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Pluto),1930年2月18日由克莱德・汤博根据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的计算发现,它是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中已知的最大天体,与太阳平均距离59亿千米。直径约为2370千米(小于月球),误差值为上下20公里,平均密度2.0克左右/立方厘米,质量1.290×10^22 千克。公转周期约248年,自转周期6.387天。表面温度在-220℃以下,表面可能有一层固态氮冰及少许固态甲烷和微薄的大气。冥王星曾经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在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上,以绝对多数通过决议5A-行星的定义,决议6A-冥王星级天体的定义冥王星从此被视为是太阳系的“矮行星”,编号为134340。2015年7月14日,经过9年多的长途跋涉,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成为人类首颗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并于9月17日传回冥王星近景图,弥补了冥王星近景图像的空白。
冥王星图片_冥王星 -概况
冥王星冥王星是太阳系中最后一个较大的行星,2006年以前与其他的八大行星并称九大行星。冥王星被人发现的时间是1930年。其英文名称Pluto是冥界之神的意思。
根据2006年0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的决议:冥王星被视为是太阳系的“矮行星”,不再被视为大行星。太阳系中有七颗卫星比冥王星大(月球、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土卫六和海卫一)。冥王星是唯一一颗还没有太空飞行器访问过的行星。甚至连哈勃太空望远镜也只能观察到它表面上的大致容貌。
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第二个反差极大的天体(次于土卫八)。冥王星的轨道十分地反常,有时候比海王星离太阳更近(从1979年1月开始持续到1999年2月)。
冥王星与海王星的共同运动比为3:2,即冥王星的公转周期刚好是海王星的1.5倍。它的轨道交角也远离于其他行星。就像天王星那样,冥王星的赤道面与轨道面几乎成直角。
冥王星地表上光亮的部分可能覆盖着一些固体氮以及少量的固体甲烷和一氧化碳。冥王星的大气层主要由氮和少量的一氧化碳及甲烷组成。大气极其稀薄,地面压强只有少量微帕。
冥王星可以被非专业望远镜观察到,但是这是不容易的。Mike Harvey的行星天象图可以显示最近冥王星在天空中的方位(以及其他行星),但是还得靠更为细致的天象图以及几个月的仔细观察才能真正地找到冥王星。
冥王星图片_冥王星 -发现
发现历史
人类获得冥王星首张高清照片冥王星是最晚发现的一颗行星。冥王星的亮度很弱,只有15等,即使在大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上,它和普通的恒星也没有什么差别,要想在几十万颗星星中找到它,真好比是大海捞针。在寻找冥王星的工作中,天文爱好者出身的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详细计算了这颗未知行星的位置,用望远镜仔细寻找,付出了十几年的心血。直到1916年11月16日,他突然去世。
1925年,洛韦尔的兄弟捐献了一架口径32.5厘米的大视场照相望远镜,性能非常好,为继续搜寻新行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1929年,洛韦尔天文台台长邀请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ClydeWilliamTombaugh)加入未知行星的搜索行列。他们一个一个天区地搜索,拍摄了大量底片,并对每张底片进行细心地检查,工作艰苦、乏味。
1930年1月21日,克莱德・汤博终于在双子星座的底片中发现了这颗新行星,后来命名为普鲁托(Pluto),意思是罗马神话中的冥界之王,并且被归类为九大行星之一。历经76年后,在2006年降级为矮行星,为叁颗已被认可的矮行星之一,并且被赋予编号小行星134340。
此外,冥王星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克伯带星体。
命名由来
在希腊神话中,冥王星(希腊文:哈得斯Hades)是地底世界(冥界)之神。由于冥王星在远离太阳59亿千米的寒冷阴暗的太空中蹒跚前行,这情形和罗马神话中住在阴森森的地下宫殿里的冥王普鲁托非常相似。因此,人们称其为普鲁托(Pluto),在天文学中是普鲁托英文名字前两个字母PL,又是对冥王星发现有推动之功的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PercivalLowell)姓名的缩写。
在该星体被发现之后,日本人野尻抱影于1930年以意译建议命名“冥王星”,东亚多个使用汉字的国家大抵也以冥王星来命名。日本于1930年、东京天文台当初使用“プ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