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雕[gǔ diāo] 的历史悠久,在1982年于陕西西乡县何家湾出土的骨雕人头像距今约6000多年,是目前我国发现现年代最早的骨雕作品,它以牛骨、骆驼骨、乌贼鱼骨等动物骨骼为原料进行雕刻和磨制,通常也指雕刻和磨冶成的雕塑工艺品。骨雕,以骨骼作为载体的雕刻艺术,骨雕的历史悠久,在1982年于陕西西乡县何家湾出土的骨雕人头像距今约6000多年,是目前我国发现现年代最早的骨雕作品,它为研究我国骨雕艺术提供了珍贵实物。骨雕人头像比较完整,五官位置比较准确,制作手法古朴、粗犷,神态憨厚庄重。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以极其落后的生产力,在同严酷的大自然进行搏斗,从而谋求生存时,就地取材,创造了这件作品,尽管稚拙古朴,却表达了一种对祖先的崇拜。
骨雕_骨雕 -简介
宫廷龙灯
以牛骨、骆驼骨、乌贼鱼骨等动物骨骼为原料进行雕刻和磨制,通常也指雕刻和磨冶成的雕塑工艺品。
在距今约1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遗址内发现了钻孔的骨坠,是以鱼骨制成,有的用赤铁矿染上红色。陕西临潼新石器时代姜寨墓葬出土的雕刻花纹的骨笄(束发用)以及8577颗骨珠,打磨光滑,造型圆满规整。在山东宁阳大汶口遗址(约公元前25世纪),出土了镂雕的骨筒、骨梳等,刀法流畅,技艺精巧。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长条形的骨匕,正面雕刻双头鹰纹,上下两端雕刻花纹,非常精致。商代已有专业的骨雕工场。在河南安阳和辉县、北京昌平等商代遗址中出土了骨雕的梳、匕、笄和花板等。花板长约16cm,宽约7cm,上端雕刻两层饕餮纹,下端雕刻带状图案,层次分明,疏密有致。骨匕的把手上雕刻云雷、饕餮、夔龙、夔凤等图案。骨笄以往只注重光滑,商代在造型上改进为花冠形,并雕刻夔凤等图案,成为插在头发上的装饰,发展到汉代即成为步摇。汉代以后,骨雕逐渐衰退,但在民间仍有生产。
20世纪以来,中国骨雕产地以北京、浙江、内蒙古、广东等地为主。北京骨雕以牛骨为原料,制成手镯、粉盒、裁纸刀等,有的染以彩色。浙江宁波用牛骨雕刻成浮雕的山水、楼阁等图案,镶嵌于家具上。内蒙古包头的骨雕以骆驼骨为原料。广东佛山以洁白的乌贼鱼骨为原料,镂雕人物、山水等题材,玲珑剔透,精巧之极。
骨雕_骨雕 -历史
骨雕作品
骨雕的历史悠久,在1982年于陕西西乡县何家湾出土的骨雕人头像距今约6000多年,是目前中国发现现年代最早的骨雕作品,它为研究中国骨雕艺术提供了珍贵实物。骨雕人头像比较完整,五官位置比较准确,制作手法古朴、粗犷,神态憨厚庄重。 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以极其落后的生产力,在同严酷的大自然进行搏斗,从而谋求生存时,就地取材,创造了这件作品,尽管稚拙古朴,却表达了一种对祖先的崇拜。
随着历史的变迁,骨雕从日用品逐渐演变为装饰品,古人早就把骨利用,做成针、刀并把文字和图案刻在骨上。我们现在看到的骨雕已是非常精美的工艺品,它不仅在骨上刻有文字还通过不同的刀法雕出栩栩的立体人物、花鸟等作品。
骨雕_骨雕 -制作工艺
骨雕
原料制作工艺
1.进料:用牛、骆驼的大腿骨,两者中骆驼骨更厚大一些,是做骨雕的关键部位。
2.选料:由于大腿骨两头关节部位骨质疏松,需要剔除,40厘米至50厘米的腿骨只剩下中间13厘米左右的骨料。
3.除脂漂白:先用高温的物理方法初步除脂,再用化学方法除脂漂白,将骨头里的油脂抽出,否则骨雕作品容易变色乃至发霉,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各个骨雕厂各有其法,但效果良莠不齐,各自保密。
4.开料:按照需要加工的作品类别将骨料切开。
5.分工种加工:按照人物、动物、山水以及建筑等类别分类分工种加工。
6.总装细加工后出品。
骨雕_骨雕 -雕刻技法
战船
所谓技法,就是骨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的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作品在“脱壳而出”的快慰,而且还能感受到各种刀法产生的特殊韵昧,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产生新的意韵。因此,在骨雕艺术创作中,最有意义的探索是运用各种刀法,恰到好处的体现我们的创作意图。
刀法好比书法、绘画中的笔触,它能起到加强、丰富作品艺术效果的作用。优美的笔触之所以形成是技术达到了纯熟的表现。时常有人在临摹一张好画时,感到最难的莫过于笔触,因为笔触是作者的心灵与技巧相结合的产物,是任何模仿都难以体现的东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用圆刀排列,平刀切削……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其魅力是其它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
总之,刀法就是雕刻家用来体现自己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法,也是形象地揭示艺术内容的手段。运刀的转折、顿挫、凹凸、起伏,都是为了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以充分体现骨雕的材质美,体现丰富的雕琢美。不明骨雕艺术真意的人,在用刀时不是以刀代笔,而是描画做作,再加胆子小怕刻坏,结果刀法死板匠气,刻不出骨雕的趣味来。因此要多刻多练多琢磨,熟而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
骨雕_骨雕 -骨雕鉴赏与保养常识
按照骨雕工艺品的用途,大致可以分为6个类别:用具类、陈设类、文房类、器皿类、佩饰类、立雕类。
1.首先要区分骨雕和牙雕,两者的收藏价值有天壤之别,不过目前市场上还出现了模仿骨雕的塑料制品,几乎以假乱真。塑料制品摸上去有些粘手,拿少许废料燃烧会立即着火,而骨制品则不会。
2.查看骨制品内部做工是否精细,是否喜欢作品的意境。
3.摆设骨雕作品时,要防尘,避免冷热温差变化太大,不让风直接吹,否则镶嵌的接缝处容易开裂,骨雕久置会有些微发黄,更接近象牙的色彩。
骨雕_骨雕 -保养方法
骨雕有着悠久的历史,通常是以牛骨、骆驼骨、乌贼鱼骨等动物骨骼为原料进行雕刻和磨制,通常也指雕刻和磨冶成的雕塑工艺品。其所选取的原料大多是有机物,又是做工比较精巧的雕刻制品,有些品种如花卉在做工上还追求玲珑剔透,更是娇气,怕摔、怕挤压、怕磕碰、怕火烧、怕水浸,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怕风吹,也易氧化。在李方元看来,骨雕藏品日常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做好防尘、防晒、防水、防蛀等功课不可缺少。其一,骨雕用料多是由磷酸钙和有机体组成的动物骨骼,温度不稳定容易发生热胀冷缩效应,易引起变形、龟裂、掉片。尤其是在冬天,气温悬殊不定、气候干燥,骨雕保存尤为重要,若条件允许,可将温度调节在15―25°C。骨雕在光的作用下易发生化学变化,变色、变脆,尤其是紫外线破坏性最大,会使骨雕分解损坏,红外线、可见光会引起温度急剧升高。所以,骨雕应避光收藏。
其二,骨雕对湿度的变化也非常敏感。骨雕不仅自身含有一定水份,还具有吸水的特性,它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吸收或释放水分,体积也会随之膨胀或收缩,这会导致器物因过度涨缩而龟裂或变形。所以存放骨雕的环境,其湿度应保持在55%―60%之间。对于一些大型的摆件,可以借鉴博物馆的方法用个玻璃罩子罩住,然后在密闭的罩子里放杯水以保持其湿度环境。此外还要注意,骨雕藏品不可以放在通风的地方。
其三,骨雕平时应该注意防蛀,可以在软囊盒中放少许防蛀药。如果其表面沾上灰尘可用毛刷轻轻刷除。骨雕保养不当会出现霉斑,这时应及时清除。较专业的处理方法是,先用柠檬酸和草酸稀溶液(蒸馏水)清洗,然后再用稀氨水中和残留的稀酸,最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用洁净的干布轻轻的擦干,置于阴凉处慢慢干燥。
其四,有龟裂的骨雕不能水洗,可用含1%的肥皂的白酒精或三氯乙烷溶液涂在表面干洗,待溶液挥发后用溶剂擦除附着在表面的微量肥皂并重新打蜡抛光。如果没有化学清洗条件,还有几种比较简单的处理方法:若沾上油渍或顽固性污垢,则需要用温肥皂水轻轻刷洗但绝不可浸泡;也可以用牙刷沾着牙膏清洁,但是时间不能过久,洗后应及时擦干,以防器物翘起或张开。不要让骨雕粘到像洗涤灵一类的带有刺激性的液体,那样骨雕表面的光泽会变暗,颜色会发乌。一般来说,老骨雕用不着水洗,重新打一遍石蜡,最后用细白棉布擦拭多余的石蜡即可。
骨雕_骨雕 -骨雕与辟邪
众所周知,骨雕乃西藏流传已久的具有招财纳福,带来幸运,辟邪保平安等意义之吉祥物,据说它的确能给人带来福运、财运、事业、爱情、幸福、学业等一切好运.不仅在西藏本地家喻户晓,且在全球范围内也纷纷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