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精神与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概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与精神能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新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以人为本_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概述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作为万事万物的开端。

以人为本就是让人们自主、自信、自强,不断地开发自身资源,让自己发挥无限的潜能;以人为本就是让人们认识自身,强调自我,塑造自己,提高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也是为了鼓励人民勤奋努力,转变各种方式,加快经济发展,改变民生环境,争取人人幸福。

以人为本_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与精神能源

以人为本是让人们的感觉、思维在自由自在中寄托于自然瘾魂的意识,感受自然,感受社会,感受人生。精神世界就是神化的世界,神化则是人类文化在现实中的审美。神化也就是理想,是对未来提前的拥有。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这种美好的希望就是一种精神的文化。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是第一次把人的精神作为一个文化能源。人与物质两大能源的结合是一切事物成败的能量,特别是众多人的行为聚集之后,在特定的空间位置会显示出高度秩序化。当人们有意组合精神文化的时候,所发生的任何性质的偶然行为现象,会对整个背景造成严重的影响。从战争、恐怖和暴力的行为对局部的破坏形成的秩序可以看出,宇宙之间的各种秩序都是遵照以人为本的行为运行的,特别是人在博弈实体里,在处理重大社会问题中,行为的内在秩序也就是代表了宇宙的内在秩序。

谁能掌握以人为本这一精神能源,谁就拥有安全,谁就可以创建或组织有效率的博弈实体,从而让更多的人在博弈实体里建立博弈对局,将自己的主张意图不断地扩充,让大众把创造价值的运动变成博弈竞赛的游戏。

精神能源是多种形式的生命体,它能产生对外部活动的能量。精神能源的根本就是动力,它是劳动创造文明的开端。精神是文化,是文明之源。《博弈圣经》上说:“文化进程里恩怨游戏的终结就是文明。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文化进程的创新战略结构就是国正论里的非绝对对立性。”任何通过瘾魂信息均衡的传递而产生能动的功能,都是精神文化的起源,也是生命的起源。物的惯性是物的精神,感知状态是它的瘾魂。天下万物都有瘾魂,瘾魂是绝对的精神能源,所有人的行为都是和物的瘾魂相对性产生的运动。自然界这个庞大的博弈实体存在一种法则,两个不同的属性相接触会产生流动的道德协同,如高温向低温流动,正电向负电流动。自然界里流动着众多的道德协同,流动的过程就是生命的起源。总之,粒子是生命,电子是生命,热子是生命,所有的误差都是生命,任何动态的粒子都是生命在演化。一个人、一棵草、一棵树、一条狗,他们利用任何自然能量集中之后变为动态的就是生命的流动过程,就是生命的起源。因此,所有的流动都有被利用的价值。

物体的瘾魂与人的非绝对对立是人与自然的博弈观念,它是博弈文化的潮流。现代自然科学揭示出人与物的瘾魂相对性,它是博弈的机制,是人的内在行为携灵现象所确立的博弈运动方式。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也就是第一博弈文化推动力。人与瘾魂分裂的文化属性使哲学得以形成博弈运动的思想,用国正论的辩证法进行的语文学表达将成为自然派哲学的科学理论。

人们对自然科学的信仰,也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信仰,这都是大自然主义、大社会主义、大背景主义、大国家主义的内容。它是道德与博弈、精神与物质、信仰与科学、政治与经济的结缘,是博弈实体的文化概念。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在透明中、在阳光下让人心转动这个世界。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终极效应是对科学的信仰。精神与科学可分离可对立,又相互默契为一个博弈实体,从而彰显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博弈正理,倡导利他主义,和谐社会,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目的就是把生物学和物理学双重秩序统一起来,为研究经济社会的发展开辟道路。

人们在社会中使用的时间、精神和博弈行为都是起源于一个点,然后走一条不归路,它具有不可逆性。所以,认识以人为本的行为过程是认识珍惜生命能源应用的过程。所有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军事家、法学家、企业家、社会管理学家也都是沿着博弈行为的结果分析而遇到的各种问题,无论是什么样的机制或形式,都是通过控制内部博弈行为的最终得失而保持其活力和竞争力,只有不断地对内部精神能量和管理形式进行整合,才能转变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和新的经济秩序。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找到了一个非物质动态能源。也许若干年之后的政治家不得不承认,以人为本就是大自然早已创造好的一个能源装置。无论谁发现了它,都会奉为民族之尊。

以人为本的目的是汇集和沟通无数的智慧,在文化多元化的时空里进行无数的博弈对局,让人们充分地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创作平台上的精灵,随时都处于创作的临界状态。人们看到大自然就是利用人们的劳动和创作使事物的一种情景变成另一种情景,使事物的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大自然才会神奇地成长。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就是让所有人用劳动的创作参与自然的演化,加快各方面的发展。

以人为本_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行为是万物的开端。

以人为本,不是历史上的以人为中心主义,以人为中心主义是博弈的自我,自私又会成为博弈失败的幻觉,这不是物理学家的结构,而是政治家的发现。人是一切事物成败的开端,人的聚集有创造新世界和改变旧世界的义务,人是万物的创造者。人的博弈行为是个人的第一生产力,又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人是主题文化的实践者,又是文明的创造者,因此把以人为本列为问题之首。科学发展观提倡以人为本、改革开放,用创新的思维和行为开发新的技术,并应用这些智力的成果,重新组织人们的活动。

东方人也许会因为这一种文化能量的巨大辐射,使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会在这个发生红移辐射的空间里发生变化。自己能否在这个空间里成长起来,就是看一个人是不是散落在这个空间里优先唤醒的种子。一开始这些种子并不是明亮可见的,这些人会带领着政府一帮人组成科学发展观的实体,在各行各业里推动着创新工作。当科学发展观还没有达到最热烈状态时,各自已经发挥了最大能量,表现出价值,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能源。它在以国家社会为组织单位的尺度上,从而控制越来越大的空间体积。以人为本的创新行为一直持续下去,会源源不断地从创新的物质中形成输赢与均衡的经济体系。只有创新才是未来的绝对优势,在未来稳定的道路上才能逐渐地实现技术化控制。

我们看到的一个个奇迹或奇怪的偶然现象,都是历史上的一个个创新,如果没有科学的普适性,也都属于不能复制的个别的偶然现象。人们看问题总是爱回到童年,依赖历史的状态,也就是等待博弈中的巧合与偶然。大自然设计了那些偶然的事件,当人们回顾那些现存的历史,说好就好,说坏就坏,显得自我很聪明。所以,人们习惯用过去开启未来,用早已衰亡的东西指导现在,这都不是创新的思维。

成长中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引导人们用国正论的创新思维分清实体与性质的知识论。在科学发展观可靠、包容的系统中,以人为本,不分领域,不讲智力,不管个人的爱好和兴趣,真正广泛地让每一个人的观点和其他角色建立关联并在改革开放的自由环境中进行文明的创造,以占优之和让更多的个体形成不同的繁盛,和科学发展观时代一起成长,让繁荣的过程在自己身上发生,与时代共荣。

一个时代辉煌的历史,首先是有一个文化命题,《博弈圣经》中说道:“任何一个创新,首先是标题的创新。”任何事情都是先有一个命题,人们因命题集合起来,与命题互动。未来繁荣的社会到处应该看到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集体活动和竞赛。成长的第一特征,就是通过竞赛激起的情绪在飞秒瞬间优先唤醒更多人和主题一起呼应,像重大庆典的阅兵式,整齐的方块队伍,用皮鞋踏动大地的声音,最能激起一个民族的兴奋之情,从而自我显得无比强大。因此,我们发现人的精神会融入背景,成为自然实体的一部分。一段时间之后,一部分被优先唤醒的人已经呈现出中心,成了积极分子。在各行业走在前列的人已经成了专家和明星,这都是竞赛的事实。由此得出,离主题越近,越容易成长。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成长和繁荣的过程就是把握科学、正理、均赢、连续与创新的博弈过程,也是人类寻找正理的持续发展的过程。或许,不久之后,更多科学家、思想家、发明家、政治家彼此携手去研究这个文化命题,把各行业零星的理论归纳成发展原理、发展观念、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他们会完整地告诉我们关于科学发展观自身的来龙去脉。

赶考精神与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概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与精神能

《博弈圣经》

以人为本_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就是用人类的情感彰显和善、友爱和人性,共同建立我们自己的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根据生物的起源,把人们想要的东西都托付给自己的行为,用技巧和创新联系起来,实现真理的欲望。

以人为本是把每一个人作为文化价值的主体,作为创造万事万物文明的开端。人人都行动起来建立决策粒子二特性对局,创造一个第三空地,在第三空地里激起的情绪,会承载着各种奇特的想法,只要亲自去尝试,就能出现一个结果。《博弈圣经》在概言中说:“不管你是否愿意要,一定会得到前所未有的那一部分。”只有用真理的欲望去创造文明,才可以留存下来,然后用科学去度量它,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对情感的回应,都是人生义务性的创造,都可看成是从大自然那里继承的哲学本性。

《博弈圣经》上说:“文化就是去掉完整性,区分出是与不是才能在文化进程中完成探索、发现、发明。”我们的行为就像播种,即使丰产,也会有大有小,因此不能带有个人偏激的情绪去评判它。以人为本,无论它是什么样子,都不可忽视。我们看到一个家庭,一个年青的家长在外人眼里无论多么无能,在他幼年孩子的心中,他是这个家庭的统帅,是自己生存依赖的全部天空。以人为本,就是用人类的情感彰显和善、友爱和人性,共同建立我们自己的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神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物为本。大致说来,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天地万物,唯人为贵”。《论语》记载,马棚失火,孔子问伤人了吗?不问马。说明在孔子看来,人比马重要。在现代社会,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作为一种发展观,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

其次是“本”这个概念。“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以人为本,是哲学价值论概念,不是哲学本体论概念。提出以人为本,不是要回答什么是世界的本原,人、神、物之间,谁产生谁,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而是要回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以人为本,就是说,与神、与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舍本求末。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以及“学校教育,学生为本”等,都是从“根本”这个意义上理解和使用“本”这个概念的。

以人为本_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创新文化不是讲量论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创新文化不是讲量论,不是数学的统计,不讲资本与内容的记录,政绩的量论是历史的映像,像是旧票据,已经不是创新的内容。《博弈圣经》的创新结构是:"相对性的国正论是连着两个世界的桥梁,它中间的第三空地象征着一个可创新的美丽世界,是深刻现实的艺术中心,那里表现出最深刻的精神现实,就是创造博弈结构的无限可能。一切创新突破都介入了人与世界的相际关系,一切创造都是博弈的结果。"

以人为本思想是我们党摒弃了旧哲学人本思想中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和历史唯心主义的理论缺陷,借鉴国际经验教训,针对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种片面的、不科学的发展观而提出来的。这种片面的、不科学的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的快速运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速增长,它忽视甚至损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这种发展观“见物不见人”,其实质是一种“以物为本”的思想,它和以人为本所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发展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强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科学发展观并不否认经济发展、GDP增长,它所强调的是,经济发展、GDP增长,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目的是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使发展的结果与发展的目标相统一。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作为执政党,从工作层面,我们也讲民,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处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但它和历史上的民本思想根本不同。因为从性质上说,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它来自人民群众,植根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同人民群众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完全不同于旧中国君同民之间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我们讲民,是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自觉地做人民的公仆,坚决克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官本位”思想,反对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命令主义。对于我们党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以人为本_以人为本 -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的管理有那些基本原则?

1、重视人的需要;

2、鼓励员工为主;

3、培养员工;

4、组织设计以人为中心。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新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以人为本_以人为本 -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指经营者或管理者的一种领导方式或理念。

以人为本的直接解释是以人为“根本"。严格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以人为本的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展开。

以人为本的管理致力于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提高企业知识生产力的重要条件。企业的知识生产力指企业利用其知识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是适应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本管理方式,是建立企业中人与其他要素良好关系的必要条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

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可以使得员工实现自己目标,在此过程中,企业进一步了解员工使得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员工利益和员工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

以人为本的管理有那些基本原则?

重视人的需要;

激励员工为主;

培养员工;

组织设计以人为中心。

以人为本_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发展要义

我们的博弈实体世界观就是把全世界全社会看成一个博弈实体,认识哪个是实体,哪个是性质,实体分离不变性才是大自然的最高定律。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精神能源是让每一个人遵照大自然的最高定律,先把优先唤醒的一个点作为典型,然后不间断地发展成一条线。全面持续性发展才是一个社会的发展,它会呈现一片祥和的景象。科学发展观的博弈实体世界观就是提升以人为本这个精神能源的效率,提倡人人为他人着想,为国家着想,为全世界人民的未来着想,建立一个和谐世界。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新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新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三个部分构成的,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是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环境。发展,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人―――为了人在更好的环境里生活。发展依靠什么?当然依靠的也是人。然而,这个简单的道理,曾一度变得模糊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以征服自然为目的,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物质财富的增长为动力的传统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使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转化为毁害人类自身的力量。人们在试图征服自然的同时,往往不知不觉地变成了被自然征服的对象。例如,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资源浪费、城市缺水,这一系列问题都向人们发出警示:人类的行为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必将遭到自然的惩罚。今年上半年非典毒魔的肆虐,也是自然界对人类的一个警告。其实,恩格斯早就告诫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而今天,我们依然在“交学费”。这一切告诉我们:决不能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找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找到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道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其中之一就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际上,只有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了,生态系统保持在良性循环水平上,人的发展才能获得永续的发展空间。

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25年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是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亟待扭转。近年来城市困难群体的出现,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现实极不协调。二是在很多人眼中,发展似乎就是增长,从而造成了经济高增长、社会低发展的失衡局面。我国经济发展了,经济结构调整了,但社会结构却没有相应调整,社会事业还没有得到相应发展。三是在经济日趋活跃、社会利益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社会经济秩序的规范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起来。四是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经济发展要讲究“效率”,社会发展要讲究“公平”。现在的情况是,一些地方往往只重视效率,不重视公平。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只有经济发展而没有社会发展不叫全面发展,同样,只有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没有人的发展也不叫全面发展。新发展观突出发展是以人为本,正是抓住了发展的核心和本质。为此,要逐步增加各项社会发展、生态资源、环境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社会管理和公共卫生、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对那些能够帮助贫困群体、失业群体和弱势群体重新融入社会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重新获得机会发展的项目,更应给予优先考虑,尽快形成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最根本的是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我们无法设想,在一个工业文明高度发达但人们利益存在严重对立和冲突的社会里,人与自然的关系会处于“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状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首先是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的良好人际关系。其次,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党群之间、各阶层之间、不同地区人群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其三,必须关注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最根本的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即提高人的教育水平、文化品位、精神追求和道德修养。

总之,上述三个和谐发展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以人为本是贯穿于三个和谐发展的一条基本原则。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不是抽象、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实到发展的每一项措施中,贯彻到改革的每一个行动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10103/150746.html

更多阅读

上江洲的教导:如何正确对待金钱精神与物质和谐平衡)

上江洲的教导:如何正确对待金钱(精神与物质和谐平衡)来自欧顺成长家园1、上江洲老师,作为商人,在赚客户钱的时候是否也会在有意无意间种下了新的作业,以后会有怎么样的收获?如何做一个既对别人有好处,又自己有收益的商人?上江洲:没有一个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夫以人为镜

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由于阅历和经历的局限,在对一些具体问题上,人们往往不能及时判断自己身边所发生事物的正确与否,也不能在每次做出行动之前及时判断出是否该做。单凭自己的思维判断经常出现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等现象而错失良机,或盲目行

声明:《赶考精神与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概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与精神能》为网友帅比柠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