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长诗 《沉船》 《沉船》-泰戈尔小说《沉船》和阿尔丁夫-翼人长诗《沉

泰戈尔长诗 《沉船》 《沉船》-泰戈尔小说《沉船》和阿尔丁夫-翼人长诗《沉

《沉船》是泰戈尔较早的一部作品,写于一九零二年。整个故事写了纳里纳克夏和卡玛娜这对无比虔诚、无比善良的年轻夫妻的悲欢离合。故事中的偶然际遇,在泰戈的笔下显然都表示一切为神的安排,或上帝的旨意。他有意以此来宣扬他的宗教思想。但更为重要,泰戈尔实际通过这一个故事全面表达了上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沉船_《沉船》 -泰戈尔小说《沉船》和阿尔丁夫-翼人长诗《沉船》

一、泰戈尔小说《沉船》


《沉船》泰戈尔《沉船》故事中的偶然际遇,在泰戈尔的笔下显然都表示一切为神的安排,或上帝的意旨。他有意以此来宣扬他的宗教思想。但更重要的,我们必须看到,泰戈尔实际通过这个故事全面地表达了上面所说他本人的那种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看到《沉船》里所描写的世界真可称之为好人世界。这里每一个人都随时全心全意在为别人着想,都不惜自我牺牲以谋求别人的幸福:安那达先生简直完全以女儿所感受的悲欢代替了自己的感受,纳里纳克夏和克西曼卡瑞母子彼此的关怀和体谅达到了全然忘我的地步;汉娜丽妮在和罗梅西真诚相爱之后,尽管出现了重重难以破除的因误会而产生的障碍,却始终对他一往情深、无法忘怀;罗梅西在发现自己意外得来美丽的新娘并非自己的妻子之后,既不肯苟且从事,以假作真,又决不肯不负责任地把她抛开了事,即使自己因而受尽种种误解和折磨亦在所不惜!更不用说还有那位“印西一带出名的‘卡克拉巴蒂大叔’”,他和罗梅西、卡玛娜真可谓萍水相逢,仅是在一条船上偶然相遇,但他以及他的全家马上把解决他们的困难看作了他们全家的头等大事】甚至连这里仅有的一个坏人阿克谢,读者也会觉得他可怜和可厌更多于可恶和可恨。很显然,泰戈尔在这里宣扬的是一种以道德救世的思想,仿佛依靠人的善心,世间的种种苦难就可以解除了。

沉船_《沉船》 -作者简介


泰戈尔罗宾德罗那特.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诗人、作家和哲学家;而且在音乐和绘画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他于一八六一年和生于孟加拉一波罗门地主家庭,一八七七年到英国学习法律,但不久弃学回国,经营其父遗产,并开始文学和哲学创作活动。他一生其写了五十多部诗集,二十多部剧本,十二部中篇和长篇小说,一百余篇短篇小说及其他著作(包括哲学著作和各种论文集)达四十卷。泰戈尔曾于一九一三年,主要以其诗集《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在印度享有极高的声誉。泰戈尔虽自幼接受西方的教育,但在宗教、哲学、社会思想等方面,他仍具有极为浑厚的东方色彩。对于西方文明,他一方面赞赏其完成实际工作的能力,同时又颇恶其精神的空虚。

沉船_《沉船》 -作品主题

作品通过“沉船事件”引起的罗梅西曲折复杂的恋爱和婚姻故事,揭示了封建制度与争取婚姻自主的青年男女之间的矛盾,批判了包办婚姻的社会陋俗。同时,也指出了印度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作者的笔下,不幸的人在历经磨难之后都找到了各自的幸福,这也许是作者美好愿望的体现,透过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唯美主义的痕迹,更确切的说是作者道德救世思想的和宗教观念的一种体现。“沉船”,沉重的字眼,我们很难把这样的字眼与欢乐、幸福等字眼联想到一起,然而印度著名诗人、作家和哲学家泰戈尔《沉船》却却让我们从悲剧的阴影中走出,看到了人间的真情和善良,看到了虔诚和执着的力量。

沉船_《沉船》 -人物评价


《沉船》幼小的乌梅希和卡玛娜。乌梅希这个从小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为了生存下去不可能不染上许多“不道德的”、“自私的”恶习,但当他一旦被人收留,感受到别人给予他的温暖的时候,他善良的天性立即充分显露出来,完全恢复了他的纯朴、可爱的本来面目。

天真、憨厚、温柔而美丽的卡玛娜,在她认定罗梅西就是自己的丈夫时,她是那样逆来顺受,甘愿忍受一切痛苦以求得罗梅西的幸福。而当她获悉和她结婚的实际并非罗梅西,却另有其人时,她便决不肯再和他相处下去,而是毅然立即出走,到茫茫人海去寻找自己的丈夫。这无疑是泰戈尔心目中贤妻良母的形象。所有这些当然都未免掺杂过多理想成分。但泰戈尔以其善于刻画青年心灵的妙笔终给我们留下了两个令人难以忘怀的青年形象。

沉船_《沉船》 -作品评价

《沉船》是泰戈尔较早的一部长篇小说,虽然没有了诗一样的语言,但其所描绘的世界、所要表达的思想以及所寄托的理想,同其诗作是相通的。

小说由两家结婚的船队在暴风雨中相撞,新娘新郎认错为起因,讲述了相爱的人是如何历经磨难的坎坷,最终走到一块的。小说以两对年青人的命运为主线,一对是两情相悦的汉娜丽妮的罗梅西,另一对是新婚失散的卡琳女娜和纳里纳克夏。在小说的最后,卡琳娜的纳里纳克夏终于相认,并重新结合。这对夫妇的重圆,体现了作者那种天命眷人的思想,即传统的、保守的教条思想。而另一对年青人,有没有结合,作者没有明说。很显然,他们似乎还需要经历磨难。在这点上,作者的偏心暴露无疑。或许是印度宗教的神秘理论在作怪吧!

在作者的后记中,作者有一小段对两对年青人爱情的赞颂。毫无疑问,汉娜丽妮的罗梅西都是爱情的忠贞者。他们在分离的时候,从来没有割舍对对方的思恋:汉娜丽妮因思念而憔悴,罗梅西因抉择而矛盾。两个相爱的人被迫分离。不过由于二者都保持着对爱情的信念,他们最终将走到一起。罗梅西是一个复杂人形像。在面对温柔、贤惠、漂亮的卡琳娜时,他犹豫过,并且不止一次下定决心要把汉娜丽妮忘却,同卡琳娜做真正的夫妻。他会有这样的想法,不仅是因为卡琳娜的贤良美德,也是出于同情心的责任感。这更凸显他伟大的牺牲精神,而且使得他的人物形像更加血肉丰满,富有感染力。


《沉船》对于卡琳娜,作者的评介最高,但是我的见解却稍有不同。的确,卡琳娜是一个可爱可敬的女孩子。她在和罗梅西在一起的时候,一直都在尽力做好一个妻子的责任。做饭、洗衣、缝补……,总之,她是一个标准的贤妻形像。后来她在纳里纳克夏家中,也是勤勤肯肯,不遗余力地做一个妻子的事情。她是出于爱情而做这些事情的吗?不,很显然,她是出于封建礼教的责任。她从小就知道作为一个妻子需要做这些事情。因此,在罗梅西面前,她义无反顾地去做了;在纳里纳克夏家里,她照样做得一样的好。这简直是不带什么感情的机械式动作。如果她的丈夫是另外一个人,她也应该会做得很好。她只是一个传统的妇女,没有自己的自我,只有对丈夫的忠诚。诚然,这种忠诚是难能可贵的。但是我更欣赏汉娜丽妮对待爱情的坚持和信任。

在《沉船》中,感到比较新鲜的是他们的风俗,他们对宗教的狂热和虔诚。一个老人因为信奉印度教,不顾自己的身体问题,每早去恒河沐浴,身体更加不好,自己的儿子劝阻也不行。第二是他们那里女孩十岁就该出嫁了,十四岁已成为明日黄花了。(按照这种逻辑我们现在都是快奶奶级的人物了)爱情的力量是拗不过宗教的力量的。为了宗教不同可以抛妻弃儿,因为宗教也可以断了美好的姻缘。不过也是,印度与巴基斯坦这么多年的矛盾还不是因为宗教信仰吗?国家尚且如此,个人就更不必说了。

不过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宗教信仰的人都很善良,有克制力。他们的虔诚也让人有种神秘感。读惯了欧美的小说,读一些这类的小说也是种不错的享受。

泰戈尔是哲学家,所以写的小说都是那么有哲理意义。就好像,幂幂之中,自有定律,事情的发展,有时候是很超乎人们想像的。所以这小说到最后,你才能看到一个结果,甚至是一个不是结果的结果,因为事情还会发展下去,没有终结,总是不断的继续发展下去。

他是印度人,所以小说说的当然是印度的事儿了。应该说是两种派别中的事儿,梵社及婆罗门。主要说的两对男女的感情纠葛。

故事情节那是相当的曲折离奇。哈梅西原本和汉娜相爱,但未表示,他老爸在家乡却给他说了一个婆罗门的老朋友的女儿当妻子,他不得已,跟老父回家,为了不让老爸伤心,就答应了那门亲事儿,当然他内心里是十分痛苦的。


《沉船》他与老爸以及一行人等去接亲,跟那女孩子拜堂成亲,但是因为他不喜欢那女孩子,所以一眼都没看她,闭着眼睛完成了事儿,所以也不知道她长什么样子。把新娘子一起带回家,没想到在回来的船上,遇上了巨大的风暴,他醒过来的时候,发现所有的人都不见了,他找啊找,找了好久才发现一个女孩子躺在沙滩上,他用尽力气把她救活,他看着她,以为她是自己的妻子,他还想呢,原来她这么漂亮,上天出了这么大的事儿,让我们都活下来,我以后要好好待她,真心爱她。但这个女孩子并不是他妻子,而是和另一个人成亲的卡玛娜,但卡玛娜结婚的时候,跟他一样的傻,也没有睁开眼自己男人长什么样子,唉所以。。。才弄出这笑话,当他们生活在一起两个月(顶多是同床共枕,没干那事儿),那哈梅西才发现,这女子不是他的妻子,是另一个人,所以他凉谈卡玛娜,故事就此开始。

当然,感受着作者小说中的人物并非特别鲜明,而且作者好像总是悲天悯人,连足够坏的人,都没有一点惩罚,太善良的哲学家了。小说,还是以离奇的情节来吸引人吧,当然刻画人物也还相当丰满,特别是写哈梅西与汉娜的恋爱的痛苦,还是很深入的。

沉船_《沉船》 -内容分析


《沉船》泰戈尔在《沉船》中的确描写了许多“好人”,但内容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好人世界”。泰戈尔对“好人”的理解与我们完全不同。他笔下的许多人物都是有缺陷的“好人”,还不是我们心目中那种理想化的“好人世界”。泰戈尔更多地表现了这些“好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尴尬与不足,并没有美化或虚构任何理想化人物。

如安那达先生爱女儿,急于让她与罗梅西结婚,实际是激化了罗梅西、汉娜丽妮和卡玛娜三人间的矛盾;如果他多给罗梅西一些时间,矛盾可能会缓解得多;再如卡克拉巴蒂大叔好心误事,明明想帮助他人,却给罗梅西与卡玛娜添了不少麻烦;罗梅西的父亲为了报恩,就包办了儿子的婚事;纳里纳克夏的母亲由于自己喜欢汉娜丽妮,就卤莽地为儿子定下亲事。这些都表现了好人的“尴尬与不足”。他们想成人之美,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对照泰戈尔《飞鸟集》中的诗句,我们就会明白作者的这种深意:“太急于做好事的人,反而找不到时间去做好人”。当你硬把幸福给予别人时,这幸福很可能成为他们身上的负担。就象《飞鸟集》中说的那样,“鸟的翅膀系上了黄金,这鸟儿便永不能再在天空翱翔了。”

事实证明,这些出于“好心”的“好事”,实际上都很可能是“坏事”。在某种意义上,作品中的许多人物大都是有待完善的对象。如纳里纳克夏的母亲,是一个虔诚于宗教的女性,心地固然不坏,但性格刻板,思想顽固,类似于一个被宗教仪式化了的生命。作者在行文之中,流露出对这个形象的某种喜爱,但也有一定程度的批评声音。

所以,不能断定泰戈尔美化了现实世界。事实上,光有这些好人的“好心”,两对青年男女的苦难是无法得到解决的。这两对青年男女是“好人”,但在作者眼里,他们是“成长中的好人”,婚姻错位的遭际并不是人间“苦难”,而恰恰是人生“课程”。也就是说,这些人物最初很可能并不是完美的,恰恰是需要道德完善的生命。泰戈尔强调的是人心灵境界的无限拓展。他的视线并没有停留在个人的幸福或爱情之上。

对于汉娜丽妮来说,这个被娇宠惯了的女子需要从个人的痛苦中走出来,进一步拓展自身的世界。如果罗梅西陪伴在身边,她是不可能独立成长的。这就是她与罗梅西暂时分离的客观原因;而她的思想又不可能自行升华,这就是她与纳里纳克夏有一段“临时”婚约的根本原因。不离开罗梅西,她就不可能真正独立;而不走近纳里纳克夏,她也不可能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并独自战胜生活中的坎坷。

对于罗梅西来说,他应该从追求幸福的个人角色中挣脱出来,进一步将自己融入到社会中去,去关爱更多不幸的人们,就象纳里纳克夏那样。因此,命运将需要照看的卡玛娜送到了他的身边,并让他在关爱他人的责任追求个人幸福之间做出选择。他要通过舍弃自身幸福去关爱他人,并以此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这就是他与汉娜丽妮的爱情为什么会遭遇“误会”的内在原因。

沉船_《沉船》 -二、阿尔丁夫-翼人长诗《沉船》――作品简介


阿尔丁夫翼人经典长诗《沉船》中国当代著名诗人阿尔丁夫.翼人的长诗《沉船》中英文对照版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翻译家张智中翻译,著名诗歌评论家霍俊明作序,并收有著名诗歌评论家李犁、吴投文的专论。《沉船》被誉为“人类前行的精神简史”、“民族精神的诗歌化石”、“不断淬炼的精神升阶书”等。
《沉船》从我国少数民族撒拉族的历史出发,抒写了一个民族800年的迁徙史、苦难史和民族性格的生成史。诗人对撒拉族在历史长河中的挣扎、迁徙、繁衍的历史境遇与苦难命运的抒写,是一个民族苍凉悲歌的绝响,构成了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的的生存史和心灵史的历史画卷,从这个意义上说,《沉船》是当下汉语诗歌创作中一部具有准史诗品格的长诗,在中国的长诗写作版图中具有启示录的价值和意义。
从语言上看,《沉船》的语言苍凉、沉郁,极具质感与个性;从精神向度上看,诗集对历史的反思与诘问令人发聩,彰显了一位诗人的诗学主张、精神立场与人文情怀;从艺术手法上看,诗人从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命运的触角对历史进行纵横切割,为当代汉语诗歌深入历史与存在,从容地处理历史经验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思考与借鉴。
《沉船》全诗共有56节。《沉船》运用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多重手段,结构成集理想、美学与批判为一体的诗意外化物,从民族传统的审美和思想两个角度考察,这部《沉船》在进行着“史诗是人文史与精神史的合璧”的探索。

诗人李犁评价道:这是一条从远古驶来的大船。船体已经破旧,有些零件也发生了故障。它拉载的是一个民族,穿过了黑夜和蒙昧,终于获得了自由和文明。这个民族本身就是一条大船,有着沧桑和苦难,光荣和梦想,但到了今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迷茫。这是一部悲天悯人的大诗。作者用自己充沛的元气和大气吟唱它所经历的黑暗与光明、死亡与诞生、野蛮与文明、屈辱与尊严、流血与和平,还有未来与期待。作为撒拉尔的后裔,翼人主动用他的英雄气质为这个民族奏一曲磅薄的史诗。从这个意义来说,它也是更多民族、国家,甚至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缓缓前行的简史。所以它的意义越过诗歌本身,进入到对人类的现状和未来的思考和诘问。
诗人、作家及评论家沙克认为,沉重、悲壮、热血、迷狂,是《沉船》追索永在之物的集中表达。当宏大抱负的含量大于一件文本,诗歌题旨便显得沉重,成为深厚的基础;当文化寻根的途径过于艰险,诗歌意象便显得悲壮,成为精神的图腾;当求达彼岸的心愿特别迫切,诗歌情绪便显得热血,成为献祭的奠仪;当信仰程度强于艺术表现,诗歌书写便显得迷狂。《沉船》运用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多重手段,结构成集理想、美学与批判为一体的诗意外化物,从民族传统的审美和思想两个角度考察,这部《沉船》在进行着“史诗是人文史与精神史的合璧”的探索。
《沉船》的出版,为当代诗坛提供了“民族书写与个性书写相结合”的一份经验,同时也呈现了史诗性实验的一份样本。

沉船_《沉船》 -长诗《沉船》- 内容提要:

无论在现代诗的主题,还是在现代诗形的创造上,阿尔丁夫・翼人都是卓越独异的探索者。他钟情于长诗,他的长诗犹如屹立的长城、流动的黄河,涌动着一个中国民族诗人身上的史诗血脉。他的诗歌浩瀚辽远,波谲云诡,通过整体的象征造成一种诗歌意象与意境上的神秘和尊贵,这使他的诗篇犹如面对人间的“神示”,散布着宗教般的光芒,照亮了世界的此岸与彼岸。在翼人那里,时间和空间、存在和哲理、生命和死亡、瞬间与永恒、自我与他者……所有这一切交织在他的诗歌里,构成了一幅原始与现代、颓废与新生、激情与忧郁、敞开与内敛、明亮与晦暗……不同元素对抗着的充满张力的画面。在他的诗歌里,至今充溢着罕见的诗歌热情。是的,他是一位足以令我们感到骄傲的诗人,但他更属于整个人类。

沉船_《沉船》 -阿尔丁夫翼人-长诗《沉船》-作者简历


阿尔丁夫-翼人阿尔丁夫・翼人,当代著名诗人。撒拉族,又名容畅、马毅。1962年出生,祖籍青海循化。曾先后毕业于青海教育学院英语专业、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现任世界伊斯兰诗歌研究院中国分院院长、国际汉语诗歌协会秘书长、《大昆仑》杂志主编、青海大昆仑书画院院长、青海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等。
代表性作品有史诗性长篇诗歌《飘浮在渊面上的鹰啸》、《沉船》,《致伊朗》、《河流:我的青铜塑像》以及《苍茫瞬间:播种时间的美》、《荒魂:在时间的河流中穿梭》、《母语:孤独的悠长和她清晰的身影》等。作品入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诗人诗选》、《2010世界诗歌之窗》(波斯英语双语版)、《2012世界诗人诗选》、《21世纪中国诗歌排行榜》、《诗刊社2011年度诗选》、《中国当代诗歌导读・2010卷》、《中国现当代杰出诗人经典赏析》、《2011年中国诗歌排行榜》、《中国当代十家杰出民族诗人诗选》、《2012中国诗选》《印度尼西亚与一位中国诗人》、《母语之外的母语》、《中韩作家作品选》、《中国新诗300首》(1917――2012)、《世界诗人诗选》等。出版诗集《被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00103/147576.html

更多阅读

诗歌欣赏:泰戈尔-《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诗歌欣赏:泰戈尔《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偶然读到泰戈尔《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这首诗,觉得很感动。此诗收录在泰戈尔的《飞鸟集》的英文和印度文集中。 不过中文译文也非常优美了,令人印象深刻。泰戈尔的诗歌韵味无穷,往往以简练和精致

《泰戈尔诗集-园丁集》节选 园丁集 ——泰戈尔

昨晚聆听经典947-古典也轻松栏目——泽姆林斯基《抒情交响曲》,该曲歌词取自《泰戈尔诗集-园丁集》。《园丁集》总共有85小节,今天阅读完部分文字,上网查找,为了力求与原文一样,花了不少时间修改。因为喜欢,所以值得!《泰戈尔诗集-园丁集》

泰戈尔的诗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泰戈尔的诗集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这首诗则收录在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当中。它堪称是泰戈尔创作生涯当中最经典的一首爱情诗。以下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的中文版本以及英文版本。首先是中文版本:《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

声明:《泰戈尔长诗 《沉船》 《沉船》-泰戈尔小说《沉船》和阿尔丁夫-翼人长诗《沉》为网友只对你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