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台是和室装修中常见的一种和室家具,常与榻榻米一起搭配使用。地台中基本设有地箱,便于储放物品,且能当床铺使用。是一种小户型常用的装修家具。
地台_地台 -简介
地台
地台
platform
解释一:和室装修中的一种家居,是地箱、榻榻米等的组合体。
解释二:大陆上自形成以后未再遭受强烈褶皱的稳定地区。曾称陆台。1885年由E.修斯提出。在地槽地台学说中,地台是与地槽相对应的地壳稳定构造单元,以含有未变质的沉积盖层区别于地盾。
地台_地台 -结构
一、
1、木质地箱制作标准
现场施工首先做地面木质地箱。地箱为架高而离地的空间构架,通常高度为15到40公分。
重点提示1:15公分以下的地箱下部一般不能做收纳利用,15公分以上的地箱下部可以做收纳利用。
重点提示2:15公分以下的地箱一般是用3*4的木龙骨做“井”字结构,上面用实木板铺面,榻榻米放置在铺设面上。
2、地箱标准
地箱收纳是指地台下部被做成多个地箱结构,可以储藏收纳物品等,这种地台为箱式结构,高度在40公分以上。地台结构空间根据房间大小,榻榻米排布方式而定,以方便使用,通常一张榻榻米下面对应一个地箱,掀开榻榻米,就能看到拿到物品为佳。
3、地箱选材标准
地箱的选材为双面无结疤的进口俄罗斯障子松,防腐防虫,木质坚硬。通常为客户考虑的方法是高低配搭,以见光面为界(见光面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看得见的物件表面),见光面为实木材。
而背光面(背光面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被遮掩住的物件部份)选用优质环保的指接板(障子松),这样能为客户有效控制预算,又能达到环保要求,同时表现实木木纹美感的效果。
4、地台和地箱安装标准
施工部首先在房间所有墙面1.2米上下处标示出水平线,有了这根基础水平线才有保证我们的地台是平整的.然后根据地台结构图做出所有地箱.地台结构的固稳是以后长期使用保证,地箱中的立板做为承重的关键,所以立板能够是整张为最好,如果板子不够长,需要拼接,拼接处要有加强处理,地箱的立板一定要够稳定坚固。的地箱底板与立板之间选用汽钉枪固定,排列紧密结实,底板也是为了更好的加固地箱。
5、地箱和墙面链接标准
地箱安置到位后开始做与墙体的连接。方法就是用木板(障子松)开成10―15公分宽左右的条形板,沿地台边缘做铺设,即落边的结构,落边的作用有三个
(1)来固定地箱与墙体的关系
(2)护边框会放在落边上面
(3)以后榻榻米掀开后可以直接放置在宽落边上,不需要整张榻榻米的搬移,方便使用者的操作。
6、地箱护边框的制作标准
榻榻米护边框放在落边上面,护边框的主要作用
(1)保护榻榻米边角在以后使用中不易受损或塌陷
(2)保证榻榻米放置空间为规则空间,简称“规方”。
护边框的制作方法是用板材在地箱边缘做合围,合围后的护边框内部要求形成一个横平竖直的矩形规则空间,这样才有利于榻榻米安装后的效果。
护边框的高度为榻榻米的厚度,宽度在5公分左右为益,这里要强调宽度可能不是一个固定值,如果墙面平整度差,甚至可能是大小头(大小头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墙面两头尺寸不一致),那么为了保证护边框内空间规则,护边框宽度就是一个随机变化的尺寸。
7、地箱盖板标准
地箱盖板就是在地箱上面,是榻榻米的承载层,一般用樟子松指接板,根据单个地箱大小,整张盖板平铺上去,每张盖板会预留圆孔,方便掀盖储物。如图:
榻榻米盖板大小跟榻榻米尺寸是对应的。通过以上制作,我们的地台就完成了。
地台制作中的几点注意:
1、地箱施工前必须由设计部做现场测量与设计。
2、实木指接板使用前需刷底漆,以防止实木以后变形。
3、地箱承重是关键,所以地箱跨度(宽)不易过大,控制在50―80公分之间为益;如果地箱长度(长)过大,应在适合的地方加木龙骨做分隔加固。
4、地箱盖板
5、无论房间大小尺寸,房形如何,地箱式榻榻米地台有一条不变的原则:一个地箱对应一个盖板,一个盖板对应一张榻榻米。
二、地台具有双层结构,即由基底和盖层构成。基底由前震旦纪或前寒武纪的巨厚已变质的沉积岩系与火山岩组成,构造复杂,一般遭受过较强的区域变质作用。基底岩石建造序列属地槽型。盖层由震旦纪或寒武纪以来的沉积岩系组成,其厚度一般不超过1000~2000米,未经受区域变质作用。其沉积物组成地台型建造序列。盖层与基底以角度不整合接触。
地台_地台 -特征
地
示意图
台的主要特征有:①形态上呈等轴状,面积一般超过数十万平方千米,地貌反差小。②沉积建造多由高成熟度、分选良好的浅海或陆相地层组成,厚度不大但分布广泛,地层成席状体,对比性良好,有石英砂岩建造、粘土铁质建造、碳酸盐建造等。③岩浆活动微弱,以大面积的陆相溢流玄武岩为特征。④构造变形弱,多发育短轴背斜和盆地;⑤盛产石油、煤等能源和其他沉积矿产。
4单元划分
编辑
地台根据沉积盖层的有无、厚薄的不同,内部活动性,分为:地盾、地轴、台背斜(台隆)、台向斜(台坳)和台褶带等二级构造单元。
地盾,地台相对稳定的部分,长期处于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大面积出露,周缘被有盖层的地台所环绕,平面形态呈盾状。在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地盾轮廓变化不大,区内地势起伏较小,由于地盾上出露的岩层都属太古宙和元古宙,对它的研究课发掘出地球演化早起历史的宝贵信息。
地轴,地台相对活动性较大的部分,长期处于相对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广泛出露,平面形态呈轴状,区内断裂、岩浆活动较强烈,地轴的构造位置与地盾一致,所不同的是它具有长条形的轮廓。
台背斜(台隆),又称陆背斜,是地台上的二级正向构造单元,由于长期隆起,在台背斜的顶部各时代的沉积厚度往往变薄,且沉积间断较多。和相邻台向斜中同时代完整的岩系和沉积组合相比,这里的地层常常有所缺失。台背斜总体上呈宽阔而平缓的隆起构造,平面上通常呈不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它所占据的面积一般稍小于台向斜,台背斜的内部构造常由一些大型宽缓复式背斜和向斜组成。
台向斜(台坳),又称台陆向斜,是地台上的二级负向构造单元,直径由数千米至数千千米,台向斜是地台上的相对坳陷区,沉积盖层厚度较大,但褶皱宽缓,总体构成一个巨型向斜,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都很微弱。
台褶带,是地台上的二级构造单元,是地台内部长条形、活动性较大的地带。台褶带在发展历史中,早期以强烈坳陷、接受巨厚沉积为特征,有的还伴有火山喷发,后期发生过比较强烈的构造变形,形成过渡型的褶皱,有时还伴有中、酸性岩浆侵入。与地槽相比,台褶带未经历旋回。这类构造单元的出现,是我国地台活动性增强的具体表现之一。台褶带形成有两种情况:一是与地轴或台背斜相伴生,它的不断下降与相邻单元的不断隆起相对应,另一类位于地台边缘,因受相邻地槽的强烈坳陷影响所致。
按照褶皱基底的形成时代,地台可划分为古老地台和年轻地台两类,前者指地台的基底在前寒武纪时已经形成。但是由于年轻地台基底形成时代晚,盖层相对不发育,有些甚至还未出现盖层(如喜马拉雅),在中国称之为褶皱带,地台这一术语只用于古老地台。
地槽地台学说认为地壳的演化规律是由活动转化为稳定,世界各地的地槽不断回返成为地台就体现了这种演化。但是中国的许多地台在古生代的稳定阶段以后,中、新生代期间重又活化。地台活化、地洼学说等理论就是试图解释这些现象的。
地台_地台 -房屋装修
床作为地台
地台是钉在地面做起来的一块台体。榻、几、案、床、炕甚至蒲团也可以看做是地台。室内设计的地台一般都在20厘米之内,实木、实材、布艺、藤、竹子、苇席、玻璃等都可以制作。目前,地台大多采用木龙骨、轻体砖和轻钢龙骨搭建。
室内空间需要确立明显不同的风格,而其他立体化的隔断如玻璃隔断、布帘隔断、墙体隔断等不适合的情况下就可以考虑兴建地台。如在一个大空间中,想分隔成3个区域,采用布帘等区分方式可能会导致光线暗淡时,就可考虑兴建地台,将部分区域中间垫高,达到分隔空间的目的。“相比其他的隔断方式,地台造价低,不破坏空间的通畅性,且不影响采光,很容易使空间的主副获得强调。”
地台的形式则因房间和位置而定,可出现在家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此外,地台可以是各种几何图案,方的、圆的、一层、两层、三层等,形式自由,组合多样。除分隔空间外,地台还具有储物功能。
地台_地台 -作用
地台的第一作用是区分空间。在客厅和餐厅一体的空间中,如果起一个地台,可以从尺寸、高低、形式上对客厅和餐厅进行划分。而在一个没有阳台的落地窗客厅中,如果做一个地台,既可以在地台上休息,还可以晾晒衣物,营造一个休闲的角落,与客厅的风格有明显区分。
最重要的是地台可以因势利导,营造氛围。如茶室、书房、棋房等,使用地台可从视觉上很好地营造出相应的性质和氛围。地台还可以免受潮,对水汽起阻挡作用。在潮气很重的水泥地做一个地台,有利于身体健康。但由于地面不平,地台对老人和小孩存在潜在伤害,而且相比其他隔断,地台的空间分割力度不是特别强烈。
地台_地台 -注意细节
兴建地台不能光看效果,而要考虑实用功能,注意目的性。业之峰精品设计师孙蕾认为,地台大多数时候还是用于喝茶、休闲等娱乐场所,居室内要慎用。“如果家中有老人和小孩,难免会发生磕碰,对他们造成伤害。而地台对接中很容易出现卫生死角,难以清扫干净。”
董迎春也认为,在确定地台的存在很有必要后,地台设计要十分注意细节。“防止卫生死角的出现、对接地带进行绿化、鹅卵石或者灯带的处理都需要设计师精心布置。”设计中很重要的原则是要以人的使用、安全和舒适为本。首先是布局要合理,符合人性化设计,并且使用要方便。如上地台的空间不能太过狭窄,并要做好防滑和地台边缘位置的安全防护。可在竹子、石材等材质的地台蒙一层布或毯子等布艺材料,起到防滑的作用。另外,还可在地台的边缘放上绿色植物、楼梯或者栏杆对边缘进行遮挡,防止摔倒等情况。另外,地台尺寸不能太高。董迎春认为,如果家中有老人,地台高度一般不能超过16厘米,一般在15厘米以内。如果地台过高,可以考虑两级台阶。而一个综合空间内不要出现多个地台。“如果地台过多,不仅业主走路和居家生活比较麻烦,而且很容易让人产生厌倦感,并会撕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