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嵘的画 如何评价于建嵘的画?

“知识分子”画画很常见,起初我不理解,这些人为什么要这么做,画的都那么蹩脚,图什么。

后来我明白,这些画是他们生命中的另一个维度。

于建嵘我在微博上关注了他,同很多个性的公共知识分子一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也因此备受关注。因为人物对社会方面的影响,说到他们的绘画时,难免相关。

最出名的莫过于这幅画了。

在他的微博中找到了清楚的图。

于建嵘在宋庄有自己画室子,跟朋友一起聊天,跟宋庄的邻居调侃。在他的微博里有几段宋庄记事,感觉是一个很平凡,很会生活,很温和的一个人,跟网上剑拔弩张的他一点也不一样。


简洁的装修。





生活中的他。感觉上,不是那种争名夺利之人。据说当年他靠打经济官司已经有了人生中第一个200万,当时他觉得,即便日后再不工作都可以活的很好。

2012年12月25日,于建嵘黑白山水绘画作品展“夜色山河”于北京宋庄的睎望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沈俊杰担任策展,集中展示了于建嵘的黑白山水系列作品。


本次展览前言写明作品的由来是与中国体制有关的。如今的中国,“体制”似乎成了一个经常被提及的问题,它暴露出中国当代政治经济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而于建嵘关注的上访人群亦是体制造就的一批特殊人群。于建嵘曾说:“我的经历,与他们(访民)遭遇的苦难,来源都是一样的,都是制度性的。”前言中提及他化妆成访民走到真正的访民中去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的经历并提及一位上访的母亲,这一面之缘给于建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由此创作的作品《母亲》以及今次展出的“夜色山河”黑白山水绘画作品都源自他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底层人民的真挚情感。


祖国的山水就像是我们的母亲,看这位母亲将如何向我们哭诉和抗争。于建嵘的作品是源自底层的,他的个人魅力来源于他对于这些特殊人群的关注。如今的中国,太多问题亟待解决,政治的,体制的,社会的,人性的,每一天,这位母亲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和问题,是不堪重负地倒下还是疲于应对地残喘,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只是疑问。


艺术家亦应当具有社会性,中国当代艺术家尤甚,他们更加接近中国最真实和残酷的显示,亦对这些更加敏感,我们需要这样的艺术家:敢于直面现实的冷酷并对任何不公宣战,捍卫正义庇护弱者。如同今日睎望艺术馆门前花篮上的字句“给绝望者带来希望”。


南国

2012.12.25

于建嵘的画 如何评价于建嵘的画?


这次展出了108张油画,至于为什么于建嵘选择油画做媒介,我的想法是:国画水墨本身很讲究控笔,一笔下去,缺点必然暴露,而且极难控制。既然于建嵘不是专业出身,用油画这种媒介可以做肌理,质感,笔触,浑厚的画面感,最重要的是可以反复更改,反复叠加。

其实看于建嵘的画,真的不需要用什么专业的眼光,任何人都会被他的真诚感动。


这些山和景被推了超过10层以上,虽然下面一道白因为有船所指为水,但感觉上更接近水汽。从这幅画可以看出,于建嵘在有意的安排画面,画中出现了好几个山头(反光是在看不清)但每个山头的形状和走势都不一样。而且加了最下面的岸以后,视觉上更有层次。

这张图挺有意思,我不知道是不是细节,但这些肌理做的很舒服,有的地方按下后把颜料粘起来,形成规则的褶皱质感,后面的山也在黑色中若隐若现。

这幅反光太厉害了,但能看到笔触感很强。
不知道为什么有油的痕迹,因为都是干扫的,也许是想把中间那块弄灰点但后来觉得不太好就停止了吧。不知道为什么有油的痕迹,因为都是干扫的,也许是想把中间那块弄灰点但后来觉得不太好就停止了吧。


这些想象的画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在于建嵘心里,都是很静谧风景,简单的几个山头,注重细节和结构。

这幅画挺让人吃惊的,构图上明显经过经营,分割上也下了很多心思,颇有气势。右下的那个“拆”作为一个中国特有的符号也是于建嵘一直以来所关注的重点在这里比于建嵘这个名字更有代表性。我觉得这是画的最好的一张。

这些堆肌理的技法估计都是于建嵘自己琢磨出来的,包括扫天空,但整体看基本没有什么技法可言。这些堆肌理的技法估计都是于建嵘自己琢磨出来的,包括扫天空,但整体看基本没有什么技法可言。

这幅画好像被送拍了,但我不是很喜欢,如果把这条河在往上提,从右边中下部分流走也比现在看上去要好,那样最起码是个梯形分割,而他正好切到右下角。这样的话,一条河下来直接切成了三角形。这幅画好像被送拍了,但我不是很喜欢,如果把这条河在往上提,从右边中下部分流走也比现在看上去要好,那样最起码是个梯形分割,而他正好切到右下角。这样的话,一条河下来直接切成了三角形。

看这些小画会发现,于建嵘构图,近景有水,河从中间或者稍微偏一点方向向前流,很温和,没有很奇异的构图。
这两张有点荆浩的感觉,或者……范宽? ……这两张有点荆浩的感觉,或者……范宽? ……



全看下来,于建嵘画看着挺笨的,或者应该说,很“拙”,老老实实的一笔一笔的画,都是堆积出来的,很少有大幅度的笔触。全看下来,于建嵘画看着挺笨的,或者应该说,很“拙”,老老实实的一笔一笔的画,都是堆积出来的,很少有大幅度的笔触。
这就有点……抒情了。这就有点……抒情了。

这张画的是白色的山,水看上去很舒服。

这是马莉画的于建嵘,马莉给很多名人都画过像, Magritte的感觉。
可能很多人会说,这画的是什么玩意,其实细细看,他把于建嵘的坚毅,忧国忧民(不知道怎么夸)和知识分子特有的气质都表现出来了,只是画的很形而上而已。


那张母亲并不是说画的技巧有多好,而是有多认真,有虔诚。

很多人喜欢把公知打成右派,理由大都很牵强。这世上,还真有那种,不为钱,不为名利,就想让别人活好的人在,而于建嵘,就是这样的人。我不了解他,但他的画,是这样说的。

如果单论画技,相当笨拙,但,画是人画的,如果这个人是个很真诚,很实在的人,那么画里的笨拙就是有意味的,是一种气质。同样一笔画,他画出笨拙的感觉是出于真诚,而有的人,就不是这样。

虽然从现在开始就跑题了,但还是忍不住说下。

诗人里,有一个画画画的特别好的,泰戈尔。徐悲鸿1940年受邀去印度讲学,当时给泰戈尔画了一张,还给甘地画了几张。




第一次高二的时候买了他的飞鸟集,扉页有他的版画。

这里就能看出,诗人和公知在绘画趣味上的差别,比如泰戈尔就很自恋的会留下笔触的痕迹,喜欢一些细腻的趣味。
这幅画有点装饰味道。这幅画有点装饰味道。


这幅画画的是真真的好,一个长方形向上突起,两个眼睛一上一下,一明一暗,头发一边平一边卷,还有一些细微的笔触和构图的变化。泰戈尔是个很懂画画的人。
从这几幅画能感受到,泰戈尔喜欢把形象安排在偏左的位置,喜欢细长带有古拙气息的构图。从这几幅画能感受到,泰戈尔喜欢把形象安排在偏左的位置,喜欢细长带有古拙气息的构图。


泰戈尔的《一个女人的肖像》在苏富比拍出了22万3,250英镑(合33万美元)的个人最高价。

泰戈尔画了很多色粉,也挺有意思的。 在他的画作中,头图都很讲究,很有天赋,表现力很强。

他的画更像是诗的另一种形态,泰戈尔诗总是那么美好,而画面中的女人则是一种私人化的描绘,她们微笑着看着画面之外的人,笔触敏感多情(颜色不正,我相信原作的色相比这些要好)都是诗人情感的幻化。

再来举个奇怪的例子。

赵丽华,同样也是在高二的时候知道的她,关注微博和一些别的动态。她的画就像她的诗一样。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极度的自恋。当然我不能说这不好,因为这就是赵丽华。

《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
赵又霖和刘又源
一个是我侄子
七岁半
一个是我外甥
五岁
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

这首诗印象很深,赵又霖和刘又源,中间同样有个又字,他们之间有着某种交叉的关联。侄子和外甥属于来自同辈兄弟或姐妹的孩子,他们属于下一辈,同样和赵丽华是交叉关系(Y字型)7.5和5正好是3:2,这种倍数关系其实也隐喻了“代沟”问题。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这句话其实是在说,作者在场,但他们把赵丽华,遗落了。正如诗名一般,虽然矫情,但拉出了一个空间。

《磨刀霍霍》
先用砂轮开刃
再用砂石打磨
再用油石细磨
最后用面石定口
这位来自安徽的磨刀师傅
态度一丝不苟
手艺炉火纯青
我掂着这把寒光闪闪的刀上楼
楼道无人
我偷偷摆了几个造型
首先是切肉
然后是剁排骨
最后是砍人

她空间里有这首诗,把自己的做作当武器,我觉得这真的很了不起。她的确是个有争议的人,但她却活的很潇洒,很自我,做作的很认真,做作的很实在。

就跟她的画一样,太做作了,做作的让人无言以对。














太刺激了,不是因为画的刺激,而是我为自己而感到羞愧。

如果大家细节看最后一张,非常强力的空间纵深,简直让人受不了。当然,如果你用蓝的颜料做底也会有这样的效果(离屏幕远些,这种视觉效果会特别明显)。而她精心描绘的细节分明是在说,我很喜欢这样做,我觉得这样很好,可我却欣赏不了。


(像这样,这不是她的画,只是这里的强力视觉跟类似她的画)

这的确很打击我,从画面中可以体会到画者的心境,但赵丽华的心境着实是我所不能承受的,这并非是在贬低她,而是,佩服。

赵丽华是个身经百战的人,你骂她,她能把骂他的人自惭形秽。

赵丽华有自己的朋友圈,自诩为公知,遇上时事发表发表意见,比起那些穷画家,自己有钱买颜料,有钱租画室,有钱裱画框,有钱出国游玩,有人捧,有人爱,日子过的真是美。

难道她真的不知道她画的差吗?还是,真的是一种凡人无法理喻的审美?我也不想说她画的好不好,反正,我真的挺佩服她。

对现代诗人来说,最能感同身受的无疑是布雷东领导的超现实主义画派。这个脱生于达达主义的画派诞生许多如达利,基里柯,阿尔普,马松,马格里特等优秀的画家,因为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在现代诗和超现实绘画上同很多通感的地方,所以很多诗人都偏爱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集中于对自我内心潜意识的剖析和现实投射,所以理解的时候,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变成作者。

最大限度的以作者的视角来体验作品中的布置,但一般不介入自己的个人经验。这是我对此类作品的看法。

为了中和一下赵丽华,我再介绍一位诗人。阿多尼斯,没错,就是写《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的那位。







非常喜欢他的拼贴,在杂志上读到过介绍他拼贴画的文章,应该是来中国办展接收采访。阿多尼斯很健谈,什么都能说,但就是不说绘画。

他的画以阿拉伯文为底,也是他的诗稿(完全不知道写的什么)拼贴的色块很优雅。什么样的人画什么样的画,所以,当有人问及对绘画的理解时,他总是避而不答,因为,了解一个人,比让他说他的画,更有意义。

知识分子的画,不需要多么深奥的理论来解读,其实就是他们自己心中的某种影像,以绘画的方式投射了出来,而且是很精神化的一种纯有。

赵丽华受的了那么一大块蓝,我受不了,但我不能说她画的不好,我也不能说她人不好,我只能说,她的画很特别。在阿多尼斯的画中,同样的蓝,以绘画的角度讲,他就处理的很好,斜角度的一条红色,中间贴出一块纸反而像透过去一样。整个画面很有层次,很懂得安排。

至于此,已离题千里。于建嵘的画,很可贵,我又举了这几个例子可以对比看,至于画的如何,自己感受吧。。。。

——

可能我说的有点跑,最后没圆回来,我的想法是,对于建嵘的作品,我个人不太想做过多的解读和总结,我还是希望能看到最后的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欣赏他们的作品。

另外我这不讨论政治,以上“知识分子”(即知识多余绝大多数人的人)的画纯属个人看法,大家可以赞同,可以反对,可以抨击,可以纠正,可以不懂,可以指点,可以无视,可以“教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103/2575.html

更多阅读

如何评价华国峰同志 对某某同志的评价材料

华国峰同志于2008年8月20日因病医治无效而逝世,享年87岁,8月31日,中央在八宝山公墓为华国峰同志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中央的主要领导全部出席,向华国峰家属致以吊唁和慰问。我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也亲眼目睹了华国峰政治革

岳家军的军纪如何? 岳飞死后的岳家军

岳家军的军纪如何?岳飞治军,以严明军纪而著称于史,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南宋学者周密在其著述《齐东野语》中称赞岳飞的军纪为『中兴诸将第一』(参见《齐东野语》卷20《岳武穆御军》)。岳飞在南宋军界初露头角之际,给人印象

如何评价莫奈的《睡莲》? 莫奈睡莲赏析

《睡莲》这个系列是莫奈晚期比较成熟的作品,美术史上公认的杰作,从1914年到1917年创作了有60幅左右,之后也进行了大量的修改,是大型组画。一般来说,比在1903年到1908年期间的画要好,当然也看个人喜好。图片在网上找的,色彩肯定有偏差,我尽量

如何评价网络信息的质量 如何评价睡眠质量

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的却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与此同时,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良莠难分的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们。我们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络信息的质量。那么,如何评价网络信息的质量呢?国内外 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对左宗棠的历史评价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一.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坚持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应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方面全面评价。(2)阶段论和方面论结合的原则:在纵的关系方面,历史人物有阶段上的划分,从不从阶段上作出不

声明:《于建嵘的画 如何评价于建嵘的画?》为网友暖神小阿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