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是全球金融信息领域首创的公司制交易所,也是致力于战略转型的新华社在加强金融信息服务层面开拓的新业态,意在打通文化与金融两个市场。此举对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信息领域的影响力具有深远意义。
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_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 -简介
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
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是新华社旗下中经社控股集团独资注册成立的专业交易中介机构,是全球金融信息交易领域里首创的公司制交易所。
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是新华社在借鉴全球各类交易所发展模式基础上,以独创精神开拓的交易服务平台。借助丰富新闻信息资源和中立权威品牌优势,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着力构建金融信息及文化产业交易服务领域里公信、公正、专业、高效的中介平台,促进文化服务产业与实体产业、资本市场的对接,最终建成品种最齐全、成交最活跃、国内最权威、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信息及文化产业交易服务中心。
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坚持“共融、共享、共赢”的发展模式定位,加强与全球领先专业机构合作,共同组织金融信息产品、文化创意产品、新媒体新闻信息产品与广告产品交易服务,提供技术专利转让与商务信息咨询等服务。
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_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 -诞生记
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
2010年12月18日,随着一声锣响,新华社旗下中经社控股集团独资成立的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正式开业,这也标志着全球金融信息领域首创的交易所终于“破茧而出”。
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一枝奇葩,综合国力稳步提升,但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在此背景下,2009年5月,新华社适时提出建设金融信息交易所的构想,金融信息交易所建设调研小组迅速成立,交易所的筹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为掌握全球金融交易所的整体情况、发展趋势,金融信息交易所建设调研小组走访调研了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产权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广泛征求监管机构、金融市场的意见,不断探索交易所经营范围、交易方式、盈利模式等,论证完善交易所的建设方案,确立了“交易所的交易所”的发展模式。
2010年3月17日,新华社旗下的中经社控股代表新华社出资,注册成立了北京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有限公司。该交易所从构想到成立只用了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一举措赢得了国内外金融界知名人士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由此,我国在增强国际资本市场的软实力,提升中国金融信息安全的可控力方面迈出了快速而坚实的步伐。
在新华社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交易所建设团队仅用了45天就完成了交易所内所有装修建设工作,建成了全国首家采用云计算、云终端研发的交易发布系统,支撑全球最大的LCD屏幕墙。
在2010年随后的9月至11月,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顺利进入试营业阶段,在此期间,来自国家部委、金融机构、要素市场、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的负责人先后到交易所参观访问、洽谈合作。
随着交易所的业务逐渐步入正轨,可以预见,其将充分发挥新华社遍布海内外的采集网络和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优势,最终建成国内最权威、全球有影响力的金融信息服务中心。
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_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 -意义
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
促进文化与金融对接新华社加强金融信息服务
18日开业的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是新华社旗下的中经社控股有限公司出资注册成立的专业交易中介机构。据介绍,其将与全球领先专业机构合作,共同组织金融信息产品、文化创意产品、新媒体新闻信息产品与广告产品交易服务,提供技术专利转让与商务信息咨询等服务。
新华社社长李从军表示,借助丰富新闻信息资源和中立权威品牌优势,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着力构建金融信息及文化产业交易服务领域里公信、公正、专业、高效的中介平台,促进文化服务产业与实体产业、资本市场的对接,最终建成国内最权威、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信息及文化产业交易服务中心。
“金融信息交易所的建设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对新华社新的业态开拓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全球金融领域首创的公司制交易所,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要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实行公司化、市场化、资本化运作,以金融信息服务为主,逐步拓展到其他领域,同时要重点突破,一步步地把局面打开。”李从军说。
在目前全球媒体竞争业态下,新华社正在进行着深刻转型,金融信息服务是转型之后的业务重点之一。近年来新华社举全社之力建设金融信息平台“新华08”,积极推进北京国家金融信息大厦、上海中国金融信息大厦、大庆国际石油资讯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此次金融信息交易所的开业,将为新华社加强金融信息平台建设、搞好金融信息服务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有关专家认为,如果没有金融市场的介入,文化市场的发展缺乏后劲;而若没有文化的参与,金融市场容易被孤立,形成“信息孤岛”。从这个意义来说,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打通了文化和金融两个市场,架起了二者沟通的桥梁,有助于文化产业和金融市场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两个轮子同时驱动”的可喜局面。
“交易所的交易所”前景广阔
合作领域持续拓展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总经理徐丰介绍说,该交易所定位于“交易所的交易所”,“我们将通过强化交易信息、交易方式、交易项目、交易规则和交易市场等方面的联动,与要素市场和金融机构实现共融、共享、共赢,创新模式,发挥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资源优势”。据透露,待时机成熟时,新华社还将倡议举办世界交易所大会。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桑德尔说,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期盼与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尽快建立合作关系,为之提供全球气候交易的相关资讯和数据。
据了解,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自今年9月10日试营业以来,根据交易产品“标准化、产品化、可交易化”的原则,首批上线多项金融信息交易业务。此外,交易所还积极探索行业指数研发等金融信息产品的发布交易业务。
开业仪式现场,来自国家部委、金融机构、要素市场、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的各界人士纷纷表示,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集金融服务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前沿理念于一身,体现了强大的金融资源整合能力,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在银行票据结算、理财产品评级、金融数据整合发布、高等院校科研成果交易、汽车行业指数研发等领域开展合作。
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增强金融领域影响力就当前来看,全球金融一体化背景下的金融信息流,已不仅仅是市场资讯的简单传播,它引导着资本,影响着决策,决定着交易,成为保证市场机制和交易系统有效运转的润滑剂。一个企业、一个机构能否透过信息把握市场规律、预测市场前景、发掘市场机遇、控制市场风险,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甚至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影响力的重要标志。
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开业仪式现场表示,金融市场是信息驱动的市场。新华社以金融信息服务为主体,创造性地设立金融信息交易所,对于新华社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信息平台,满足国内外金融领域对信息服务的迫切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专家指出,金融市场不仅需要推动交易的进行,更要帮助提升市场参与者对交易的信心水平,而这种信任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自由流动。在金融交易的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建立金融信息交易所,是新华社延伸金融信息服务产业链、繁荣金融信息交易市场、促进金融信息流动的重大战略举措。
事实上,金融界各类投资主体、境内外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都有购买交易数据、研究报告等金融信息的需求。从这个角度讲,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的建立,能够增加可供市场参与者选择的交易方案,提高金融市场根据供需与投资者风险偏好进行资本配置的效率,从而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新华社建设金融信息交易所是以一种新的理念开拓新的交易阵地,有利于促进金融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繁荣金融经济、增强我国在金融领域话语权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国家金融发展战略的创新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