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冀才 冯冀才 冯冀才-个人经历,冯冀才-主要作品

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其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其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其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如散文《珍珠鸟》。曾经担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是“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一九八五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

冯骥才的资料_冯冀才 -个人经历


冯骥才1942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他从小就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及各种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个人阅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文学创作等活动,并且担任《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1995年亲自出任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艺术顾问。2000年出任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2000年5月担任中国小说学会会长,天津市作协主席,北京唐风美术馆名誉顾问。2001年,冯骥才戴上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这顶“乌纱帽”。2003年开始,大冯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普查工作,他和他的志愿者们的努力已有了成果,一大批抢救出来的图文资料已经出版,还有更多的音像资料也正在整理,无论对国家对民族,这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2004年冯骥才成立了"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是由“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冯骥才发起并创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也是国务院颁布实施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之后成立的第一家以当代文化名人命名的公益性民间机构。基金会旨在通过“民间自救”的方式,唤起公众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责任,汇聚民间的仁人志士,调动社会各界各种力量,抢救和保护岌岌可危的民间文化遗存和民间文化传人,弘扬与发展中华文化。
2006年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荣誉院长,央视《感动中国》推选委员。
2007年担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
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参事。
2009年冯骥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存录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田野普查中所获得的数百万字的文字资料、几十万张图片资料、几千小时的录音资料和上千小时的影像资料。
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
冯骥才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要对包括汉族在内56个民族所遗存的所有的民间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包括民俗和民间文学,做一个地毯式的考察,而且一次性地做10年。
2011年担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生态书画院顾问。
2013年3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2013年7月12日任2014年春晚艺术顾问。
人物成就
《感谢生活》《挑山工》曾获法国“青年读物奖”,并获瑞士“蓝眼镜蛇奖”。
中篇小说《啊!》《神鞭》分别获得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炮打双灯》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种。
2010年入围“免网杯”中国文艺网络奖(中国网络代表最高荣誉)最佳作家候选人。

冯骥才的资料_冯冀才 -主要作品

文章


冯骥才《雕花烟斗》、《逆光的风景》、《摸书》、《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炮打双灯》、《神鞭》、《三寸金莲》、《关于艺术家》、《珍珠鸟》(被选入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6课)、《海外趣谈》、《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是一篇历史小说)、《神灯前传》、《快手刘》、《灵魂的巢》、《俗世奇人》、《捅马蜂窝》、《好嘴杨巴》(被选入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刷子李》(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维也纳生活圆舞曲》(被选入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花的勇气》、《挑山工》(被选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献你一束花》(被选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日历》(被选入八年级第二单元课文)、《泥人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花脸》(被选九年义务教育试用本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六课语文教材)、《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被选入义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神灯》、《一百个人的十年》、《白发》

书籍

《画外话丛书冯骥才卷》、《冯骥才散文自选集》、《冯骥才卷》、《感谢生活》、《一百个人的十年》、《冯骥才小说选》、《乡土小说》、《花脸》(被选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材)、《我是冯骥才》、《秋日的絮语》《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人类的敦煌》)、《铺花的歧路》《啊!》《神鞭》、《我心中的文学》、《俗世奇人》、《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凌汛:朝内大街166号(1977--1979)》、《维也纳情感》、《乐神的摇篮》
花脸(阅读短文)
义和拳(长篇小说)1977
铺花的歧路(中篇小说)1979
啊(中篇小说)1980
神灯前传(长篇小说)1981
冯骥才中篇小说集1981
雕花烟斗(中、短篇小说集)1981
爱之上(中篇小说)1982
雾里看伦敦(散文集)1982
意大利小提琴(短篇小说集)1982
走进暴风雨(中篇小说)1983
雾中人(中篇小说)1983
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中、短篇小说集)1984
冯骥才选集(1―3卷)1984
冯骥才小说选1985
三寸金莲(中篇小说集)1986
冯骥才集(中篇小说集)1986
我心中的文学(理论)1986
怪世奇谈(中篇小说)1986
话说天津卫主编1986
珍珠鸟(散文集)1987
三寸金莲(中篇小说)1987
冯骥才代表作1987
一百个人的十年(第1集)1987
俗世奇人(短篇小说)2008

冯骥才的资料_冯冀才 -社会评价


冯骥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鲁国平评论:冯骥才为七夕改名,狭隘理解中国情人节不妥!
科罗博娃评价冯骥才,和那个时代的许多其他作者不同,冯骥才的重点不是在描写大量的镇压和灾难。他展示了以单个“小人物”的命运为例的民族悲剧。这一点是他创作的一个特点。
索罗金这样说,作家和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保存了关于黑暗年代的真实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异乎寻常的公民性和人性的价值。
李福清这样称赞,冯骥才是一位极有天赋和人气的小说家。

冯骥才的资料_冯冀才 -人物研究项目

冯冀才 冯冀才 冯冀才-个人经历,冯冀才-主要作品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对冯骥才触动最大的是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大规模旧城改造,他发现很多城市都破坏掉了自己以往的文化特色而都变成了一个样子。冯骥才认为,工业文明正在逐渐代替农耕文明,在这个过程中,原有农耕文明建构下的非常庞大的民间文化就即将散失,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先进的发达国家都开始对自己的民间文化进行抢救,但目前,我们整个知识界的自觉还不够,加之我国民间文化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没有人关心,不抢救就真的会消失。

冯骥才的资料_冯冀才 -相关信息

冯骥才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要对包括汉族在内56个民族所遗存的所有的民间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包括民俗和民间文学,做一个地毯式的考察,而且一次性地做10年。冯骥才一再强调,抢救中国民间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保存某种形式,而是为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保留下她的那些美好的情感与精神,对于世界文化来说,东方成果也是一个尚未被开发的矿藏,所以也是未来需要我们重点去探寻的。靠着冯骥才执著地呼吁和奔走,人们开始意识到了古老文化的价值。冯骥才说,知识界要做的,就是去唤醒大众认识这些文化的价值,但这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不是单靠某几个知识分子就能完成的,重要的是,我们民族能够开始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热爱并了解了其独具的价值,特别是精神上的价值,并能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10103/153333.html

更多阅读

演员冯嘉怡个人经历简介 个人简介的培训经历

早年在澳洲留学并工作,有十余年的时间,97年回国,追求心中一直以来的演员梦想。半路出家做演员,随着戏份的增加和演技难度的提升,冯嘉怡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他笑称,以前在飞机上都是都看财务报表,处理邮件,现在都改看《演员自我修养》之类的书

张靓颖男友是谁张靓颖老公冯柯的个人资料背景 张靓颖男友冯柯

7月4日晚,张靓颖长沙演唱会,张靓颖主动公开与少城时代CEO恋情,张靓颖现场说:“从18岁到30岁,有一个人一直陪着她一直保护她!12年,我不想一个人过了,你要娶我就上台!”随后,被点名的冯轲冲到舞台上,娴熟地用应付媒体的口吻打圆场,张靓颖拉着他,他

冯天薇 冯天薇-个人资料,冯天薇-运动生涯

冯天薇(Feng Tianwei,1986年8月31日-),新加坡乒乓球运动员。冯天薇5岁开始打球,7岁就开始拿到哈尔滨市第一、黑龙江省第一。1997年,只有11岁的冯天薇被黑龙江体育运动学校破格录取,和比自己大四、五岁的队员一起训练。冯天薇在2002年就夺得

声明:《冯冀才 冯冀才 冯冀才-个人经历,冯冀才-主要作品》为网友空水漫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