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楼,是中国古代少女专门做女红的地方,绣花或者织荷包,是一个劳动的场所,休闲的场所,还是一个学习技能的场所或者艺术创作的场所,那是属于少女生活的一部分。
●绣楼,是中国古代女子专门做女红的地方,绣花或者织荷包,是一个劳动的场所,休闲的场所,还是一个学习技能的场所或者艺术创作的场所,那是属于女人一生的生活。当然,女人不是天生就要呆在绣楼的,也不是女人有了绣楼就不能有别的生活。同样是古代女人,李清照也可以读书、写字,也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词章。但是,绣楼里的生活,一个女人,如果她没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负累,没有李清照金石研究的兴趣,她呆在绣楼里,未必就不是女人的幸福。一个女人,能够安安静静地置身绣楼,本身就是社会昌盛的一种体现。她衣食无忧,才静得下来,才可以沉醉于女红之中。
古代的绣楼里当然是要有一个用于绣花的大绷子,它和古琴对着面,放在南面的纱窗下。上午阳光斜斜照过木窗,照到棚子和专心刺绣的女儿,在没有绣的白缎子上印着雕花的窗。一定要有一个丫鬟,是做事的帮手,也是贴心的姐妹,还要书,是消遣,也是描花样的灵感来源。午后的下午,慵慵的和丫鬟在后园散步。一年一年,绣楼堆积的绣品和小姐的年岁一样,成了父母心病。这时就要有一位男士了,一位在花园里偶尔相遇却又绝对不可能嫁的男士。杜鹃啼血似的爱上他,为他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刺绣时手扎出的血滴到刚刚绣好的白牡丹边,只好再绣一朵红牡丹和那白牡丹并蒂地开。然后呢?然后就是琴照抚花照绣,郁郁的终于有一天倒在棚子上不再抬头,留下绝世绣品和绣楼上的故事。绣楼对于女人,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
女人或者女儿置一间绣楼,她们在绣楼里寻找她们女性的快乐,绣一块手帕也好,刺一幅织锦也好,只要她们愿意,她们就可以做她们喜欢的事情。她们的绣楼,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是缝补衣衫的场所,还是创造工艺品的场所。中国几千年悠久的民间艺术,应该有一些就出自这样的绣楼。
绣楼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名字。在建筑师为他的各类造物所起的诸如四面厅、八角亭之类名字中,绣楼是运用了想象力,并倾入了感情色彩的一个,并且在所有现存的深宅大院中,绣楼也是备受游人青睐的建筑(尽管它们总是建在很偏深之处,在整座宅院的钳制包围之中)。
●绣楼,楼名。位于黟县西递村"大夫第"宅居内、绣樱一名彩楼,为清代知府胡文照宅居临街的小楼,建于1691年。彩楼小巧玲拢;飞檐上翘,木栏杆典雅精致,传说为胡家小姐抛绣球选择佳婿之处。楼额正面朝街之额匾为"桃花源里人家"六字,边额朝向村外山野,为清代进士祝世禄手书"山市"二字。今为黄山市举办"绣球节"的中心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