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的蒲公英》王外马甲/著,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在2009年4月出版。内容为并不是所有的阵亡者都配得上烈士的称号,是否为信仰而战,这是烈士与炮灰的区别。能够安慰死者的不是勋章,不是墓碑,而是他们的信仰是否得到了捍卫,是他们的理想是否成为了现实!《战场上的蒲公英》以视角独特的战争记录,严谨深入的细节考证,为您展现一个国民党伞兵的1944-1949!
战场上的蒲公英_《战场上的蒲公英》 -本书简介
1并不是所有的阵亡者都配得上烈士的称号,是否为信仰而战,这是烈士与炮灰的区别。能够安慰死者的不是勋章,不是墓碑,而是他们的信仰是否得到了捍卫,是他们的理想是否成为了现实!《战场上的蒲公英》以视角独特的战争记录,严谨深入的细节考证,为您展现一个国民党伞兵的1944-1949!
战场上的蒲公英_《战场上的蒲公英》 -内容介绍
本书的体裁不属于小说,作者严格尊重史实,从过程到细节,全部来自战场的回忆和记述,无一杜撰。作者的笔法几乎是超自然主义,其真切实感,如挟读者亲临其境,战火硝烟,厮杀呻吟,耳濡目染着你。但也不能算是传记,为让读者更广泛地体验战争,作者将数个人物原型的素材通用,时空剪接,兼采小说和传记之长,超真实地还原一个战争全过程,这是作者的创举,也是该书的特色所在。书的主人公叫蔡智诚,出身于贵州殷实之家,抗战后期参军,当上一名空降兵,经历了惨烈的松山战役和南京受降仪式。后在国共内战中,他又亲历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九死一生,负伤被俘,逃脱后再被裹挟起义,直到1949年退役返回故乡。书以“蒲公英”为名,既是伞兵空降战场时浪漫凄美的生动写照,更寓意战争年代普通军人命运之飘零无助。
古今中外的军事著作浩如烟海,优劣各异,但在敌我之分上面,没有含糊的,皆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作者无论实写或虚构,重点不外乎突出我方的勇敢顽强和敌方的凶狠残忍,撩拨读者热血沸腾或感慨流涕。然而此书在这一点却给颠覆了!共产党人反手写国民党,主视角出自战争中的敌军官,敌人眼中的敌人才是神圣的我方。一个人物位置的调换,读者敌我难辨,爱恨拧巴,情感无从代入,战场上的持枪者全是龙的传人了,每一粒夺命的子弹都让人战栗,所有倒下的身影都让人痛惜,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战场上的蒲公英_《战场上的蒲公英》 -作者介绍
王外马甲,本名黄晓峰,福建人。从小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因为在贵州工作和生活多年,所以对那里的人情世故多了几分兴趣和了解。 平素喜好上网,时常在新浪博客以及“西西河中文论坛”上与朋友们谈兵论史,现已出版纪实性作品《中国骑兵》和《我知道的老兵故事》,并有部分作品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战场上的蒲公英_《战场上的蒲公英》 -本书引子
小时候就知道蔡智诚先生当过国民党军官,因为我曾经看见他被捆起来游街,头上戴着高帽,胸前挂着大牌子。后来又听说他平反了,得了“起义证书”,还补发了好多工资,忽然变得特别有钱。那时候电影院里正在演《野火春风斗古城》,大人们在看完金环和银环的故事之后回来就说:“老蔡原来是和‘关团长’一样的好人呵!”于是就有许多热心的大妈大婶给蔡先生介绍对象,动员他续弦。而我们这些小孩则屁颠屁颠地跟在他身后嚷嚷:“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蔡先生只好尴尬地笑。
再后来,蔡先生就退休了。一个人在家里种桃树、养兰花、喂金鱼,侍弄一些不吵不闹的小玩意,孤孤单单,自得其乐。再再后来,当我偶然得知这位安静的老头儿居然曾经是中国军队最早的空降兵,不由得大吃一惊,急忙和几个朋友找上门去:“伞兵呵!特种部队呀!老蔡先生,给我们讲讲故事吧!”
这时候,老人家已经得了帕金森病,语言和行动都有些障碍。他坐在藤椅上,看看院子里的花,又望望天边的云,许久许久才嘟哝了一句:“这伞兵嘛,就像是战场上的蒲公英……”
战场上的蒲公英_《战场上的蒲公英》 -后记
“蒲公英”的故事讲完了,但有些人物的命运还没有交代清楚。有朋友希望看到水落石出,恭敬不如从命,我就补个后记吧。
在得知解放军渡江的消息之后,乘坐“远东号”的四十多个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的留在香港,有的去了台湾,有的跑到南美洲去了。张志韩先生依然追随何应钦和刘建群,后来他以执教为业,曾经担任过台湾大学教授和东吴大学的教务长,致力研究“考试监察制度”,并发表了许多学术文章。
大约在蔡智诚他们离开香港之后的一个月,伞三团副团长姜键、二营营长杨鹤立以及十多个连营级军官也到了香江。他们是根据共产党“去留自便”的原则离开解放区的,杨鹤立等人转道去了马来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而姜键等人在香港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于1950年去了台湾,接着就被枪毙了。姜键被判处死刑的名义是“叛国罪”,直接原因是他49年4月在伞兵致西柏坡的“致敬电”上签了名,更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台湾正处于“肃奸防谍”的高潮,从国防部到各基层单位的“赤色疑犯”都遭到了严厉地处分,姜键自然也就在劫难逃。
伞兵司令张绪滋也受到了牵连。他被撤了职、还被关了几天,幸亏有朋友说情才算保住了性命,然后就到美国去了。通常情况下,高级军官退伍的时候应该可以获得由政府提供的安家费和养老费,但张少将却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他到德州以后只能在商铺里帮人打工,日子过得非常窘迫。不过,张老先生晚年依然十分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时常以“宗国强”(中国强)的名字在华文报纸上发表文章,对民族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伞兵三团约有一半人(一千二百人)加入了解放军,其中大部分改行当炮兵(参加了抗美援朝),最终能够成为伞兵的并不多。团长刘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