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学院-办学历史,陕西中医学院-办学条件

陕西中医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于西安市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扩建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咸阳,是国家中医院管理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医药院校。截至2013年,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临床医学系、中西医临床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有针灸推拿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公共卫生系、人文科学系、英语系、体育部、社会科学部等8个教学系部;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家制药厂、1个陕西医史博物馆。

陕西中医学院教务管理系统_陕西中医学院 -办学历史


陕西中医学院-大门陕西中医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

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

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

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中医院校之一。
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医药院校。

陕西中医学院教务管理系统_陕西中医学院 -办学条件

机构设置

党政机构党院办纪委、监察处审计处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团委工会对外合作发展办公室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陕西医史博物馆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名医管理办公室)教务处科技处学科建设办公室计财处研究生处保卫处国资处后勤保障处基本建设工程指挥部离退休工作处资产经营公司教学机构社会科学部基础医学院体育部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系第一临床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药学院针灸推拿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英语系人文科学系公共卫生系继续教育学院直属机构图书馆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杂志社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中心制药厂附属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陕西中医学院西安附属医院陕西中医学院西电附属医院陕西中医学院宝鸡附属医院陕西中医学院宝鸡中心附属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铜川矿务局附属医院陕西中医学院安康附属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银川附属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附属西安脑病医院陕西中医学院延安附属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兵器五二一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附属省第四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庆阳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商洛医院

师资力量


陕西中医学院-校园风光截至2013年,学校有教职工2415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702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18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68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4名,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广州、成都、上海、黑龙江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中国针灸传承专家郭诚杰教授,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6人,有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43人,省级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三五”人才11人,陕西省名老中医、名中医32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

教学设备

截至2013年,图书馆建筑面积14700平方米,藏书59余万册,建成了集电子阅览与查询、图书信息联网、学位论文信息平台以及办公自动化为一体的服务系统;建有设施齐全的标准体育场和建筑面积达五千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学校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二级实验室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厅局级重点学科4个。
2004年-2008年,学校承担了287项厅局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237项横向科研课题;2004年以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6项。全校主编学术著作50部、副主编学术著作14部;发表学术论文2480篇,年均发表论文496篇。

专业设置

学科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
心理学类应用心理学
化学与制药类制药工程专业
预防医学类预防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临床医学专业
医学影像学专业
医学检验专业
康复治疗学
口腔医学类中西医临床医学
中医学类中医学专业
针灸推拿学专业
护理学类护理学专业
中药类中药学专业
药物制剂
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
基础医学类医学检验
护理学
药学类制药工程
经济学类市场营销
生物科学类生物技术

陕西中医学院教务管理系统_陕西中医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学院-办学历史,陕西中医学院-办学条件

陕西中医学院-校园风光截至2012年,学校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校级重点学科11个,建有经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国家级新药临床研究基地和陕西省中药饮片工程技术中心。建校以来,主要获得了包括全国医药科学大会奖、卫生部乙级科技成果奖、全国(部级)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奖、全军医学科技进步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奖等在内的省局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90余项;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省级科研课题共139余项,课题总经费逐年增加。主编(副主编)教材与学术专著500余部。学校主办的《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现代中医药》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生物文摘、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等。学校强化各个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建设,建成了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居于一流水平的临床医学实训中心、护理学实训中心以及中医药研究与开发的实验平台。改革开放以来,学院重点开展了中医药文献整理、中医药基本理论、中医临床及中医药开发利用等项科学研究。有76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陕西省政府、省教委、省科委、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以上的研究成果奖。其中的骨痨敌、通脉舒络液、针刺治疗乳腺增生、柔脉冲剂、出血热预防片、结肠炎丸等成果投入生产后取得成功。
陕西中医学院编辑出版发行的刊物有《陕西中医学院学报》、《陕西中医函授》两种,另外还有4 种内部交流的报纸和刊物。据统计,从1985年至1995年间,学院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先后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就有2303篇(部)。

对外交流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的发扬光大并走向世界。先后同韩、吉尔吉斯斯坦、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关系。2003年以来,累计出国出境留学、研修或学术交流人员60多批次,接待来访100多人次。截至2012年有在校留学生49人,其中本科生48人,硕士研究生1人。

陕西中医学院教务管理系统_陕西中医学院 -文化传统

校徽校训

校徽设计整体色彩以绿色烘托,代表了蒸蒸日上的强大生命力;中心主体图案是一支有力的大手,寓意“支持、援助、服务、关爱”,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望,更是医学工作的最终目的,同时,他也隐含了一只和平鸽,既象征了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也喻示医学院校莘莘学子发奋努力,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图案的“大手”上方托起的是银杏叶。
“大手”与银杏叶整体又蕴含了一个“Y”,是医、药、语言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其读音仍为“Yi”。
在本图案内圆的右下方,有一个黄颜色的飘带,整体构成一个大写“Q”,是陕西简称“秦”的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陕西中医学院校徽体现了陕西中医学院人团结、友爱和发奋向上,积极奉献的精神风貌。

校训
陕西中医学院-2012迎新精诚仁朴

校风团结 务实 继承 创新

教风敬业励学 笃信求真

学风知行合一 严谨有为

校歌

大医赋秦山苍,渭水长,岐黄圣地,药王故乡。古风新韵续远志,国医学府,教研谱华章!学如舟,教有方,医药工文,相得益彰。杏林苑里展宏图,继往开来,桃李竞芬芳!

陕西中医学院教务管理系统_陕西中医学院 -学校领导

职位姓名党委书记王秉琦党委副书记、院长周永学党委副书记蔡国良党委副书记康亚国副院长刘力副院长王瑞辉副院长刘智斌纪委书记第五太卓副院长郑刚

陕西中医学院教务管理系统_陕西中医学院 -杰出校友


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季刘勤社:曾任陕西省人民医院院长、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陕西省中医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医学会、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等。
王益民:步长集团执行总裁。
刘绍国:西安医学院副院长。
刘元琳:陕西省保健局局长。
袁瑞华:陕西省卫生厅医疗科研处处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80103/142482.html

更多阅读

黄帝内经讲座 北京中医药大学 徐文兵黄帝内经讲座

王洪图 内经研究大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录[隐藏]概述人物生平个人履历主要著作: 概述  王洪图,我国著名的内经研究大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洪图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6月6日0点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2

小手术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冤死事实情况 中医手术

一、医院在为患者张洋的治疗过程中,诊疗治理行为违反医疗原则。2009年6月25日,患者张洋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住院治疗,拟行“宫腔镜检查+双侧输卵管通液术”。入住医院当天,该院遂对张洋进行清洁度、滴虫、唾液酸酶测定检查结果为

声明:《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学院-办学历史,陕西中医学院-办学条件》为网友悟空俺要降了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