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屋 桥溪村 桥溪村-基本概况,桥溪村-百年古屋

桥溪村,是梅州市梅县区东北部雁洋镇的一个自然村落,与大埔县英雅乡接壤,位于广东梅州阴那山五指峰西麓。村子其实很小,作为阴那山里的一个山谷,仅有的一些平地就让给稻田和菜地了,聪明的山民们沿着山势开垦,硬是建造了不同形制的房子,几百年下来,形成了桥溪村富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群,或依山就势,或筑台傍水,错落有致,高高低低,各呈胜场,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更是一个绝妙的外景地,可以从不同角度摄取独特客家民居的神韵。

桥溪村_桥溪村 -基本概况

百年古屋 桥溪村 桥溪村-基本概况,桥溪村-百年古屋

桥溪村桥溪村,位于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东北部,与社口镇、坂中乡交界和贵洋村相邻而居,是梅州东北部雁洋镇的一个自然村落,与大埔县英雅乡接壤,位于广东梅州阴那山五指峰西麓。全村127户、548人。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茶叶、和林业,有山地面积1678亩,耕地面积1014亩。距镇政府8公里,辖16个村民小组,492户,人口1812人,土地面积8030亩,耕地979亩,林地5280亩。设党支部,41名党员。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外出打工和务农,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750元。现有村两委干部3名,分别是村支部书记汪伟阳,妇女主任谢冬球,支委委员汪迪民。

前往桥溪村的游人很少,从梅州城区到桥溪村途中的梅州雁南飞茶园留住了绝大多数观光客,而着力美化的景区公路风景,则把前往桥溪村的旅途变得悦目和愉快,并不平坦的盘山公路把喧嚣抛在山外,只有真正懂得享受的人,才会再进一步,寻找到桥溪村的安宁与美丽。桥溪村是一个保存得很好的客家小山村,极少有外人打扰过的痕迹。村子四面环山,高高的香炉峰在村子北面的远处勾出淡淡的痕迹,阻挡住北来的朔风;东面是客家神山阴那山的五指峰,从田间偶尔抬起头来,总会看到遗世独立的五指峰峦,把山外面的困苦、烦恼、不平一掌隔绝。

这个四面环山的小村,民风淳朴。源自阴那山五指峰的山涧,自东向西经桥溪村流过。小村面积约1平方公里,目前村中统计人数为216人,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的则多达6000人,是个名副其实的侨乡。小村朱、陈两姓人家,自明朝末年开始,世代联姻。如今村里保存有朱氏后人留洋后回来兴建的继善楼、世德楼、宝善楼、世安居、宝庆居、祖德居等建筑,陈氏人家建的仕德堂,是一反围龙结构的大屋。精美的建筑是桥溪村魅力的标志,小村另一个动人之处,是藏匿一个失散皇族的传说,亦真亦幻,引人入胜。源于阴那山五指峰中的山涧溪水,自东向西从村中流过,这脉脉流水、清澈山泉,滋养着在这里生活了400多年的桥溪客家人。

明万历年间,源自客家中转站――福建宁化石壁村的朱陈两姓人家,筚路蓝缕,辗转搬迁,先后来到桥溪村繁衍生殖,400多年的宁静乡村生活,营造出如今远离喧嚣的这一方绿洲;而不甘寂寞的游子们走出山村,打拼了一番事业后落叶归根,使这里又产生了不逊于他处的客家民居建筑群落。村里平时都很安静,村口、村里的小路旁,种着李花、梅花、桃花等各种各样的果树,春天来到的时候,梅白桃红,一茬一茬地开着,小溪流水就在身边响着,那感觉让人有如回到远去的童年。桥溪村村口有一小片树林,叫五彩林,其中有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古树红楠木、白桂木,以及迄今发现的广东最大的青蓝木,胸径达3.3米。这些树木不但珍奇,而且叶子颜色各不相同,红的奔放,绿的葱翠,黄的典雅,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花儿配合着,成为村中田园风光优美亮丽的点缀。流水、山林、老屋,一个大山里的古村落,今天仍然继续它平静而朴实的生活,第一眼看见它,就有一股欢喜从心底深处冒起,怪不得古人会说“小隐隐于野”,桥溪村,就是一个适合隐士居住的诗意栖息地。最让人喜欢的是那一溪流水,脉脉流淌,配合着错落有致的树林,即便是在夏日正午,也林荫蔽日。房子沿着山势筑在高处,只有一条小石桥,一条小小的土路,引人望向露出树林一角的民房,背靠五彩林,仰望白云出岫,遐想深处人家,这不就是让人向往的隐士生活嘛。从村口至村中,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有不少。其中村中朱氏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历时12年才竣工的“继善楼”,就是其中的翘楚。继善楼是一座典型的二层夯筑的杠式围楼,不但规模比较大,有七杠之多,而且内部装饰甚为精致,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存在这样一座华丽的大屋,确实让人有些意外。

桥溪村_桥溪村 -百年古屋


桥溪村百年古屋-继善楼继善楼是一座青砖白壁青瓦的两层夯筑杠子屋,这杠子屋有七杠。“七杠”即从宏观上看到屋子的七个屋脊。前后三进,中部为四合院式,通过回廊连接,屋子往两厢扩张。

继善楼占据了村中的中心位置,可见当时朱家在村里的财富和地位。堂门之前是用围墙围起来的方正的禾坪,围墙连着屋门,找准了堂门无法面向的南面,依足了风水师的规矩。两层楼的高度使堂门门厅显得高挑而气派,两根石柱撑起了一排精雕细刻的木雕屋檐,斑驳然而神气的“继善楼”牌匾和铁划银钩的“继志述事,善邻亲仁”的门联,依稀向我们透露着房屋主人曾经的辉煌。建筑样式是传统的,细节里却渗透了清末新兴的西洋风格,比如镂空的砖雕花窗的设计,比如屋前辟出空地,地基抬高,作为院落,用青绿色釉彩的凸腹花瓶状栏杆围起。走进继善楼,堂屋里摆放着朱氏先祖的图像,因为早已不住人的缘故,显得有些空荡荡的。七间大屋相连,厢房一间接着一间,可以想像当初家族的兴旺景象,只是如今人去楼空。

继善楼只有两堂,中间是天井,不过因为是两层的楼房,所以楼上的一间也布置成了堂屋的样子,比较特别的是楼上的堂屋,向外的四个小窗子,是用彩色玻璃做成的,在这个相当传统的客家民居里,突然出现这种南洋化的玻璃窗,让人一下子明白了主人的华侨身份。继善楼的内饰不但精致,而且相当地有文化气息,在二楼的堂屋两侧,悬挂着两幅镏金的木刻家训,字是中正楷体,文秉儒家古训,倚栏细看,周围是精巧的镂空木雕、精湛的彩塑壁画、精奇的飞兽檐刻,于是不禁羡慕起那个儒雅的主人起来,在这样秀气的山谷,住这样精致的屋子,不正合了“山中日月长,筑庐读诗书”的意境么?

桥溪村_桥溪村 -村内景色


桥溪村有人的地方就有民居,桥溪村藏身于阴那山里的一个山谷,不象平原地带那样一马平川,仅有的一些平地就让给稻田和菜地了,聪明的山民们因势利导,顺着山势建造了不同形制的房子,形成了桥溪村富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群,或依山就势,或筑台傍水,错落有致,高高低低,各呈胜场。

从村口小溪旁一直到房子最集中的继善楼所在地,依次有二进的四杠楼世德楼、宝善楼,还有一些已经残破的没有名字的杠式围楼,这些房子都建在用石头累起来的石台上,沿着山坡地势逐层修建,村中小道蜿蜒,四周遍布柑橘、杨桃、龙眼、柚子等果树。走过五彩林,前往继善楼的途中,又有南洋风格浓厚的长方型小洋楼“逸庐”,村中的朱氏公祠,以及建在最高处的黄土夯筑的半圆型围龙屋仕德堂,若在春天到来,田里黄色的油菜花,屋外粉红的桃花,路旁怒放的白色李花,和白墙、灰瓦、黄土交相辉映,形成了桥溪村独有的乡野古韵。

建在村中最高处的仕德堂,是一个沿堂前中轴半月形池塘外沿向外周匝弧形式的围龙屋,外墙是黄土夯成,在传统的客家围龙屋民居建筑中别具一格。站在仕德堂的矮墙上可以俯瞰整个桥溪村,在高远的天空下,远望阴那山的黛色山影,近看继善堂连绵的大屋,嘴里尝着甘甜的砂田柚,心里感受着四百年来的变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10103/152439.html

更多阅读

百年风云 单田芳 百年提篮桥监狱风云

     曾关押日军战犯、汪精卫政府政要、江青反革命集团骨干……说不尽远东第一监狱  “远东第一监狱”提篮桥监狱即将搬迁的消息一出,让这座已经有110年历史、闹市中的监狱再一次走进人们的视线。  自1903年5月18日启用以来

尤溪梯田 尤溪梯田-基本简介,尤溪梯田-历史沿革

尤溪梯田是福建最美的梯田,位于福建尤溪联合乡。走进尤溪县联合梯田,犹如进入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尤溪联合梯田_尤溪梯田 -基本简介风光美丽的尤溪梯田尤溪素有“闽中明珠”之称,曾荣获“中国金柑之乡”“中国绿竹之乡”称号。

田家村 田家村-地名来历,田家村-基本介绍

田家村地处张店东南,隶属淄博市张店区南定镇管辖。全村辖区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00亩。该村东靠湖南路,西邻张博路,北依南田路,三路与村内街道相连接,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田家_田家村 -地名来历田家村据《淄川县志》记载,田家村始

巫脚交村 巫脚交村-概述,巫脚交村-基本概况

脚交_巫脚交村 -概述巫脚交村位于贵州省台江县方召乡政府西南面,村寨四面环山,距台江县城21公里,距方召乡政府9公里,东接巫脚南村、西接台拱镇、南接巫梭村、北接李子村。脚交_巫脚交村 -基本概况村庄山高水冷,天气凉爽。常年气温在13

声明:《百年古屋 桥溪村 桥溪村-基本概况,桥溪村-百年古屋》为网友温习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