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大学图书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组成,西北农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起源于1935年4月设立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图书室, 1938年更名为国立西北农学院图书馆;1949年5月更名为西北农学院图书馆; 1999年9月更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2001年7月整合了两所大学、五所科研院所的文献资源,使之成为全国最大的农、林、水学科文献信息中心之一。图书馆馆名为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书法家郭沫若先生1964年所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 -组成

图书馆由南馆、北馆、水保所专业分馆三部分组成,南馆凸现现代管理理念,实行以人为本全开放的服务模式;北馆承接古朴、典雅、实用之特色,又富含现代图书馆之功能;水保所专业分馆是为实施国家创新工程而设立的一个专业馆。全馆总建筑面积32866平方米(其中新建与扩建图书馆面积24120平方米),阅览座位2050余个(其中电子阅览座位近400个)。经过70年的积累和建设,截止2005年7月底馆藏图书已达193.7余万册(件)(不含电子图书)。其中收藏外文图书17余万册,中文报刊2600余种,外文期刊2400余种,线装古籍5万余册,善本240册,光盘及网络数据库26种,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16000余种,其中外文电子期刊4500种,基本形成农、工、文、理、管相结合,以生物学科为重点,以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为特色的馆藏体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 -历史沿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34年,随着我国西北第一所高等农业学府――原西北农业大学前身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在杨陵的创办,这所高校的图书馆也开始了它艰难的创业历程。建馆初期,全馆只有7名工作人员,馆舍面积数百平方米,馆藏图书仅有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图书馆及其农学院图书室接收来的四百多册,馆内设施设备十分简陋。在随后的几十年,在杨凌地区先后诞生的原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前身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1952年)、原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前身西北水工实验室(1954年)、原水土保持研究所前身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1956年)、原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前身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65年)、原西北林学院(1980年)、原陕西省林业研究所(1980年)等7个教学科研单位都组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图书情报资料机构。1999年,随着2所大学与5所科研院所合并成立新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由7个单位图书情报资料机构合并组建而成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正式诞生。

初创时期(1935-1949年)

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建于1932年。1934年4月,国民政府在陕西武功张家岗校址举行了教学大楼的奠基典礼,宣告我国西北第一所高等农业学府成立。图书馆也在此时期进入了筹备阶段。

1932年春,(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农学院奉国民政府令停办。适值中央政治会议通过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初期计划案,即将劳动大学农学院的农场及一部分图书仪器拨归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由于运输过程中损失,初期仅接收(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图书馆及其农学院图书室移交的图书451册。

1935年8月,李仪祉先生将其于1932年在陕西省立高级中学(西安)创办的水利专修班移至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同时带回一批书刊。

1936年,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正式招生,辛树帜教授担任校长。他在担任校长期间,有“三宝”之说。主要是抓三件事:一是聘请名教授,二是充实图书、仪器,三是为学生毕业后谋出路。建校初期,经费相对充足,辛树帜教授又比较注意节约开支,大部经费都用来购置图书仪器。有次曾亲自赴当时的北平购置图书仪器,开支达十万元之多。

1936年7月,图书馆正式开放。学校任命黄连琴先生为图书馆主任,另有员工5名。同时在《西北农林(创刊号)》上公告了图书馆《阅览及借书规则》。当时学校仅有教职员工108名,学生101人。

同年,学校成立图书馆委员会和购置委员会,黄连琴同时兼任两会的委员。同年12月,图书馆工作人员达到9名。图书馆面积561平方米,设有一个书库和两个阅览室。

1937年,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的教学楼(原农专大厦)建成,图书馆搬至一楼东南角,馆舍面积有较大的增加。

1938年,图书馆接收了由前西安临时大学移交的中文图书87册。此期间,图书馆除购进部分图书外,还接收了辛树帜校长和石声汉、傅斯年、顾颉刚等教授、学者赠送的一批图书。为避免战争损坏,学校将部分重要图书迁往陕南沔县存置。

1939年4月,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合并成立国立西北农学院,教职员工达到250名左右。随着国立西北农学院的组建,图书馆亦随之更名为国立西北农学院图书馆,当时有可容纳15000册图书的书库和60个座位的混合阅览室各一个,有过期期刊、线装书库各一个。另外,图书馆还购进全套《国闻周报》及《东方杂志》、《万有文库》第一、二集,《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正编各一部。此时,图书馆馆藏图书已达40073册。

抗日战争期间,学校长期处于不安定状态,图书馆人事变动频繁,工作无所进展。当时虽然收赠、购进一些抗日宣传读物,但经常遭到“查禁”、“封存”的禁锢。1940-1941年期间,日寇飞机三次轰炸学校,死伤学生多人。图书馆所在的农专大厦(即今3号教学楼)也中弹数枚,部分建筑受到相当大的破坏。

1945年至抗战胜利后,图书馆曾先后接受国外赠送图书3批,并补充抗日战争时期所缺期刊数种。

1949年5月20日,学校解放。此时图书馆馆藏图书达41707册,其中期刊合订本1676册。

新中国成立之前,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科研的支柱,虽历经了战乱袭扰,但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馆藏图书资料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例如,分类采用《杜威十进分类法》和《中国十进分类法》等,这些都为日后图书馆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发展壮大时期(1950-1978年)

图书馆在这一时期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馆藏文献数量急剧增加,1978年馆藏文献总量已经超过52万册,与1949年相比增加了13倍;二是明确了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的作用与地位,同时还建立、健全了图书馆业务机构,制订了各项管理制度;三是图书馆基础业务实现了规范化管理,业务与服务不断深入,范围不断扩大;四是独立馆舍的建成,为全面提升图书馆文献保障能力创造了条件。尽管在1966-1970年期间,图书馆出现了停滞状况,但图书馆不断发展壮大的总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快速发展阶段(1950-1966年)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国内高等学校也得以快速发展。解放初期,西北农学院全校仅有教职员工608名,至1966年底,全校教职员工已发展到1169名;在校学生由解放初期的585名发展至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2194名。

随着学校规模的迅速扩大,图书馆进入了第一个快速发展时期。1956年馆藏总量近170000余册;1961年馆藏总量达到258000余册;1965年馆藏总量达到310000余册,全馆工作人员也由解放初期的6名增加到32名。

同时,图书馆的业务管理和理论研究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其中上世纪50年代图书馆范世伟主编出版的《图书分类法》在国内图书馆界具有一定影响;编印的《汉语拼音着者号码表》(即“字帖式着者号码表”)为省内外一些图书馆所采用; 1954年由院长辛树帜发起邀集十余位教师参加,在图书馆成立了“祖国农业遗产研究小组”,后改名为“古农研究室”,利用馆藏的一批古籍农业文献资源开展农业历史方面的研究。另外,60年代图书馆的书目索引编制也取得了明显的服务成效。

1951年5月,图书馆设主任1名,综理馆务,1名主任馆员辅助主任处理馆务,下设编目、出纳、阅览、期刊四部分,分别由5名馆员负责,2名工人协助工作。另有书库1个;混合阅览室1个,连接书库,陈列期刊200册;参考室1个,藏书2000册;期刊报纸储藏室1个以及公共阅报处1处。

1956年,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以及教育部有关条例,学校加强了对图书馆的领导,将原来图书馆由教务处领导,改由一位副院长领导。1957年1月,学校决定将图书馆改为由副院长直接领导的处级单位,副院长王振华兼任图书馆馆长。图书馆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得以确立,并延续至今。

1957年,学校正式成立图书馆委员会,图书馆委员会委员大多由学校当时的知名专家教授组成,委员会主要负责图书馆发展与建设等重大事项工作。

同年,图书馆内部设置办公室,在办公室下分设采访、编目及流通阅览三个组以及参考书阅览室、期刊阅览室、政治书籍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及显微复制品阅览室,文艺书籍实行开架借阅;制定了图书借阅规则、各阅览室阅览规则和期刊及学生参考书的使用办法等一些图书馆基本的规章制度。同时学校决定将以往的图书经费按系分配的办法改为由图书馆统一管理使用。

1964年冬,新的图书馆大楼建成,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了“图书馆”馆名。新馆坐落在校园正中央,由主楼、侧楼、附楼3 部分组成,总面积8100 平方米。新馆的建成使用,使馆舍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面积比解放前增加了15 倍之多,馆内设施全部更新,工作人员也增至23人。新的图书大楼共设置了各专业阅览室10个,通用阅览室3个,阅览座位共870席。1965 年初,图书馆全部搬入新馆大楼,并于2月28日举行了开馆仪式。院党委陈吾愚书记在开馆仪式上对图书馆今后的工作做了重要指示。为了改善教师的阅读学习环境,学校对新馆大楼教师阅览室全部配备皮软椅,为当时全学院内办公学习的最好配置。

工作停滞阶段(1966-1970年)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给国家带来了一场浩劫,图书馆也难以避免的受到了影响。“文革”初期,全馆除留1名老年同志看守外,其余人员多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参加劳动。所幸的是由于图书馆为独立馆舍,未受到大的冲击,图书、期刊、资料等馆藏资源保存完整。

恢复发展阶段(1971-1978年)

按照中央1971年出版工作座谈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办好图书馆”、“要积极整理藏书,恢复借阅”的指示精神,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陆续从“五七干校”返回。这一时期图书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整理与恢复业务工作,成为国内较早恢复图书馆工作的高校图书馆之一。

1971年,为了迎接第一届工农兵新学员的到来,图书馆对馆藏30余万册藏书以及接受的原陕西工业大学8万多册图书全部整理就绪;同时还修订了部分规章制度,整理布置了7个阅览室,重新恢复图书期刊资料的订购、搜集工作,完成了恢复开馆的各项准备工作。1974至1976年学“朝农”(朝阳农学院)开门办学,图书馆成立了校外教学基地工作组,专门负责校外基地巡回送书,送书到点、站。

1978年,图书馆对馆内机构进行调整,宣传报道组改为宣传咨询组;期刊阅览室转由报刊组管理;科研处“科技情报室”划归图书馆统一领导;内部书改由流通组管理。同时还增设外文期刊阅览室,实行开架阅览;增设咨询项目,设专人负责组织答疑解难,代查文献资料。同时还创办和编印《科技情报参考》、《国外科技资料》、《科技资料》、《图书通讯》等情报资料方面的刊物。与此同时,《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图书馆业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开始。图书馆统一使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类分中外文图书资料,各项业务工作逐步实现标准化管理,并得以较快发展。

1974年4―5月间,图书馆对《汉语拼音着者号码表》进行全面修订和检验工作。因当时省内外的图书馆索要的较多,因此,在印出后,先后发送至全国320多个图书馆,在全国同行中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一时期,由于图书馆工作快速恢复正常后,读者服务有了较大拓展,取得了显着成绩,先后受到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光明日报报道。陕西日报以“为教学科研铺路――记西北农学院图书馆”为题,对图书馆“热心服务、咨询解疑难、定位阅览、册册新书见精神”进行了宣传报道。

全面发展时期(1979-1999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全面展开,科技情报服务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农业科技文献检索的服务与教学方面成效显着;图书馆管理改革和自动化技术应用成为这一时期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特点。

1、全面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1979年,西北农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这一时期,学校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各项工作迅速恢复与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图书资料工作意见”的精神,图书馆开展了健全图书馆决策机构和以部室设置体制改革。

1979年7月,图书馆下设办公室(包括宣传咨询工作)、采编组、流通组、报刊组、情报资料室、古农学研究室等3室3组,各室主任由校党委统一任命,为校内科级干部。

1982年,学校恢复成立了图书馆委员会,作为学校图书资料情报工作的咨询机构。委员会委员包括主管图书馆工作的院长、图书馆馆长、办公室主任以及各系部关心图书馆工作的正副系主任或副教授以上人员担任。1987年11月,学校新一届图书情报委员会成立。主任委员由校长张岳教授担任,冯世良副馆长任秘书。

随着学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从1987年开始,图书馆进一步加快了改革步伐,从办馆思想、服务理念等方面上发生根本性改变。形成了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了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1987年,学校全面开展了各类人员定编工作。为了适应这一形势需要,图书馆将以往的各业务组(室)改为部,将性质相近的业务,统一归口管理。除办公室外,设有采编部、流通阅览部、期刊部、情报咨询部、技术部等部室,并在情报咨询部下附设农业科技情报研究室。各部室主任、副主任由学校任命制改为馆长聘任制。同年经学校批准,作为试点单位试行了双向劳动优化组合,各业务部主任、副主任改由图书馆聘任,实行定编、定岗、定责、定员和聘任,并制定了图书馆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

从1997年5月起,图书馆开始全面实行岗位责任制管理,进一步完善了考核、奖惩规定。经过调整后的部室分别为采编部、流通部、期刊部、文献信息服务部、技术部、办公室。另外还通过民主推荐、领导考核、调换竞争、择优上岗的形式,先后举行了7个岗位28人次参加的考试,调整工作岗位20余人次,调整的范围基本涉及到全馆各个工作岗位。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工作量增大,人员减少的情况下,图书馆整体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2、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推进图书馆现代化建设

这一时期,逐步开展了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服务工作,加快了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应用进程。

1981-1987年,图书馆利用世界银行第一期教育项目贷款,购置了一批现代化技术设备,开展了图书馆管理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1987年2月,图书馆受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委托,主办了首次全国农业情报电子计算机系统建设研讨班,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情报研究室、高等农业院校情报室、国家专业情报机构等40余名负责同志参加了研讨。

1992年,图书馆计算机流通管理系统进入了开发研究阶段。从1994年4月,计算机流通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图书馆对1975年以后入藏的中文图书实现了计算机借还和开架借阅。该系统投入使用在全国农业系统图书馆工作中走在了前列,极大地方便了读者,提高了中文图书的利用率。

1990年9月,图书馆购置AGRCOLA光盘检索数据库一套,1991年3月成立文献检索室和计算机光盘检索室,开始提供计算机检索服务。图书馆情报服务项目有:跟踪定题服务,专题文献检索服务,编印“信息简报”专题书目索引等,服务项目已扩展到校外。1998年5月,图书馆建成拥有一个28个光驱的光盘塔和16台计算机终端的光盘网络检索系统,不仅可以在系统内通过16台终端检索本馆的18种中外文数据库,而且可以检索国家图书馆60多种大型中外文光盘数据库。

1999年4月,图书馆建成多媒体网络电子文献阅览室,并与校园网连通,通过中国科研教育网可查阅因特网上有关信息。光盘检索网络和多媒体网络电子阅览室的建成和运行,为师生进行课题研究、科研立项、科技成果鉴定、撰写学术论文、电子文献阅览、因特网信息查询提供了快捷全面的服务。

3. 加强文献检索课教学工作,推进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这一时期,在积极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结合工作实践,开展业务研讨活动,根据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增设新的服务形式,其中在推动农业系统开展文献检索课教学方面作用最为显着。

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文献大量增加,文献需求日趋显着,人们获取信息的复杂程度也随之不断加大,文献信息检索活动开始从人们的科学研究、科学交流中分离出来。1982年7月到1985年10月,图书馆先后受全国高校图工委、中国农业图书馆协作委员会、陕西省高校图工委委托,为全国农业系统、陕西省高校图书馆系统举办参考咨询、文献检索短期讲习班、农业文献检索与利用培训课等。参加学习培训的人员包括全国19个省市农业系统以及陕西省高校图书馆共约200名学员。

1983年5月,图书馆被选定为中国农业图书馆协会副主任委员馆;中国农业图书馆协会决定由西北农学院、吉林农学院、沈阳农学院、华南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五院校的图书馆联合编写“农业文献检索与利用”教材,为农业系统图书馆举办检索培训做准备

1986年6月,经学校批准,图书馆成立《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学室,文献检索课列为选修课。9月,受陕西省高校图工委委托,图书馆举办全省高校系统“文献检索与利用”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进一步推动了文献检索课在全省高校的创设与发展。

4.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图书馆业务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从1987年开始,图书馆开架借阅图书增加到占馆藏总量的30%,其中对教师和研究生进库选书全部开放,图书馆周开放时间从50多小时提高到70小时。

1989年,由于读者到馆人次和图书借阅量大幅提高,为解决经费短缺,书源不足,图书馆开展了文艺书刊的代租和有偿服务,实行“以书养书”。虽然由于后续管理措施没有跟上,曾一度产生了一些弊端,但这项工作仍深受读者欢迎。

1979年以后,图书馆恢复并开展了国际交换工作,并开展了对外交流活动。先后与美、英、德、法、日、东南亚等16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交换关系, 197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西北农学院图书馆列为该组织直接建立联系的藏书单位。

长期以来,图书馆学术研究一直比较活跃,在省内外图书馆界有较大影响。为了进一步强化图书馆学术研究工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业务沟通,解决图书馆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图书馆在1980-1986年期间,连续举办了7届图书馆业务研讨会。具不完全统计,截止1999年,共发表涉及图书馆各研究领域论文253篇,出版教材、专着11部。获中国图书馆学会特别奖一个,62届国际图联大会征文优秀论文1篇,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科研成果2等奖1项,西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2等奖1项。获各级学会成果奖、论文奖72篇。发表论文中载《中国图书馆学报》6篇、《情报学报》1篇、《大学图书馆学报》3篇。

1995年7月,农业部批准图书馆具有科技成果查新权。1996年7月,陕西省科委批准图书馆具有科技成果查新权。1986年5月,图书馆接受了陕西省高校图书馆检查团来校检查1981年以来图书馆贯彻执行高校图书馆工作条例情况,检查结果评价良好。1989年3月顺利通过陕西省高校图工委评估检查,图书馆被评为优秀馆。1998年2月,陕西省教育工会授予图书馆部门工会“先进集体”;3月,陕西省图书馆学会授予图书馆“学会工作先进集体”; 1999年9月,图书馆被评为学校1997-1998和1998-1999学年度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集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 -机构组织

图书馆设有北馆流通阅览、南馆流通阅览部、采编部、信息咨询部(教育部查新站)、技术保障部、办公室和水保所专业馆五部一室一分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 -该校名人与图书馆

辛树帜与图书馆

1936年,辛树帜教授担任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长。他在担任校长期间,有“三宝”之说:一是聘请名教授,二是充实图书、仪器,三是为学生毕业后谋出路。辛校长深刻认识到图书馆在办学中的重要作用。建校初期,经费相对充足,辛树帜教授将大部分经费都用来购置图书仪器。他本人曾亲自赴当时的北平、上海购置达十万元之多的图书仪器。辛校长曾向图书馆捐赠图书数十次,共计236册。

1952年,辛树帜倡议在西北农学院图书馆成立古农学研究小组,组织有经验有基础的教授积极开展古代农业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955年,他在西北农学院正式成立“古农学研究室”,主持并参与研究整理工作,为农业科学研究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虞宏正与图书馆

在国立西北农学院担任教授期间,虞宏正教授就非常重视图书资料的建设工作。他曾多次督促学校对有关重要的化学期刊以及过期刊物予以订购和补缺。并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建立了自己的图书室――“叔毅图书室”。在他离开学校时,又无偿捐赠给了校图书馆。

到水保所担任所长后,他同样重视图书资料的采集工作,曾经一度亲自选择部分图书、期刊进行订购,现今水保所分馆中有关化学和土壤的国内外资料收集与保存比较丰富,与他的支持与关心密不可分。

石声汉与图书馆

1951年石声汉教授任古农学研究室主任。曾长期从事生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的教学与研究,是最早用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哺乳类动物的学者之一。1955年后致力于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先后撰写了《齐民要术今释》、《四民月令校注》、《农政全书校注》等15种专着,是我国农史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石声汉教授与图书馆有着不解之缘。1920年至1924年在明德中学管理图书馆。1933年获伦敦大学植物生理哲学博士及理工学院的学侣荣誉证书;并在伦敦天产博物馆图书馆,翻译了英文版的《中国植物学文献评论》一书。1952年,辛树帜教授倡议在西北农学院图书馆成立古农学研究小组,石声汉教授自此开始与古农史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把主要精力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1963年,当选为陕西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俞启葆与图书馆

西北农林大学图书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组成,西北农林

1950年7月起俞启葆研究员先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技术研究室主任、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副院长等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任业务副院长和所长的俞启葆研究员对图书资料的建设工作相当重视。每当图书室采购图书资料遇到经费不足的问题时,他都想方设法予以保证。图书室在征订外文原版图书和期刊时,一般都要经过他的亲自审定。另外据原工作人员回忆,俞启葆经常将自己所得的稿费拿出来交给图书室购买图书资料。

康迪与图书馆

1935年华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担任西北农学院领导工作约18年,对该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来重大贡献。曾任省农林局领导小组成员、核心小组成员、陕西省农林局领导小组副组长、陕西省农业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陕西省农林科学院院长,西北农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在教育管理上倡导“教育、科研、生产结合”,“教师(科技人员)、学生、工人结合”和“学校、科研机构、生产单位结合”。这三个“三结合”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方法影响全国,为培育中国农业专业人才,发展大西北农业教育和科研事业,以及筹建杨陵农科教三结合示范中心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建立武功(位于杨陵)农业科研协调中心(现已扩建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图书馆建设中,既抓藏书建设,增添购置各种图书资料,保证教学、科研需要,又抓好图书馆管理队伍建设。因此,西农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很快。据统计,在解放初期图书馆仅有562平方米,藏书1.5万册。到1955年,藏书增加到27.98万册。经过多方努力,于1964年建成了一座采用国内先进技术设计的图书馆,建筑面积达8094平方米。管理队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已成为学校良好的三大基地之一。

万建中与图书馆

1979年4月西北农学院任命万建中副院长兼图书馆馆长。任职后据理力争,使图书馆的经费比上年增加了1.5倍,使其占全校总经费的比例由1978年的1.19%提升为3.08%。后又任院长,在其任期内,对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依然非常重视,不仅保证经费的拨给,还特批了古籍线装书的购置,使多年前的古籍订购又得以恢复。1983年12月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吉森李比西大学签订《关于在西北农学院建立李比西图书馆的条文协定》。该馆的中心任务是保管、展出并出借由李比西大学所捐赠的图书。李比西大学将在其可能的范围内,尽力为李比西图书馆提供图书。1985年9月西北农学院图书馆接受联邦德国李比西大学图书馆赠书100余册,资料400余件,期刊300册,并建立了李比西图书馆。

范世伟与图书馆

1916年3月生,陕西省西安市人。九三学社社员。1937年于北平中国学院经济系肄业,1940年3月起从事图书情报工作至退休。1983年7月晋升副研究馆员。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图书馆学会武功科研中心分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曾任图书馆主任、编目组组长、采编组组长,办公室副主任。主要论着有《图书分类法》(专着,西北农学院1954年8月铅印),《图书分类法应妥善处理集中和分散问题》(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一次科学讨论会论文,获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1982年学术优秀成果二等奖)等。长期从事分类理论、检索语言的研究,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马国庆与图书馆

1921年12月生,河南省温县人。1954年加入民盟任组长。1945年7月毕业于国立西北农学院农业经济系,1956年11月起从事图书馆情报工作至退休。1983年7月晋升副研究馆员,1987年5月晋升研究馆员,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曾任陕西省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科技情报学会武功科研中心分会理事长,中国农学会科普信息网络通讯员,陕西省辞书学会会员,杨陵世界语协会理事兼秘书长、副理事长,《农业图书馆》、《情报杂志》编辑委员,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曾任图书馆办公室主任,科技情报室主任等。主要论着有《论专业图书馆为开拓大西北服务问题》(《青海图书馆》1984年第3期刊出,获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1985年优秀成果鼓励奖)等;编着的《农业文献检索与利用》教材,为全国培养了一百三十余名文献检索教师,编着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被推荐为全国交流教材;“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组织与推广”科研项目(与他人合作完成)获国家科委颁发的科技情报成果三等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 -原则

西北本馆遵循资源共享的原则,广泛为校内外读者服务,除书刊的借阅、参考咨询外,还提供国际联机检索,INTERNET网上检索、光盘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专题文献跟踪、农业科技成果中介、书刊装订等服务,同时为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

西北图书馆采用江苏汇文自动化集成系统。图书馆的管理、采访、编目、流通、期刊、OPAC等有关业务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与校园网、CERNET和Internet连接。校内外用户均可通过互联网访问我馆。

本馆为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图书馆分会和全国农业科研院所情报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还是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图书情报工作》研究会理事单位,中国高教学会图书馆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农业图情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陕西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馆、陕西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单位、陕西省高校情报工作委员会理事单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90103/145152.html

更多阅读

福建农林大学怎么样就业怎么样环境怎么样 福建农林大学就业网

各路人马收集而来农林大学还是小有名气的~环境不错,福州算是能排上老大老二,但是有些专业要考虑就业(自己上网收就知道拉血专业不好就业喽,这边因为涉及政治就不谈),总的来说一般,但是在福建省还是小有名气,网络上很多评价,可以参考,但是要注

《天下潞商》入藏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天下潞商》入藏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1928年臺北帝國大學成立之初,以原臺北高等農林學校校舍為基礎,圖書館亦於同年3月由總督府營繕課負責興建館舍,稱為「臺北帝國大學附屬圖書館」。年臺灣光復,同年11月15日政府接收「臺北帝國大學」,改

湖南大学图书馆 湖南大学图书馆 直饮水

湖南大学图书馆前身可远溯至创建于北宋年间的岳麓书院御书楼。20世纪初,岳麓书院衍变为湖南大学,1929年12月开始兴建新图书馆,1933年竣工,但1938年4月10日毁于日军侵华战火。此后,经过1947年重建、1951年扩建,1979年新建,2000年与湖南财经

广西大学图书馆工作简报 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广西大学图书馆工作简报——君武图苑(2015年第1期)请点击以下链接获取PDF文件格式的全文版!君武图苑2015年第1期本期主要内容:1、卷首语2、2014年图书馆党政领导换届情况3、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召开2014年年会4、针对校图工委2014年年会

声明:《西北农林大学图书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组成,西北农林》为网友冷月寒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