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旬邑唢呐已不再是单一的民间民俗事像活动范畴。经过文化工作者们的精心培育,唢呐吹奏与舞蹈艺术相结合,广场表演相结合,编排出的百人表演、多人舞吹、双人演奏唢呐节目上了电视台、进了广场、登上了舞台进行表演。旬邑唢呐对繁荣民间艺术,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旬邑唢呐_旬邑唢呐 -基本内容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省级保护项目名录
旬邑唢呐曲目、曲牌现存100多首,曲目、曲牌主要分红事乐曲、白事乐曲两大类。每个曲牌曲目的吹奏对每个活动的事由礼仪形式都有严格的对应,诸如:红事婚嫁迎娶上轿吹奏的曲
.
目是《大开门》;迎亲吹奏的曲目是《小开门》;中午请客人入席(俗称请户)的曲目是《挑水》;新郎新娘拜堂的曲目是《大升官》。白事丧葬吹奏的祭奠曲目是《吊孝》;献祭的曲目是《抱灵牌》;送葬的曲目是《祭灵》。其它如乔迁、祝寿、小儿满月、门面开张等庆贺之事虽没有红白两事那么严格的礼仪与曲目的对应,却有着驱邪、祈福、求富贵的寓意。吹奏的曲目基本是《大开门》、《节节高》、《大升官》、《将军令》、《纺棉花》等欢快、喜悦、热闹、红火的音调。近年来,旬邑唢呐已不再是单一的民间民俗事像活动范畴。经过文化工作者们的精心培育,唢呐吹奏与舞蹈艺术相结合,广场表演相结合,编排出的百人表演、多人舞吹、双人演奏唢呐节目上了电视台、进了广场、登上了舞台进行表演。旬邑唢呐对繁荣民间艺术,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旬邑唢呐_旬邑唢呐 -基本特征
旬邑唢呐音乐从明清盛行于当地,距今500多年的岁月中,它的形成和发展具备了如下一些主要特征:①后明戚继光用唢呐为军乐。旬邑唢呐中的《将军令》、《将军令套番王令》、《大升官》等曲牌的名目与铿锵有力的特征均呈军乐元素。②旬邑唢呐红白两事曲目严格有别,各项活动曲目严格对应,充分体显了宗教祭祀、礼仪有序的宫廷器乐特色。③旬邑唢呐人数少音量大,单吹独奏或多人吹奏都有极强的听觉冲击力的特征。④旬邑唢呐生于民间,长于民间,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多元化同他性,所以有形成广泛的群众性特征。⑤旬邑唢呐吹生激越高亢,吹死如哭如泣,与黄土地人的性格吻合,形成具有黄土地人情感宣泄精神栖息的特征。⑥旬邑唢呐口技与指法灵活,便于掌握,古老曲牌、新老民歌、现代歌曲都能出色的表现,因此,便于贯彻党的政策,传递党的信息,所以构成了具有宣传鼓动的特征。
旬邑唢呐_旬邑唢呐 -历史渊源
唢呐是一种外来乐器,据考证在金元时期,由龟兹国(今新疆哈什一带)带入我国,最先作为宫廷器乐演奏。到明代,戚继光用于军中作为军乐,以后逐渐传入民间。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旬邑人仍有贬称唢呐艺人为龟兹之说。旬邑历史悠久,西周置邑。旬邑唢呐源远流长,相传,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徒承师艺,代代相传,当时无乐谱、无文字,全凭耳传口授流传下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县文化馆经过挖掘、整理、录音、记存唢呐曲目、曲牌100多首,文字10多万字,编印成卷。
.
旬邑唢呐依地理自然环境形成了周派,吕派和北塬派三大体系。共计唢呐艺人达千人之多。中塬周派唢呐婉转明快,激情洒脱,刚柔交融,富有节奏感;吕派队伍庞大,以其“唢子硬”著称,演奏风格粗犷豪放,刚劲有力,呈万马奔腾之气势;北派唢呐至今以万忠院老艺人为代表浑厚圆润,丰满华丽,细腻绵长,富于韵味。
旬邑唢呐是自娱自乐的民间乐班,其功能主要为婚丧嫁娶、祝寿、小儿满月、新居乔迁等吹奏,可谓:喜也唢呐,悲也唢呐!生也唢呐,死也唢呐!是下层民众生活、生命之中,平民百姓情感渲泄的最好载体,旬邑唢呐是黄土地的灵魂,一曲曲唢呐是人生感悟的一种凝聚,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热爱自然的激情表达。
旬邑唢呐虽然与人民群众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在旧时的封建社会却被视为一种最低贱的行业。有不能与普通人家通婚,死不能进祖坟之恶俗。新中国的成立,对唢呐艺人的歧视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学吹唢呐的艺人已不再是周吕两大宗族,有更广泛更多文化的人掌握了这一传统的与广大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器乐。它根植民间闯天下,声震陕西誉贯大江南北。早在1957年,唢呐艺人周车就荣获陕西省第二届民族民间音乐大赛演奏一等奖。1990年万忠院艺人与日本印度尺八访华艺术团在咸阳同台演出。旬邑唢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经过文化工作者的组织辅导,先后承担了多起大型的文化活动,1991年8月,百人唢呐参加陕西省九运会开幕式表演,1993年参加了陕西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1994年应邀赴广东湛江参加了国际欢乐节、中山市万人慈善行表演。1997年应邀参加了江苏无锡太湖艺术节表演。2000年参加了中国、西安“千面锣鼓迎千禧神州世纪游”。2001年参加了中国、西安、香港艺术节。2003年参加了第53届世界小姐总决赛西安行大型文艺晚会演出。2005年参加了咸阳艺术展暨海峡两岸研讨会开幕式表演等三十余次国家、省市大型演出活动,均获成功,并受到海内外观众和国家领导人许嘉璐的高度赞扬。因此,旬邑县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唢呐之乡”。所以,加强和保护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我们文化工作的重要职责。
旬邑唢呐艺术起源于陕西省旬邑县,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源远流长,曲目繁多,原有曲目100余首,旋律优美,高亢激昂。多以婚丧嫁娶,助兴致衰,过寿乔迁,喜庆集会,节日庆典、助兴演出为主。然而,由于漫长的封建统治,缺乏科学的记谱方法,仅靠老艺人口传手授,而老艺人们的相继谢世,使不少传统曲目遗忘失传。
旬邑唢呐_旬邑唢呐 -主要价值
旬邑唢呐历史悠久,成果辉煌,是吹打乐中的传统器乐,也是传播黄土地优秀民间音乐的重要工具,挖掘、抢救、保护发展旬邑唢呐音乐,其主要价值是:
一、学术价值。旬邑唢呐从500多年的辉煌一路走来,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极不寻常的足迹,它的丰富内容,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唢呐整个吹打乐中实属罕见。因此,进一步挖掘,抢救、保护和发展旬邑唢呐音乐,使它走向世界,对丰富和完善中国和世界音乐史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
二、实用价值。挖掘、抢救、保护和发展旬邑唢呐音乐对推动旬邑仍至陕西咸阳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促进当地的经济建设、增强西部大开发中的文化建设品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
旬邑唢呐_旬邑唢呐 -制品及作品等相关器具
旬邑唢呐是民间制作的乐器,一般制作者同时又是唢呐吹奏手。北塬流派用的唢呐是竹制杆子。用铜皮锤制喇叭形碗子、喉子;用苇杆、铜丝制作哨子。三位连接安装一起,一把新唢呐乐器制作成功。他们在吹奏中与打击乐和弦管乐伴奏,追求技巧,吹演结合,音调婉转悠扬,激情洒脱,刚柔交融,极富节奏感。中塬流派用的唢呐是木(柏木)制杆子,碗子、喉子、哨子相同。他们在吹奏中以大锣大鼓伴奏、粗吹粗打,追求热烈激昂,风格粗犷豪放,刚劲有力,气势磅礴,有金声玉露之旋律,千军万马之气势。同一乐曲,吹奏者可随意发挥,要长即长,要短则短,变化无穷。旬邑唢呐乐班组成是:单吹(俗称单杆子)双吹(俗称双杆子)配以铮铮(又称当当)。改革开放三十年里,则又发展为多杆唢呐,配有电子琴手等。
旬邑唢呐_旬邑唢呐 -濒危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旬邑唢呐虽然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当地党委和政府部门在挖掘、抢救、继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存在一些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
.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文明多元化的冲击下,传统民俗文化有所淡化、架子鼓、小洋号、电子琴等西洋乐器,现代电子乐器逐步缩小了唢呐的生存活动空间。
二、一些资深年老的唢呐艺人因年事已高相继去世,很多个人绝技难以得到传承,不少年青唢呐手急功近利,不注重艺术的厚积薄发,故享有众望者居少。
三、活动经费短缺,无力对全县内唢呐艺人进行思想和业务多方面的指导、集体培训。
四、唢呐技艺很难使唢呐艺人成为一项生存养家之路。另“低贱的行”意识仍然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存在。故,从少年开始学艺者很少。
旬邑唢呐_旬邑唢呐 -传承谱系
一、吕派乐班谱系
1、班首吕原,男,生于1892年,陕西省旬邑县太村镇杜家村人。其祖父就是龟兹(旬邑当地对唢呐艺人贬称。出门顾事只能躲在席筒中吹奏,不能被人看见)。其父姓名不详,子承父业,也学成了一把吹唢呐的好手艺。他名扬方圆,惹得一名家闺秀私定终身,30岁得了吕原。吕原也子承父业,技艺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2、班首吕西海,男,生于1921年,陕西省旬邑县太村镇杜家村人。据传,年少七八岁时就能用柳笛吹出各种音符,十一、二岁就随父敲铮铮四处顾事。十五、六岁唢呐技艺更加娴熟,受到同行敬佩。
3、班首吕丙乾,男,生于1937年,陕西省旬邑县太村镇杜家村人。自幼读书,上完小学因喜爱唢呐吹奏而辍学。从此与唢呐一生结下不解之缘。其“哨子硬”而著称四乡八村。
4、班首吕天运,男,生于1958年,陕西省太村镇杜家村人。读完小学与其父吕丙乾无异,又是辍学喜爱上了唢呐吹奏行业。他子承父业,广收弟子,教成方圆唢呐名家好手10余人。他们自1991年至今10余年间,曾先后参加省市各类唢呐文艺表演10多次,取得好评。他本人也是旬邑县政府命名的十大唢呐艺术家之一。
.
二、周派乐班谱系
1、班首周信,男,生于1911年,陕西省旬邑县郑家乡魏洛村人。其父陕西省蓝田人(村名不详),自幼讨饭流落到此。以吹唢呐讨生活。周信子承父业,技艺超前,成为乐班班首。
2、班首周车,男,生于1943年,旬邑县郑家乡魏洛村人,承父业学艺不辍,成为关中北五县唢呐名家。1957年参加陕西省第二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大赛演奏荣获一等奖。其演奏照片在陕西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其演奏乐曲在陕西省广播电台灌成唱片播放。据传,事后不久,准备赴前苏联为斯大林吹奏,因生病未果。
3、周拴娃,男,生于1963年,小学文化,陕西省旬邑县郑家乡魏洛村人。其父周车因病未能去苏联为斯大林演奏唢呐,含恨成疾,不久去世。临终前嘱托儿子周拴娃一定要把唢呐吹出陕西,周拴娃子承父业,更加精心学艺,发扬广大,他自1991年至今在县文化部门的组织下曾先后参加省市各类唢呐演奏10余次,两度在陕西省电视台、咸阳市电视台举办的春晚会上闪亮登场。他本人也是旬邑县政府命名的十大唢呐艺术家之一。
三、北塬流派乐班谱系
1、班首董一吹(真名不详)男,生于1922年,甘肃省庆阳董子塬人。子承父业,吹响陕甘两省,深受群众欢迎。他吹奏的唢呐巧妙地把甘肃《花儿》与旬邑唢呐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其风格细腻绵长,圆润动听。
2、班首万忠院,男,生于1952年,小学文化,底庙镇于家村人。他承传师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唢呐的吹奏风格更具淳厚圆润、,丰满华丽、细腻绵长之特色。他1990年与日本印度尺八访华艺术团在咸阳同台演出,深受日本友人赞叹!他是旬邑县政府命名的十大唢呐艺术家之一。
3、班首周胜利,男,生于1960年,初中文化,底庙镇前村人。他全面掌握了师傅万忠院的吹奏技巧,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他自1991年至今曾先后参加了省市各类唢呐大型文艺演出10多次。并受到县文化部门的表彰。
旬邑唢呐_旬邑唢呐 -所在区域及其他地理环境
旬邑古称“豳”,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咸阳市辖境北部,地处关中北界,陕北南限。东依铜川市耀州区,南傍淳化县,西临彬县,北接甘肃省正宁县,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位于北纬34°57′―35°33′,东经108°08′―108°52′。县界形似以东北至西南向延伸的长形,长65公里,平均宽25公里,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全县行政区域划分为10镇4乡,187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人。旬邑县境内东北部由于子午岭的桥山绵延横亘,境内河流较多,水量细小,诸溪分别汇入三条主流,由东向西南顺流出境,东部子午岭最高峰石门山,河拔1885米。本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9℃,年最高温度7月份平均21.7℃,最低温度1月份平均-4.9℃,极端最高温度为36.3℃,极端最低温度为-24.3℃,年日照2497小时,年降雨量603.3毫米。土壤以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