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平 (1955~)上海人。中共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郑伟平 (1955~)上海人。中共党员。
郑伟平_郑伟平 -经历
1980年毕业于上海师院中文系。现供职于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郑伟平_郑伟平 -写作风格
对于散文写作,郑伟平的观点就是:老老实实地写,老老实实地写生活中的美,老老实实地写生活中美的本质。以这样一种质朴的观点写作,自然难有轰动效应,但他志不在此,成果却是明显的。近十年来,在繁忙的采访、编辑工作之余,他抓紧生活中的分分秒秒,从不懈怠,从《旅人的话》《探骊得珠》《任伯年》《林仲兴之门》《春山月磨》一直到最近的《读书流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先后有四本散文集、两本人物传记问世。
在《探骊得珠》这部采访手记里,郑伟平采访了四十多位名人。对被采访者,他像谈家常一样和他们“闲聊”,他自己作为一位细心的“倾听者”,把握他们言谈中的文思,在一种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展示被采访者的治学成果、性格风采以及所达到的境界。在采访过程中,他常常能得人之所不能得,比如柯灵对当时“张爱玲热”原因的钩沉、贾植芳对张爱玲作品局限性的剖析等,这在当时的文学环境下是很有价值的。在《春山月磨》等散文集中,最值得珍视的是一些带有怀旧色彩的文章。郑伟平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极其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缘,常常于点滴小事、琐碎的细节中写出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这在现今商品经济的氛围中就愈加难得了。如《书橱》《椅子》等篇,写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事和普普通通的人,但都写得有光彩。《书橱》写作者在物质生活很贫瘠的年代里,他第一只书橱的由来。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特定的时代氛围、质朴的人际关系,都写得活灵活现。他离开那里时,“独自默默地把书橱车回家”的经过,那种珍爱又寂寥的心境,都留下了那个时代的沧桑背影。《椅子》这篇短文,写作者刚“借”到报社时,没有自己的椅子,开会时不知所措,老编辑不声不响为“我”找椅子,这小小的举动,使他感到“那个冬天的阳光都集中到我一个人的身上”,在文章结尾,作者笔锋一转,写到现在的新办公室里,“空间很大,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多余的却是椅子”,个中滋味,耐人寻思。
郑伟平_郑伟平 -人物性格
郑伟平是一个赤诚的读书人。多年下来,他写下了很多读书札记,《读书流年》是他在书海漫游的收获之一。和前几本散文集有所不同的是,《读书流年》更多地显示了他的识见、情趣。作者是精于书道的,但在《意园弘一》这篇文章中,他写弘一法师的字,却不评说其用笔、章法,而是从弘一法师写的联语内容中挖掘其丰富的文化信息,从分析“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潜行者必有显名”、“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等联语的文化意蕴谈到弘一法师对“人以字传”和“字以人传”两种境界的取舍,从而解释当时心境下弘一法师心中那盏“永不熄灭的明灯”。行文依然老老实实,一丝不苟,其观点,很自然地从分析中得出。自称老老实实写文章的郑伟平在写作时,其实很讲究行文的笔致,在行文中追求一种浑然天成的意趣。《海泽的梦》我以为就体现了他的这种特色。文章前半部分介绍德国作家海泽的小说《犟妹子》,分析“安东尼-劳蕾拉的故事”中作者与小说主人公“犟妹子”灵魂上的契合给小说创作所注入的活力,指出那种带有狂野爱欲的鲜明个性,本身就掩埋在作者的思想深处,这种思想的琼浆玉液的迸发创造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后半部分写到海泽的另一部小说《特雷庇姑娘》,他认为,可以看作前者续篇的这部小说,同样带有作者的鲜明印记。在指出小说作者的这种创作特色后,作者又将海泽的“猎鹰理论”与福楼拜的“树叶”和黑格尔的“这一个”互相阐发,文章的落脚点却是引导读者审美的眼光与情趣。
郑伟平_郑伟平 -著作
著有散文集《旅人的话》、《春山月磨》、《读书流年》、《百景图》,人物专访集《探骊得珠――郑伟平采访手记》,人物传记《林仲兴之门》、《任伯年》等。
郑伟平_郑伟平 -荣誉
书法篆刻作品参加全国篆刻艺术展、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国际篆刻艺术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