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鲨(学名Cetorhinus maximus),又名象鲛,是姥鲨科及姥鲨属中唯一的一个物种。它是继鲸鲨以下世界上第二大的鱼类。姥鲨分布在全世界的温带海洋。它们游动缓慢,一般都没有危害。
姥鲨_姥鲨 -简介
姥鲨
姥鲨(学名Cetorhinusmaximus),又名象鲛,是姥鲨科及姥鲨属中唯一的一个物种。
姥鲨是姥鲨科中的唯一成员。它的学名是由JohannErnstGunnerus于1765年就一个在挪威发现的标本而起的。属名是来自希腊文的“海怪”或“鲸鱼”及“鼻子”的意思,种小名则是拉丁文“最大”的意思。它曾被分类在角鲨属中,如Squalusisodus、Squaluselephas、Squalusrashleighanus及Squaluscetaceus。它们亦被命名为Cetorhinusblainvillei、Selachuspennantii、Cetorhinusmaximusinfanuncula及Cetorhinusmaximusnormani。
姥鲨分布在全世界的温带海洋。它们游动缓慢,一般都没有危害及依靠浮游生物为饵料的。
姥鲨_姥鲨 -发现
最大的姥鲨标本是于1851年被缠在加拿大芬迪湾的鲱鱼网中。它的总长度达12.27米,重19吨。在挪威亦指有发现超过12米长的姥鲨,不过其准确性则存疑。一般的姥鲨都有6米长,部份超过8米长。有些标本超过9至10米,但近年过度捕鱼后,有这体型的标本则已很罕见。
姥鲨_姥鲨 -分布
姥鲨全球分布图(蓝色)
姥鲨是海岸至远洋带的鲨鱼,分布在世界各地北面至温带近大陆棚的海域。它们适应水温介乎8至14℃。它们很多时会游近岸边或进入海湾之中。它们会跟随浮游生物在水体中的浓度,所有很多是在水面可以见到它们。
它们经常的迁移,会季节性的出现在某些地区。
在西北太平洋,姥鲨每年春季游向美国中部沿岸,夏季北上,秋季和冬季转向外海。每年3-4月从外海游向中国福建东北部沿岸,5-6月出现于浙江温州、舟山一带,7-8月北上黄海到山东威海沿岸,秋季南返,转向外海。厦门和漳浦外海均捕获过,广东广西未见到。
姥鲨_姥鲨 -形体特征
姥鲨体形庞大,仔鱼刚生时体长约2米,幼鱼体长4.5~6米,成鱼最大可达15米,仅次于鲸鲨,重达15000千克。呈纺锤形,头宽扁,躯干粗大,尾渐小。口大,弧形,下位;下唇褶短小,见于口隅处,无上唇褶。眼小,无瞬膜。喷水孔很小。鼻孔外侧位,距口端比距吻端为近。牙细小而多,平扁盾状,齿头向后,多行使用。鳃孔5个,很宽大,自背侧伸达喉下,最后一个位于胸鳍基底前方;鳃耙细长密列,基部侧扁,端部鬃毛状,形成鲸须状过滤器。
头部特写
背鳍2个,无硬棘;第一背鳍中大,位于体中部上方;第二背鳍小,距尾基比距第一背鳍为近;尾鳍宽而叉形,尾椎轴上翘,尾柄两侧各具1侧褶,尾基上、下方各具1凹洼;臀鳍小,起点与第二背鳍基底后部相对;腹鳍稍大,位于背鳍间隔中部下方;胸鳍中大,外角钝尖,后缘稍凹入。
姥鲨的尾柄有很多龙骨,皮肤布满盾鳞及一层黏液,鼻端很尖及尾鳍呈半月形。体型较大的姥鲨可以拍动背鳍。姥鲨身体呈很多不同的颜色,一般背部都是深褐色至深蓝或黑色,腹部则呈暗白色。很多时在它们身上都会发现有伤痕,可能是受八目鳗或雪茄鲛的袭击。
姥鲨的肝脏,占体重的25%及差不多整个腹腔的长度,相信在它们控制浮沉及长期储存能量中有重要的作用。
雌性的姥鲨只有右边的卵巢是仍有效用的,这是在鲨鱼中特有的特征。
与大白鲨
姥鲨有鼠鲨目一般的体形,曾被误认为大白鲨。这两种鲨鱼其实很易分辨,姥鲨有一个像巨穴般的颚(达1米阔,在摄食时会保持张开)、较长及明显的鳃裂(差不多环绕整个头部,且有更完善的鳃耙)、眼睛较细及平均腰围较幼。大白鲨则有像匕首的大牙齿,而姥鲨的牙齿则少很多及呈钩状,约只有5至6毫米。姥鲨只有上颚的首3至4列及下颚的6至7列牙齿是有功用的。它们在行为上亦有所差异。
姥鲨_姥鲨 -生活习性
饮食
姥鲨是被动的滤食性动物,从每小时2,000吨或500立方米海水中滤食浮游生物、细少的鱼类及无脊椎动物。不像巨口鲨及鲸鲨,姥鲨不会主动的追寻猎物,但它们有大的嗅球可以引导正确的方向。与其他大型的滤食性动物不同,姥鲨依赖在游动时推入鳃中的海水,而巨口鲨及鲸鲨则可以吸或泵海水入鳃中。
行为
研究证实姥鲨不会冬眠,且是全年活动的。在冬天,姥鲨会潜入更深的地方(水深约900米),滤食深海浮游生物。卫星追踪器确认姥鲨在冬天会游超过几千公里来寻找浮游生物。姥鲨亦会不断舍弃及更新它们的鳃耙,而非只在一短时间内进行。
姥鲨姥鲨会在或近水面张开口及竖起鳃耙来摄食。它们游动得很缓慢,摄食时就只有2节,也不会像大白鲨般躲避船只。它们对人类没有害,也不会受鱼饵所诱。姥鲨一般是雌雄分开成群活动,一群只有3-4条,但也有报道见到多达成100只的群体。它们群体活动相信是根据视觉的,纵然它们的眼睛很小但却是发展完好的,已知它们是透过视觉来观察可能是误认为同种的船只。只有很少捕猎姥鲨的猎食者,已知的有杀人鲸及虎鲨会猎食姥鲨。八目鳗亦经常被姥鲨所吸引,纵然它们未必能割开姥鲨的厚皮。
虽然姥鲨很大及缓慢,但它们仍然可以跃出水面。它们这种动作可能是为了驱逐寄生动物或共生物。不过对姥鲨跃动仍有质疑,因为它们最高的速度每小时就只有4里,且在受到鱼叉的攻击亦未有这样的行为。
生殖
姥鲨是卵胎生的,生长中胚胎会依赖卵黄,而由于没有胎盘连接,它们后来会吃未受精的卵子。妊娠期相信超过1年,有可能是2-3年,每胎的数目不明但很少,出生的幼鲨只有1.5-2米长。过往只有一只怀孕的姥鲨被捉,它就怀有6只未出生的幼鲨。姥鲨一般在初夏交配,雌性姥鲨会游往浅水区在夏末分娩。姥鲨约在6-13岁及身长4.6-6米时会达至性成熟。繁殖期约2-4年。
繁殖习性不清,200年前曾在一雌鲨体内取出长300毫米的胎儿。据1982年报导,姥鲨单个卵巢内含有卵数600万粒,卵径0.5毫米,雄性储囊精中有精液11-13.6公斤。可能属于卵胎生鱼类。姥鲨那些几乎没有作用的牙齿在交配时可以稳定雄性的身体。
姥鲨_姥鲨 -利用价值
姥鲨标本
由于姥鲨的速度很慢、不具攻击性及过往数量的丰富,在历史上是渔业的主要收获。
姥鲨在商业上有广泛的用途:身体可以作为食物及鱼粉,鱼皮作为皮革,有高角鲨烯成份的肝脏可作为鱼肝油。它们现时被渔猎的主因是它的鳍,亦即鱼翅中的天九翅。其他部份,如软骨亦会用作中药及日本的春药。
船只及潜水员接近姥鲨是可以接纳的,故在一些姥鲨普遍出没的地区,这些活动成为了吸引旅客的招徕。
姥鲨_姥鲨 -物种保护
就像其他的大型鲨鱼,姥鲨正面临灭绝的危险,原因是其低繁殖及过份捕鱼,以供应世界各地对鱼翅、鱼肉及器官的需求。
由于姥鲨的数目严重下降,在很多国家现正受保护及限制其货物的贸易。姥鲨在英国、马耳他、科罗拉多州及美国的海湾与大西洋都受到完全的保护。在新西兰目标捕猎姥鲨是犯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