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杉(学名: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落叶乔木,柏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水杉(学名: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 W. C. Cheng):裸子植物杉科。落叶乔木,小枝对生,下垂。叶线形,交互对生,假二列成羽状复叶状,长1-1.7厘米,下面两侧有4-8条气孔线。雌雄同株。球果下垂,近球形,微具4棱,长1.8-2.5厘米,有长柄;种鳞木质,盾形,每种鳞具5~9种子,种子扁平,周围具窄翅。
水杉_水杉 -简介
水杉水杉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遗植物,远在中生代白垩纪,地球上已出现水杉类植物,并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冰期以后,这类植物几乎全部绝迹。在欧洲、北美和东亚,从晚白垩至上新世的地层中均发现过水杉的化石。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植物学家在湖北、四川交界的谋道溪(磨刀溪)发现了幸存的水杉巨树,树龄约400余年。后在湖北利川县水杉坝与小河发现了残存的水杉林,胸径在20厘米以上的有5000多株,还在沟谷与农田里找到了数量较多的树干和伐兜。随后,又相继在四川石柱县冷水与湖南龙山珞塔、塔泥湖发现了200~500年以上的大树。
在中国发现仍然生存的水杉,曾引起世界的震动。水杉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有60多个国家先后从中国引种栽培,几乎遍及全球。中国从辽宁到广东的广大范围内,贵州省道真县都有它的踪迹。
水杉_水杉 -发现经过
水杉1939年,时为日本都大学讲师的三木茂博士(1901~1974)发现了一种和红杉(Sequoia)相近而又不尽一样的植物化石,1941发表的时候命名为Metasequoia,Meta为变化、改变之意,以示和红杉姐妹关系。
1943年,农林部中央林业实验所技工王战(1911~2000)由战时的陪都重庆赴湖北当时的省会恩施接洽有关去神农架考察事宜;路过四川省万县(即今重庆所辖的万州)时从万县高农校杨龙兴(1913~1999)处得知磨刀溪(现称谋道,隶属湖北省利川市)有“神树”存在;于是王战等改变原计划水路而走陆路赴恩施,第三天到达磨刀溪并找到此树,并于7月21日正式采得标本。回到重庆后,王战认为是水松(Glyptostrobuspensilis),并存放于标本室。
1945年中央大学森林学系郑万钧教授见到标本后认为不是水松,而是新类群,后与中央林业实验所所长韩安(韩竹坪1886~1961)将其暂定名为Chieniodendronsinense。万钧从中央大学干铎教授(1903~1961)处得知,干铎曾于1941年见过水杉,并采过标本,但未能保存鉴定。
1946年4月、5月间,北平的静生生物调查所所长胡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