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是由非固态、液态、气态的第四态等离子体组成的,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由于恒星离我们太远,不借助于特殊工具和方法,很难发现它们在天上的位置变化,因此古代人把它们认为是固定不动的星体,我们所处的太阳系的主星太阳就是一颗恒星。恒星是大质量、明亮的等离子体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也是地球能量(内能和光能)的来源。恒星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因为核心的核聚变而发光。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从内部传输到表面,然后辐射至外太空。几乎所有比氢和氦更重的元素都是在恒星的核聚变过程中产生的。
恒星_恒星 -概述
数以百计的恒星聚集在一起。图片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
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本身能发光的天体。除太阳外,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4.24光年。许许多多的恒星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银河系像一只大铁饼,宽约8万光年,中心厚约1.2万光年,恒星的总数在1000颗以上。
一般来说,恒星的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大。只是由于距离地球太遥远的缘故,星光才显得那么微弱。恒星发光的能力有强有弱。天文学上用光度来表示它。
恒星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从诞生的那天起,它们就聚集成群,交映成辉,组成双星、星团、星系…… 古代的天文学家认为恒星在星空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给它起名“恒星”,意为“永恒不变的星”。
恒星_恒星 -特征
恒星的一切几乎都取决于它最初的质量,包括本质特征,例如光度和大小,还有演变、寿命和最终的命运。
诞生
恒星
恒星通常是在一团密度均匀、稀薄的星际气体中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首先是气团中心的星际物质在引力作用下互相吸收、聚集,密度开始增大,对周围物质的吸引力增加,吸引周围更多的物质向中心聚集,并进一步使中心密度增加、压力增大、温度升高。当压力和温度达到某一水平时,中心部分逐渐开始发光、发热,这时就可以认为一颗新恒星诞生了。
分级
新恒星又可分一级,二级两年年龄段,一级恒星的年龄大约为1万年,二级恒星的年龄大约为10万年。一级恒星的周围包裹着一层被中心吸引的、较为浓密的气体外壳,阻挡恒星中心部分向外辐射能量。随着中心部分的密度增加和温度升高,当中心辐射的能量冲破外壳的束缚时,就标志着一级恒星已经演化为二级恒星了。
年龄
多数恒星的年龄在10亿至100亿岁之间,有些恒星甚至接近观测到的宇宙年龄―137亿岁。发现最老的恒星是HE1523-0901,估计的年龄是132亿岁。
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越短暂,主要是因为质量越大的恒星核心的压力也越高,造成燃烧氢的速度也越快。许多大质量的恒星平均只有一百万年的寿命,但质量最轻的恒星(红矮星)以很慢的速率燃烧它们的燃料,寿命至少有一兆年。
直径
由于和地球的距离遥远,除了太阳之外的所有恒星在肉眼看来都只是夜空中的一个光点,并且它们进入到地球的光受到大气层的扰动,在人眼中看到就是恒星在“闪烁”。太阳也是恒星,但因为很靠近地球所以不仅看起来呈现圆盘状,还提供了白天的光线。除了太阳之外,看起来最大的恒星是剑鱼座R,它的是直径是0.057角秒。
我们对恒星的了解大多数来自理论的模型和模拟,而这些理论只是建立在恒星光谱和直径的测量上。除了太阳之外,首颗被测量出直径的恒星是参宿四,是由亚伯特・亚伯拉罕・米歇尔森在1921年使用威尔逊山天文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