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理位置和概况 青羊区 青羊区-基本概况,青羊区-地理位置

青羊区是西南中心城市成都的六个中心城区之一,是中共四川省委所在地。因区内著名道观青羊宫而得名。该区与温江区、双流县、武侯区、金牛区、锦江区、成华区接壤。面积67.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57万人。2013年,全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52.37亿元。青羊区地处成都市核心区域,是成都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技中心。以优越的区位条件、深厚的文化底蕴、雄厚的产业基础、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而蜚声国际,成为驰名海内外的文化旅游圣地和企业投资发展的热土。

青羊区_青羊区 -基本概况


青羊区青羊区为成都市中心区,是成都乃至四川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全区面积67平方公里,辖14个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常住人口约46万人。区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云集,职业教育、基础教育水平较高,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人才交流中心等中介机构齐全。中国第一个华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华侨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户该区。2000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4.86亿元。

青羊区还是成都市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专业一条街众多,尤以电讯一条街最为著名。以金融机构集中、大商厦、大宾馆云集为特征的骡马市金融、商贸圈为投资者提供巨大的商业机会。全区200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77亿元。

青羊区作为城市中心区,区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云集,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水平较高,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人才交流中心等中介机构齐全,能向投资者提供最新的科研成果、高素质的人员和完善的配套服务。政府对来自区外的企业还能给予财政扶持。区内有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中医院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等。


青羊区

青羊区是成都市投资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世界著名商业巨头麦德龙、国内IT行业领头羊之一的拓普、TCL、海尔电器等均在该区投资、发展。

青羊区历史悠久,地域经济、巴蜀文化非常发达,是成都市功能分区中的文化旅游区,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杜甫草堂、青羊宫、百花潭公园、文殊院、文化公园等。人们从唐代开始就喜欢此地,或泛舟浣花溪、或赶青羊宫庙会、或贺草堂人日、或聚文殊听经。如今,青羊区的名胜古迹成了成都市民常去之处,也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一个融观光旅游,餐引娱乐、古玩艺术等为一体的“杜甫草堂文化旅游区”正在规划建设中。

青羊区_青羊区 -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

青羊区位于东经104°03’,北纬30°41’,辖区西南北三面分别与温江区、双流县、武侯区、金牛区接壤,东西面与锦江区、成华区毗邻。地形呈不规则的长条形,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8公里。青羊城区在府河、南河之间,形成“二江抱城”之势。青羊区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


青羊区地图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间,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和东南部是广阔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境内兼有山景、平原和丘陵之美,且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摄氏16度上下,降水量约1000毫米,素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之誉,加以土地肥沃,水利先进,物产十分富饶,历来被称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明珠”。成都市的全市总面积12.3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1000万人。

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地处东经102度54分至104度53分与北纬30度05分至31度26分之间。境内海拔最高5364米,最低387米,平均海拔500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5.2-16.6oC左右,全年无霜期大于300天,年平均降水量873-1265毫米,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一般在23-30%之间,日照时数为1017一1345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80.0-93.5千卡/平方厘米。境内河网稠密,西南部为岷江水系,东北部为沱江水系,全市有大小河流40余条,水域面积700多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成都市青羊区是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行政区划,以原成都市西城区13个街道办事处和原金牛区苏坡乡、文家乡行政区域新组建的城区,从1991年1月1日起按新区建制开展了工作。青羊区现辖太升路街道、草市街街道、西御河街道、汪家拐街道、黄瓦街街道、新华西路街道、草堂街道、府南街道、东坡街道、金沙街道、黄田坝街道、苏坡桥街道、文家场街道14个街道,区域面积67.78平方公里,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8公里,人口4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5万人。

主要资源


地形

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间,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和东南部是广阔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

气候

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有利于发展农业。无霜期长达300天,年降水量900-1300毫米,年平均温度15.2-16.7℃之间,年日照时数在1100-1400小时,湿度较大,通常在80%左右。

水文

成都地区属岷江、沱江水系,境内河网稠密、水利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40余条,水域面积700多平方千米,水资源总量为264亿立方米;总体水能资源理论储量为161.5万千瓦,其中可建500千瓦以下的水电站开发量大约80万千瓦。

土壤

全市土地肥沃,类型多样。在土壤中,以灰色及灰棕色潮土为主的平原冲击土占50%。低山及丘陵紫色土占20%。现有耕地46.65万公顷,林地15.62万公顷,可利用草地3.87万公顷。

矿产

成都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全市已发现矿产40余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22种,主要有煤、天然气、铁矿石、蛇纹石、芒硝、石灰石、白云石等。

物产

成都地区土壤养份丰富,水热协调,肥力较高,气候适宜,农作物的品种较为齐全,水稻、小麦、油菜籽、蔬菜、水果、桑树等种植面大,产量较高。已查明中草药860种,可利用的野生和家种药材672种,成都市西部山区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生物资源丰富,品类繁多,是著名的生物活化石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

青羊区_青羊区 -历史


青羊区为古少城地域,属清代满城,青羊区得名于境内一座驰名中外的道观“青羊宫”,且观内现存铜羊两只,青羊宫初名青羊肆。传说远在周代,老子西行至函谷关,与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时说:“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后来道家遂在此建立庙宇,名青羊观,唐代改名青羊宫。


青羊区历史悠久,为成都少城地域,是成都乃至四川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该区拥有杜甫草堂、青羊宫、百花潭公园、文殊院、文化公园等名胜古迹。青羊区于1990年经区划调整后成立,现共辖14个街道,全区面积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57万人。


1997年,青羊区面积67.8平方千米,人口46.6万,辖14个街道、2个乡:新华西路街道、黄瓦街街道、西御河沿街街道、东通顺街街道、鼓楼南街街道、北大街街道、白家塘街街道、忠烈祠西街街道、祠堂街街道、青羊正街街道、石人街道、黄田坝街道、斌升街街道、上汪家拐街街道、苏坡乡、文家乡。


2000年,青羊区辖14个镇、2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51261人,其中:上汪家拐街道28961、斌升街街道28342、黄瓦街街道25010、新华西路街道31079、鼓楼南街街道9044、东通顺街街道28212、黄口坝街道51885、青羊正街街道79030、北大街街道11969、忠烈祠西街街道17809、祠堂街街道15055、白家塘街道21288、西御河沿街街道26572、石人街道62427、文家乡33876、苏坡乡80702。


2004年5月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4]14号)批准同意青羊区撤销苏坡乡、文家乡建制,所属行政区域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


2004年,青羊区辖14个街道(太升路、草市街、新华西路、少城、西御河、汪家拐、府南、草堂、光华、金沙、东坡、苏坡、文家、黄田坝),51个社区委员会、22个村委会。面积66平方千米,人口密度7144人/平方千米。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土族、侗族、瑶族、维吾尔族、满族、鄂伦春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青羊区_青羊区 -风土人情


青羊区成都灯会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称赞她是传播文化的友好使者。

成都灯会西汉萌芽,东汉有形,唐代炽盛,近代成会,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建国后至今已举办了三十七届。
如今成都灯会乘改革春风又较早地走出蓉城,冲出四川,推向全国,跨入世界。先后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福州、青岛、武汉、乌鲁木齐、太原、重庆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省内外、国内外数十座大中城市展出,受到了国家领导人,所在地广大群众和港澳同胞以及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誉。对成都灯会,在北京人称“华夏一绝”,在广州誉为“中国灯会之最”,在深圳等地称为“中国灯会之首”,在马来西亚被誉为“天下第一灯”。

成都彩灯在长期的发展中,融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彩灯艺人们除选用传统的竹、藤、绸、缎、金属和白糖、玻璃、蚕茧、贝壳、瓷器等材料外,同时还不断采用现代的激光、光纤、声控、电脑程控等新技术、新工艺,使成都彩灯格外璀灿夺目,绚丽多姿。尤其是以成吨食糖、上万件瓷器和玻璃瓶制成的巨型灯组,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被称为成都灯会“三绝”。成都彩灯表现的题材非常广泛,既有中国古典文学,又有西方名著;既有民间传说故事,又有现代宇宙奥秘;既有飞禽走兽,又有奇花异草。成都彩灯融形、色、声、光、动、高、大、奇、新、精和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人们称赞她是“绚丽的诗,立体的画、有声的雕塑,流动的音乐”。

新年才刚刚过去一个月的农历二月十五日,成都人就迫不及待地倾城出动,到青羊宫赶花会去了,青羊宫“赶花会”是成都地区沿袭1000多年的风俗习惯,赶花会是成都的一大盛事,是成都人迎接春天的仪式。相传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是百花的生日,俗称“花朝节”,亦是道教始祖老子的生日,道教信徒都要到青羊宫进香朝拜。故自唐五代以来,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前后,到青羊宫一带逛花市、赶庙会已相沿成俗,成为成都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并且历年有所发展。花会、庙会与物资交易会三者合一,构成成都花会的独特风格。如今,成都万届花会均在与青羊宫一墙之隔的文化公园举办,是时,百花争艳,北语莺歌,游客不但可以赏花,还可以品评上百种地方风味小吃,欣赏精彩纷呈的民间艺术表演。

成都人赶花会是一件兴师动众的事。成都人从老西门老南门走出城墙,春风拂来,满目春光。有走路的,坐轿的,坐叽咕(鸡公车)的,有坐马车的,有坐黄包车的,还有人坐船直抵百花潭。到青羊宫烧了香,再买些农具、竹器和实用的物件。城里人来了,买些字画、花草、玉器和小玩意儿,他们的乐趣在于春天的郊游。

青羊区_青羊区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地形: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间,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和东南部是广阔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境内兼有山景、平原和丘陵之美,素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之誉,加以土地肥沃,水利先进,物产十分富饶,历来被称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明珠”。

气候: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有利于发展农业。无霜期长达300天,年降水量900-1300毫米,年平均温度15.2-16.7℃之间,年日照时数在1100-1400小时,湿度较大,通常在80%左右。

水文:成都地区属岷江、沱江水系,境内河网稠密、水利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40余条,水域面积700多平方千米,水资源总量为264亿立方米;总体水能资源理论储量为161.5万千瓦,其中可建500千瓦以下的水电站开发量大约80万千瓦。

土壤:全市土地肥沃,类型多样。在土壤中,以灰色及灰棕色潮土为主的平原冲击土占50%。低山及丘陵紫色土占20%。现有耕地46.65万公顷,林地15.62万公顷,可利用草地3.87万公顷。

矿产:成都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全市已发现矿产40余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22种,主要有煤、天然气、铁矿石、蛇纹石、芒硝、石灰石、白云石等。

物产:成都地区土壤养份丰富,水热协调,肥力较高,气候适宜,农作物的品种较为齐全,水稻、小麦、油菜籽、蔬菜、水果、桑树等种植面大,产量较高。已查明中草药860种,可利用的野生和家种药材672种,成都市西部山区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生物资源丰富,品类繁多,是著名的生物活化石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

青羊区_青羊区 -经济概况



综合



青羊区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84.54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08亿元,同比下降25.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9.41亿元,同比增长13.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55.05亿元,同比增长13.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0501元,较上年提高10009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青羊区紧扣“转型发展”,大力实施“优二强三”产业发展战略,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在工业方面进一步大力推动“园区、产业、企业”转型发展,积极推进提升龙头企业规模,培育高新产业集群,实现主导产业从粗放式经营向精深加工转型

青羊区,传统制造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在服务业方面充分发挥我区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基础优势和资源优势,推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青羊区三次产业结构逐步趋优。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0.02:22.33:77.65调整为0.01:22.14:77.85,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100%,其中,第三产业比重达77.8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2.9、10.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3%、77.7%。民营经济稳步提高。2011年,青羊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68.78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003亿元,同比下降66.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4.53亿元,同比增长12.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4.25亿元,同比增长17.6%。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46.0%,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充分就业持续加强。青羊区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着力提高就业培训质量、层次和就业率,加大农民工、大学生、困难群众等重点人群的就业推动力度,在实现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和城乡公共服务方面再上新台阶。2011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新增2477人;劳务转移输出规模12218人,其中输出规模6205人;劳务收入14027.6万元,其中输出收入7128.8万元;劳务外派26人;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有组织劳务输出241人;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3%,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00%;促进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170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962110成功上岗率100%;开发公益性岗位1160个;开发企业岗位58000个;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375人;“4050”等援助对象再就业3836人;培训农民工11700人;中高级技能培训4300人;在岗培训3000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7900人;品牌培训800人;为农民工及城镇失业人员发放培训券10000人,培训合格率90%以上,培训后转移就业率80%以上;创业培训583人;创业培训合格率80%以上,创业成功率50%以上;小额担保贷款3570万;发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30万元;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62人。
2013年,青羊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2.37亿元。

农业


农业经济平稳回落。201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090万元,同比下降34.5%。其中,种植业1021万元,同比下降28.4%,所占比重由上年的84.1%上升为93.7%;畜牧业实现产值69万元,同比下降66.1%,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5.9%下降为6.3%。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中有增。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5.94亿元,同比增长7.8%。规模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19.42亿元,同比增长15.34%;重工业产值156.52亿元,同比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5.75亿元,同比增长12.7%,对GDP增长贡献率为6.7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81亿元,同比增长2.6%;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0.16亿元,同比下降28.4%;股份合作企业实现增加值0.15亿元,同比下降14.1%;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40.72亿元,同比增长12.7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1.86亿元,同比增长54.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0.04亿元,同比增长113.3%。大中型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9.17亿元,同比增长12.4%,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5.61%。
工业效益再上新台阶。2011年,青羊区3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1.31亿元,同比增长11.7%;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7.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172.6%,比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5.2%。实现利润11.59亿元,同比增长26.94%;实现利税15.62亿元,同比增长22.51%。
工业园区快速发展。2011年,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2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1.1亿元,同比增长11.8%;工业集中度达89.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46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利税总额10.87亿元,同比增长14.54%。园区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年累计实现投资12.27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完成5.06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完成4.24亿元。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全年实现签约工业企业数40家,开工建设工业企业28家,竣工投产工业企业25家。
建筑业稳步发展。2011年,青羊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8.04亿元,同比增长20.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43.7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56.23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进一步增大。2011年,青羊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步增长,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6.23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97.3亿元,增长19.3%;更新改造投资26.8亿元,下降36.9%;房地产开发投资137.0亿元,增长9.0%;工业投资完成20.9亿元,下降29.4%。
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上升。2011年,青羊区第二产业投资23.14亿元,同比下降35.4%;第三产业投资293.08亿元,同比增长18.3%,增幅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投资增速1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0:12.6:87.4调整为0:7.3:92.7,三产业投资比重明显上升。房地产开发产销双增长.2011年,全区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137.0亿元,同比增长9.0%。全区房地产销售面积135.1万平米,较上年同期增长6.2%。其中,销售住宅98.3万平米,增长5.0%;销售办公楼16.0万平米,下降35.5%;销售商业营业用房9.7万平米,增长73.2%;销售其他11.1万平米,增长246.9%。

财政


2011年,青羊区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完成109.69亿元,实现了“十二五”财政增收的良好开局,除高新外,成为全市第五个财政总收入过百亿元的区县。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8.09亿元,同比增长26.85%;实现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0.2亿元,同比增长26.61%。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支出37.12亿元,同比增长21.47%;实现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7.18亿元,同比增长85.44%。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2011年,青羊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5.07亿元,增长18.9%。分行业统计,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亿元、317.77亿元、5.19亿元、48.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1.0%、19.7%、19.5%。
零售额集中度提高。零售业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77.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324.43亿元,增速达到35.2%,成为全区消费市场发展的领头羊。
消费热点不断升级。从消费热点看,在2011年零售市场中,石油及制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汽车类列总量前3位,零售额分别为:224.80亿元、28.28亿元、24.98亿元。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石油及制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列增幅前3位,同比分别增长71.7%、41.8%、34.6%。青羊区商贸企业规模化经营进一步凸显,2011年共有5家商贸企业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2家企业年销售额超过五十亿元,年销售额均列成都市商贸企业前茅。

青羊区_青羊区 -交通状况

航空

:距青羊区仅20分钟车程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国内四大航空港之一,已开通国际国内航240多条,年客流量500万人次。

四川航空

铁路

:成渝、成昆、宝成三条铁路干线在成都交汇,以火车西站为中心的西部物流园区正在形成。成都目前已成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公路

:成渝、成绵(阳)、成乐(山)、成南(充)、成雅(安)等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辐射华北、华南、西南地区。区内成温路、光华大道、青羊大道、一环路、二环路、绕地高速,形成了区内“三纵七横”的道路交通网络,长顺街、西大街等街道的改造,通向省内外的金沙客运站使青羊区内道路四通八达。

青羊区_青羊区 -发展蓝图


青羊区成都市光华大道青羊段园林绿化景观工程东起三环路,跨清水河、外环路道河,西至温江界(江安河),全长9.5公里。设计将“现代、自然、文化、生态”的主线贯穿于整个大道景观中,赋予其张驰有度的节奏,跌宕起伏的气势。

6种元素:

花―――与温江“花博会”呼应,使道路景观融入花卉之乡主题;

水―――给人与生俱来的亲近,同时作为一种载体传承和发扬蜀文化;

木―――以植物的多样化,丰富的季相变化、层次变化和色彩变化形成四季常青、四时有花的自然生态景观。

石―――石之刚、水之柔,石为骨、水为脉,刚柔结合,顿觉妙趣。

地形―――成都平原,地势变化少,在设计中引入“微地形园林”概念,丰富空间与层次。结合地形绿化、置石、理水,使景点做到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文化―――是最具吸引力和分量的元素,它串联打通了从青羊宫开始,途径送仙桥艺术城、浣花公园、杜甫草堂、苏坡,最后至文家的文脉,真正彰显青羊丰厚的文化底蕴,使园林景观更具代表性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意识。


青羊区

3大乐章:

大道东端起点段和三环路结合区域为第一乐章,称为“延伸的文化”。设计中以“浣花溪”、“杜甫草堂”文化为延伸的主题,以凝重古朴的雕塑小品和诗情画意的园林植物,突出城市的人文景观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刚柔并济,相映成趣。

大道与外环路相交区域为第二乐章―――“城市湖泊森林”,充分利用其两侧500米的生态带,形成湖泊、林地,展现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

大道与江安河相交区域为第三乐章―――“水的依恋”,以蜀水文化为主题思赋予其都江堰水文化延伸的意义,将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设计中。

9段景观

三大景观区域形成9个景观段落,由东至西分别是:清水河码头、诗书画廊、含芳映雪、拥翠楠香、曲韵和流、林荫漫道、水木光华园、花溪戏蝶、水文化广场。

青羊区_青羊区 -地方美食

永陵路口到北巷子方向,有家九尺鹅肠火锅店,味道鲜美,环境卫生,俺吃火锅的唯一地方,鲜鹅肠、嫩牛肉,推

荐!(109、94、25、42、302路)

博美装饰城(就是太升南,北路交界的那个十字路口)往红星路方向走,在工商大厦对到的那个小街里面有家锦新生煎包子,包子不咋样,煮凉粉很好吃。(4、6、28、54、98路)

体育中心顺城街那道门旁有家红灶老家川菜馆,兔头与双流老妈兔头有一拼,还有霍香鱼头不能不吃(当然不吃霍香者例外),毛芋头也不错,蘸白糖吃起滑腻香甜。(16、99、56、75、55、64路)

日本地理位置和概况 青羊区 青羊区-基本概况,青羊区-地理位置

西安路上枣子巷附近有家老朋友火锅好吃,就是有点辣,雪花笋子一定要吃,又嫩又脆,还有红味的嫩牛肉,麻辣鲜香!

西南财经大学南侧门外有一家‘月梅烧烤’店,有很多年的历史了,那里的烧烤和大盘鸡也很好吃,还有其他很东西,曾经在西南财大学习过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店!(35、17路)

抚琴小区有一家万春奄卤味道还不错。(27、34、43、11路)

苏坡桥有一家“道君鹅肠(鸭肠)”生意只火爆~~鹅肠和鸭肠、鸭舌都是当天的,绝对新鲜(因为老板本身就是开养殖场的),价钱只公道,肠肠15块一斤,质量绝对好!!最好吃鸳鸯锅,白锅的汤很滋补,烫完菜来一份银丝粉,下到白锅里面煮熟和到汤汤捞起来吃(不要蘸油碟)~那个感觉只有吃了才晓得了~~记到,一定要到最后一家,招牌是“道君”的,因为在它的前面沿街都开了很多火锅,本来是想借光的,但是几乎都火暴得不得了,“道君”就是最后一家了,且有300多桌子,和免费停车场。绝对适合广大肠肠爱好者消费!(17、84路)

五丁桥头的香辣蟹就是好吃。(109、33、57、25、54路)

长顺街上的太安居,“豆花青蛙”,6点以后去就没有位置了。(94、13、5、58、47、109、93路)

东城根街北沿线菌王火锅,汤鲜菌嫩,营养丰富。 (4、98路)

包家巷有个小馆子“罗羊肉”,当家菜涮羊肉,加入四川辣椒,正点。槐树街“叶抄手”不摆了。

青羊小区有家很简陋的串串香,才5张桌子,不过味道好极了。(27、34、11、43路)

五丁桥口光头香辣蟹在外地比较有名。(109、33、57、25、54路)

华协电影院后面的“署前街”口,有家无名包子铺,包子味道极好,现在还开着。 (64、4、56、62路)

青羊区_青羊区 -景点

青羊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区域内有太阳神鸟之巢金沙遗址、中国诗歌文化中心杜甫草堂、道教圣地青羊宫、第一都市禅院文殊院、古风悠扬的宽窄巷子、浪漫温润的琴台故径、民族之魂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民俗文化聚集地“锦绣工场”以及商代船棺遗址等,成为成都市历史文物、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的密集区和重要的宗教文化分布地区。


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青羊区文化旅游业极具竞争力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区域内有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教区等10所大专院校及国家级重点示范性中学石室中学和树德中学等名校,有四川科技馆、四川博物馆、四川美术馆、市体育中心、市文化宫等文化体育设施,有省医院、市三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00103/147806.html

更多阅读

前海的地理位置和区域划分 前海骨头医院地理位置

前海的地理位置和区域划分前海的地理位置和区域划分前海分为三大部分1、桂湾片区——商务中心片区2、荔湾片区——综合发展片区3、妈湾片区——保税港片区前海的特殊性——填海造城(全部都是填海区)——前海“特区中的特区”——位于

巧用顺口溜:记忆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和六国灭亡顺序

巧用顺口溜:记忆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和六国灭亡顺序1、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对于一部分初学历史的同学不容易记忆,不妨利用顺口溜进行记忆: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七国中处于东方的是齐国,处于南方的是楚国,西方的是秦国,北方的是燕

声明:《日本地理位置和概况 青羊区 青羊区-基本概况,青羊区-地理位置》为网友癡凊渼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