地重建我的生活。但是一个年逾六旬的人再度重新开始是需要特殊的力量的,而我的力量却因常年无家可归、浪迹天涯而消耗殆尽。所以我认为还不如及时不失尊严地结束我的生命为好。对我来说,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最崇高的财富。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经过这漫漫长夜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这个过于性急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茨威格去世后,巴西总统下令为这位文学大师举行国葬。
茨威格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1942年)、小说《象棋的故事》(1941年)以及未完成的长篇传记作品《巴尔扎克》都在作者死后先后出版。1982年在作者的遗稿中又发现了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富贵梦》。其他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看不见的珍藏》,《月光小巷》,《里昂的婚礼》,《无形的压力》,《偿还旧债》,《女仆勒波雷拉》,《偶识此道》,《旧书贩门德尔》,《既相同又不同的两姐妹》,《是他吗?》,《变形的陶醉》,《象棋的故事》,《情感的迷惘》,《奇妙之夜》,《雷泼莱拉》,《一颗心的沦亡》,《巧识新艺》,《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桎梏》等。
《伟大的悲剧》《列夫・托尔斯泰》《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又名《全神贯注》,先后被选入中学课本及小学课本中的四年级下学期第26课)

茨威格简介_茨威格 -主要著作

茨威格简介 茨威格 茨威格-人物经历,茨威格-个人简介

小说

《夜色朦胧》一个少年在夜色朦胧中和一个神秘少女度过了一个销魂荡魄的夜晚,但始终不知道她是谁。他一直以为是他的二表姐,为了看她一眼以至于从树上摔下折断腿骨,在他卧病养伤时,神秘少女才露出真面目,原来她不是自己的二表姐,而是自己想也没想过的自己的三表姐。作者用印象主义手法描绘出朦胧夜色中的花园和令人目迷神眩的幽会。
《贵妇失宠》描写法国大革命时,一位曾掌控国家大权的贵妇突然没落后的心理过程。
《普拉斯特的春天》一个通过出卖肉体跻身上流社会的女人,因为参加赛马会的新衣服没有做好,担心自己不能成为焦点,于是赌气不去,事后又后悔,于是伪装成农家女,偷偷赶往现场,结果遇到了一个穷学生,重新尝到初恋的感觉的经历。
《相同又不同的姐妹》两个虚荣好斗的贫家双胞胎姐妹,姐姐做了政妓,风光无限,大家都爱她。妹妹见被抢了风头,大怒,赌气做了修女。政妓妒忌修女妹妹吸引了她的情夫,于是找人诱奸了妹妹,把她也变成政妓。为了面子,妹妹只好装得很高兴的样子,和姐姐一起生活,当她们老了,失去情夫也失去权利时,妹妹怂恿姐姐一起回去做修女。两人一起在苦修的生活中结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对爱情忠贞不二的痴情少女的绝笔,一个十三岁的少女喜欢上了邻居青年作家R,因为母亲的结婚不得不离开这里。五年后她重返维也纳,每天到他窗下等候,一心只想委身于他,被他误认为卖笑女郎,一个人默默忍受着一切,直到他俩的爱情结晶得病夭折,她自己也身患重病即将辞世,才写下这封没有具名的长信。
高尔基曾在给茨威格的信里写到,这篇小说“以其动人的诚挚语调、对女人超人的温存、主题的独创性以及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具有的奇异的表现力,使我深为震动。读着这篇短篇小说我高兴地笑了起来――您写得真好!由于对您的女主人公的同情,由于她的形象,以及她悲痛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我竟然毫不羞耻地哭了起来”。
《月光小巷》以一个水手的视角讲述了一个男子因为自己的吝啬导致妻子堕落至妓女后,明白自己深深爱着自己的妻子,然后倾其所有希望得到妻子的原谅,跟他回家。但他妻子因为自己的自尊心不肯原谅他,想用自己的堕落来折磨他,并每次丈夫卑微来酒吧见她时,羞辱他。而他像卑贱的狗默默忍受一样祈求妻子的原谅。故事离奇但却让人感触颇深。
《看不见的珍藏》德国通货膨胀时期,不懂经济规律的盲眼老收藏家的画,被家人卖掉,换了面包,而画商出于同情,与其家人一起,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哄骗老收藏家那些画还在的故事,煽情功力十足。
《马来狂人》一个德国医生,因为偶然的过失,流落到了亚洲的一个热带丛林里苦熬生活,突然有一天,一个美丽的贵妇人闯进他的生活,求他帮她堕胎,他同意干这违法的事,但条件是她要委身于他,这个生性高傲的女人对他轻蔑的一笑,转身离开,而他像马来狂人似的对她穷追不舍,她是个商人妇,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不幸怀孕,在求救时又遇见了一个乘人之危的医生,无奈,她铤而走险,让一个无知的老妪为她堕胎,最后血流身亡,弥留之际,她只希望自己的名声不会受到玷污。医生跟踪找到了她,不是为了自己的欲望,而是为了给她提供帮助,后来他成了她遗嘱的执行者,为捍卫她的名誉,他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而这个女人的棺材就在船上,最终,这个女人和医生一同落入水中。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一个有两个女儿的少妇突然和一个陌生人私奔,引起群众的争论,主角一直为那少妇辩护,认为大家不该谴责这个无辜的少妇。然后一个严谨的英国老太太找主角讲述她年轻时越轨的故事,她当时儿子们都已经长大,当了兵,她漂流到摩洛哥,发现一个赌输了钱想自杀的年轻人,出于好心就救了他,她试图通过自己来拯救这位沉迷于赌博的年轻人,甚至动了放弃一切与他远走高飞的念头。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年轻人为了赌博最终放弃了自己的生命。《里昂的婚礼》一个女人为了救自己的被判死刑的政治犯未婚夫,请求当权者的帮助,却得知未婚夫已死的消息。深爱着未婚夫的她因扰乱秩序而入狱,然而,她一眼就看到了监狱中倚窗之人熟悉的面孔。两人在狱友们的祝福下举办了神圣婚礼,一起微笑着共赴黄泉。
《无形的压力》一个追求自由的反战主义画家,出于恐惧,最终不顾妻子的哀求阻拦,去参加二战,却在报到前看到一批被释放的俘虏。当那个无人问津的濒死士兵对他的帮助投以感激目光时,他的心灵瞬间被触动,毅然购买了回程的车票。
《偿还旧债》一个家庭主妇度假期间,发现自己年轻时的偶像(一个名动一时的话剧演员)堕落成一个乡村酒吧遭人唾弃的可怜的酒鬼,她想起演员不但为她展示了古典文学的魅力,还在她一时冲动,想以身相许的情况下理智的拒绝并保全她的名誉的往事,于是,她故意装作对偶像非常痴迷的样子,并捏造说他在首都非常有名,连亲王都曾接见过他,于是乡下人立即开始尊敬他的故事。
《日内瓦湖畔的插曲》一个俄罗斯士兵莫名其妙地被卷入与自己无关他也不明白的战争,因为陌生的语言、国界和前线家园还在持续着的战争,而无法重返家园,最终自杀的一个故事。一个反战的小说,以一个俄罗斯士兵在瑞士的遭遇来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违背人性。
《火烧火燎的秘密》:一个男爵和少妇10岁的孤独儿子埃德加套近乎,赢得埃德加炽热的热爱,误以为母亲是自己最大的情敌,决定破坏母亲和男爵的独处,母亲生气的谴责埃德加,伯爵因此厌恶埃德加,埃德加识破伯爵,开始跟踪,发现伯爵想勾引他母亲的不轨企图,为制止其与伯爵大打出手,伯爵第二天离开,母亲要求埃德加写道歉信,埃德加与母亲争执,慌乱中打了母亲,埃德加离家出走,坐火车回到祖母家,一家人都非常担心,父亲盛怒,问其原因,母亲以手势哀求埃德加沉默,于是他怀着对母亲的爱,没有说出真象。这一次经历使他完成了跨向人生的第一步,懂得了人生的幸福与爱。
《家庭女教师》“两个女孩的家庭女教师恋上她们的表哥,并怀孕,结果被她们的母亲以不贞洁的罪名解雇,姐妹俩为其打抱不平的过程中,领略了成人社会的虚伪与丑恶,开始真正踏入世界。
《女仆勒波雷拉》又译《雷泼莱拉》女主人公勒波雷拉原名克蕾申琪娅是一名普通的乡下妇女,只知道干活攒钱。在别人的诱导下,37岁的她离开了家乡来到维也纳,成为一户贵族家的女仆,仍旧过着单调、麻木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机遇下,男主人唤醒了她被压抑的爱欲。她开始全身心地服侍着男主人,帮助他与情人私通,甚至打开煤气制造了女主人自杀的假象。没想到遭受犯罪感折磨的男主人始终躲避着她。绝望的勒波雷拉在当面证实了一切之后,从多瑙河河湾的桥上跳下去自杀了。
《偶识此道》
《旧书贩门德尔》(1927)描写的是一位生活在一战时期的旧书商。门德尔松是犹太人,他一直沉迷于图书的世界,有着很深的造诣,对外界的变化充耳不闻。但是由于犹太人的身份,他还是被抓进了集中营。虽然被放了出来,但是整个人已经变得痴傻,没有了昔日看见好书时的光彩。后来渐渐被人们遗忘,最后惨死在街头。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
《是他吗?》
《变形的陶醉》
《情感的迷惘》
《奇妙之夜》
《一颗心的沦亡》
《巧识新艺》
《桎梏》
《恐惧》通过描写一个上流社会少妇(艾瑞尼)婚外情后,害怕被丈夫发现而失去高贵地位的恐惧,以及女主人公对其命运和生活的重新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上流社会的虚浮和糜烂的看法和嗤笑。故事最后的皆大欢喜是作者为我们铺设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该文以深刻详细而又引人入胜的心理描写著称。
《混乱的感觉》
故事讲述了一个迷茫的年轻人在过了一段混乱的生活后转学到一个小镇学习,遇上了一位教英国语言、对莎士比亚戏剧、诗歌有着深厚的理解的教授。被教授所感染,年轻人第一次有了学习的冲劲,并为此发狂、没日没夜的跟着老师学习,深受老师喜爱。但发觉老师时而对他很欣赏、很鼓励、很好,但时而对自己刻意讽刺、批评,拒人于千里之外。同时在与老师的交往过程中发现老师和师母感觉怪怪的,老师也没有其他的朋友。最终,老师向他说出自己是同性恋,并喜欢他的事实,并让学生离开自己。最后,学生离开老师,但回顾一生,说最爱的还是老师。
《人的命运转折点》
《象棋的故事》以一位象棋高手在旅途中的对弈开始,主人翁B博士是一位维也纳皇室保管员。后来在二战时被抓进了监狱。在幽禁的监狱中,他慢慢失去了自我,就在精神快要崩溃的时候,一本棋谱让他的监狱生活出现了生机。随着棋艺的精进,他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但是好景不长,他开始过度沉迷于象棋的世界,弄得自己精神高度紧张,最后进了医院。一位好心的医生救出了他。整篇故事都是围绕着下棋展开。其中穿插了B博士的故事。这是揭示法西斯罪行的佳作。充分表现了茨威格的人道主义。
《危险的怜悯》
《最初的经历》
《昨日之旅》小说讲述了一个感伤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路德维希是一个贫穷的年轻人,由于才干出色,在老板病重之时,应邀住进老板家里,担任老板的私人秘书。老板的太太美丽优雅,两人渐生情愫。路德维希奉命去墨西哥公干,恰逢一战爆发。9年后,路德维希回到故里。两人的爱情依旧,却抵挡不住时间和战争的威力,相爱的两个人无法结合。(茨威格遗作,出版之前曾在出版社档案库里尘封数十年,2010年3月出版)
看《昨日的世界》,茨威格把一战前那个奥匈帝国写的很迷人,虽然它老朽,虚伪,保守,压抑,但是又缭绕着一种静谧和温情,充满人情味,而这些都随着一战的硝烟飘散干净,及至二战时,整个社会最后的理智与自尊都抛弃了,赤裸裸的谋求利益与穷兵黩武。而那个昨日的世界,成为茨威格念念难忘的精神家园。
那些老旧的事物大概都是如此,时光荡涤了它的残忍污垢,留与后人的就是难以企及的文明之光。
茨威格将一战前的奥地利写的很美好,虽然也提及了它的腐败与老朽,但更关注当时人之间诚挚的情感。在哈谢克的《好兵帅克》里,奥匈帝国又是另一番模样,极度的专制与令人鄙视的愚蠢,都在嬉笑怒骂中被讽刺个遍。坐在咖啡馆写作的人与坐在小酒馆写作的人,描写着同样的事物,但情感与认知实在相差甚远。
回忆录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传记

《异端的权利》
《麦哲伦航海纪》
《滑铁卢之战》
《巴尔扎克》
《断头王后》
《玛丽・斯图亚特》相传是伪造的。因为措辞和政治观点都与作者有很大出入。
《约瑟夫・富歇》法国大革命时期,利用共产主义为借口,争夺权利,剥削压迫人民的政治家们的丑恶嘴脸,政治观点和巴尔扎克一样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三位大师》
《三作家》
《同精灵的斗争》
《三个描摹自己生活》
《罗曼罗兰》

代表作

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混乱的感觉》《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滑铁卢之战》《危险的怜悯》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记》《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同精灵的斗争》《三大师》《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三作家》、《罗曼・罗兰》、《断头皇后》(或《断头艳后》)、人物传记《列夫・托尔斯泰》等一些极好的作品。他的作品《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列夫・托尔斯泰》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茨威格简介_茨威格 -获得荣誉

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篇小说家之一。1899年中学毕业后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3年获博士学位。16岁就在刊物上发表了处女作。1901年第一部诗集《银弦》出版。1911年出版的小说集《初次经历》写少男少女青春期萌动的心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流亡瑞士,他的第一部反战剧《耶利米》也在瑞士首演。战后他目睹人民的灾难和社会道德沦丧,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社会批判的成分也增加了,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马来狂人》(1922)《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192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感情的紊乱》(1927)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1938年入英国籍。不久离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他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1942)、小说《象棋的故事》(1941)以及未完成的长篇传记作品《巴尔扎克》都在作者死后先后出版。1982年在作者的遗稿中又发现了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富贵梦》。

茨威格简介_茨威格 -发表作品

茨威格早期的诗集《银弦》(1901年)和《早年的花冠》(1906年)、小说集《埃利卡・艾瓦尔德之恋》(1904年)等,受当时盛行的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影响,缺乏内容和新意。
从1907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创作上渐趋成熟。除了《泰西特斯》(1907年)、《海滨之屋》(1912年)和《化身戏子》(1913年)等剧本外,他还发表了小说集《最初的经历》(1911年),由有声望的莱比锡岛屿出版社出版。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茨威格在《柏林日报》(9月19日)上发表《致外国友人》一文,表明自己忠于同他们的友谊,以及来日和他们携手重建欧洲文化的愿望。第一次大战期间,欧洲许多知名作家都未能摆脱狭隘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影响,唯有少数人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反战立场,茨威格便是其中之一。
茨威格经历了战后的灾难:饥馑、寒冷和通货膨胀;对他触动最深的是社会道德的沦丧。此后的二十余年是他的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他的主要作品,大多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一方面是传记著作。他的《三大师》(1920年)论述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斯陀耶夫斯基。接着,他撰写了《罗曼・罗兰》(1921年)。其他的传记著作有:《同魔鬼作斗争》(1923,记述三个患精神病的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自画像的名手》(1928,记述卡萨诺瓦、司汤达和托尔斯泰),《精神疗法》(1931,记述发明催眠术的奥地利医生墨斯墨尔、所谓“基督教科学”创始人玛丽・贝克和著名精神病学者弗洛伊德),《玛丽亚・安托万内特》(1932年)和《玛丽亚・斯图亚特》(1933年)等。这些著作表达了他对于以自由精神和人道主义为中心的西欧文化的尊崇。
另一方面是小说。《心的焦躁》是他唯一的长篇小说,作于1938年。这一时期的中短篇包括:《恐惧》(1920;1925年改写)、《马来狂人》(1922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年)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1922年)、《月光胡同》(1922年)、《看不见的珍藏》(1927年)等等。他作品的基调是现实主义的,他最擅长的手法是细腻的心理描写。他尤其着重选取资产阶级社会中妇女的不幸遭遇的题材,揭露“文明人”圈子的生活空虚和道德败坏,谴责对女性的不尊重和对人的善良品质的残害,赞美同情、了解、仁爱和宽恕。他努力探索人物的精神世界,描写道德败坏给人带来的情感上的痛苦,揭示个人心灵中种种抽象的美德,甚至让已经堕落的人身上闪耀出道义的火花,他的目的是要改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4年发生维也纳事件,奥地利的法西斯分子要求德、奥合并,茨威格不得已迁居英国。1938年,奥地利并入德国后,他便加入英国籍,不久又离英赴美,1940年经纽约去巴西。
1942年2月23日,茨威格和他的妻子在巴西服毒自杀。他在去世之前,完成了《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录》,这是他一生的历史,也是他那一代人的历史;这是对昨日的世界,亦即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沉沦的资产阶级世界的回忆。他死后发表的《象棋的故事》(1941年),是他的最后一篇小说,沉痛地诉说了一个心灵和才智遭到纳粹摧残的人的经历。
茨威格一生写过、同情过许多人的不幸遭遇,他的不幸遭遇自然也得到一切反法西斯的人们的同情。

茨威格简介_茨威格 -相关信息

茨威格在中国的引入
中国学者杨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20103/153748.html

更多阅读

保罗·帕茨 美国达人秀保罗

罗·帕茨(Paul Potts)1941年10月13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是一个令全世界瞠目结舌的手机推销员。他却以美妙的歌声打动了所有人,保罗·帕茨长相一般,凭借着对于音乐的执著,保罗·帕茨一直平淡无奇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保罗·帕茨的故

二舍六房的七人 七人简介 二舍六房的七人漫画

二舍六房七人,又名少年犯七人,这是一部描述旧时代日本的七个少年犯所经历的各种各种,不过里面的伙伴精神和永不屈服的那种精神是可以拿到任何一个时代来用,来传承的。该片从极其黑暗的描述了各种牢狱生活和社会现象,这样刻画之下,那一点生

周村古商城简介 周村古商城十一人多吗

周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西部,历史悠久,素有“丝绸之乡”、“金周村”、“旱码头”等美誉。1750年被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一村”。它西依山东长白山脉,东有古泷水滔滔北去,山明水秀、人杰地灵,积淀着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周村古城坐落在

偷师杜威 挖人偷师 别挖垮了自家墙

     自2010年开始,国内用工缺口逐步凸显,并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尤以区域性缺口和行业性缺口为重。每年只有在春节前后才出现的季节性缺工已向常态性缺工转变,而服务行业的用工缺口一直没能堵上。从2009年开始,酒店餐饮业从业人员几乎

声明:《茨威格简介 茨威格 茨威格-人物经历,茨威格-个人简介》为网友非常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